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有的改革中,人們對增加電梯這個項目的內容意見不一。由於住在高層的人,平時上樓要爬樓梯,一天就是五六層了,實在是累了。而且對一樓的住戶來說,加電梯也用不上,而且加電梯後,會對一樓的住戶造成一定的影響。
比如,加裝電梯後,會影響一層的採光通風效果,因為一層建築本身的採光通風效果並不好,加裝電梯後又遮擋了一層的採光通風,造成室內更暗、更潮溼。再加上電梯加起來,底層的私密性就更差了,因為電梯裡的人可以清楚的看到底層室內的情況,導致底層的私密性不好,加電梯之後,再加上電梯,就不敢再打開窗戶了。
另外就是加了電梯,一樓出行方便的優點就消失了,加上本身採光通風效果不佳,導致頂樓的房子升值,而二樓的房子則會貶值。面對自己的利益,也不是別人說一句為了大家好,方便大家上下,可以妥協的事情。於是,如今一層與高層的住戶矛盾逐漸激化,高層又非常想增加電梯,所以對一層住戶提出了一個方案。
按第一層不收費,第三層為25%,第四層為30%,第五層為35%,第六層為40%的費用來安裝電梯,將剩餘的30%費用用來補貼第二層住戶。如此看來,一二樓得到的補貼也算是有所補償。但是一樓住戶卻不願意這樣解決,反而給六層的住戶兩種選擇,如果同意其中一種方案,則可以安裝電梯。
首先計劃是增加電梯,六樓的住戶要和一樓的住戶換樓,一樓的住戶住在六樓,六樓的住戶要搬到二樓去住。二是安裝電梯後,根據周圍有電梯的小區,計算出六樓加電梯後的溢出價值,即六樓加電梯後的增值部分,以補償一樓。
第一層的住戶提出了兩種解決辦法,但是第六層的住戶在看了之後保持沉默,也不再積極遊說要增加電梯。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方案,六樓和一樓換樓層,這樣的事情六樓肯定不會同意,因為加電梯只是為了出行方便,加電梯之後,自己搬到二樓住,那麼加電梯還有什麼用呢?相反自己住到底層還會面臨房屋貶值的問題,所以六樓的住戶不會同意這個方案。
第二個方案,升值部分要補貼到一樓,要知道老小區的地段比較好,房價本來就不低,加電梯後升值部分更不少。而且六樓的住戶只能體會到居住的好處,並沒有那麼多錢。若讓六樓住戶計算增值部分補貼給一樓,六樓就會「大出血」。這樣一來,六樓寧可累一點爬樓梯。
正是這兩種方案導致現在六樓也不提加裝電梯的事了,因為加裝電梯的事,一個小區甚至一棟樓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人相處比較融洽,互相了解,加裝電梯的事彼此很了解,很早就安裝了。而且一些小區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六樓想讓一樓吃點虧,而二樓也想讓六樓「大出血」,到最後還是談不攏,加電梯的事情一直擱淺了。
事實上,現在有一個解決辦法可以增加電梯,那就是「共享電梯」。近年來,共享經濟風靡全國,不僅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汽車等,針對老城區難以增加電梯的困境,也推出了以免費安裝、有償使用為主要理念的「共享電梯」。
第一層想得到補償,而第六層不想要那麼多錢,這是人的本性。而且免費安裝電梯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一臺電梯安裝大概需要40萬元,分攤到六樓住戶身上,大概每個家庭需要幾萬元,這還不算電費和維修費。而且共享電梯是免費幫助老小區增加電梯,只要每次乘坐都要交納一定的費用,就像騎共享單車一樣。
那樣的話,幾層樓出一部分錢補償一層樓,算上開銷也就少了很多,至少比自己出錢裝電梯好多了。這樣一來,底層就能得到補償,而高層的人也可以花點錢坐電梯,方便出行。這種做法仍然比較合理,目前還處於試點階段。深信當「共享電梯」全面實施時,第一層和第六層的矛盾將會小很多,增加電梯不再那麼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