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唯一!創建中國「北鬥第一園」的上海交大教授,獲評全國最美...

2020-12-25 騰訊網

8848.86米,這是珠穆朗瑪峰的「新身高」,也代表著中國測繪人只能依賴進口裝備測量珠峰高程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時間回溯至今年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從北坡成功登頂後,登山隊員在珠峰峰頂豎起測量覘標,連接的正是北鬥西虹橋產業基地企業——上海華測導航的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這是國產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產品,首次在珠峰作業。

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提前布局的上海北鬥產業已經迎來新一輪增速,也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級任務中嶄露頭角。據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北鬥西虹橋基地首席科學家鬱文賢介紹,「即便是在疫情之下,北鬥西虹橋基地營業收入依然逆勢增長,預計今年產值可達30億,入庫稅收約1.5億」。

憑藉從部隊裡延續下來的認真、執著與毅力,目前,鬱文賢率領團隊,把北鬥西虹橋基地建成國內北鬥產業第一園,「北鬥西虹橋模式」也成為專業化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園區的參考模板。同時,他還帶動十幾個退役軍人創業團隊入駐北鬥西虹橋基地,打造出高學歷、高素質退役軍人創業的典範模式。近日,鬱文賢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最美退役軍人」。

上海正在領跑全國導航產業發展

2008年9月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正師職轉業後,鬱文賢通過全球院長競聘到上海交通大學,開始創新創業之路。

從部隊到高校,3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鬱文賢繼承恩師「北鬥」衛星創始人陳芳允的衣缽,成為一名「北鬥人」。加入上海交大後,他牽頭承擔北鬥衛星導航長三角應用示範工程重大專項等項目,建立了「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部市共建重點實驗室,致力解決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中的核心技術問題,技術發展成效顯著。這些年,鬱文賢也圍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持續展開研究。

2013年6月,北鬥西虹橋基地由原總裝備部和上海市政府正式揭牌,同年底基地正式開園,成為國內第一個正式運營服務的北鬥產業園區。為推動產學研合作發展,鬱文賢出任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北鬥西虹橋基地首席科學家。

今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作為天地一體部署的大國重器,北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時空信息保障,也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核心技術往往具有通用特點,能夠深度融入社會生活,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為各行各業賦能,並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正式開通,北鬥產業的拓展與應用,也迎來了爆發期。

從2011年就開始規劃論證,2013年底一期開園,再到2017年高涇路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北鬥西虹橋基地已經感受到了北鬥產業的爆發力:現有的園區,已幾乎容納不下再多的新進企業。運營7年時間裡,園區更是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形成產業鏈集群創新與集聚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累計集聚200家導航產業相關企業,並形成完整的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目前,基地已成功孵化引進了兩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總部,並輔導了多家科創板衝刺企業。園區目前產值近40億元人民幣,年產值增長率高達50%。」鬱文賢表示,上海正在領跑全國導航產業發展。而為了應對上海北鬥產業發展的新一輪提速,一個面積兩倍於現有園區的新北鬥產業園,目前已完成土地出讓工作,即將在青浦趙巷開建。

在鬱文賢看來,目前,北鬥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構建以北鬥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並正在成為北鬥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創新。「上海北鬥相關企業已經覆蓋了全產業鏈,產品也覆蓋導航衛星、星地增強系統、晶片、板卡、終端、導航數據採集和處理、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各個領域。」鬱文賢說。

當前,我國的導航產業發展已經形成五大規模化區域,分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鄂豫湘、川渝陝。據鬱文賢介紹,得益於政府支持、專業平臺支撐、縱向資源集聚、橫向跨界融合,目前,北鬥西虹橋基地已成為上海北鬥產業的集聚中心以及國內北鬥產業園區的排頭兵。這種園區模式帶來的規模化和快速迭代發展效果,也讓上海北鬥產業產值的增速排在全國前列,推動長三角躍升到全國第一梯隊,並形成領先優勢。

為退役軍人創業搭建服務平臺

身為創新創業過來人,鬱文賢深知退役軍人創業者的不易。去年獲評「全國模範退役軍人」,今年又成為「全國最美退役軍人」,鬱文賢決心為退役軍人群體做更多的事。

在北鬥西虹橋基地,鬱文賢帶動十幾個退役軍人創業團隊入駐,打造出主題鮮明、高學歷高素質退役軍人創業模式的典範。目前,北鬥西虹橋基地共孵化出轉業軍人創業運營企業6家。基地內的多家企業也為退役軍人提供了就業選擇,其中,部分創業團隊吸納的退役軍人就業者達70%。

