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是宋朝軟弱的開始?讀了《智囊》你會找到不同答案

2020-12-14 晉唐翰墨

現代很多人都認為,宋朝的軟弱始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以及之後制定的重文輕武的國策。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看過《智囊》也許會在書中找到不一樣的答案。

北宋初期,一次宋太祖趙匡胤與宰相趙普談話。宋太祖問趙普說:「自從唐朝滅亡以來,數十年間,出了幾十個皇帝,互相徵伐,兵革不息,這是什麼原因呢?」

趙普回答說:「這是由於地方的將領權利太大,造成了君弱臣強的局面。如今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削弱將領們的權力,監督他們的財產,收回他們的兵權,這樣天下自然就會安定了。」話還沒說完,宋太祖說:「你不要再說了,我知道怎麼做了。」

宋太祖趙匡胤

不久,宋太祖宴請石守信、曹斌等將領,酒至半酣,屏退左右侍從,對眾將領說:「如果不是你們推舉我,我也不會有今天,我心裡對你們十分感激。然而作為皇帝也有許多難處,不像當初做節度使那樣輕鬆了。我現在每天都徹夜難眠!」

石守信等人不解地問:「這是為什麼?」宋太祖說:「這不難想像,試問天下間,誰不想做皇帝?」石守信等人聽了大驚失色,慌忙跪下磕頭說:「陛下怎麼說這樣的話?我們可是一片忠心啊!」太祖說:「雖然你們沒有這樣的心思,但很難保證你們的屬下為了榮華富貴,不會再搞一次黃袍加身,到那個時候恐怕你們都身不由己了。」

石守信等人哭著叩頭說:「我們武將愚鈍,沒有考慮過這件事,還請陛下憐憫我們,給我們指一條生路。」宋太祖說:「人生如白駒過隙,拼搏一生無非就是想要富貴,使子孫不再過貧苦的生活。你們不如解除兵權,多選良田大宅,為子孫置辦下產業,每天你們就喝酒取樂,陪伴家人頤養天年;這樣我們君臣之間兩無猜忌,豈不是兩全其美!」

杯酒釋兵權

眾將領聽了叩頭說:「陛下為我們考慮的這樣周到,簡直如同我們的再生父母,我們感激不盡。」於是第二天,眾將領全部請了病假,紛紛請求解除兵權。

這個故事出自《智囊》,對於宋朝的軟弱書中評價說:

「或謂宋之弱,由削節鎮之權故。夫節鎮之強,非宋強也。強幹弱枝,自是立國大體。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終宋世無強臣之患,豈非轉天移日手段!若非君臣偷安,力主和議,則寇準、李綱、趙鼎諸人用之有餘。安在為弱乎?」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宋朝軟弱,是由於武將的權力被削減的太過的原因。然而武將的權力大了 ,宋朝就會變得強硬嗎?武將的權力大了,真的會有「強臣之患」嗎?

眾將領交回兵權

封建社會君主才是國家的主體,就好像是大樹的主幹,武將只是大樹上的枝條,只有君主強大,國家才會強大。相反,主幹軟弱枝條再強硬,也是弱幹強枝,國家也不可能強大。

縱觀兩宋三百多年的歷史上,雖然沒有了「強臣之患」,但是君主一味的苟且偷安,避戰議和,國家怎麼會不弱呢?如果君主奮發圖強,又有寇準、嶽飛、李綱、趙鼎這樣傑出的文臣武將輔佐,國家又怎麼會弱呢?

《智囊》的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他收集了上起先秦、下至明代的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依內容分為十部二十八卷。全書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大謀略,也有士卒、漂婦、僕奴、僧道、農夫、畫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機智。這些故事匯成了中華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

《智囊》全集

《智囊》曾是毛澤東的藏書,他在閱讀過程中,對書中所載經濟、軍事部分的內容做了許多點評,其中就有對圍點打援、集中優勢兵力圍殲弱勢之敵等軍事思想的闡述。《智囊》的歷史價值可見一斑。

我個人十分喜歡《智囊》這套書,因為讀懂《智囊》就會擁有高超人生智慧,掌握高明的做事手段,只要熟練的運用這些智慧與手段,無論做任何事都會事半功倍。

我認為作為普通人,無論你是學生、白領還是商人,無論你身處職場、商場或是情場,都應該讀一讀《智囊》,學會書中的謀略,掌握做事的方法,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會讓你在屬於你領域裡,遊刃有餘,縱橫捭闔。

