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漫話:羅念生帶你古希臘歷史與文化

2020-12-11 鎮江金山網

  書名:希臘漫話

  作者:羅念生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內容簡介:

  「大家小書」系列叢書之一——《希臘漫話》一書作者為著名的古希臘文學與文化研究名家,是古希臘研究領域的權威,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作者曾經在希臘遊學一年之久,親身體驗了古希臘的文化遺產,對於古希臘的文化與近世希臘的風俗都有非常強烈的情感。本書內容涵蓋了古希臘很長一段歷史,也包括作者對於旅居希臘期間所思所想,對於古希臘的歷史、特色,以及古希臘文化遺產的特徵,加以言簡意賅的論述。本書識見俱佳,深入淺出,關於希臘文化的敘述令人信服,讀來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

  羅念生(1904—1990),原名羅懋德,世界知名學者,古希臘文學翻譯家、研究家。1929年,公費赴美先後就讀於俄亥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專攻英美文學和古希臘文學。1933年冬,轉赴希臘就讀雅典美國古典學院,選修雅典城志、古希臘建築、古希臘雕刻、古希臘戲劇四門課程。1934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一生譯著和論文有1000多萬字,50餘種,翻譯作品匯集成煌煌十一卷的《羅念生全集》。1987年12月,希臘最高文化機關雅典科學院授予其「最高文學藝術獎」。1988年11月,希臘帕恩特奧斯政治和科技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稱號,以表彰他近60年來為研究和傳播古希臘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在兩個偉大古老文明間接力架橋——翻譯家羅念生一家三代人的希臘...
    自此,他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希臘文明的種子。1929年,他公費赴美。眼見當時的中國留學生扎堆學習英美文學,古希臘文學無人問津,羅念生萌生了追根溯源、從西方文化的源頭古希臘學起的念頭。留美四年間,為了學習希臘文學,他換了三所大學,「僅憑著自己對希臘文學的熱情追尋自己的夢想,學他真正想學的東西。」
  • 羅念生:第一位到希臘留學的中國人
    第一位到希臘留學的中國人1929年,羅念生經過考試公費赴美留學。赴美前,曾回鄉探親。蒙親友資助,同鄉從南京接濟,才得以制裝登船赴美。在美國,羅念生先後在俄亥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攻讀英美文學和希臘文學。
  • 口述丨羅錦鱗:羅念生一家三代的「希臘情緣」
    1986年,羅念生在雅典衛城上為獎掖羅念生先生對於希臘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1987年12月希臘最高文化機關雅典科學院授予其「最高文學藝術獎」(國際上僅4人獲此獎)。1988年11月希臘帕恩特奧斯政治和科技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稱號(國際上僅5人獲此殊榮)。
  • 中國翻譯家羅念生一家三代接力 只為做好一件事
    在四川,羅念生不僅度過了幸福的青少年時期,養成了樸素、專注、堅韌的性格,還度過了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創作時光。儘管當時戰火紛飛,生活困難,羅念生仍出版了《希臘漫話》《芙蓉城》等散文集,以及古希臘悲劇《特洛亞婦人》等翻譯作品,第一次讓中國人領略到了古希臘戲劇和文學的魅力。
  • 習近平提到的翻譯家羅念生一家如何傳承文化?其子羅錦鱗:我和女兒...
    文章中提到:中國翻譯家羅念生一家三代致力於希臘文學、戲劇的翻譯和研究,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做出了重要貢獻。羅念生是第一個到希臘留學的中國人,更是第一個將古希臘戲劇翻譯成中文的中國人。一部部古希臘文學經過他的翻譯來到中國,架起了中國文化與希臘文化交流的橋梁。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兒子羅錦鱗和孫女羅彤紛紛投身於研究希臘文學。
  • 羅錦鱗:我和女兒都是在抄書中愛上了希臘文化
    他是第一個到希臘留學的中國人,更是第一個將古希臘戲劇翻譯成中文的中國人。一部部古希臘文學經過他的翻譯來到中國,架起了中國文化與希臘文化交流的橋梁。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兒子羅錦鱗和孫女羅彤紛紛投身於希臘文學研究。11月17日,在「國立劇專在江安」八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見到了前來參加該活動的羅念生之子羅錦鱗。
  • 今天為什麼還要讀古希臘悲劇?更深理解生命的本質和張力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嘗試杜絕痛苦,你會發現你杜絕了生活本身。」C.S.路易斯在《痛苦的奧秘》中說道。嘗試理解苦難的強大動力,推動人類創造出了最經典的文學之一——悲劇。古希臘悲劇雖時代久遠,但它早已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 希臘史13:古希臘歷史時間軸與大事年表,簡說古希臘歷史
    古希臘歷史時間軸與大事年表希臘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古希臘文化深入地影響了古羅馬文明,後者將其發揚光大並傳之於整個西方世界。古希臘文明的遺產植根於今天西方世界的語言、政治、教育、哲學、藝術以及建築中。不了解古希臘,就難以完全理解西方文明。讀懂了古希臘古羅馬,才能讀懂過去的歐洲和今天的世界。
  • 羅錦鱗、羅彤:每一個希臘人裡面,都有一個中國人
