「我們都是有夢的孩子!」這篇高考狀元的文章,激勵過無數人

2020-12-12 騰訊網

距離高考還有

187DAY

人們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總是會碰到偶然的機會的。

本文作者林麗淵,是2007年高考廣西文科狀元,畢業於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高考總成績672分。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完其中的情感。

一個個相似卻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現在的腦海裡已經成為了回憶:

空氣中恆久漂浮著的粉筆屑,

擦了又寫寫了又擦不停更換的板書,

班主任用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神棍」,

數學課上講析一道題目N遍了我們還沒弄懂時老師恨鐵不成鋼的鬱悶表情,

我和我的同學們抱著彼此或大或小但都很遙遠的夢想,

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著做一個稱職得沒有一丁點「歪思邪念」的高三生。

慶幸在那些一無所有的日子,我們永不放棄的夢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們。

每個人都有歇斯底裡的本源

從初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

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

我在床頭的小柜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

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床後我就默念一次。

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甚或了無生趣。旅遊、瘋狂網上購物、八卦、戀愛問題……被我忍痛拋棄了,長達7年的Q齡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

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

我對夢想的痴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布高考複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

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著我!

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分以上。

第三頁,是一段話:

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希望。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未來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

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著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

我的中學是一所縣城的中學,跟其他的重點高中比起來,實在太不起眼了,有時候我在想,我們是個被遺忘了的世界。

學校裡沒有很好的硬體,更沒有令人羨慕的軟體,自主招生、保送生這種「優越待遇」,我們都沒有。對於每一個有「山外夢想」的孩子來說,有的只是短短的寶貴的那兩天高考,也是在選擇高考的那一刻起,許多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念著「必須贏下這場戰役」,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輸不起,否則,將難以走出2007年的冬天……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在那刻起我開始感受到高考來得那樣的真實。

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四天後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一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

我悶在家裡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曾經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

後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裡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經歇斯底裡過。

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關於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

我只站在那裡發愣,明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作姿態的意味——

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儘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裡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於高考。

「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我想著。

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複,簡單充實,略顯乏味。

但是沒有關係,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籲籲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

或者面對著成堆發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複習資料,有點神經質地發牢騷:「最近紙張是不是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麼多?」

隨後,在座位上翹著腳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拼命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

中午吃飯時嘴裡塞著飯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總理還忙;

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我還是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

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像許多文章裡面描述的一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其實有沒有咖啡無所謂,我也沒喝過幾次,或許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罷了……

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

但我真的是這麼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裡只知道機械般地吃著飯上著課做著題,平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

臨近高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們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

月考已經不算什麼了,每周一大考,3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麼時候時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

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複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穫N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

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又很值錢的傢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所有包括我在內的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

雖然我早已「身經百戰軟磨硬泡」地成為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到好成績,「百鍊沒有成鋼」的鬱悶籠罩著每一次將來的測試:

感覺自己為數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經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我一稍微疏忽就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分數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我一無所獲。

可即使這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的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劃性非常強。

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的每天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複習。

每科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考完一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複習,我一直都奉行著「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

我是超級SHOPPING迷,飾品店是我的最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後用躲在小房間裡用塔羅牌和自己遊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高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

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裡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

高考前15天的一個早晨,我很安靜地端詳著鑽進窗縫的那一米陽光,那麼柔和卻又充滿力量地照在我鋪開的書面上。

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須堅持一心一意地努力著。

我還如往常一樣地度過了高三生涯中最後的那段時光,沒有特別的釋放和最後的狂歡,心好像沉在某個寂靜之處,我也不知道哪來的鎮靜和風輕雲淡。

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

高考的前一天,提前去看考場。

我去得很早,走進那個考場時,那裡一個人都沒有,我尋著序號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環顧著空蕩蕩的教室和一字排開的桌子,心裡問自己:

明天,我就會在這個地方了,我能從這拿到復旦的通行證嗎?

轉頭望見過道上掛著的「積極準備,坦然面對」的大紅色橫幅,我想,或許就是僅此而已吧。

兩天高考,過得很平常。

我35分鐘完成了語文作文,25分鐘答完了數學選擇和填空題,真正考完走出考場的那一刻,面對老師,我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把試卷全都填滿了,除了數學最後那道題,我很滿足。」

往家裡走的時候,心中藏著我只對自己說的話:高考,無論好壞,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盡力了。

考完的第2天我就對了答案,估了分數,按照往年的錄取情況,我的分數能上復旦了,我似乎掂量到了那份通知書的重量,我興奮了好久,所有對未來的期望與擔憂都在我幻想著通知書大駕光臨時成為我狂喜的碎片。

