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5年生存率僅39% 雲南婦科專家:應早幹預早治療

2020-12-23 騰訊網

在女性的惡性腫瘤當中,乳腺癌與宮頸癌十分受關注,也被人熟知。然而大眾對於另外一種腫瘤——卵巢癌卻知之甚少,存在較多的盲區和誤區。

近日,雲南省腫瘤醫院婦科主任楊宏英教授表示,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超過22萬卵巢癌新發病例,死亡人數達14萬。在我國,每年卵巢癌發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第3位,而死亡率則位於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之首。

70%以上的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

她介紹,目前,卵巢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患者無法在早期發現。

「因為卵巢癌在早期的時候基本沒有顯著症狀,部分患者僅是腹部有脹痛、腹脹的狀況,很多人都誤以為是自己消化方面出現了問題,或者是痛經的原因。」楊宏英說,「加上卵巢這個女性獨有的器官個頭小、又深藏於盆腔內,且目前還沒有十分精準的篩查方法,因此等到人體有不適感覺時,往往腫瘤已經變大,擴散到盆腔以外,導致70%以上的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進入晚期。」

由於卵巢癌惡性度高、診療難度大,被稱為「婦癌之王」。據統計,在中國卵巢癌的年發病數量是5.2萬,死亡病例2.25萬。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近年來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在婦科惡性腫瘤中,卵巢癌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但5年生存率最低,僅為39%,3年復發率最高,達到70%。

楊宏英解釋稱,復發率高的原因也是因為即使目前最規範的卵巢癌根治手術也只能儘可能切掉肉眼可見的腫瘤,無法徹底清除全部腫瘤細胞,易導致之後的復發。

應儘量早幹預早治療

對此,她建議,提高卵巢癌的防治水平要儘量早幹預早治療。比如定期體檢,進行生殖器的B超以及必要時進行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等。而對於有卵巢癌家族史或者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則應進行BRCA基因的檢測。據統計,約20%卵巢癌患者存在BRCA基因突變。「BRCA基因是一種抑癌基因,顧名思義,如果出現BRCA基因的突變,那麼它抑制腫瘤增殖的功能就喪失了,所以很容易發生癌症。BRCA突變包括BRCA1和BRCA2兩種。如果存在BRCA1基因突變,那麼患卵巢癌的機率就會非常高,可以達到34%,如果是BRCA2基因突變,卵巢癌風險也有11%。」

楊宏英表示,對於普通人有家族史且出現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根據專業醫生的建議進行預防性的卵巢和輸卵管切除,以最大程度避免發生卵巢癌。

不過,因BRCA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卵巢癌在臨床治療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即維持治療,有望實現卵巢癌「慢性病」的管理目標,從而帶動整個卵巢癌治療模式的革新。

楊宏英解釋稱,這裡所說的維持治療,就是指當患者初次治療後當腫瘤達到臨床緩解後,再使用針對BRCA突變的靶向藥物進一步控制住病情,延緩其復發,讓患者在延長生存的同時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我們希望通過維持治療能夠幫助卵巢癌患者變成類似高血壓、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來管理,儘量延長其復發的時間。」

維持治療帶來新方向

專家表示,已經有臨床研究表明,有BRCA基因突變的新診斷卵巢癌患者在接受一線維持治療後,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

「對於BRCA基因突變的這類確診病人,一線維持治療能延長其無疾病進展生存期達到了56個月,也就是說已經超過四年半的時間了,跟此前的復發率相比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楊宏英表示,對於已經復發的卵巢癌患者,維持治療也有重要的價值。因為患者在復發後,使用維持治療,可以延緩它下一次復發的間隔。大部分患者一旦復發,都可能反覆復發,復發間隔越短,治療難度越大,容易形成耐藥性。「因此,使用維持治療延緩下一次復發是很重要的,讓患者以後即使再復發,也可以顯著延長生存期。」

目前,雲南已經將部分用於維持治療的藥物納入了醫保,患者初次治療後再度復發,而且對於鉑類的化療有效的這類患者,已經可以在醫保內使用藥物來做維持治療了。然而,目前新診斷患者的維持治療尚未被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專家表示,對於新診斷的患者,維持治療的臨床價值已受到廣泛認可,如能提高該人群的可及性,將讓更多患者受益。