    有這樣一個「世家」:爺爺是翻譯家,第一個留學希臘的中國人,一生致力於把古希臘文化帶到中國,翻譯了古希臘文學、戲劇、哲學著作30餘部,編撰了古希臘語-漢語語典。父親是導演,將爺爺翻譯的劇本搬上舞臺,在國內外掀起了一股股旋風;以中國戲曲手法詮釋戲劇的獨特方式,更讓世界看到中西古典文明竟能夠如此水乳交融;女兒則「反其道而行之」,致力於將中國文化帶到希臘,最早在希臘的大學裡開設漢語課,創辦了希臘第一個民間的中國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希臘政府接待中國外交訪問的「御用翻譯」。這一家三代人的名字,分別叫做羅念生、羅錦鱗、羅彤。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讓你暢遊在古希臘的歷史長河中,流連忘返
    在我以前的認知中, 總以為講解歷史的書籍一定是枯燥、冗長、乏味,直到看了這套趙林教授的《古希臘文明的光芒》,才發覺原來歷史可以這樣淺顯易懂、生動有趣。033、 古希臘文化給我們的啟示歷史久遠的古希臘對於今天的我們,有什麼樣的借鑑和啟示呢?
  • 希臘人並不欣賞民主制?
    比如說大家都關心民主制,可是希臘人並不欣賞民主制,希臘的思想家大多數是批判民主的。騰訊文化實習生 崔倩 編輯整理「古希臘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泉,文藝復興也是由古希臘、古羅馬精神而來。中國正在文藝復興的時代,追溯古典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羅錦鱗肯定了古希臘文化的現代意義,認為「古希臘戲劇裡所表現的民族精神、人性、對社會問題的披露,在今天看來都是有指導意義的。」
  • 不懂古希臘?歐美人說,等於沒文化
    我們常說歷史是一條長河。所有的文明都不是神造出來的,而是逐漸發展起來的,你要懂它,就要追溯它的源頭。因為你只有在源頭,才能理解它原始的面貌,明白後人創造的基礎。歐洲的文明,是從古希臘開始的。在西方世界裡,但凡有文化的人,必從古希臘文明開始讀起。不懂古希臘文明,在歐美等於數典忘祖。恩格斯有句話說:「沒有古希臘文化及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那麼,古希臘給西方現代文明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嗎?
  • 一位希臘市長用古希臘語為北京奧運會譜寫頌歌
    為世界帶去這和平的光亮吧」  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盛大開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只有中國,只有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東方文明古國,只有在這樣一個有著愛好和平悠久歷史的國家舉辦奧運會,才會觸動、激發我要組織撰寫、譜唱一首古希臘語的奧運頌歌的念頭。我找到卡伽克斯教授,把我們這樣的一個激動人心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從世界古代航海圖上看得出,希臘伊弩森斯島處於歐亞交匯的十字架上,很早的時候遠洋船就把伊弩森斯島和中國緊密聯繫起來。
  • 羅念生之子憶父親:油燈下翻譯完《俄狄浦斯王》
    梁培恕  本月,出版機構世紀文景迎來自己的十歲生日,昨日他們以一場「傳家與守望:父親梁漱溟、羅念生」的主題活動拉開他們的慶生序幕。在活動現場,羅念生之子羅錦鱗和梁漱溟的兒子梁培恕、梁培寬暢談與父親有關的日子。
  • 中國社會科學報: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歷史和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歷史和文化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2年8月10日A6版發稿時間:2012其分布範圍大致在愛琴海及其周邊地區,在考古學上以其主要發生地分為三個地區性文明,即一般熟知的克裡特的米諾斯文明、愛琴海上的基克拉迪文明和希臘大陸以邁錫尼文明為代表的所謂「希臘底」(Helladic,另譯「赫拉斯」)文明。
  • 古代希臘文化的特點及其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古代希臘文化,是對其豐富多彩的分支文化特色的概括和總結,這些文化又更加清晰明確地襯託出古代希臘文化整體的燦爛輝煌。 從宗教和神話方面看,古代希臘雖然是泛神論的國度,但它的宗教神話卻有鮮明的特色。一是以人形造神形,將神擬人化。
  • 歷史的局限:警惕古希臘哲學的貴族主義「陷阱」
    這樣一種觀察方式一旦與某種文化種族主義乃至文化中心主義的思想結合在一起,我們就只能從希臘人精神氣質的獨特性和超越其他民族的高貴性來談論古希臘哲學了,並且由此認為哲學是僅僅屬於希臘的,並且因此是僅僅屬於西方的。
  • 古希臘,和其他文明不一樣,古希臘是歐洲文化之源
    斯巴達沒有書寫傳統,那麼當時希臘的城邦據說有上百個,比雅典大的還有敘拉古等,和雅典相當的也有柯林斯等,是否可以認為,雖然希臘有巨量的城市,但論及文學的記載和傳播能力,他們都和雅典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也就是說在文化上,他們和雅典不是100分和80分的關係,而是壓根有沒有參加考試的關係?其實大體上就是這個關係。
  • 紅黑希臘 古希臘的陶器
    但就造型的多樣、紋飾的精細以及內容的豐富來看,希臘似乎要略勝一籌。陶器在希臘誕生的時間要晚於兩河和中國,但卻後來居上,已經成為端莊、典雅、和諧希臘文化的代表。希臘陶器上的裝飾方法多是採用彩繪和劃花這兩種方式,而且是以人物和動物為主,也有純圖案和花卉,但最精彩的還是人物,富有力度,有表現力和裝飾感,而且內容豐富,多有變化。
  • 歐洲歷史文化:古希臘造幣
    古希臘的造幣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古代最可識別的圖像,這些圖像上都印有設計,以自豪地宣告鑄造它們的城市的身份並保證其價值。硬幣是偉大的考古倖存者之一,是有關文化習俗,重要人物和古代國際關係的寶貴信息來源。掌握的希臘語單詞是drattomai這就是德拉克馬硬幣的由來。從這些杆和杆中衍生出了一種想法,即一種更可攜式和通用的材料,可以用於任何商品或服務:造幣。希臘人認為呂底亞(Lydia)在公元前6世紀初期發明了硬幣,並由國家蓋章,以保證價值並被視為真品。硬幣通常比同等重量的純金屬輕一些,因此可以彌補鑄造成本,甚至可以獲利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