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症候群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 作為引發流產的常見風溼病之一而被公眾矚目。它常跟系統性紅斑狼瘡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共存,但也可以單獨存在。
我們知道 APS 主要帶來:血栓事件、妊娠失敗、心臟瓣膜病、網狀青斑、神經系統病變等。同時,也可能並存 SLE 的症狀。比如,口腔潰瘍、脫髮、雷諾現象等。
那麼我們該如何診斷 APS 呢?
一、什麼時候我們應該懷疑 APS?
並不是所有人都應該去做抗磷脂抗體檢查的,因為這樣的檢查很容易帶來誤診。
已知約 10% 的普通人可能出現過一過性低滴度的抗心磷脂抗體(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而不到 1% 的人存在高滴度的抗心磷脂抗體或者狼瘡抗凝物試驗陽性。一般來說,隨著年齡增長,抗磷脂抗體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 的陽性率會增加。
醫生應該從臨床表現出發,而不是依賴檢驗。
如下情況,我們應懷疑 APS:
出現其他原因無法解釋的血栓形成事件。最常見的是下肢深靜脈,其次有盆腔靜脈、腎靜脈、肺靜脈等。動脈血栓形成最常發生於腦血管,通常以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形式出現,還可以有視網膜動脈、冠狀動脈、腎動脈和腸繫膜動脈閉塞等;
反覆的妊娠不良事件。比如妊娠 10 周內的胚胎丟失、死胎、子癇等。
不可解釋的神經系統症狀。比如青年缺血性卒中、認知障礙、腦白質病變。
其他:網狀青斑、不可解釋的心臟瓣膜病、不可解釋的輕度血小板減少。
需注意,單次的妊娠不良事件不足以懷疑 APS。通常應是連續至少 2 次的妊娠丟失。因為妊娠 20 周以內自然流產的發生率高達 10%-15%。單純的一次妊娠丟失不足以懷疑 APS 。除非一次妊娠丟失的同時還有其他疑似 APS 的臨床跡象。
(單純一次的流產不應懷疑APS)
二、帶來血栓事件的其他可能病因
我們必須明白,APS 可以帶來靜脈、動脈血栓,其他疾病也可以。當能用其他更常見病因解釋時,我們不應該考慮 APS。
最常見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原因是較長時間的臥床休息,比如住院、手術、妊娠。相對不常見的還有惡性腫瘤、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等。
除上述外,還有遺傳性易栓塞症,常見的有:
APC 抵抗/因子Ⅴ Leiden 突變。高加索人群裡最常見的遺傳性易栓塞症,美籍白人雜合子比率是 5.3%,但在中國幾乎是 0。
凝血酶原基因突變。白種人該等位基因雜合子比率為 0.7%-6.5%。但中國發生率極低。
蛋白 C 缺乏。英國等白人大約是 1/200 到 1/300。但少有症狀。中國發生率偏高,約 1.06%。中國靜脈血栓栓塞症人群裡約 13.8% 為單純的蛋白 C 缺乏。它是中國最主要的遺傳性易栓症病因。
蛋白 S 缺陷症。來自蘇格蘭的研究顯示約為總人群的 0.03%-0.13%。血栓人群裡的 1%-2%。但是,中國為代表的亞洲人發病率偏高。單純的蛋白 S 缺陷症約 1.2%,血栓人群裡約為 5.3%。但血栓人群裡,聯合蛋白 C 缺陷、抗凝血酶缺乏症則更多,約為 9.6%
抗凝血酶缺乏症。歐美高加索的一般人群的估計患病率為 0.02%-0.2%,血栓人群裡 0.5%-7.5%。但中國為代表的亞洲人發病率偏高。中國一般人群是 2.26%,血栓人群裡約 5.3%,而聯合蛋白 C 缺陷,蛋白 S 缺陷則有 17%!
還有一些更少見的帶來易血栓傾向的疾病,比如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真紅細胞增多症、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作為風溼科醫生,應該相對了解相關疾病。從而避免誤診和漏診。
(易血栓傾向的疾病很多,不可只盯著APS)
三、診療流程
當我們有足夠理據懷疑 APS 時,通常做如下檢測:
採用 ELISA 法測:抗心磷脂抗體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aCL;IgG 或 IgM 型)、
採用 ELISA 法測:抗β2 糖蛋白 (glycoprotein, GP)Ⅰ抗體 (IgG 或 IgM 型)
狼瘡抗凝物 (lupus anticoagulant, LA) 功能檢測。添加磷脂可糾正凝血時間延長,但加入對照血漿則無法對此進行糾正,這證實凝血抑制因子呈磷脂依賴性。
需注意,上述抗體檢測通常應間隔 12 周以上的兩次陽性才能明確 APS 診斷。同時還需注意細菌、病毒、藥物、甚至腫瘤帶來的假陽性。我們應該仔細了解病史、體徵來協助鑑別。
由於 IgA 型抗體與臨床血栓形成之間的相關性仍存在爭議,因此當擬診單純的 APS 時不應該常規檢測。但 IgA 型抗體跟 SLE 相關,因此被納入了 SLE 診斷分類標準。
由於檢測方法尚未標準化,其臨床價值還不夠確定,不應該常規檢測抗凝血酶原抗體、抗膜聯蛋白Ⅴ抗體、抗磷脂醯絲氨酸抗體和抗磷脂醯肌醇抗體。
在歐美,通常會常規評估 5 個遺傳性易栓塞症(見上)。不過,中國的 APC 抵抗/因子Ⅴ Leiden 突變、凝血酶原基因突變很罕見,因此不需評估。而蛋白 C 缺乏、蛋白 S 缺陷、抗凝血酶缺乏較歐美白種人更多,應積極評估。
(恰當選擇化驗很重要)
四、異常妊娠的考慮
抗磷脂症候群可以帶來易血栓傾向、異常妊娠。而常見的 5 個遺傳性易栓塞症可帶來血栓傾向,卻跟異常妊娠無肯定關係,除非是妊娠晚期的死胎並看到明確的胎盤血栓形成。但這個情況很罕見且有爭議。
也就是通常來說,易血栓傾向+異常妊娠 = 抗磷脂症候群。不過一個相對少見的疾病也可以帶來類似臨床表現,即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
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包括:數量缺失、功能異常。數量缺失往往導致的是易出血傾向和反覆流產,很少帶來血栓(除非合併功能異常)。但功能異常卻往往可以帶來:易出血傾向、易血栓傾向和反覆流產。
如抗磷脂抗體陰性,且有反覆流產+易血栓傾向,我們應考慮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1. 《現代臨床血液病學》,林果為、王鴻利等編著
2. 《Rheumatology》(第 7 版)
3. 《Kelley and Firestein'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第 10 版)
4. Uptodate 臨床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