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疫情惡化,英國央行直接為政府融資 | 每日疫情與經濟...

2020-12-09 第一財經

截至北京時間4月9日16點,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1490790例,其中國際病例1407527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

4月8日,國際新增確診病例84914例,連續三日小幅上升,日環比增速下降0.1個百分點至6.3%。4月以來,申根國家與英美新增確診病例國際佔比有所下降(4月8日較3月下旬下降6個百分點),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疫情卻在惡化。3月底新興市場中只有一個國家(土耳其)單日新增確診超過1000例,而在4月8日增加到了4個,分別是土耳其(新增4117例)、巴西(新增2136例)、秘魯(新增1338例)和俄羅斯(新增1175例),另外印度(新增605例)4月6日新增確診病例曾經達到1190例。

美國4月8日新增確診32829例,與4月4日的最高值相比僅少約500例,累計確診病例達到429052例。美國確診病例仍在快速上升,確診病例日環比增速高於國際水平2個百分點。美國死亡病例上升更快。在過去的6天中,美國都是全球新增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從日環比增速看,美國死亡病例增長几乎是國際水平的兩倍。

義大利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連續3日低於4000例,這一水平比其在3月20日左右的峰值低30%,累計確診日環比增速仍然維持在3%以下。在西班牙,4月8日確診與死亡病例均較上日有所回升,其中新增確診病例6278例,新增死亡病例747例。儘管如此,當日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仍認為該國疫情已達拐點。目前西班牙採取限制性措施已經接近3周,根據中國與義大利的經驗,「封城」3周後確診病例會出現明顯的減少。

德國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兩日增長,4月8日新增5633例,累計確診病例增長突破5%。死亡病例增長更迅速,日環比增速高達16.5%,為上周5以來最高值。當日死亡病例新增333例,累計死亡病例達到2349例。4月7日德國聯邦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維勒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死亡人數可能進一步增加,死亡病例上升與養老院和護理院出現大量感染和死亡病例有關。

4月8日,法國新增確診病例3894例。(註:4月9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已經調整的法國確診病例數據序列,新歷史數據應該在10日早晨公布)當日,法國新增死亡病例544例,累計死亡病例達到10887例。當地時間晚間,法國衛生總署署長薩洛蒙表示,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老人院及其他社會醫療機構的死亡病例。面對嚴峻的疫情,已經實施4周且本該下周到期的「禁足令」將再次延長。

伊朗新增確診病例連續9日下降,目前伊朗確診病例日環比增速已經降至3.2%。與歐洲國家不同的是,伊朗死亡病例增長同樣出現明顯下降,其增速已經降至與確診病例相當的水平。目前伊朗確診死亡率已經降至6.2%。

巴西確診病例正在快速增加,4月8日新增確診病例2136例創新高,確診病例日環比增速仍在15%左右,這一增速與國際病例3月下旬基本一致,按照這一速度每5天確診病例就會翻倍。與巴西比鄰的秘魯也有疫情爆發的趨勢,4月8日確診病例增長了47%,累計確診病例達到4342例。在過去一周,秘魯確診病例增長了228%。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數據,4月8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63例,僅2例為本土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6例,其中50%為境外輸入感染者。

4月9日,英國財政部和英國央行聯合聲明稱,英國央行將為政府為抗擊疫情影響而產生的相關支出直接提供資金,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通過債券市場。這是本次疫情中,第一個主要央行採取這種方式為政府融資。

聲明指出,英國央行將不再限制英國財政部在央行的透支帳戶規模(Ways and Means Facility,通常額度為3.7億英鎊),這讓使財政部能夠在短期內大幅增加支出。英國央行曾經在2008年採取過類似的行動,當時透支帳戶規模被短暫增至200億英鎊,而這一次政府需要動用的資金顯然會更多。聯合聲明同時指出,這一行動將是「臨時且短期」的,並表示年底之前英國政府就將償還相應的借款。

疫情不僅使本國經濟活動放緩,國際貿易也將受到明顯的負面衝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周三發表年度貿易展望報告,基本上全球所有地區的貿易量都會出現兩位數的下跌,其中北美及亞洲的出口貿易將受到最大打擊。全球貿易將萎縮13%到32%,幅度可能超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水平,這種影響是「史無前例」的。

