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我有一個小小夢想,大化改新後的政治休制原本就是同氏族貴族妥協而形成的一種混合制度。雖然加強了以天皇為首的!央權力,但原有的氏姓貴族無論是在中央還是地方仍然擁有較大的勢力進入10世紀以後,在平城京時代就開始出現的莊園到此時已經泛濫至各地,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
各地開始出現莊園與盜匪之間以及莊園之問的戰爭,各地莊園為了自保,開始將一部分家人與莊民武裝起來,通過前文所說的層層寄進的方式,在主從關係之下,逐漸形成了較大的、有割據性質的武士集團。經過一番縱橫裨闔、此消彼長的血腥的淘汰戰爭之後,逐漸形成了關東源氏、近欲的平氏、東北部奧州的藤原氏等大的武士集團最終,關東源氏家族的源賴朝戰勝群雄,於1192年被天皇授予「徵夷大將軍」的名號,在關東的鎌倉建立了鎌倉幕府,一直到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
源賴朝建立的是武家政權,通過主從關係,他將全國的武士都變成了自己的從屬。他在鎌倉建立了一整套統治全國武士的制度,同時,在天皇的「許可」下,還獲得了向各國派遣「守護」、向各莊園派遣「地頭」以及每段土地收五升兵糧的權利。守護負責統率本地的武士以及維持地方治安;地頭是莊園監管人,督促莊園主繳納租稅以及維持地方治安。
這些守護與地頭都是臣服於源賴朝的武士「御家人」。這些御家人要定期到京都或者鎌倉承擔警備以及戰時出徵的義務,但是武器、費用都要由自已承擔。御家人都保有原有的土地以及因戰功而賞賜的土地,他們必須無條件地效忠並服從源賴朝。自此日本山原始部落聯盟色彩濃厚的、不徹底的律令制度真正轉向了典型的等級分封制度,封建制度由此全面確立。
而天皇只是精神上的國家最高領導,政治上只是個擺設,其權力被大大削弱。由於關東是源賴朝家族的大木營,幕府的直轄領地主要集中在關東地區,所以,權衡再三,源賴朝將幕府設在了鎌倉。這裡原本是一個小漁村,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幕府的三大機構管理御家人的「侍所」、處理政務與財政事務的「公義所」(後改為政所)、處理司法糾紛的「問注所」都設於此。
定期來鎌倉擔任警備以及敘職的各地武士以及他們的家人是鎌倉的主要居住群體。隨著幕府的開設,在幕府的直接參與與鼓勵下,鎌倉也興建了大量的寺院。鶴岡八蟠宮是幕府官廟,幕府的重大儀式都在此地舉行。這裡還有號稱鎌倉五山的―建長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淨妙寺以及其他寺院。為了維持武家以及寺院的各種需要,從中西部發達地區遷來了大批的匠人、商人。
他們的店鋪及宅第同幕府各衙門、武士宅地、寺院等一起形成了鎌倉的市容。與平城京、平安京相比而言,避居東方的鎌倉更加不是因為商品經濟發展而形成的都市,加之區域狹窄,人口比不上前述二京,在鎌倉幕府滅亡之後,這兒因為缺乏經濟支持,又回歸到了漁村的狀態。不過從日本學者對當時禁酒令的調查以及地震火災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來看,應該有近10萬人口。所以,在整個鎌倉時代,因為政治方面的因素,鎌倉的繁榮倒也可以媲美天皇所在的京都。
與京都相比,鎌倉由於城市的社會結構不同以及地形地貌複雜,因而不是一個規整的、規劃出來的城市。沒有京都那樣嚴格的條坊制度,各類人群的居住也比較自由,不像後來德川幕府時代的城市那樣顯示出很強的等級制度的特徵。雖然沒有明確的區分,但各階層的生活居住也有其重心所在。鎌倉東北部是將軍以及幕府重臣、御家人的衙門所在地及居住場所,北部丘陵地帶是寺院集中地區,南部海濱地區是商人的居住所在地以及商業區,西北部主要是各色匠人居住區。
到幕府的中後期,在鎌倉開始設立獨立的管理官員,有專門管理市政的「保檢斷奉行」和「地奉行」,前者是奉幕府之命進行巡檢,後者則管理道路修築以及房屋買賣之事。幕府的官員―奉行,主要負責維護城市治安。鄒寸的鎌倉是實行宵禁的,各十字路口夜間都生有髯火,民眾報警時,都必須打火把來見。此外,奉行還要管理街頭流浪者,使他們歸農;並負責監督寺廟僧侶的風紀、管理街頭的衛生整潔等問題。
對於市場,幕府管理也比較嚴格,對鎌倉商人的數量,幕府有著嚴格的限制。幕府也制定了種種措施保證供給,防止糧價以及生活必需品價格的猛漲。總之,鎌倉是依靠莊園租稅而生活、武家佔主導地位的、因政治而生的城市。與此同時,京都儘管喪失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是經過四個世紀的經營,再加上天皇的存在以及位於京都盆地與近歌發達地區,所以它依舊承擔著文化、宗教以及經濟中心的角色。
由於天皇政權失去了管理京都的權力,京都走向自由發展,不再按照條坊制,而是沿著賀茂川兩岸由北向南發展。以往攝關與院政時期留下的法成寺與法膳寺以及律令時代的太極殿,都走向破敗。依附公家生活的匠人因為貧困,很多淪為盜賊。鎌倉幕府成立後,幕府在京都設置的六波羅探題也對某些重要建築進行了修繕,並在夜間於主要十字路口點亮簧火,派人巡夜,以維持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