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中國式育兒焦慮」!父母知道劇場效應嗎?

2020-09-05 寶寶的幸福港灣

現在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並沒有認識到興趣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現在有不少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報各種興趣班,只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還不是全部,除了學校的作業壓力外,孩子的課外作業壓力也不容忽視,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把各式各樣的課外興趣班「見縫插針」地插入孩子的課餘活動中。


中國養育焦慮
實際上,在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養育焦慮中,「劇場效應」是最常見的現象。劇場效應,顧名思義,就是本該站在一旁觀看戲院演員表演的觀眾,卻成了演員,即介入到戲院演員表演中。父母對其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在中國,父母將他們的孩子本應自我發展的經歷外包給其他人。家長在為孩子們準備了大量的暑假輔導課程後,如果被更多的家長認可,這將會使部分原本不打算為孩子準備輔導課程的家長產生心理焦慮,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差,而對經濟條件不太富裕的家長來說,更會產生孩子成長和經濟方面的雙重壓力。


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
良好的父母應能及時了解他們的行為對子女的影響。父母總是擔心他們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不斷地鞭策他們前進,而父母的這種焦慮感已經抹殺了對孩子最原始的愛,一些父母認為他們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但他們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而且有些家長對此視而不見,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把每天的各種學習任務安排得滿滿當當。為減輕教育焦慮,家長為孩子報上各種興趣班。


父母避免戲劇效應
父母怎樣才能避免戲劇效應?要給兒童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有許多家長認為課外補習班是個騙局,認為孩子只要在學校好好聽課就可以了,根本沒有必要花冤枉錢去課外補習班。也有許多家長都不知道給孩子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父母的精力被浪費在錯誤的地方,孩子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了,得不償失。


現在網上授課可以自由安排孩子們的上課時間,只要在家裡打開電腦,完全給孩子們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和空間,非常讓父母省心。孩子出生後,他們的成長問題一直牽動著父母的心,孩子健康成長大概是每個父母最大的心願。