圖1 全球貿易預測

數據來源:世界貿易組織

疫情數據圖表

全景

圖2 確診病例到達100例後主要國家累計確診病例變化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3 新增確診病例達到100例後主要疫情國家新增確診病例增長3日均值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4 死亡病例到達10例後各主要疫情國家死亡病例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5 死亡病例到達10例後各主要疫情國家死亡病例增長3日均值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6 國際確診與新增確診人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7 國際確診與新增確診人數(世界衛生組織數據)

數據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8 國際新冠確診死亡率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9 國際新冠死亡與治癒人數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歐洲

圖10 申根區確診與新增確診人數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11 歐洲主要疫情國家累計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圖12 歐洲主要疫情國家新增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13 歐洲主要疫情國家確診死亡率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美洲

圖14 美洲主要疫情國家累計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圖15 美洲主要疫情國家新增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16 美洲主要疫情國家確診死亡率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亞太

圖17 亞太主要疫情國家累計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圖18 亞太主要疫情國家新增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19 亞太主要疫情國家確診死亡率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非洲

圖20 非洲主要疫情國家累計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21 非洲主要疫情國家新增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中國

圖22 中國累計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圖23 中國新增確診及疑似病例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圖24 中國無症狀感染者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相關焦點

  • 中銀研究:後疫情時期新興經濟體經濟金融風險與防範
    後疫情時期,為防範經濟衰退、「雙赤字」惡化、金融市場動蕩以及債務危機等風險,新興經濟體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同時應以更大力度積極推進自身經濟金融的結構性改革。一、疫情對新興經濟體經濟金融影響巨大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呈現傳播趨勢,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 新興經濟體應對疫情衝擊須邁三道坎
    原標題:新興經濟體應對疫情衝擊須邁三道坎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讓世界經濟的增長腳步迅速放慢,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置身其外。從目前疫情發展情況來看,美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今年很可能會出現至少一到兩個季度的經濟衰退,新興經濟體要實現經濟增長,也必須邁過眼前的三道坎。
  • 部分新興經濟體應對疫情有挑戰
    多家市場研究機構認為,因經濟基本面和政策空間有別於發達經濟體,部分新興經濟體正因新冠肺炎疫情遭受嚴重衝擊。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預測,新興市場今年的經濟產出將下降1.5%,為1951年有記錄以來的首次下降,相關經濟損失甚於2008年金融危機、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及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 《華爾街日報》6日援引經濟分析師的話報導,相比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應對疫情衝擊有兩大劣勢。
  • 關注丨後疫情時代,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乘風破浪
    目前,亞洲新興經濟體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處於不同階段。一些國家逐漸放寬社交隔離措施,經濟活動重啟就緒,即將迎來隧道盡頭的曙光。而部分國家仍處於全力抗疫、封鎖隔離的階段。隨著2020年危機的出現,各國政府機構及其央行迅速採取降息、增加資金流動性等金融措施幫助個人、家庭以及企業共度難關。2020年5月,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宣布印尼政府將放寬社交隔離政策並進入更為持久的社會限制階段。同時,為了穩定經濟,政府也將採取財政刺激等調控手段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推動經濟復甦。
  • 中金:新興市場「四維體檢」 關注新興經濟體疫情發展以及政策應對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期東南亞及南亞、拉美、中東北非、新興歐洲等地區新冠確診上升較快,已成為「第二波」歐美之後的全球「第三波」疫情。在阿根廷因疫情衝擊決定重組其高達662億美元政府債務後,市場關注新興市場內部哪些經濟體風險更高、更可能出風險。
  • 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疫情衝擊下需警惕全球金融體系三大風險
    其對實體經濟衝擊加劇,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直接衝擊消費和服務業,破壞總需求;二是生產經營停滯,破壞總供給;三是就業壓力快速上升;四是市場預期惡化。隨著全球疫情大爆發,國際組織和市場機構普遍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IMF表示,2020年全球經濟將現負增長,程度可能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
  • 新興經濟體應協調防範外溢效應
    新興經濟體應協調防範外溢效應(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多國先後加強貨幣寬鬆政策,負利率趨勢是否會擴大引發關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建議,各國應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新興經濟體尤其要注意防範其負面外溢效應。