《智囊》白話文全集

我向您推薦《智囊》白話文帶評註全六冊叢書,本套國學叢書是專門為全民閱讀量身定製的產品。全書每卷都有詳細的注釋、譯文和夢龍解析,之後附有豐富的故事案例,方便讀者的理解。

本套書一共六冊原價258元,現在只需要79元,每冊才十幾元,機會難得,歡迎喜歡的朋友點擊商品卡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北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純屬子虛烏有?
    如果其屬下將官要造反的話,他們也會身不由己的。」太祖仍然表示懷疑地說:「這二人受國家如此重用和恩惠,難道會有負於我?」趙普從容答道:「只怕就如陛下,怎麼也負於周世宗了呢?」太祖頓時大悟,就聽從了趙普的提議,罷了兩人的兵權。這段記載說明,太祖是在被趙普說服後,才開始按照趙普的建議著手進行解除兵權的。其中並沒有戲劇性的「杯酒釋兵權」故事發生。
  • 揭:「杯酒釋兵權」背後的慘痛真相
    從國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來看,應該說,趙匡胤聰明反被聰明誤,「杯酒釋兵權」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敗筆,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錯誤。這裡,且不說「杯酒釋兵權」將一幫能徵善戰的武將手中軍權剝奪了,讓他們靠邊站,對大宋帝國來說,無異於是自斷己臂,自殘己足,作繭自縛,宋朝後來的飽受外族欺凌與蹂躪完全與此有關,單就「杯酒釋兵權」所開的一代風氣而言,其後果就真的是很嚴重。
  •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字數2151,閱讀時間:約6分鐘作為宋太祖趙匡胤一場著名的「政治秀」,「杯酒釋兵權」被後人大書特書了上千年,甚至常被拿來稱頌趙匡胤的「大智慧」與「仁厚」。但實事求是說,放當時,這事兒他想不成功都難。因為「杯酒釋兵權」的意義與難度,並沒有後世諸多野史裡描繪的那麼大。為何這樣說?
  • 典故「杯酒釋兵權」引諸多學者質疑其真實性,你怎麼看?
    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有學者對史料仔細考證後,對「杯酒釋兵權「這一生動的歷史故事提出了有力的質疑。首先,《談錄》只講罷石守信、王審琦二人的兵權,並無設宴請客這一情節。而且「杯酒釋兵權「故事說趙普正擔任宰相,而建隆二年時,趙普的職位僅為樞密 副使,三品,還不足以同趙匡胤密謀大事。他第一次拜相是在乾德二年(964),這已是「杯酒釋兵權「之後三年了。所以,許多學者認為,「杯酒釋兵權「這件事雖然聽起來很有趣味,但經不起推敲,應該是子虛烏有的。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石守信祖孫累世三代為將,他們有什麼妙招嗎?
    陳橋兵變1、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由於自己的權力來得太過順利,宋太祖趙匡胤害怕別人學他一樣進行兵變,有一天就宴請眾高級將領一起喝酒,其中包括石守信。趙匡胤說:「我雖然是天子,但是卻比不上你們做節度使那樣快樂,我每天都睡不著覺。」
  • 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原來趙匡胤的作業都是抄的
    是他結束了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是他結束了安史之亂後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是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朝代……不過就普羅大眾而言,人們對他印象極深的事件莫過於「陳橋兵變」與兩次「杯酒釋兵權」。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朝廷派趙匡胤統軍北上抵抗,次日軍隊走到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便被親信與眾軍士擁立為皇帝,史稱「陳橋兵變」。
  • 宰相的答案僅2字,皇帝滿意點頭
    在這之後,趙匡胤又做了一件眾所周知的歷史典故:杯酒釋兵權。釋的是高級將領石守信等人的兵權,也就是當初幫他登上皇位的人馬。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趙匡胤做法已經算比較溫和的了,給他出這個主意的人,還是趙普。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忘了一人,造成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
    提起趙匡胤,想必小夥伴們腦海中會浮現出五個詞,即: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最高明的一招,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將大部分兵權集中到自己手中,鞏固帝位。但是,這一決定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因為他忘記了一個人!這樣就造成了禍起蕭牆,自食其果,奪取王位。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據悉,趙匡胤有個弟弟叫趙光義。
