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在本研究中,我們評估了針對磷脂的一系列非經典自身抗體的臨床性能,包括IgG / IgM aPS,IgG / IgM aPI,IgG / IgM aSM,IgG / IgM aPC和IgG / IgM aPE,在明確定義的中國人群中診斷APS。儘管在診斷APS方面那些非經典aPLs的診斷潛能沒有目前的經典aPLs好,但它們在血清陰性APS中的比例為18.8%(3/16)。
此外,不同於與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形成均顯著相關的經典aPLs,某些非經典aPLs,包括IgG aPS,IgM aPS,IgG aPI和IgG aPC與單獨的動脈血栓形成事件顯著相關。總的來說,我們的發現描述了這些非經典aPLs的臨床意義,尤其是在區分動脈血栓形成與靜脈血栓形成或診斷血清陰性APS方面。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aPE比其他非經典aPLs少見(IgG / IgM為8.1%(7/86),IgG aPE為5.81%(5/86)和IgM aPE為4.65%(4 / 86)。儘管PE是細胞膜的主要脂質成分之一,但它是中性的磷脂。由於aPLs主要與帶負電的磷脂和輔因子發生反應,因此PE的中性性質可以解釋aPE在我們的APS人群中的低患病率。
此外,我們未能發現aPE與血栓形成事件之間的顯著相關性,這與Bertolaccini等人的研究一致,後者也未能證實aPE與SLE中血栓形成事件的相關性。來自歐洲的一項多中心研究表明,當使用血栓形成患者和相匹配的對照作為研究對象時,aPE與血栓形成顯著相關。研究對象的差異可能是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針對另一種中性磷脂aPC的抗體受到的關注少於aPE。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發現與aPE相比,aPC的APS患病率更高(IgG / IgM為23.3%(20/86),IgG aPE為17.44%(15/86)和IgM aPE為12.79%(11 / 86),這與一項研究表明aPC的患病率為15.9%,而aPE的患病率為18.2%的研究不同。
重要的是,我們發現IgG aPC的LR +為24.94,高於經典aPLs的LR +,包括LA(LR +為13.51)、IgM aCL(LR +為11.64)、IgG aβ2GP1(LR +為10.35)和IgMaβ2GP1(LR +為7.48)。此外,我們證明IgG aPC可以預測有動脈血栓形成風險的患者。綜上所述,我們的數據表明,在中國人群中APS的診斷中,aPC可能比aPE具有更好的臨床表現。
磷脂醯肌醇(PI)和PS是帶負電荷的磷脂。在我們的APS隊列中,PI (aPI)和aPS抗體比aPE和aPC (aPI, 50.0%(43/86)和aPS(37.2%(32/86) vs. aPE 8.1%(7/86)和aPC 23.3%(20/86)更常見。重要的是,IgM aPS表現出良好的性能,靈敏度為16.28%,特異性為100%。
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確診的APS病例中有75%存在aPS,高於我們的研究(37.2%,32/86)。先前的研究表明aPS與APS的臨床特徵有關。我們發現IgG aPS和IgM aPS均與動脈血栓形成顯著相關,而與靜脈血栓形成無關。Lopez等人還發現aPS與動脈血栓形成密切相關(p <.001),然而他們也發現aPS是每周一次的,但與靜脈血栓形成顯著相關(p=.01)。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評估的非經典aPLs中,aPI顯示了最高的患病率(50.0%, 43/86),並且在2例血清陰性APS患者中檢測到aPI。一名復發性妊娠丟失的患者僅IgG aPI陽性,而另一名患有中風病史的患者IgM aPI和IgM aPS均為陽性。此外,我們顯示IgG aPI與動脈血栓形成顯著相關。我們的發現與以前的報導一致,後者表明aPS和aPI可能與中風病因有關。Castanon等人的最新研究未能顯示出IgG / IgM aPI與血栓形成之間的任何顯著關聯。可能是樣本量及用於aPI的ELISA試劑盒或遺傳/環境因素造成的差異。兩者合計,我們的數據表明IgG / IgM aPS和IgG aPI都可能在APS的診斷中具有前景廣闊的診斷潛力,尤其是對於血清陰性APS。
很少有研究檢查aSM在APS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APS患者中aSM的患病率明顯高於DC和HC。重要的是,IgM aSM的LR +為14.97,也高於來自LA(LR +的13.51),IgM aCL(LR +的11.64),IgG aβ2GP1(LR +的10.35)和IgM aβ2GP1(LR +的7.48)。此外,儘管我們未能確定IgG / IgM aSM與APS臨床表現之間的顯著關聯,但我們確實觀察到在一名血清陰性APS患者中存在IgG aSM。實際上,IgG aSM是該APS患者中唯一發現的aPL。因此,將aSM合併到aPLs抗體譜中可以提高對APS的診斷敏感性。
我們的研究具有許多顯著優勢。據我們所知,本研究代表了中國首項非經典aPLs在APS診斷中臨床表現的研究,從中獲得的信息將增強我們對這些aPLs在中國的APS患者臨床實用性上的了解。然而應該指出的是,我們的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樣本量較小,可能導致潛在的分析偏差,從而需要對更大的人群進行研究。其次,我們研究的對象來自單一機構,這些對象是漢族,需要對不同種族的人群進行多中心研究,以評估我們研究結果的普遍性。
總之,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有關許多非經典aPLs在中國患者APS的診斷和風險分層中的臨床意義的證據。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非經典aPLs可能對高度懷疑APS但常規aPL反覆陰性的患者特別有用,並能預測患有動脈血栓形成的APS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發展了一種多分析物aPLs檢測系統可對aCL,aβ2GPI,抗磷脂酸抗體,aPC,aPE,抗磷脂醯甘油抗體,aPI,aPS,抗膜聯蛋白V抗體和抗凝血酶原抗體進行多重檢測。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也可以為多分析物檢測系統在中國APS患者的診斷、臨床和治療決策過程中開發合適的aPLs抗體譜的策略提供啟發。
完。
翻譯文獻:
Zhang S , Wu Z , Zhang W , et al.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non-criteria antibodies to phospholipid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 Clinica Chimica Acta, 2019, 495:205-209.
#快問中醫超能團##清風計劃##健康真相館#@快問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