  • 疫情的下一個爆點?——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風險
    目前,歐美主要國家正在或者即將逐漸遠離疫情爆發最快的時期。隨著封城和社交隔離措施的實施,3月底以來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的新增確診病例趨勢放緩,而由於美國和英國3月中下旬開始執行更加嚴格的防疫措施,4月10日之後新增病例都有見頂回落的跡象。但當前,疫情進一步蔓延到了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
  • 疫情在南美快速蔓延,日本央行無限量購買國債 | 每日疫情與經濟...
    上周南美主要國家疫情快速蔓延,多數南美國家新增確診病例均較前一周明顯上升,其中厄瓜多周新增確診病例上升了562%。截至4月26日,南美洲12個國家中5個確診病例已經超過5000例,他們分別為巴西(63100例)、秘魯(27517例)、厄瓜多(22719例)、智利(13331例)與哥倫比亞(5379例)。
  • 警惕全球疫情的尾部風險:新興市場動蕩對全球金融經濟的影響
    經濟結構特點決定受疫情衝擊更重 一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佔比高,受疫情影響程度更深。金融危機後,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熱土,其低成本勞動力優勢開始顯現。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信息技術加工裝配等勞動密集型環節開始加快向新興市場轉移。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全球債務風險剖析
    在此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企業部門在全球金融市場融資的成本及難度將大幅上升,一旦疫情進一步加重,新興市場國家企業債違約風險也有所上升。2020年一季度,新興市場企業債違約規模達到78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隨著疫情的持續蔓延及主權信用狀況的整體惡化仍有上升的可能。
  • 中信建投證券:新興經濟體違約風險提升 阿根廷之後下一個是誰?
    自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新興經濟體外債總額總體大幅攀升。2007年次貸危機在美國爆發後,隨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發達國家經濟體相繼大幅下調利率後,流向新興經濟體的資本規模開始提升,新興經濟體外債規模亦大幅上行。
  • 經濟前景惡化 歐洲央行再次放寬政策
    歐洲央行將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總體規模增加5000億歐元,至1.85萬億歐元,並將該計劃延長9個月至2022年3月,目的是將政府和企業的借貸成本保持在紀錄低位,幫助歐元區經濟應對第二波疫情大流行。
  • 外媒:脫歐和疫情讓英國經濟陷困境
    英國經濟已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今年三季度英國與西班牙一道成為經濟反彈最弱的國家。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二季度環比歷史性地萎縮19.8%,三季度增長15.5%,但仍比2019年底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低9.7%。英國《國家研究所經濟評論》雜誌11月刊發的一篇文章指出,與歐洲圍繞貿易協議的談判失敗,「會讓受疫情衝擊的英國的經濟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
  • 經濟復甦:新興經濟體困難重重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仍在持續。除中國在今年第二季度實現正增長外,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多在第二季度遭遇不同程度的衝擊。儘管在實施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的支持下,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已開始有所好轉,但復甦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和風險。相對於發達經濟體,包括南非、印度以及巴西在內的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復甦之路上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 新興經濟體加大舉債融資規模
    4月初以來,新興經濟體已通過國際債券市場籌集了逾830億美元資金,而就在此數周前,20國集團(G20)剛剛推動減免許多貧窮國家的債務。行業協會——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匯總整理的數據顯示,發展中經濟體正在通過全球金融市場,而不是嘗試重組它們已有的債務,來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造成的赤字提供資金。這標誌著,市場相較於3月份已經有所好轉。
  • 疫情對英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下圖數據所示,英國4月份經濟萎縮20.4%後,英國央行的行長安德魯貝利(Andrew Bailey)公開發表講話,他將「準備採取行動」幫助英國經濟渡過這次的疫情危機。由於4月份全國都在疫情封鎖狀態中,造成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月度萎縮。貝利表示,這一數據與央行的預期「非常相符」。
  • 基於國際直接投資視角分析新冠疫情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影響
    近10年,發達經濟體FDI流出規模佔全球的平均比重超過68%,其中歐洲和美洲發達經濟體份額較大,分別約為37%和28%;發展中經濟體佔全球的份額穩定在 28%左右,其中亞洲新興經濟體的份額最高(約25%),其餘地區的FDI流出規模極少。
  • 疫情、衰退與衝突下的中國經濟新發展
    其次,2020年全球經濟將會陷入自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2021年能否實現V型反彈還面臨著一系列不確定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10月的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僅為-4.4%,這是全球經濟自二戰爆發後的最低增速。其中,發達經濟體2020年的經濟增速為-5.8%,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2020年的經濟增速為-3.3%。
  • 歐洲放緩,新興經濟體疫情形勢日趨嚴峻……
    據美國詹森·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北京時間今天上午8點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數據超240萬例,達2401379,死亡病例破16萬例,為165044。其中,美國死亡病例突破了4萬例,約佔全球四分之一。西班牙、義大利確診病例逼近20萬,法國、德國、英國均破10萬。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疫情形勢日趨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