  • 趙匡胤稱帝後,諸將被奪兵權,但是算漏此人,15年後他登基稱帝
    後來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在秋毫不犯的情況下順利登基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 所以登上皇位的他深知兵權的重要性,為了防止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他要做的就是將兵權收歸中央,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鞏固皇權。 但是怎樣做到讓禁軍們心甘情願的將兵權交出來呢?這樣的事情自然難不倒擁有政治遠見的趙匡胤。公元961年,他宴請群臣,酒過三巡後,他向眾臣表示最近自己夜不能寐,甚是煩惱。大臣們紛紛關切的詢問原因。
  • 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但趙匡胤為何卸兵權,而不殺大臣?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再度進入了亂象叢生的年代,也就是我們並不是那麼熟知的五代十國,而結束這一切的,就是後來開創宋朝的趙匡胤。其實大部分人並不了解趙匡胤這個人,大家只是知道他是宋朝的開國皇帝,關於他的杯酒釋兵權這件事情。
  • 公共基礎備考知識點-宋朝歷史
    宋朝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非常繁盛的朝代。雖然整個宋朝的軍事力量比較薄弱,一直受到外族的侵擾。但是在宋朝時期我國的商業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經濟決定政治和文化。所以宋朝不管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亦或是在文學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對後世影響非常的深遠,當然也是考試當中非常常見的知識。我們在史學上將宋朝分為了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所以我們就以此為順序來學習宋朝的歷史知識。
  • 不殺士大夫,宋朝皇帝的誓碑——中國文官制度由宋朝開始
    在中國,也許相當一段時間內,文明,會被抑制得喘不過氣;文化,會被扼殺得了無生氣文人,會被鉗製得萬馬齊喑文學和文藝,會被整肅到寸草不長、顆粒無收。但是,這種誓碑上的精神傳承,猶如橫亙在中原腹地的長江大河一樣,枯水期再長,也不會斷流。有宋一代,對於文人比較優容,也比較信任。
  • 宋仁宗寬厚仁孝,開創文化盛世,為何無法改變宋朝的弊端?
    答案其實是否定的。一味強調仁政,而在國家建設和規劃中卻缺乏了實際的成績,這不能說是一種失敗吧。寬厚仁孝天下榜樣,治國安邦難言成功。宋仁宗,宋朝三冗問題在他手上達到巔峰。打西夏,三戰全敗,從此關中淪為戰區。扒黃河,水淹山東,從此魚米之鄉淪為貧瘠之地。不理政事,儂智高憤而起兵,屠殺邕州城。聽饞言,範仲淹慘遭罷免,一代名將狄青鬱鬱而終。宋仁宗之所以能被這樣高度稱頌,主要是因為他尊重文人。
  • 面對冗餘的官員,宋朝是如何應對?淺析宋朝的官員考核制度
    趙匡胤為了吸取晚唐宦官專權朝政混亂的教訓,一上位就整了一手杯酒釋兵權,並且加強中央集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據和威脅皇權的種種因素。在政治上重文輕武,搞的朝廷文官多的都快站不下來了,機構也是繁雜重疊,行政效率低下。關於宋朝的滅亡,很多人追究於宋朝的三冗問題。
  • 被嚴重低估的宋朝,比雄漢盛唐偉大在哪兒?
    為什麼中國人自己對民族歷史的評價和海外會形成截然相反的對立,是因為海外以文明史觀來審視,而國人以王朝氣象來評判。 國人鄙夷、海外盛讚的兩宋,究竟先進在哪兒呢?
  • 古代有名的3個酒局,鴻門宴,煮酒論英雄,杯酒釋兵權
    第3個酒桌文化便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很多人評價說趙匡胤不簡單,是因為他對所有人都有防範之心,是因為他的疑心很重,趙匡胤原來和柴榮是兄弟,而且趙匡胤也是柴榮極為信任的人,當時柴榮擔心自己戰死沙場,他還把自己的妻子兒女的人都託付給了趙匡胤。
  • 「清平樂裡宋朝事」八:宋皇帝如何選駙馬,什麼樣的男子受青睞
    宋神宗擔心,如果當朝的權臣尚了公主,權力膨脹會影響朝局安全。總之,駙馬既要有高貴的血統,又不能有外戚幹政的危險,這樣最為妥當。第二,必須有福。何謂有福?宋人的理解與今人不同。在他們看來,有福之人,最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兒女眾多,健康長壽。至於錢財,身為駙馬是不必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知道一個尚未婚配的年輕人,將來子女眾多,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