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元素,缺鋅有什麼危害,過度補鋅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幾乎參與人體內所有的代謝過程。鋅缺乏或不足時可導致兒童生長遲緩、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神經心理髮育異常等。
鋅元素的歷史發展
1869年確定鋅是植物營養中的必需元素。而證明鋅是動物所必需的元素開始於1934年。至於人的缺鋅直到20世紀60年代,Prasad等進行了大量研究才提出最初證據,認為人類的侏儒症是鋅缺乏病。20世紀70年代,Moynahan證實腸病情肢端皮炎為鋅代謝障礙的遺傳性疾病。
鋅元素的代謝及生理功能
鋅廣泛分布於人體內不同的組織器官。鋅在小腸內以主動轉運方式吸收,膳食鋅攝入和腸道鋅排出兩者調節著體內鋅的代謝平衡。
鋅缺乏有哪些症狀表現
目前的研究表明,鋅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特別是在經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更為嚴重,其中尤以經濟狀況較差的人群受危害最重。在不同人群中,嬰兒、兒童、孕婦和育齡婦女是鋅缺乏的高發人群。缺鋅往往伴隨著鐵缺乏的存在。
輕度鋅缺乏症
多發於短期鋅攝入不足的人群,症狀和體徵多不典型,識別存在一定困難。
中度鋅缺乏症
多見於長期鋅攝入不足或伴發腹瀉病的人群,主要表現可見腹瀉、生長遲緩、厭食症、性成熟延遲、行為改變等表現。
重度鋅缺乏症
少見,一般發生於患腸病性肢端皮炎或長期使用青黴胺治療肝豆狀核變性(WD)的患兒。以口部、肢端周圍皮炎、腹瀉、脫髮三聯徵為特徵表現。
不同年齡兒童及青少年的鋅缺乏症臨床表現存在差異。
鋅缺乏預防
人體中的鋅元素主要通過膳食獲得。
預防鋅缺乏,首先需要堅持均衡膳食,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搭配,避免偏食,進食一些鋅含量較豐富的紅肉( 牛肉、瘦豬肉、肝臟等) 、部分海產品( 如牡蠣,但不宜大量食用) 、魚類、禽類等。
對易患缺鋅的高危人群適當補充鋅的每日供給量,如早產兒/低出生體質量兒、慢性腹瀉和吸收不良症候群的患者、長期採用腸外營養的患者等。
0-6月齡寶寶,提倡母乳餵養,不能母乳餵養,選擇強化鋅的配方奶。
4-6月齡後,建議首選強化鋅的嬰兒食品或肉類、肝臟等富鋅的動物性食物。
腹瀉,腹瀉患兒在積極口服補液鹽治療時口服補充鋅。補充劑量:6個月以下10mg/天;7-歲20mg/天,持續10-14天
鋅缺乏症的治療
出現鋅缺乏時,首先積極去除糾正缺鋅原因。鋅元素的補充應優先日常膳食補鋅。
對於早產兒缺鋅,正常母乳餵養通常足以糾正。如果母體鋅儲備過度消耗或鋅缺乏,母乳可能會缺鋅。
哺乳期成年婦女的每日推薦飲食鋅攝入量從每天11mg增加到每天12mg。如果乳汁分泌低,嬰兒將需要補充替代。
補鋅治療應口服給藥,宜選用易溶於水、易於吸收、口感較好、成本較低的補鋅藥物。
過度補鋅的風險
日常膳食鋅充足時,加用補鋅藥物存在鋅元素攝入存在超UL劑量的可能性。兒童最高攝入耐受量(UL) 以內補鋅安全性良好,不良反應在兒科臨床中少見,但高劑量鋅會產生急性毒性,可能對免疫系統、鐵、銅和膽固醇的狀態產生不良影響,可致噁心、嘔吐、食慾降低、腹瀉及頭痛、貧血、神經系統病變和脂代謝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