不過,楊宏英同時認為,雲南還是要在提升卵巢癌早診早治能力、整體治療水平以及藥物可及性等方面形成多方合力,儘可能地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質量,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卵巢癌患者的死亡率。

另一方面,她也建議患者應選擇專業的醫院接受規範化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的卵巢癌全程管理。規範的手術和足量的化療是全程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即只有在手術達到真正的無肉眼殘留病灶以及足量規範的化療後,再進行維持治療,才能爭取最佳的療效。

雲南網記者 彭錫

相關焦點

  • 北大人民醫院婦科腫瘤專家崔恆:儘早提升卵巢癌一線維持治療可及性
    這個病就是卵巢癌,9月是卵巢癌防治宣傳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崔恆教授介紹,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發病率佔第三位,但是其死亡率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高居榜首。「因為發現它時,絕大多數都已經是晚期了。」而晚期患者的生存率相對較低,5年生存率僅為30%~40%。
  • ...卵巢癌整體治療水平——訪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向陽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向陽教授指出,「目前,卵巢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患者不可能在早期發現,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經發生轉移,而卵巢癌晚期時播散性特別強。整體來看,卵巢癌患者的診療現狀仍不樂觀。」數據顯示,70%-80%的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70%在2-3年內復發,5年生存率只有約40%。
  • 卵巢癌怎麼檢查出來 卵巢癌要這樣檢查
    5、彩色都卜勒超聲檢查還可測定腫瘤組織的血流變化。通過上述內容的觀察、分析,不僅可發現卵巢腫瘤,還可推測腫瘤的良、惡性。以上這些方式檢查是不是患上卵巢癌。如果真的確診為卵巢癌,也請不要太擔心,早期卵巢癌經過積極的手術聯合放化療治療輔以中藥護命素的調理,還是有治癒的可能的,如果是晚期,作為保守治療,也可以達到縮小腫瘤,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的效果。
  • 醫生:早發現早治療很關鍵,生存率可高達80%
    一、早發現早治療很關鍵 1、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達80% 到目前為止,放療是治療鼻咽癌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因為放療具有更好的生物學效應以及劑量學的優勢,所以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早期患者經過治療後能獲得長期生存,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達80%。
  • 三個親姐妹相繼確診卵巢癌 專家強調及早預防、治療
    三個親姐妹相繼確診卵巢癌 專家強調及早預防、治療 2020-12-16 16:23:55 腫瘤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6日電 (陳靜 王廣兆 夏玲芳)三個親姐妹居然同年確診罹患卵巢癌,這是什麼原因?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簡稱「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16日接受採訪時給出了答案:「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
  • 國家癌症中心專家:防範婦科「第一兇癌」,定期檢查不可省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記者田曉航)卵巢癌常被稱為婦科「第一兇癌」。每年的5月8日,世界多地都會組織宣傳活動來提高人們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專家提示,卵巢癌雖然尚不能治癒,但如果定期做檢查,一旦患病就有可能提前發現,便於及早接受治療。
  • 乳腺癌不可怕,早發現早治療,生存率比你想的高多了!
    然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順榮教授卻表示:乳腺癌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它是一個可防可治的疾病,大家不要特別緊張或者擔心,只要是判定為一期或者二期乳腺癌,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一、目前乳腺癌的生存率如何?
  • 卵巢癌是婦女健康隱性殺手 不明原因腹脹應注意排查
    卵巢癌是婦女健康隱性殺手 不明原因腹脹應注意排查專家提醒,女性如突然出現不明原因腹脹、食欲不振、短期內體重增加或消瘦等現象,應及時就醫排除卵巢癌等腫瘤的可能性。  新華網武漢1月12電(記者黎昌政)卵巢癌是嚴重威脅我國婦女健康的隱形殺手,該病死亡率高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
  • 三姐妹同一年確診卵巢癌,上海專家用基因檢測揭秘「真兇」
    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吳小華進一步解釋說,「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 卵巢癌有三個70%,婦瘤專家詳解卵巢癌維持治療
    受訪專家:潘凌亞,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婦瘤中心主任醫師、中國女醫師協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婦科腫瘤的診治和手術 卵巢癌是我國女性生殖系統發病率佔第三位,但是死亡率佔第一位的惡性腫瘤。
