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86米,這是珠穆朗瑪峰的「新身高」,也代表著中國測繪人只能依賴進口裝備測量珠峰高程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時間回溯至今年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從北坡成功登頂後,登山隊員在珠峰峰頂豎起測量覘標,連接的正是北鬥西虹橋產業基地企業——上海華測導航的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這是國產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產品,首次在珠峰作業。
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提前布局的上海北鬥產業已經迎來新一輪增速,也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級任務中嶄露頭角。據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北鬥西虹橋基地首席科學家鬱文賢介紹,「即便是在疫情之下,北鬥西虹橋基地營業收入依然逆勢增長,預計今年產值可達30億,入庫稅收約1.5億」。
憑藉從部隊裡延續下來的認真、執著與毅力,目前,鬱文賢率領團隊,把北鬥西虹橋基地建成國內北鬥產業第一園,「北鬥西虹橋模式」也成為專業化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園區的參考模板。同時,他還帶動十幾個退役軍人創業團隊入駐北鬥西虹橋基地,打造出高學歷、高素質退役軍人創業的典範模式。近日,鬱文賢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最美退役軍人」。
上海正在領跑全國導航產業發展
2008年9月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正師職轉業後,鬱文賢通過全球院長競聘到上海交通大學,開始創新創業之路。
從部隊到高校,3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鬱文賢繼承恩師「北鬥」衛星創始人陳芳允的衣缽,成為一名「北鬥人」。加入上海交大後,他牽頭承擔北鬥衛星導航長三角應用示範工程重大專項等項目,建立了「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部市共建重點實驗室,致力解決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中的核心技術問題,技術發展成效顯著。這些年,鬱文賢也圍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持續展開研究。
2013年6月,北鬥西虹橋基地由原總裝備部和上海市政府正式揭牌,同年底基地正式開園,成為國內第一個正式運營服務的北鬥產業園區。為推動產學研合作發展,鬱文賢出任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北鬥西虹橋基地首席科學家。
今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作為天地一體部署的大國重器,北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時空信息保障,也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核心技術往往具有通用特點,能夠深度融入社會生活,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為各行各業賦能,並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正式開通,北鬥產業的拓展與應用,也迎來了爆發期。
從2011年就開始規劃論證,2013年底一期開園,再到2017年高涇路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北鬥西虹橋基地已經感受到了北鬥產業的爆發力:現有的園區,已幾乎容納不下再多的新進企業。運營7年時間裡,園區更是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形成產業鏈集群創新與集聚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累計集聚200家導航產業相關企業,並形成完整的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目前,基地已成功孵化引進了兩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總部,並輔導了多家科創板衝刺企業。園區目前產值近40億元人民幣,年產值增長率高達50%。」鬱文賢表示,上海正在領跑全國導航產業發展。而為了應對上海北鬥產業發展的新一輪提速,一個面積兩倍於現有園區的新北鬥產業園,目前已完成土地出讓工作,即將在青浦趙巷開建。
在鬱文賢看來,目前,北鬥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構建以北鬥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並正在成為北鬥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創新。「上海北鬥相關企業已經覆蓋了全產業鏈,產品也覆蓋導航衛星、星地增強系統、晶片、板卡、終端、導航數據採集和處理、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各個領域。」鬱文賢說。
當前,我國的導航產業發展已經形成五大規模化區域,分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鄂豫湘、川渝陝。據鬱文賢介紹,得益於政府支持、專業平臺支撐、縱向資源集聚、橫向跨界融合,目前,北鬥西虹橋基地已成為上海北鬥產業的集聚中心以及國內北鬥產業園區的排頭兵。這種園區模式帶來的規模化和快速迭代發展效果,也讓上海北鬥產業產值的增速排在全國前列,推動長三角躍升到全國第一梯隊,並形成領先優勢。
為退役軍人創業搭建服務平臺
身為創新創業過來人,鬱文賢深知退役軍人創業者的不易。去年獲評「全國模範退役軍人」,今年又成為「全國最美退役軍人」,鬱文賢決心為退役軍人群體做更多的事。
在北鬥西虹橋基地,鬱文賢帶動十幾個退役軍人創業團隊入駐,打造出主題鮮明、高學歷高素質退役軍人創業模式的典範。目前,北鬥西虹橋基地共孵化出轉業軍人創業運營企業6家。基地內的多家企業也為退役軍人提供了就業選擇,其中,部分創業團隊吸納的退役軍人就業者達70%。
此外,為了更好地促進退役軍人創業就業與產業合作發展,去年5月,由鬱文賢和眾多退役軍人企業家共同組織發起的上海高新產業融創服務戰略聯盟(下稱「融創聯盟」),也落戶於北鬥西虹橋基地。「融創聯盟」以市場為導向、需求為牽引,開展實體化、市場化運行,致力於為廣大退役軍人創業就業搭建各類服務平臺、空間和條件環境,促進退役軍人人力資源與產業開發,推動產業發展。截至目前,「融創聯盟」已發展成員超100家。其中,退役軍人創建、運營的企業佔75%以上。
「融創聯盟」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實踐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莊嚴承諾。疫情發生後,在鬱文賢的積極推動下,北鬥西虹橋基地作為退役軍人創業的重要基地,第一時間開展捐款捐物,捐款超過200萬元。
在繁忙工作之餘,鬱文賢還一直見縫插針撰寫「融創聯盟」的重點工作計劃。「退役軍人自主創業者多以『技術導向』與『渠道導向』為主,缺乏相應的溝通協調平臺,普遍面臨人才、資金、資源、渠道等短板。」鬱文賢說,通過聯盟的平臺機制,可以為退役軍人提供更多市場化服務,加速一批上海退役軍人創業企業的成長。「我還希望在上海打造一個規模更大的退役軍人創新創業園區,讓園區更顯退役軍人創新創業特色。」鬱文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