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昔興琪 伍雪梅
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希臘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希臘《每日報》發表題為《讓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鑑未來》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中國翻譯家羅念生一家三代致力於希臘文學、戲劇的翻譯和研究,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做出了重要貢獻。
羅念生是第一個到希臘留學的中國人,更是第一個將古希臘戲劇翻譯成中文的中國人。一部部古希臘文學經過他的翻譯來到中國,架起了中國文化與希臘文化交流的橋梁。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兒子羅錦鱗和孫女羅彤紛紛投身於研究希臘文學。
11月17日,在「國立劇專在江安」八十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封面新聞記者見到了前來參加該活動的羅念生之子羅錦鱗。這位慈祥的老先生,欣然為記者介紹了他們一家三代與希臘文學的緣份。
羅念生之子羅錦鱗
第一代
填補空白 成第一個到希臘留學的中國人
羅念生原名羅懋德,1904年出生於威遠縣連界鎮中峰村15組(原廟壩)。年幼的他在連界鎮讀私塾時便因其熟讀古書,才思敏捷,記憶超群而被連界鎮人所知曉,之後,從威遠縣立中學一路讀到了舊制清華大學,公費前往美國和希臘學習。
羅念生到了美國後發現學習英美文學的人特別多,就在這時,古希臘戲劇闖進了他的世界,著迷的羅念生放棄了在美國的學位,轉到了希臘,成為了第一個到希臘留學的中國人。
羅念生
古希臘語很難,一個動詞就有幾十種形態,但羅念生憑藉近乎痴狂的熱愛,僅用兩三年時間就掌握了;古希臘文學內容深奧、典故繁多,翻譯極為困難,但羅念生卻默默堅持了六十多個年頭。1936年,羅念生出版了第一部古希臘悲劇譯作《伊菲革涅亞在陶洛人裡》,這是他在學習期間利用課餘時間首次對古希臘戲劇作品進行翻譯。
羅念生的一生就是研究古希臘文化、詩歌,做了大量的翻譯工作。在四川大學外文系教英文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他不僅出版了散文集以及翻譯作品,還用古希臘人抗擊侵略、反對戰爭的經典譯作來激勵青年學生的愛國激情、鼓勵中國讀者奮發圖強堅持抗戰。
據羅錦鱗統計,羅念生一生譯著和論文有1000多萬字,50餘種,填補了祖國希臘文學研究的許多空白。
1987年12月,希臘最高文化機關雅典科學院授予羅念生「最高文學藝術獎」,國際上僅4人獲此獎項。1988年11月,希臘帕恩特奧斯政治和科技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稱號,以表彰羅念生為研究和傳播古希臘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羅念生在家工作
第二代
從小抄書 終將希臘文化搬上舞臺
「父親對自己在希臘文學研究方面的影響很深、很廣。」當天,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羅錦鱗這樣說。羅念生對希臘文化的執著和熱愛,傳承到了兒子羅錦鱗這一代。
「爺爺以前是做煤礦生意的,後來在鎮上開私塾給人授課。」據羅錦鱗介紹,父親羅念生從小跟隨在爺爺身邊,家裡的私塾讓父親對學習耳濡目染,對文學充滿好奇與熱愛,而這也為其之後的文學生涯奠定了基礎。
生活在研究希臘文化家庭中的羅錦鱗,從小便跟著父親抄書。「那時候一看希臘人的名字那麼複雜,就很煩,但父親總是告訴我,你先抄,過會兒獎勵一根冰棍兒。」就這樣,羅錦鱗童年抄寫了大量有關希臘文化的稿件,也為他傳承父親的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考進中央戲劇學院,上的第一課就是西歐戲劇史,希臘戲劇。」羅錦鱗說,這一堂課的教師正是父親羅念生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讓羅錦鱗對希臘戲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時,我才知道,原來自己從小開始抄的稿子,有這麼大的價值。」此後,他便決定「子承父業」。看著兒子對希臘文化、對戲劇的熱愛,羅念生成為了他堅強的後盾。
1986年,羅錦鱗選擇導演的首部希臘戲劇便是由其父親翻譯的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並在中央藝術學院上演,引發國人轟動。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在對古希臘戲劇進行學習和排練,先後將16部著名希臘戲劇搬上舞臺。
而又因其母親馬宛頤對川劇的熱愛,從小受到薰陶的羅錦鱗還曾將川劇的幫腔融入希臘劇中。2009年,希臘雅典州政府授予羅錦鱗「希臘文化大使」稱號。
羅念生孫女羅彤
第三代
代代相傳 將中國文化傳播到希臘
和羅錦鱗一樣,他的女兒羅彤從小就跟在爺爺和父親的身邊抄書。但那時,羅彤還不喜歡戲劇,這樣的不喜歡一直持續到了她觀看戲劇《俄狄浦斯王》。
「我女兒自從看了這個劇後,便不知怎麼的愛上了戲劇。」羅錦鱗說,「之後羅彤就總是自己半夜偷偷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筒寫劇本,我一看寫得還挺像那麼回事兒。」獲得了父親的支持,羅彤在戲劇的學習上更努力了,並如願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還獲得了去希臘留學的機會。
「爸,我不回去了。」就在羅彤留學畢業回國前,她突然對羅錦鱗表明自己的想法。「爸,你聽我說,爺爺那一輩已經做了很多翻譯和研究,我回去只是在他們的基礎上炒冷飯,我發現中國文化在希臘沒有人傳播,我能不能留下來傳播中國文化,反爺爺之道而行。」
聽聞此言,羅錦鱗心中很驕傲也很支持。自此,羅彤在希臘傳播起了中國文化,在兩國外事、文化活動中扮演翻譯、嚮導、交流使者的角色。
在希臘定居了20多年的羅彤,前幾年回國了,並致力於將中國的現實生活、傳統文化等拍成紀錄片或影視劇作品進行國際化傳播。
「她一步一步的做,做到現在比我要強了。」羅錦鱗驕傲的說。
從填補祖國希臘文化研究之空白到將希臘戲劇搬上舞臺讓國人所了解希臘文化再到將中國文化傳播至希臘,他們一家三代都在為促進中希文化交流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