  • 子宮內膜癌5年生存率90%
    子宮內膜癌5年生存率90% 南方農村報2017-09-12 10:14:04 閱讀(6302)子宮內膜癌:改良術式減少復發  此次大會主席、中山三院婦產科主任李小毛介紹,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卵巢癌並稱為婦科三大惡性腫瘤,術後3年內復發率較高,如何進一步提高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效果是臨床治療難點之一。  李小毛團隊通過對省內大樣本臨床病例的觀察,發現子宮內膜癌復發部位多數在盆腔,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與沒有徹底清掃盆腔淋巴結有關。
  • 一管血18分鐘即可早期診斷卵巢癌,這項檢測納入醫保了!
    在眾多婦科惡性腫瘤中,卵巢癌是女性常見且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卵巢癌在我國發病率為7.48/10萬,推算我國每年新發病例近5萬,死亡約3.5萬。由於卵巢癌早期臨床症狀不典型、缺乏特異性,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且由於卵巢位於盆腔深部,早期腫瘤在盆腔檢查中難以察覺,導致70%的卵巢癌確診時已是晚期;70% 的患者生存率不足5年;對於治癒後的患者,仍有約70%的人會在3年內復發。正因發病初期的隱匿性和強大的「殺傷力」,卵巢癌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可以說,卵巢癌的手術,在婦科手術中最驚心動魄。」
  • 利普卓(R)中國獲批用於BRCA突變晚期卵巢癌一線維持治療
    上海2019年12月5日 /美通社/ -- 阿斯利康與默沙東聯合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其PARP抑制劑利普卓®(英文商品名:Lynparza,通用名:奧拉帕利)用於BRCA突變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線維持治療。
  • 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腫瘤專家:超90%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
    而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多個家族成員患有乳腺癌、卵巢癌或兩者兼有」的特徵。2016年由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吳小華教授團隊率先牽頭完成的全國多中心研究顯示,在中國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變概率高達28.5%。
  • 七成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晚期 中年女性不明腹脹請重視
    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卵巢癌在我國發病率為7.48/10萬,推算我國每年新發病例近5萬,死亡約2.2萬。不僅如此,在卵巢癌的防治面前,我們還面臨三個「70%」:70%的卵巢癌確診時已是晚期;70%的患者生存率不足5年;對於治癒後的患者,仍有約70%會在3年內復發。
  • 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癌之首 定期篩查高危預防不容忽視
    近年來,「婦科第一癌」卵巢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不僅發病率連年上升,死亡率更高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潘凌亞教授指出,要儘量延長卵巢癌患者的「無鉑間期」,也就是患者完成化療後到再次復發的間期或不再復發的時間,幫助患者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如何打破卵巢癌患者復發困境、延緩復發時間,是亟需解決的當務之急。
  • 體檢發現卵巢囊腫沒在意,3年後手術意外發現竟是卵巢癌
    陳亞俠說,小何同時患上兩種婦科癌症很不幸,但能通過體檢和手術意外發現早期卵巢癌,實在是不幸中的萬幸。早期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可達到95%,由於患者已婚未育,醫生還為她保留了生育功能。據浙大婦院腫瘤科統計,醫院卵巢癌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2歲,大致是處於絕經期前後,低於歐美的平均年齡,也有個別低齡患者,年齡最小的僅13歲。目前,卵巢癌早期篩查手段依然十分缺乏,婦科腫瘤學界也不推薦沒有症狀的、非高危女性進行卵巢癌的篩查。
  • 有血性腹水多半是卵巢癌
    據統計,60%~70%的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因此,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僅為20%~30%。   卵巢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高發階段在40歲以後,其中以50歲左右、絕經前後的中年婦女最為多見。
  • 卵巢癌-搜狐母嬰
    不少卵巢癌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後仍可能存在不孕因素。因此如果治療後打算懷孕生育,最好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規範的誘導排卵治療。但是,妊娠不應短於治療結束後的6-12個月。原因是治療的毒性反應可能會影響生長中的卵母細胞。  什麼食物可以預防卵巢癌?
  • 超九成遺傳性卵巢癌源自這個基因--上觀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一對親姐妹,近日即將出院。五個月前,五妹也在腫瘤醫院進行了卵巢癌手術。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主診醫生、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揭示「真相」: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