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在新國際格局下走向何方?這些大咖這麼看

2020-12-1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文/鄒魯 沈丹琳)

在12月初召開的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中,來自12個國家的32位國際知名專家,就世界大勢、安全風險、大國關係等多個熱點問題「華山論劍」,他們在觀點交鋒中碰撞出的很多思想火花引人深思。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動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對於國際格局的演變方向,雖然各國專家意見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大家都認同的,即單極秩序已經不復存在,大國競爭不可避免地加劇。

例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和防務研究中心名譽教授休·懷特認為,冷戰後美國領導下的單極秩序不可持續,正在分崩離析。因為美國實力不足以支撐這種單極秩序,而且美國的領導力對世界其他地區大國的吸引力也不夠。不過,他同時指出,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仍然是獨一無二的,美國將繼續在全球秩序中發揮重要作用。

印度三軍協會研究所傑出研究員拉凱什·辛格·巴達烏利亞也指出,以前全球秩序主要是由西方尤其是美國主導的,亞洲是這種穩定秩序的受益者。如今,美國的實力在下降,多個權力中心開始挑戰現存的地緣政治秩序。他認為,不論是在全球範圍內,還是在印太地區,為了爭取規則設定權、重新構建全球經濟和安全體系,國家間競爭日益加劇。

瑞典安全和發展政策研究所所長、聯合創始人施萬通認為,新冠疫情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際體系,但加速了國際體系的演化,他認為疫情暴露出了一些之前沒有預見到的挑戰。世界日益兩極分化,新冠疫情帶來了消極的發展趨勢,會增加不同政治體系之間的衝突。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峰認為,回望過去一年的國際形勢可以發現,新冠疫情不僅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公共健康威脅,還成為改變國際權力結構和地緣政治形勢的最大變量,不光在亞太地區,在全世界都是如此。而美國則擔憂這種權力結構的改變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移。

可見,各國學者都認同,如今的世界不再是一家獨霸的單極世界,但是對國際格局的演化方向,大家存在分歧。不過,在各國專家眼中,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幻,中國是他們在討論未來格局時都繞不開的話題。

例如,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認為,世界不會回到冷戰時代,但也不會回到後冷戰時代,我們現在正進入中美之間兩極競爭塑造世界總體格局的時代。同時,其他強國對聯盟的依賴性減弱,這些國家不希望就某一問題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會在A問題上支持中國,在B問題上支持美國。這些強國奉行的這種對衝戰略導致未來的國際秩序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他將這種國際格局稱為「不安的和平」。

不過,中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講席教授、全球及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並不認為目前的世界是一個兩極世界,他指出,兩極化意味著其他國家需要選邊站,就像冷戰期間美蘇領導兩個對立陣營一樣。現在除了中美兩國,俄羅斯也是一個大國,儘管實力在衰落,另外還存在很多像印度這樣的地區性大國。因此,他認為現在是一個多極化世界。

對於國際格局發展方向,休·懷特則指出,美國在中東、歐洲和亞洲面臨著對其全球領導模式的重大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亞洲。他認為,有必要在亞洲構建新的地區秩序,以便反映像中國這樣的地區大國的利益。但他指出,新秩序在形成過程中有發生衝突的風險,因為中美之間存在根本性的戰略競爭。中國在亞洲要建立一種發揮更大領導力的秩序,並可能取代美國作為亞洲的主要力量;而美國會繼續努力延續在亞洲的舊領導秩序,如果中國試圖將美國完全擠出亞洲,中美之間就有發生衝突的危險。

研討會上,不少專家都對大國競爭尤其是中美競爭加劇感到擔憂,對於如何發展中美關係,如何管控分歧以減少衝突,這些專家也都紛紛獻計獻策。

例如,美國哈佛大學傑出服務榮休教授、甘迺迪政府學院前院長約瑟夫·奈認為,中美之間不是新冷戰,也不僅僅是大國競爭,而是「合作性競爭」關係。「合作性競爭」是指在兩國某些領域會有競爭,但另一些領域則會合作。競爭與合作同時發生,因此雙方必須學會如何管控這種「合作性競爭」,確保其不會走向失控。

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建議中美關係改善可以從三個層次入手。第一個是高層之間的會晤;第二個是專業層級,更多由專業人員來處理政治上的問題。最後一個層級是工作層級,負責處理兩國之間的具體問題。

