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空氣宜人,但是季節交替,天氣多變,一天中早、晚溫差較大,不少寶寶也因此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換季病」頻發。對此,方塔中醫醫院兒科主任李樂提醒,家長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讓寶寶們平穩度過秋季。
如何預防流感
秋季是流感病毒多發的時節,免疫系統尚未完善的孩子就成為了流感病毒侵襲的重點對象,咳嗽、流涕、發燒等流感症狀頻繁出現。
如果想要預防流感的侵襲,李樂建議父母們要多帶幼兒到戶外運動,多曬太陽,「曬太陽可以促進體內鈣的吸收,同時也增強幼兒的體質,並且要擁有充足的睡眠,保證早睡早起。」其次,在家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多開窗通風,李樂解釋,幼兒的被子需要經常曬太陽,家長可在每兩周把幼兒的被子帶回家利用雙休日把被子洗、曬一曬。
在飲食方面,李樂建議多讓幼兒吃一些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A、C多的食物,它們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幫助。蔬菜、水果、牛奶等需要全面攝入,避免孩子挑食。
如何預防孩子秋季腹瀉?
在9-11月份,秋季腹瀉也會頻發。李樂表示,秋季腹瀉是一種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炎,6個月-2歲的寶寶容易感染,潛伏期為1-3天,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痛、水樣便,大便多為黃綠色蛋花樣稀水便、白色米湯樣稀水便,一般病程5-7天,大多數可自愈,但腹瀉、嘔吐嚴重者若不及時治療,易出現嚴重脫水,甚至休克。
如何預防孩子秋季腹瀉?李樂表示,首先注意飲食衛生,平時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同時,要做到合理進食、定時定量。對於寶寶的餐具也要定期消毒,並且避免寶寶常去公共場所,以免傳染,如果腹瀉嚴重,必要時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第三種「換季病」為手足口病,李樂說道,手足口病在早秋期間發病率非常高,其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觸傳播,症狀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徵。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可伴有咽痛。發熱1至2天後,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於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1至2天後可見皮膚斑丘疹,常見於手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
李樂提醒,孩子預防手足口病,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監督孩子勤洗手,日常飲食忌生冷食物;對於幼兒的玩具、生活用品和個人用品要及時清洗、消毒;室內勤通風換氣、洗曬衣物;避免帶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加強幼兒免疫力,注意食譜的合理性,注重營養搭配,適當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食物;多帶孩子出去運動、曬曬太陽;保證孩子充足的休息。
如何防過敏
值得注意的是,初秋氣候漸涼漸幹,孩子抵抗力弱,還容易遭受細菌、病毒、真菌及其他各種微生物的感染,出現過敏症狀,諸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紫癜等。
因此,孩子預防秋季過敏也十分重要。李樂表示,家長要注意,孩子到戶外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因為吸入過多的花粉,造成皮膚的過敏或者是呼吸道的過敏。同時,家長應儘量給孩子買刺激小、吸汗能力強的棉質衣服;儲存過久的冬季衣服會有很多蟎蟲滋生,一定要把換季的衣服拿出來清洗,曝曬之後再給孩子穿。飲食上儘量避免食用海魚、海蝦等含大量異體蛋白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做好防範。
文字:張立
編輯: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