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的意義何在?

2021-01-08 張懷飛談情感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圖片作者。

明天是清明節啦,公司放假一天,政府規定通知了。不準燒香燒紙,所以只能去看看去獻點花。

父母在世時,每年父母都會把上墳的東西準備好,他們五六十歲時還年年都和我們去上墳。

漸漸地父母已經走不動了,兄弟姐妹的孩子也大了。父母便漸漸不去上墳了,再過幾年變成我們為父母上墳了。

記得有一年大伯和我家攻小叔家都去上大墳。小叔說守著他們在,大家會來一起去上墳。他們不在了,一大家就散了。我相信這話,但沒想到會兌現得這麼早。

小叔60多歲去世,他走得最早,小叔去世後,大伯和大媽也去了,接著我父母也去了,小嬸是五年前走了。三年前大伯的二兒子也走了。

上天迎客已從父輩轉到了我們這一輩。現在別說上大墳,就是上父母的墳,姐妹們也一改以往的習慣,先上婆家的,再上娘家的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男女有別。

說實話,我們曾燒些紙錢,但造錢的都是平民百姓或我們自己,這是個人行為的錢能用嗎?那是地地道道的假幣呀!

我們放在貢品幾天後沒見父母動過一口,只有蟲、螞蟻去享受。這上墳的意義在哪裡?

那就是:「年年有個七月半,前人做給後人看」,這是一種孝道的傳承!