休·懷特則指出,中美有可能相互低估對方在競爭中的決心,使得南海和臺灣成為危機爆發點,因此,兩國之間必須實現某種程度的和解。

閻學通建議,中美兩國應就雙邊關係的性質達成共識,即中美關係的核心是競爭。只有這樣,雙方才會去討論如何管理競爭,怎樣防止競爭關係升級到戰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則充分肯定了中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意義。他認為,中國加入CPTPP有助於中美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實現穩定。為了符合加入CPTPP的條件,中國將進行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而這些改革將幾乎自動地解決中美之間以及中國與歐盟之間存在的一些棘手問題。而且增加這些大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度也有利於全球戰略穩定。

總之,雖然約瑟夫·奈和傅高義等美國學者認為拜登就任之後,因為其政府的可預測性和專業性,中美關係將迎來改善契機。但中國學者大多認為美國看待中國崛起的心態以及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決定了中美關係的競爭實質不會改變,拜登政府會通過多邊主義遏制中國,還會針對中國加大推行價值觀外交的力度。

簡而言之,中國學者對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和嚴峻性有著清醒認識。其實,中國方面希望中美雙方能夠合作共贏,但同時中國也將牢牢把握主動權,堅持底線思維,做好應對問題和困難的準備。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格局的影響
    也許正是由於中美在國際格局演進中的處境和角色不同,才導致美國對華戰略的重大轉變,將中國確定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開始同中國展開以競爭為主、合作為輔的戰略博弈。而新冠肺炎疫情恰恰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於是抗疫也就成了中美戰略博弈的一個新「戰場」。
  • 如何看中美關係走向?駐日大使回應
    採訪實錄如下:問:近期,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多個強國目標。您怎麼解讀中國的新發展格局,未來中國將如何與世界開展合作?答: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提出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受到了日本各界的廣泛關注。五中全會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舉行的。
  • 專家學者在武大經管共探 「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
    01 研討會簡介2020年12月5日,「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論壇旨在通過思想碰撞,深度解析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共探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之路。
  • 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新變數
    、上萬名黨員幹部進行了主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新變數》的精彩授課。「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是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新的現代化模式得到承認、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出現……在如此百年變局中,中美大國關係尤為重要。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新總統拜登宣誓就職。新總統拜登在美國大選中脫穎而出,完勝川普。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疫情讓世界...
    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導(文/連國輝)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近日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引發世界新變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纏繞,國際政治、世界經濟、大國關係、地緣格局、全球治理、發展模式莫不遭受重大衝擊。儘管疫情仍在發展中,許多結論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幾個重大趨勢已然十分明朗。
  • 沈逸:中美關係走向新時期的階段性成果
    不只互利共贏 從2018年3月以來,在經歷了十三輪磋商之後,中美雙方的談判團隊,在兩國元首直接的參與下,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達成了一份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有利於世界的重要成果。 從經貿的角度看,這向全球市場釋放了有助於穩定預期和信心的戰略信號,揭示了中美經貿關係從緊張和摩擦走向相對的緩和與收斂,這不僅將對中美雙邊經貿關係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對全球來說,無疑也注入了更多積極樂觀的因素。
  • 全球科技格局洗牌,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
    當今全球科技領域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擺在半導體行業研究的一個根本問題,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
  • 【會議簡訊】「拜登時期中美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研究員表達了以下觀點:一是民主黨在大選中慘勝,大選結果是一種「夾生飯」的格局,這種格局會嚴重影響拜登政府今後的執政;二是拜登上臺為過去中美關係斷崖式下跌提供了一個止跌的機會,但是美國對華戰略的基本態勢不會發生反轉式的變化;三是雖然川普和拜登都認為中國是美國的威脅,但如何認知這種威脅,兩者還是有所區別,拜登認為美國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自身能力的提高
  • ...點直播 | 疫情下國際教育走向何方?十位知名大學校長大咖為你解讀
    是否會削弱對國際教育未來發展的信心?線上教育的廣泛應用是否將會增強或弱化國際教育產業結構?是否會改變中國大學的國際化進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爆發,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尤其是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對國際教育的未來發展和中國的人才培養戰略意味著什麼?