此外,為了更好地促進退役軍人創業就業與產業合作發展,去年5月,由鬱文賢和眾多退役軍人企業家共同組織發起的上海高新產業融創服務戰略聯盟(下稱「融創聯盟」),也落戶於北鬥西虹橋基地。「融創聯盟」以市場為導向、需求為牽引,開展實體化、市場化運行,致力於為廣大退役軍人創業就業搭建各類服務平臺、空間和條件環境,促進退役軍人人力資源與產業開發,推動產業發展。截至目前,「融創聯盟」已發展成員超100家。其中,退役軍人創建、運營的企業佔75%以上。

「融創聯盟」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實踐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莊嚴承諾。疫情發生後,在鬱文賢的積極推動下,北鬥西虹橋基地作為退役軍人創業的重要基地,第一時間開展捐款捐物,捐款超過200萬元。

在繁忙工作之餘,鬱文賢還一直見縫插針撰寫「融創聯盟」的重點工作計劃。「退役軍人自主創業者多以『技術導向』與『渠道導向』為主,缺乏相應的溝通協調平臺,普遍面臨人才、資金、資源、渠道等短板。」鬱文賢說,通過聯盟的平臺機制,可以為退役軍人提供更多市場化服務,加速一批上海退役軍人創業企業的成長。「我還希望在上海打造一個規模更大的退役軍人創新創業園區,讓園區更顯退役軍人創新創業特色。」鬱文賢說。