相關焦點

  • 從「育兒焦慮」到「劇場效應」,中國式瘋狂暑假何時休?
    「孩子上課,父母花錢,長輩陪讀」,中國式瘋狂暑假的背後,是家庭之間的攀比和競爭。2、隨處存在的育兒焦慮家長們對於補習的熱心,很多時候並不是想要爭先,而只是為了讓自家孩子不落後。來自杭州的陳女士,本來是想要讓二年級的兒子,在暑假能夠好好放鬆。
  • 育兒焦慮怎麼破?從父母學會拒絕「劇場效應」開始,可從三點入手
    其實,在中國家庭的普遍育兒焦慮下,劇場效應是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什麼是「劇場效應」?劇場效應,顧名思義就是本應該在一旁看劇場上演員們表演的觀眾,卻變成了演員,也就是參與到了劇場上演員們的表演當中。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倘若父母的心理健康都出現了問題,每天感到焦躁,焦慮,情緒不佳等,那麼孩子一定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在生活中也表現出焦慮,狂躁等症狀。
  • 中國式育兒焦慮,最常犯的就是「劇場效應」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如今,中國的社會經濟不斷在發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來重視。家長願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家長希望孩子的能力得到好的培養,就會給孩子報許多補習班。可當孩子去上了這些補習班,家長還是十分的焦慮,擔心自己是不是做的還不夠,孩子會不會還是不如別人。
  • 教育「劇場效應」加劇,中國家長的焦慮無處可逃
    教育「劇場效應」加劇,中國家長的焦慮無處可逃在教育「劇場效應」面前,所有人都無路可退前有瘋狂的黃莊補課熱,後有瘋狂的少兒學編程熱,這兩年中國的教育越發展,就越像是走進了一個「劇場效應」的死胡同。什麼是劇場效應?假設一群人在劇院裡坐著看表演,本來大家都看得好好的,結果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個人站了起來。他站起來以後就擋住了後面人的視線,於是後面的人也只能站起來才看得見。
  • 你的寒假輔導班,是解決他媽的焦慮,還是提升孩子的?!詐屍式和喪偶式育兒是偽概念!
    家長:可是我焦慮啊。我:報班就不焦慮了嗎?家長:能減輕一下焦慮。我:那你報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孩子提升,還是為了自己不焦慮。……二、喪偶式育兒。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釋義: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聽起來有點可怕,實則精準狠毒。
  • 觀點:另類思維化解教育的「劇場效應」
    做父母的陪伴孩子成長是理所當然,把大部分心思用在孩子身上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孩子需要的真是這樣的陪伴嗎?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這個答案是否,但卻往往身不由己,一邊可憐著孩子,一邊做著虎爸狼媽。讓人身不由己的「劇場效應」有一組轉發的數據:根據中國教育學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
  • 揭開中國式父母育兒焦慮面紗
    一明星親子互動《媽媽是超人》節目中,大家真切地看到了明星媽媽們也會像普通父母一樣,整天被滿滿的育兒焦慮包裹著。 相比胡可和「鯽魚兄弟」成功化身「育兒教科書」外,馬雅舒和一雙混血兒女的親子互動卻一度成為反面教材,飽受質疑。
  • 郭宇宸談:中國焦慮式父母的5大現象
    每一代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我們這一代同樣更加愛,但中國特色的焦慮式父母給孩子的愛卻帶著巨大的壓力。[積極人生大學]創始人郭宇宸老師 概括有以下幾種形式,讓我們來分解一下:第一種表現:捨棄童年的快樂輕鬆,口號是:為了將來。
  • 「吼媽」式陪讀傷不起,育兒焦慮算不算病?
    前不久,UC大數據發布了國內首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 數據顯示,媽媽焦慮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均為一、二線城市,其中最焦慮當屬上海媽媽們。其次是北京、深圳、南京、廣州、武漢、西安、天津、杭州、濟南。80後媽媽作為首代獨生子女,成為最焦慮人群,超過90後與70後媽媽。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上不夠的培訓班,救活了商場,套牢了自己
    導讀:中國式父母的焦慮:上不夠的培訓班,救活了商場,套牢了自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董卿回應美國生子:只是為了教育丨3個社會效應剖析「教育焦慮」
    我們知道所謂」上層無寒門,下層無士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身份地位趨於穩定,突破階層的通道漸漸凍結,比如:普通人永遠也不會成為馬雲的朋友。劇場效應,最早源自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想像一個場景:我們在一個電影院裡看電影。
  • 「怎麼辦啊,寶寶的便便又綠了」:中國式育兒焦慮不是愛,是害
    一個網友直接懟,「一點常識都沒有,怎麼這麼無知,還一直在群裡問別人怎麼辦,是缺心眼嗎?」最啊,三個月的小生命就這樣慘死,任誰都會痛心難過,我也很震驚這個媽媽的做法。不過,仔細想來,她和好多媽媽一樣,都得了一種病——「育兒焦慮症」,被焦慮情緒裹挾,才會不顧常識,蒙蔽雙眼:由於焦慮,對「獨二代」精細化管理美國臨床醫學家戴維·安德雷格一針見血地指出:「育兒焦慮的高發群體存在於只有一個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
  • 「蝴蝶劇場」的「蝴蝶」效應
    「蝴蝶劇場」的「蝴蝶」效應(深觀察)天乃蝶之家,地乃蝶之靈,雲乃蝶之裳,花乃蝶之魂,但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2021年元旦小長假,在越聲清韻中,杭州西湖邊的「蝴蝶劇場」連續上演了三晚新版越劇《梁祝》。這是百越文創與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團)推出的2021中國式新年音樂會,也是「蝴蝶劇場」自2020年元旦開張以來,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式新年音樂會。
  • 南京一中家長喊話「校長下課」:劇場效應綁架中國教育
    這種心態,不正是教育領域劇場效應的現實折射? 減負浪潮下,這種戲碼正在中國教育界頻頻上演。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曾發文評論: 「 在當下的教育領域,「劇場效應」一直存在——在劇場中,前排的人站起來看戲,沒有人叫他坐下來,後排的人也跟著站起來看戲,結果所有人都站著看完戲。
  • 從英語學習看中國家長的焦慮
    家長的這種「教育焦慮」是不斷發酵的心理恐慌,這一問題看似老生常談,卻也隨著時代的急劇變化而不斷地翻出「新意」。改革開放以來,一浪高過一浪的教育改革解決了諸多民眾感到困難、困惑甚至焦慮的問題,然而中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焦慮不僅未能解決,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心理學認為,焦慮來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 教培機構製造焦慮 「劇場效應」讓家長被「綁架」
    暑期裡,微信朋友圈的一段文字讓何海(化名)莫名焦慮。這是別人眼裡的段子,卻是何海正要面對的現實。何海的兒子剛過完7歲生日,轉眼就要上小學,他的英語剛學到字母「X」,而和他一起上課外班的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有的已經能用英語講故事。何海滿心焦慮。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
    因此,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應運而生,而他們的孩子成了這些父母的「希望」。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第一條是過分關注學習。中國式父母在孩子上學階段過度注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高考是一個學生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但絕不是唯一機會。許多家長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自己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報了許多補習班,這對一個天真孩子真的很好嗎?從孩子幼兒園就培養各種知識,無異於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 為什麼父母焦慮,孩子也會跟著焦慮?「參照效應」或許能給你答案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其實,孩子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多半來自於父母的影響。作為父母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這其實和參照效應有關。
  • 家長課堂|拒絕「焚琴煮鶴」,只做一枚園丁式父母
    在這裡,您可能收穫身體或靈魂的教育從呱呱墜地的喜悅,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引發了焦慮、惆悵、矛盾。不難發現,現代家庭,無關父母的學歷與財富,最大的困惑點都在於育兒。其實,育兒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樣,最重要是「為什麼」,其次才是「怎麼做」,最後是「做什麼」。解決了核心問題,外圍的問題如高屋建瓴,自然水到渠成。
  • 從心理學「劇場效應」,看中國式瘋狂暑假何時休
    這種時候,看似錯誤都是那個破壞秩序的人造成的,實則主要的原因是在那個劇場管理員身上,如果他當時堅守崗位,那就可以第一時間制止那個破壞秩序的人,也就不會有&34;這種情況發生。同樣,我們可以通過&34;來看待中國式瘋狂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