  • 全球輿觀|面對全球大變局,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國際新聞報導?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處於轉折點,中美關係面臨挑戰,近來針對中國的言論和舉措也是此起彼伏,不斷成為國內媒體的國際新聞熱點,挑動國內民眾的神經。捧起手機,老百姓今天看到新冠疫情源頭之爭,明天看到互關領館,後天又發現中國技術公司在某國面臨被禁,或是邊境衝突再次出現。林林總總的新聞熱點撲面而來,但人們卻更加困惑,不知亂局將走向何方。
  • 秦亞青:美國大選與世界格局的走向
    在這種情況下,世界格局的發展走向如何?這需要從力量格局、治理格局、安全文化格局等三方面予以考慮。 世界力量格局主要是指大國之間的實力分布情況。我們常用單極、兩極、多極的方式予以簡單和形象的表述。由於傳統國際關係強調國際體系的無政府性和國家的自助特徵,所以,國家的力量分布往往被視為國際關係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也被視為國際體系結構的基本表徵。
  • 探索中美關係新範式及全球安全治理
    作為當今國際體系中的新興大國與霸權國家,兩國關係正在形成戰略競爭日益突出的新態勢。中美經貿摩擦的出現和深化表明,經貿合作作為兩國關係的傳統「壓艙石」,在單獨應對戰略競爭「新態勢」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有限。為有效阻止「新態勢」向全面對抗與衝突方向演變,中美亟須重新定位、處理和管控彼此關係的「新範式」。包括全球安全治理在內的全球治理架構為中美戰略博弈與權勢平衡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制度體系。
  • 中美建交40年,閻學通:中美進入「新冷戰」的可能性很小
    對於這一問題,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直言:「可能就是『很亂』和『更亂』的區別。」歲末,閻學通在清華大學明齋的會客室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專訪。對2019年國際局勢可能出現的變化,閻學通進一步稱,從全球層面看,世界經濟出現危機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中美雙邊戰略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 中美競爭加深將如何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而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肆虐,對全球衛生健康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兩大常任理事國和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中美本應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然而,美國卻利用疫情對中國進行抹黑打壓,進一步加深了兩國間的競爭態勢,對兩國關係造成負面影響,也在相當程度上為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走向增添了不確定性。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 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網「中美不但沒辦法『脫鉤』,而且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關係被認為是對全球未來影響最大的關鍵變量之一。深度交融的兩大經濟體在過往幾年陷入雙邊關係40多年來的最低谷,一波三折的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圜?中美應如何面向未來建立建設性雙邊關係並推進全球治理?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著名智庫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做出權威分析。
  • 2021年這麼幹!新周期 新基建 新格局!
    2021年這麼幹!新周期 新基建 新格局! 摘要 【定了!2021年這麼幹!新周期 新基建 新格局!】  劉鶴副總理在「十四五」規劃輔導讀本撰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主動選擇,是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變化的戰略舉措,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
  • 傅瑩:新冠疫情後的中美關係
    這些強硬表態呼應了川普上臺以來對華政策的調整,把中國視為首要「戰略競爭者」。三年來,美方相繼挑起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在軍事上深化針對中國的部署,政治上公開攻擊中國共產黨、質疑中國的政治體制。美方的持續挑釁迫使中方做出反應和反制,中美關係出現快速下滑。
  • 【十大智庫專家評美國大選】人大重陽:中美關係走向需要這幾個原則
    但「中國話題」是否也會在競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新當選總統對華政策,進而形成對中美關係的重大影響?中美關係面臨的挑戰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容易引發中美貿易摩擦。中美高層的積極互動,也讓世人看到兩國維護現行國際格局的努力。川普上臺後,或仍保持中美高層的互訪和頻繁互動的勢頭。美國總統在外交政策上有著巨大的權力。川普特點鮮明的外交理念,也許會讓國際秩序出現明顯的變化,但是中美關係上,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總統」,川普或許深知「和氣生財」的經商之道,並將據此謹慎處理中美關係。貿易與投資搭建起中美兩國最可靠的溝通橋梁。
  • 中美關係關鍵期 國際交流不斷深化 | CCG7...
    本文原標題:《中美關係關鍵期  國際交流不斷深化 | CCG7月智庫動態》CCG7月智庫動態:一篇文章了解CCG對中美關係和國際局勢的近期探討//1、7月1日,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SteveOrlins訪問CCG研討G20後的中美合作走向
  • 李稻葵:未來四年,中美將進入溝通順暢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美關係始終是全世界關心的話題,繼任者拜登對華態度究竟如何,新任美國政府又會對中國企業會帶來什麼影響?李稻葵表示,我們的很多國際交往已逐步恢復正常,「關於在拜登政府領導下的中美關係走勢,我想強調一點,中美關係是雙方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中國政府如何看待中美關係,怎麼看待拜登的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