相關焦點

  • 北鬥導航的「引航人」——記「全國最美退役軍人」、上海北鬥導航...
    昨天晚上,2020年度「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名單在中央電視臺發布,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鬱文賢榜上有名,是申城唯一一名入選者。這是珠峰測得的新高度,有上海北鬥西虹橋基地入駐企業華測導航的一份功勞,這次測量珠峰,首次用上了華測導航的國產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產品,而上海北鬥西虹橋基地,正是鬱文賢歷經多年建成的「國內北鬥產業第一園」。圖說:2020年度「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名單在中央電視臺發布,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鬱文賢榜上有名,是申城唯一一名入選者。
  • 他是教授也是退役軍人 創建了中國「北鬥第一園」
    原標題:他是上海交大教授,也是退役軍人,他創建了中國「北鬥第一園」不久前,在備受矚目的珠峰測高中,北鬥導航系統就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為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提供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支持無人機實現精準噴灑等防疫作業的,也是北鬥導航系統。
  • 從部隊到高校,鬱文賢率領團隊打造國內北鬥產業第一園
    憑藉從部隊裡延續下來的認真、執著與毅力,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北鬥西虹橋基地首席科學家鬱文賢率領團隊把北鬥西虹橋基地建成國內北鬥產業第一園,「北鬥西虹橋模式」也成為專業化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園區的參考模板。同時,他還帶動十幾個退役軍人創業團隊入駐北鬥西虹橋基地,打造退役軍人創業的典範模式。近日,鬱文賢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最美退役軍人」。
  • 上海高中名校盤點 | 交大附中
    學校堅持「依託交大,內實外名」的辦學策略,發揚「求實,求高,求新」的辦學傳統,生成「思源致遠,創生卓越」的辦學理念,堅持「自主探索、相互激發」的育人方式。2019年,交大附中成為全市中小學中唯一一所獲評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的學校,校團委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 在沙漠種出一片綠洲 上海交大研究生劉智卓獲評2020年「最美大學生」
    於是一年又一年,他橫跨大半個中國,帶著一群又一群年輕人去沙漠治沙,為鄉民找到致富之路。日前,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智卓獲評2020年「最美大學生」,他將熱血與青春揮灑在西部的沙漠,用行動踐行理想。騰格里沙漠的堅韌「治沙人」2016年的夏天,一列綠皮火車將劉智卓帶到了大漠深處。
  • 上海交大王建華教授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上海交大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上海政法學院黨委書記夏小和,上海交大原副校長沈為平;南昌工程學院副校長吳澤俊,河海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所長姬建,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工程系主任丁文其及系總支書記陳建鋒,華建集團執行總工王衛東,上海建工集團副總工王美華,上海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站長黃忠輝等兄弟院校、王建華教授生前合作單位的代表;以及王建華教授的導師陳竹昌先生及夫人,王建華教授的同事
  • 中國十大高校數量上海全國第一—海洋工程世界第一、醫學世界一流
    在最新國際權威高校排名中上海三所頂級名校進入中國前十名,其中兩所高校進入全球五十強,說明上海的教育實力已經初步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上海的中國十大名校數量也是首次超越北京,成為中國唯一擁有三所中國十大名校的城市,可以說上海的教育實力與北京已經旗鼓相當,上海的中國十大名校數量高於北京,而北京的211數量仍高於上海
  • 上海第一「大學」的爭論:上海交大VS復旦,誰的發展潛力更大?
    復旦大學校園近期,上海軟科世界大學排名,公布了中國最好學科的大學排名情況,其中,上海交通大學有三個學科獲評國內高校第一的成績,居於國內高校前十名,而復旦大學有一個學科獲評國內高校第一名由於特色專業高校併入的原因,上海交大的農學、醫學類專業實力也十分強勁。
  • 上海綜評拔得頭籌!交大,最具強國夢想學子的選擇
    上海交通大學胸懷天下,以培養第一等人才為己任,致力於打造「不出國門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成為一批又一批最具有強國夢想學子的心之所向。在今年的上海綜合評價招生選拔中,上海交通大學設立物理組、不限組、醫學物理化學組三個專業組,專業實現了全批次、全覆蓋,為所有考生提供進入交大的機會。
  • 上海綜評拔得頭籌!交大,最具強國夢想學子的選擇!
    上海交通大學胸懷天下,以培養第一等人才為己任,致力於打造「不出國門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成為一批又一批最具有強國夢想學子的心之所向。在今年的上海綜合評價招生選拔中,上海交通大學設立物理組、不限組、醫學物理化學組三個專業組,專業實現了全批次、全覆蓋,為所有考生提供進入交大的機會。
  • 湖北師範大學蔡明倫教授獲評湖北省最美社科人
    9月10日,湖北省首屆「最美社科人」發布儀式在武漢舉行,我校蔡明倫教授作為武漢市外唯一一位獲獎者應邀參加,並接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正中頒獎。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摘要、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論點摘要及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轉載等。專著《明代言官群體研究》耗時近6年、共45萬字,在學界引起較大反響。其多項科研成果獲黃石市社科優秀成果獎。他和同事先後兩次組織召開漢冶萍國際學術研討會,深入研究黃石礦冶文化,並組織學院教師參與黃石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為黃石轉型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 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王建華逝世—新聞—科學網
    2018年4月26日凌晨2點21分,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建華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仁濟醫院南院不幸逝世,享年60歲。
  • 3位交大校友獲評2019-2020年度全國優秀企業家
    12月1日,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在廣東舉行。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聯合評選的「2019-2020年度全國優秀企業家」結果出爐,以表彰他們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企業改革與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158名企業家當選,其中交大校友王勇健、曾毓群、茅忠群3人獲評。
  • 讓校園文化成為育人的無言之師 上海交通大學構建文化引領育人的...
    上海交通大學在124年發展中,始終秉承「國強催生名校,名校服務強國」的理念,堅持「文化引領」,不斷豐潤「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和「求真務實、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精神品格,建設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和載體,積極發揮文化的凝聚、引領、輻射作用,為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動力和思想保證。
  • 上海交大首獲2018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最高獎「高教社杯」
    2018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CUMCM,簡稱國賽)於11月10日揭曉獎項(公示期兩周),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系高曉渢老師指導的學生劉一鳴(電院計算機)、王超玥(致遠物理)、賴鵬程(致遠物理)獲本科組唯一的最高獎項「高教社杯」(概率0.0026%)。
  • 2019上海教育年度新聞人物揭曉!這些交大人上榜!看看有沒有你的老師?
    他們分別是:中國福利會託兒所所長方玥,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孔海南,上海市城市建設工程學校學生/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學生陸亦煒/徐澳門,上海市電化教育館館長張治,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教師陳明青,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生張琦,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新軍,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季瀏
  • 讓校園文化成為育人的無言之師,上海交通大學構建文化引領育人的...
    上海交通大學在124年發展中,始終秉承「國強催生名校,名校服務強國」的理念,堅持「文化引領」,不斷豐潤「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和「求真務實、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精神品格,建設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和載體,積極發揮文化的凝聚、引領、輻射作用,為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動力和思想保證。
  • 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海交大向全國開放165門在線課程
    2020年2月18日下午2:00,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市教委主任陸靖,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長寧區綠苑小學校長王晶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威主持新聞發布會。
  • 上海交大朱淼教授獲第六屆中國電源學會傑出青年獎
    近日,第六屆中國電源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向社會公布,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朱淼教授獲本年度中國電源學會傑出青年獎。本年度最終評選出共評選出項目類獎項10項、產品類獎項3項與個人類獎項5項。朱淼教授獲得本年度唯一一項傑出青年獎。
  • 上海交大11位校友獲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上海交大11位校友受到表彰,喻樂康、王平、任敏華、劉霞、王斌、張榮華6人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鄭民華、何東儀、蔣力學、蔡國偉、錢文昊5人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