後來知道自己成為了狀元,高興了一陣子,但我真的沒有再狂喜,雖然我也想過那個名號。隨後去南寧參加招生諮詢會,面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自己變得不知所措,我終究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魅力對於每個高三生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

諮詢會那天,我特意去了復旦大學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後轉身默默離開……

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

高考後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複習資料。

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著佔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類型試卷和習題集):

語文83套,英語52套,數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

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4本數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我都寫著日期和我的心情;

英語的專項練習,閱讀做了兩大本,完型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

歷史5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切了滿滿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裡的大小……

撥弄著一套套試卷和有些凌亂破碎了的紙,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陽光透過窗戶穿進來,白花花地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書堆裡睡覺,把一切都忘了……

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麼優秀的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卻想哭的我。

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

想起了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

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命運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順利過關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都不是夢,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和一輪加一輪的總結,包括學習總結和自我總結。

一顆心靈,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

為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的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境。

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

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

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

高考後,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

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遠的未來,繼續我「無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作者林麗淵,碩學匯尊重版權,如有侵權問題,請及時與管理員聯繫處理。

相關焦點

  •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這篇高考狀元的文章,激勵過無數人
    點擊"教育孩子的訣竅"關注我們 本文作者林麗淵,是2007年高考廣西文科狀元,畢業於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高考總成績672分。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 每日一首經典老歌: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激勵過無數人的歌
    眾歌之中,突然看到了這個名字,心裡似乎有根弦被狠狠的撥動了一下,這不僅僅是歌的名字在心中產生了一種共鳴,那種久違而又熟悉的旋律更是在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好像有個不甘的聲音在腦海的中大聲的呼喊,我的未來不是夢!
  • 「高考狀元」再見!教育部最新通知:嚴禁公布「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
    網友這麼說 看到這一通知,有網友的第一反應是:狀元身著紅袍、胸戴紅花,意氣風發的場面,是不是要成為歷史了? 從歷史來看,公元622年,唐朝舉行了本朝的第一次科舉考試,誕生了歷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位狀元,其名孫伏伽,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在中國文化中,「狀元」匯集了無數讀書人的希冀。
  •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成都七中教師這篇文章刷爆...
    近日,一篇名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的文章,在刷爆了不少成都人的朋友圈,不僅教育界,就連地產圈、航空業等教育圈外的也在轉發並點讚這篇文章。這是一篇什麼文章?作者又是誰呢?記者了解到,這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實際上是成都七中的一名高三教師,文章內容為其在學校舉行的百日誓師大會上的演講內容,因文章獨特的觀點以及慷慨激昂的用詞,引來無數點讚,甚至有網友直言「這是難得一見的教育界清流」。
  • 對比歷年高考狀元發現,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高考成績放榜,最近幾天,朋友圈和各大瀏覽器全都是各個省市高考狀元,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有人考上心儀的學校,有人則遺憾落榜,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過幾篇狀元的報導之後,我覺得天才的成功是不能複製的,但是學霸成功的背後有著一個共同點。不是智商的高低,也不是地位的高低,而是來源於家庭,歸根結底是來源於父母的教育。
  • 高考的「狀元卷面」:3種興趣班在小學時報,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又是一年高考季,今年的高考,也落下了帷幕,考生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休息、等待高考成績。這時候,開心果媽媽不禁想到,在2018年,深圳中學一名叫溫卓越的同學,寫下了一篇滿分作文,該作文,還被廣東省教育考試學院,列入了2018年7篇優秀高考作文名單。
