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全國排名靠前的高校,在學術誠信方面,也無法做到「一塵不染」。
近日,網絡上曝光了一起實名舉報導師學術造假事件,將天津大學及其化工學院張教授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據悉,舉報人系張某曾經的學生,14級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研究生呂翔,2016年,因無法忍受張某的行為選擇退學。
引人注目的是,他以論文的格式寫文舉報張某,舉報的內容長達123頁。舉報信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19日此文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引發輿論熱議。天津大學知悉後,當晚發布官方通報:行為屬實,已解聘。
短短一天時間,天津大學就有了處置結果,體現了該校高效的執行力、彰顯了對學術造假行為「零容忍」的強硬態度以及維護科研誠信的堅定決心。可惜,這未能完全平息這場輿論風波。
網絡上陸續有網友吐槽此事。今日,話題#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衝上微博熱搜榜單,閱讀量達2.2億,討論1.2萬人次。不少網友高贊舉報者的行為:「實事求是,有理有據」;「浩然正氣,令人欽佩」;「勇氣可嘉,吾輩楷模」。對於教授張某則是口誅筆伐之聲不絕於耳。
長達123頁的舉報信說了啥?
這封舉報信,乍一看,以為是一篇「論文」,簡介、章節、結論、參考文獻等應有盡有。信中揭露了張某在2011年至2020年間的學術造假行為,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分別是:張某和他女兒的一些造假行為;張某教授學生們如何在碩士論文中造假;張某是如何指導舉報者造假;張某如何在學術論文中造假;張某是如何一稿多投。
就每個方面的內容,舉報者都擺事實,講道理,詳盡的揭露張某的行為。其中,舉報者以自己為例揭露:在數據方面,無論是不符合要求的實驗數據,還是沒做過實驗的數據,只要想就能造出來;在圖表方面,無論是自己之前發過的論文、還是網上的截圖,都可以拿來P。
看完這封舉報信,不禁令人心中一顫:有師如此,中國學術圈何時迎來光明?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理應為學生樹立榜樣,然而教師不僅學術造假,還指導學生學術造假,甚至利用學生的研究成果造假為其親屬的科研成果,敢問師德師風何在?
為何其他人知情不報?
知乎上,有網友爆料:對張某的學術造假行為早有耳聞,基本不給學生花錢做檢測,逼得學生束手無策,只能造假或者各種拖關係蹭測試。
也有自稱是該大學的知乎網友,勸導學弟學妹們不要選擇該校,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
學術造假現象,歷來為人詬病。每當此事發生,輿論「一邊倒」地點讚舉報者,指責學術造假者。在張某學術造假事件中,知情者何止舉報者一人,為何其他人不願意曝光呢?
一、導師位高權重,學生為了雙證選擇沉默。舉報者稱,之所以長時間無人舉報,是因為張某會在學生畢業時,逼他們籤一份聲明,聲明這些實驗數據都是真的,不然就讓學生無法順利畢業。
查看化工學院的畢業要求,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前,必須要發表一篇核心學術期刊論文,有的還要求發SCIE或者EI。如果想要獲得雙證,那學生必須與導師搞好師生關係。因完成一篇畢業論文的每一道程序十分複雜,從選題到開題報告、開題答辯、格式審查、查重、內審、外審、預答辯、答辯,都需要導師的參與。沒有導師的籤字,你無法推行下一步。而能否發表還是取決於導師,只有導師同意送審後才能往下進行。
二、無可靠證據,不敢隨意舉報。雖然這種現象常見,但舉報必須要有足夠的真材實料。若無足夠的證據去舉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有網友表示,在學校時遇到過學生舉報老師利用科研經費,奈何最後受害的還是學生自己。
在此事中,舉報者在2017年曾就造假問題與張某溝通過。從得到的回覆中知悉,舉報者曾向學校反應過張某的問題,但是學校認為是敲詐勒索,並在公安局報警。或許在知情者看來,在證據不足之下,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20日消息報導,輿論風波中的天津大學張某就「父女聯合造假」一事稱,自己被舉報的情況與女兒沒有關係,學校已經通過相關渠道去處理。
天津大學,是我國最具國際聲望的大學之一,而今曝出學術造假醜聞,無疑損害了其光輝的形象,也給中國學術界再一記重拳: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希望天津大學能夠深挖徹查此事,還學術界一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