無論我們的人生是坎坎坷坷還是一馬平川,這都是我們人生的組成部分。人生的路,無論難與易,我們都得走。

有父母呵護,有夫妻相伴,有兒孫繞膝當然好,但是春夢一定會醒,這筵席一定會散。所以我們註定會面對:悲傷、失意終老直至死亡。

人,活著就為別人上墳,死了別人為我們上墳。看清了人世,明白了輪迴,清明我不再悲傷。

謝謝閱讀,感恩點讚和轉發!2020.4.3

相關焦點

  • 清明上墳祭祖與保護綠色家園
    每年清明前後因為上墳引發森林大火的新聞時有報導。又到清明上墳時,上墳燒紙、放炮應該完全禁止。改用鮮花祭奠,或者假火假炮,免得引起火災。在生不奉養,死後空燒紙!上墳的目的是祭奠、追思先人,不是為了燒紙放炮,燒紙放炮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 清明祭祖,女兒卻不能上墳
    清明祭祖
  • 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又到清明時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個傳統節日又有獨特的主題,即:在慎終追遠中感悟傳統文明。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 [鄭州大民生]清明上墳 供品被偷
    [鄭州大民生]清明上墳 供品被偷 清明上墳,供品被偷。
  • 清明 上墳的最佳時間是幾點?有哪些禁忌和要求?
    說到清明節掃墓的時間,有人說「早清明,晚十一」,也有說,「前七後八」,還有人說,清明節的前一天不上墳。 這都需要以你們當地的習俗來安排時間的。當然清明當天上墳應該早一點,最佳的拜山時間為寅時,也就是5-7點。
  • 說說我娘家和婆家,清明上墳的不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年的清明節,給死去的親人上墳是緬懷親人,對親人的思念!這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在濟南給孩子的爺爺奶奶、老爺爺奶奶上墳,帶上錢紙、水果、點心、炒兩個菜,包碗水餃,還有水酒,在墳前把食物擺好供上,燒錢紙,不用燒香,更不用放鞭炮!!
  • 在農村,清明上墳時要注意的這些問題,你都知道嗎?
    清明節是一個與農業生產相關並具有重大意義的春祭節日。在我國千百年來的發展歷史中,清明節兼具了許多不同地域的自然與人文內涵,雖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但在清明時節掃墓上墳祭奠先輩的風俗自古以來都不曾改變。
  • 武義「無煙上墳」 清明期間全縣林區「零火災」
    今天(4月5日)上午,筆者從武義縣人民政府森林消防指揮部辦公室獲悉,今年清明期間,該縣實現了森林防火「零火災(情)」目標。據了解,武義縣森林面積廣闊複雜,墓區為「散落式」分布,而且民間上墳祭祖有燃放鞭炮、焚燒紙錢的習俗,不利於森林消防工作開展。
  • 清明上墳時間提前幾天 臨沂人要記住這個時間
    在清明節當天最重要的一個風俗就是掃墓,那麼有一些網友問了清明節上墳要提前幾天?   1、清明掃墓儘量提前一些,過去有民諺「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兩周都可以進行,不要全趕到清明節這一天。   2、另外最好選在上午七點至下午三點前掃墓,這是這一天陽氣升旺的時間,是我們祭奠先人的最好時間。
  • 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我國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中,祭拜祖先,盡到孝道,逢年過節上墳給逝去的親人掃墓燒紙,上香獻花,雖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是都會去做的事情。那麼,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又有何講究呢?
  • 清明節可以提前上墳幾天?清明節上墳 時間
    清明節上墳 時間。 清明節上墳可以提前嗎?清明節哪天上墳好呢? 清明節是在4月5日     原標題:清明節可以提前上墳幾天?清明節上墳 時間     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的節日,每年清明節都有很多人趕回老家拜祭先人,這個時候就會遇上出行小高峰。那麼清明節可以提前幾天掃墓呢?
  • 清明祭祀,到底是上午上墳還是全天都行?看完就明白了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通常在這一天會祭祀先祖,清明上墳的講究也很多,所以上墳到底是什麼時候比較合適呢?其實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同,尤其是在重要的節假日中。清明節中,有些農村有著「早清明,晚十一」的說法,也就是說清明節可以提前開始掃墓,在清明節十天前就可以開始祭祖了,但是農曆初十的寒衣節上墳時,就不能提前,而是只能在農曆十月初一上墳,或者是推後上墳。
  • 2018年清明上墳時間 臨沂人要忌諱做這幾件事
    掃墓,上墳,是清明節最主要的習俗活動,在古代這件事甚至被賦予了神話色彩,即使是在今天,這仍然是一個祭奠祖先的大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上墳的時間什麼時候最好。   說到清明節掃墓的時間,有人說「早清明,晚十一」,也有說,「前七後八」,還有人說,清明節的前一天不上墳。
  • 清明將至,清明節上墳是上午,還是全天都行?看完心裡有數了!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清明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也同樣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每年在清明節到來時,人們都會回到家鄉上墳掃墓來祭奠先人。清明節上墳的講究比較多,比如上墳的時間,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上墳呢?是上午上墳還是全天都可以呢?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孕婦不去、小孩不去,為啥?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資訊,關注了解最新消息現在已經到四月了,離清明節也只有幾天了,清明假期也臨近了,清明節既是回家祭奠掃墓的嚴肅節日,也是大家踏青遊玩、親近自然的好日子,所以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已經做好了清明假期的打算,有人回家祭祀,有人外出遊玩
  • 清明祭祀,提倡無煙上墳
    王代武 廣告★★正 文 為切實做好清明節期間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近日,州民政局印發《關於做好清明期間文明祭祀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嚴格遵守殯葬管理及相關法規,提倡無煙上墳;減少人員聚集,提倡錯峰祭祀;嚴格控制進出公墓車輛,確保交通安全;禁止在山頭、林地、 墓地焚燒火紙、燃放鞭炮,杜絕各種安全事故發生。 全州各級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領導 小組要積極協調同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祭祀用品經營戶的管控。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老人剛去世,或者不滿三年的新墳,頭三年的清明是不能去上墳祭祀的。不僅如此,也不能立碑,具體是怎樣的規矩呢?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吧!就是說,第一年上墳最好是選擇清明前10天,不能過了「春社」(一般是農曆二月初二),而且頭次上墳,還需要看好時間,選個吉日去。第二年的話,則是在清明以前,可以比第一年晚一點,過了春社也沒關係,只要不過清明就好。第三年則是選擇正好清明那天去祭祀比較好!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兩不去」,孕婦不去,孩子不去?為啥
    而對於廣大的農民來講,農民並不在乎去哪旅遊,農民對清明的印象就是「祭拜祖先」,不管相隔多遠,總是要在清明節的時候回到農村,在祖先的墳前燒幾張紙,放幾掛鞭炮,還要給祖先的墳頭攏一攏土。農村人清明祭祖的習慣是長久流傳下來的,而關於清明節祭祖的一些講究,更是像祭祖的習慣一樣源遠流長。
  • 清明上墳有講究沒得?該上午去好,還是下午去好點呢?
    雖然清明節還未到,但現在已然進入清明時節,清明草長得茂盛,櫻桃也成熟了,除了踏青挖野菜的,山間田野不時能見到上墳的人。清明節上墳該上午去,還是整天都可以去呢?一、清明上墳時間不固定清明上墳不只是去墳頭燒點香蠟燒紙再磕個頭,一般還要除草、壘土、修葺,將墳墓修繕一番,因此比較耗費時間。與其他節日相對固定在某一天不同,清明上墳沒有固定的日子,並不是非得在清明節當天去,且清明節當天不一定就特別適宜祭祀,黃曆上很有可能提示忌祭祀、動土、修葺。
  • 早清明晚十月一,上墳貢品被偷吃小夥兒生氣要打人
    農村人常說「早清明,晚十月一」什麼意思呢?清明和十月一都是上墳祭奠先人的日子,但是如果你這一天剛好有事不能上墳的話,就要換一個日期。如果是清明你就要提前一天上墳而不能延後,如果是十月一你就只能延後而不能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