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兵法》六韜第四卷—虎韜 第九篇絕道

2021-03-05 田振甫 易以觀天下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前提,在明確企業戰略目標的前提下,制度就是讓企業的每個人,為著這個目標而努力奮鬥的指導書。

制度是任何企業發展的基石,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各業務標準作業流程,用流程來推動執行者的工作,讓執行者通過流程就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事事靠領導來推動,一個企業沒有制度的約束是可怕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建立現代化企業,必須規範制度制定,明確業務流程。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呂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呂伋(齊丁公)嗣位。

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諡昭烈。 

三、《六韜·虎韜·絕道》

武王問太公道:「領兵深入敵國境內,與敵對峙,這時敵人截斷了我軍糧道,迂迴到我軍後方,從前後兩方面夾擊我軍。我想和他作戰恐怕不能取勝,我想防守又恐怕不能持久,這該怎麼辦?」

太公說:「凡是深入敵國境內,必須觀察地理形勢,務求控制有利地形,依託山林、險阻、水泉、林木以求陣勢的鞏固,嚴守關隘橋梁,還應掌握城邑、丘墓等有利地形。這樣,我軍防守就能堅固,敵人既不能絕我糧道,也不能迂迴到我軍後方,從兩面夾擊我軍了。」 

武王說:「我軍通過大山、廣闊的沼澤地及平坦地形時,盟軍失期未到,突然與敵遭遇,要想進攻怕不能取勝,想防守怕不能鞏固,這時敵人包圍兩側,超越我軍前後方,我三軍大為恐懼,對此怎麼辦?」

太公說:「統軍作戰的方法,當先向我前進遠方派出偵察,在距離敵人尚有二百裡時,就需要確實了解敵軍所在的位置。如果地勢對我行動不利,就用武衝戰車在前面掩護行進,並編兩支『踵軍』在後跟進,踵軍和主力的距離遠的可達百裡,近的可達五十裡,一旦遇有緊急情況,前後可以互相救援。我三軍如能經常保持這種完善而鞏固的部署,也就不至於遭受損傷了。」

武王說:「好啊!」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相守。敵人絕我糧道,又越我前後,吾欲戰則不可勝,欲守則不可久,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深入敵人之地,必察地之形勢,務求便利,依山林險阻,水泉林木而為之固,謹守關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則我軍堅固 ,敵人不能絕我糧道,又不能越我前後。」 

武王曰:「吾三軍過大陵、廣澤、平易之地,吾盟誤失,卒與敵人相薄。以戰則不勝,以守則不固,敵人翼我兩旁,越我前後,三軍大恐,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帥師之法,當先發遠候,去敵二百裡,審知敵人所在。地勢不利,則以武衝為壘而前,又置兩踵軍於後,遠者百裡,近者五十裡。即有警急,前後相救,吾三軍常完堅,必無毀傷。」

武王曰:「善哉!」

四、評析

本篇論述了與敵遭遇以及行軍途中應採取的戰法。首先論述了深入諸侯之地時,「必察地之形勢,務求便利」,依託山林、險阻、水泉,佔領有利地形,把守交通要道,這樣,我軍就堅不可摧,敵軍就無隙可乘。「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之一,佔領有利的地形,是奪取戰爭勝利的前提條件。接著進一步論述了在行軍經過大陵、廣澤、平易等地形時,要防止猝然與敵相遇並被敵軍包圍,必須派出偵察兵,了解敵情與地形。在地形不利時,以武衝戰車為前鋒,並設置兩支後衛部隊,分別距離大部隊一百裡和五十裡。這樣,在遇到緊急事變時,可以互相掩護,前後相救,即可保持「吾三軍常完堅,必無毀傷」。

江蘇大仁元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公司宗旨:仁愛、感恩、奉獻、利他。

公司理念:傳承弘揚國學傳統文化,服務社會,造福社會。

主要經營:風水策劃,姓名學策劃,命理策劃,奇門遁甲人生決策,鐵板神數人生決策,易學培訓等。

田振甫(字公亮)至善堂主人。無量居士,長生子。

江蘇大仁元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董事長

南京河北商會副會長。

中國周易風水研究院秘書長。

劉氏(劉伯溫)奇門遁甲二十三代傳人。

中國鐵板神數第十三代掌門人。

中國楊公風水第三十八代傳人。

國醫大師工程院院士石學敏親傳(針灸)弟子。

易行天下  惠澤蒼生

諮詢電話:15850618855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河西萬達中心E座3101,3102,3112。