  • 他是高考狀元,臉書第一位華人員工,阿里科學家,最近攤上事了
    我們在敬佩其特立獨行時,也應該看到,其情商太低,幸虧有這樣的才華。所以如果沒有王垠這樣的絕世才華,千萬不要學王垠,只能自取其辱!說到現在,我們的主人公還沒出來,似乎有瞎扯之嫌,其實不然,因為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跟王垠有了交集才攤上了事。
  • 32位高考狀元告訴我們:你以為名校在挑孩子,其實是挑父母
    唐楚玥繼續追問媽媽高考滿分是多少分?有沒有人得過滿分?最後小唐楚玥立下豪言壯語說,以後她可能考720分,最低590分。鼓勵孩子去行動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 661分高考文科狀元的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才是真正的有才華
    這篇《聽我的故事,請別走開》,是真正的高考狀元的高考滿分作文,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它都值得滿分。作者是誰呢?待會揭曉吧。我們先逐段看作文,最後附有全文。有趣的是,「我」就是書,作者是從「書」的視角來行文的,全文都是書在和人對話。第一人稱加擬人的寫法,別具一格,讓人眼前一亮。和「書」對話的有青少年,有成年人,他們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匆匆忙忙,只是不願意在書架前停留片刻。這樣寫,更容易把讀者帶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從而引發思考。最後一句「將生命浪費給了虛空」表明觀點,這就是考場議論文最好做到的,在開頭明確總觀點。
  • 還記得這個廣西女孩嗎,高考語文忘寫名字、英語睡過頭,仍是狀元
    在此之後,林麗淵發表了一篇關於自己高中生活的勵志文章,名為《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雖然不是神的孩子,誰也無法保證無時不刻得到上天的寵幸,但只要我們全力以赴,我們可以做夢想的「寵兒」。林麗淵也會為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同時也注重勞逸結合,閒暇之餘不忘去室外鍛鍊,看看課外書……在《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中,林麗淵提到「每個人都有歇斯底裡的本源,而自己的夢想就是殺進復旦!」同時,她也用通過不斷做試卷提高成績的實例向外界證明了——「苦是不會白吃的」。
  • 唯一真正統計了94位高考狀元身份的文章,說出三個被忽視的真相
    我就想說一句:求求您,寫文章之前咱先把小學數學給學會了,行不? 我想說,在關於高考的很多文章裡,當然有不少中肯之言,包括有引用分析報告的好文章。但也有很多人是在扯淡。其中有些還能拉著數據給你扯,還有一些呢,就純粹是瞎扯淡。他們說,2019年全國高考狀元怎麼怎麼樣,說明了什麼什麼。
  • 高考狀元們要麼出類拔萃,要麼下場悲慘?
    我心想:造這種謠的人,到底是有多希望高考狀元們下場悲慘? 導致咪蒙帳號被封的那篇文章《一個寒門高考狀元之死》,被指杜撰。我看過那篇文章,感覺作者潛意識裡似乎並不盼著那個高考狀元過得好。 高考狀元們都下場悲慘嗎?好像不是。
  • 看完高考狀元的採訪,發現「學霸」的家庭教育,有這3大共同點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你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我們好像也沒怎麼教育……」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位高考狀元的父母頗為謙虛地回答。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狀元,他們的閱讀量都非常大。曾有媒體對高考狀元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成的人在課餘活動中選擇了看書;而關於偶像的調查中 ,選擇作家的人最多。
  • 還記得這個廣西女孩嗎,高考語文忘寫名字、英語睡過頭,仍成狀元
    在此之後,林麗淵發表了一篇關於自己高中生活的勵志文章,名為《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雖然不是神的孩子,誰也無法保證無時不刻得到上天的寵幸,但只要我們全力以赴,我們可以做夢想的「寵兒」。01這位廣西高考狀元不一般!
  • 2020年高考狀元相繼出爐,他們都有這些共同點,值得深思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各地高考成績接連放榜,每年高考放榜時都是激動人心的時刻,高考成績放榜之日也各位高三學生高中生涯畫上一個句號。想必考生們都帶著彷徨的心情,等待著放榜時刻。放榜過後,許多家長和學生除了關心成績和分數線外,更關注於每個省市的高考狀元。
  • 清華北大瘋狂搶人,湖北狀元幾句話點醒無數人
    高考成績出爐後,學霸扎堆現身。來,下面是閃瞎雙眼的時刻: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拿了726分。數學149,外語148。讓人讚嘆的是,3年前的中考,人家就是重慶市狀元,727分,和高考成績只差1分。而這個姑娘,從來沒上過補習班,每周都去爬山。
  • 北大高考狀元患抑鬱症引發數萬人熱議:多少父母養出「有病」孩子
    青欖家長地帶高考已經結束,大家對每年高考狀元都非常好奇,同時對往屆高考狀元的去向也希望了解一下。其實不少優秀的孩子,考上北大清華後,過得並不像當年考上狀元時那麼風光。 前兩天,《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在朋友圈刷屏,看完之後,心有戚戚、感慨良多。
  • 2020高考滿分作文出爐:這篇引發語文屆「地震」的文章,你給幾分
    同樣,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那些給滿分的閱卷老師,也許會想: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怎能懂裡面的深意?於是,這篇文章成了滿分作文!也許一開始,這篇作文讓我們產生一種「寫的這麼華麗這麼高深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的錯覺。
  • 2020高考狀元朋友圈被曝光:人生的結局,10年前就有了答案
    「中國高考有萬種毛病,但卻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種方式。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很多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所謂的神仙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他們的成長有跡可循。高考,成為無數家長驗收成果的同時,也成了大型教育經驗交流現場。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這個時代的教育,家庭教育才是上限,學校教育只是底限。
  • 高考狀元晉級的秘密,答案都藏在這個故事裡
    在這些狀元的身上,能找到一些共性。一自律,習慣好我們常說自律給我自由,養成自律,並且能堅持的人都是狠人。不管是減肥、讀書還是做事,都通用。①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總分730,還創下了廣西恢復高考以來廣西理科總分最高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