相關焦點

  • 太公兵法——《六韜》
    「免費」收到文章閱讀了,每天都會有新鮮熱門話題推送,完全是「免費訂閱」哦,敬請放心關注閱讀~  (內容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最早明確收錄此書的是《隋書·經籍志》,題為「周文王師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呂望。但是自宋代以來,就不斷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從此書的內容,文風及近年出土文物資料等分析,可大致斷定《六韜》是戰國時期黃老道家典籍。全書有六卷,共六十篇。
  •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10大兵法奇書,堪破勝負
    NO.4 傳說中姜太公的著作——《六韜》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 中國歷史中,兵家不可不讀的十部兵書,我猜你只知道《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孫子兵法》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孫臏兵法》其書原九十八篇,圖四卷,失傳一千餘年。一九七二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一萬一千餘字,共三十篇。
  • 新課|《六韜》30講,構建自己的戰略戰術思維系統,學會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鬼谷子》對很多人的吸引力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鬼谷子的學生們,也就是孫臏和龐涓,蘇秦和張儀之間的鬥法,這種戲劇衝突般的張力產生的神秘的吸引力。他被後世尊為「謀聖」,他隱於世外,將天下置於棋局,弟子出將入相,決定列國存亡,推動著歷史的走向!不謀之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鬼谷子》也被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
  • 《幼學瓊林》(卷三卷四)-第22集
    我們再往下看到「太公論韜略,悉假虎豹以名篇」,這邊我們看到「太公」就是姜太公。「論韜略」,我們看一下注釋第二韜略這個詞,韜略原來是指《六韜》跟《三略》這兩本書,有《六韜》跟《三略》,分別是指姜子牙所作的《六韜》,還有黃石公所作的《三略》這樣的兵書。後來我們就以六韜三略,或者韜略這個詞,指兵書或者是用兵的一個計謀,用兵的一個計謀我們就叫做韜略。太公論韜略就是指寫用兵的這種計謀。
  • 孫子兵法文白話對照版
    (孫子兵法.勢篇)譯文﹕以利誘敵,備兵滅敵。46.詭伏設奇,遠張誑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六韜.龍韜.奇兵)譯文﹕設埋伏,置奇兵,虛張聲勢以誘敵,此為殲滅敵軍,俘虜敵將。47.以誘待來,以靜待躁。(唐李問對.卷中)譯文﹕以誘詐應付來犯之敵,以冷靜應付急躁之敵。48.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
  • 黃樸民:《孫子兵法》成書的歷史契機
    他的《太公兵法》雖早已失傳,但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它的核心是「多兵權與奇計」,因而「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者,皆宗太公為本謀」。作為先秦兵學源頭之一的「古司馬兵法」的發明與總結,也與姜太公和齊國兵家有直接關係。《李衛公問對》卷上載:「周之始興,則太公實繕其法……周《司馬法》,本太公者也。」由此可見,他是中國歷史上兵學理論建設的重要奠基者。
  • 古為今用《六韜》:賞罰分明的精髓在於「一視同仁」
    「將威」是《六韜》第三卷龍韜第五篇。主要闡述了:將何以為威,何以為明,何以禁止而令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明白如何樹立自己的威·明,也看到萬事成敗的螞蟻洞穴。懲戒、賞罰不畫邊界太公講:通過誅殺那些位高權重者來樹立自己的威信,通過獎賞那些地位低下、沒有權勢的人體現自己賢明,通過謹慎、嚴明的賞罰做到令行禁止。
  • 【營丘論壇】齊太公稱謂之別
    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翻譯成現代語言:西伯將要出外狩獵,為此而卜卦,卦辭說:「所得到的不是龍不是螭,不是虎不是羆,所得到的是霸王的輔弼。」於是周西伯出獵,果然在渭水北面遇到太公,與他一談論便大喜,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應該有聖人來周國,周國因此興盛。』您真的是嗎?我們的太公盼望您很久了!」因而稱他為「太公望」,和他一起乘車而歸,立他為師。
  • 兵書《六韜》:你知道中國謀略家的開山鼻祖是誰嗎?
    兵書《六韜》:你知道中國謀略家的開山鼻祖是誰嗎?相傳,姜尚的先世為貴族,在舜時為官,因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故為呂氏,名呂尚。中國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產物,後來,在一個姓中又以男性為主,有了氏,到了春秋戰國以後,氏越來越多,姓和氏逐漸合二為一,就是現在所說的姓氏。
  • 【衛輝文獻研究】蘇於洛《姜太公廟墓考》與「太公汲人說」
    作為一名下層官吏,其政績並不顯赫;作為一位學人,他的幾首詩歌暨幾篇考辯文章卻名垂後世。諸如「眼明祿竹千竿淨,胸浣紅塵十丈清」(《淇園謁武公祠因登仙人嶺》)、「學道常懷君子恥,知非已屆古人年」(《朝歌懷古》)等詩句氣勢、意蘊皆不錯。不過,筆者比較看重的還是他的考辯文章,比如這篇《姜太公廟墓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