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在平城京時代就開始出現的莊園到此時已經泛濫至各地

2020-12-20 百家號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有一個小小夢想,大化改新後的政治休制原本就是同氏族貴族妥協而形成的一種混合制度。雖然加強了以天皇為首的!央權力,但原有的氏姓貴族無論是在中央還是地方仍然擁有較大的勢力進入10世紀以後,在平城京時代就開始出現的莊園到此時已經泛濫至各地,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

各地開始出現莊園與盜匪之間以及莊園之問的戰爭,各地莊園為了自保,開始將一部分家人與莊民武裝起來,通過前文所說的層層寄進的方式,在主從關係之下,逐漸形成了較大的、有割據性質的武士集團。經過一番縱橫裨闔、此消彼長的血腥的淘汰戰爭之後,逐漸形成了關東源氏、近欲的平氏、東北部奧州的藤原氏等大的武士集團最終,關東源氏家族的源賴朝戰勝群雄,於1192年被天皇授予「徵夷大將軍」的名號,在關東的鎌倉建立了鎌倉幕府,一直到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

源賴朝建立的是武家政權,通過主從關係,他將全國的武士都變成了自己的從屬。他在鎌倉建立了一整套統治全國武士的制度,同時,在天皇的「許可」下,還獲得了向各國派遣「守護」、向各莊園派遣「地頭」以及每段土地收五升兵糧的權利。守護負責統率本地的武士以及維持地方治安;地頭是莊園監管人,督促莊園主繳納租稅以及維持地方治安。

這些守護與地頭都是臣服於源賴朝的武士「御家人」。這些御家人要定期到京都或者鎌倉承擔警備以及戰時出徵的義務,但是武器、費用都要由自已承擔。御家人都保有原有的土地以及因戰功而賞賜的土地,他們必須無條件地效忠並服從源賴朝。自此日本山原始部落聯盟色彩濃厚的、不徹底的律令制度真正轉向了典型的等級分封制度,封建制度由此全面確立。

而天皇只是精神上的國家最高領導,政治上只是個擺設,其權力被大大削弱。由於關東是源賴朝家族的大木營,幕府的直轄領地主要集中在關東地區,所以,權衡再三,源賴朝將幕府設在了鎌倉。這裡原本是一個小漁村,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幕府的三大機構管理御家人的「侍所」、處理政務與財政事務的「公義所」(後改為政所)、處理司法糾紛的「問注所」都設於此。

定期來鎌倉擔任警備以及敘職的各地武士以及他們的家人是鎌倉的主要居住群體。隨著幕府的開設,在幕府的直接參與與鼓勵下,鎌倉也興建了大量的寺院。鶴岡八蟠宮是幕府官廟,幕府的重大儀式都在此地舉行。這裡還有號稱鎌倉五山的―建長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淨妙寺以及其他寺院。為了維持武家以及寺院的各種需要,從中西部發達地區遷來了大批的匠人、商人。

他們的店鋪及宅第同幕府各衙門、武士宅地、寺院等一起形成了鎌倉的市容。與平城京、平安京相比而言,避居東方的鎌倉更加不是因為商品經濟發展而形成的都市,加之區域狹窄,人口比不上前述二京,在鎌倉幕府滅亡之後,這兒因為缺乏經濟支持,又回歸到了漁村的狀態。不過從日本學者對當時禁酒令的調查以及地震火災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來看,應該有近10萬人口。所以,在整個鎌倉時代,因為政治方面的因素,鎌倉的繁榮倒也可以媲美天皇所在的京都。

與京都相比,鎌倉由於城市的社會結構不同以及地形地貌複雜,因而不是一個規整的、規劃出來的城市。沒有京都那樣嚴格的條坊制度,各類人群的居住也比較自由,不像後來德川幕府時代的城市那樣顯示出很強的等級制度的特徵。雖然沒有明確的區分,但各階層的生活居住也有其重心所在。鎌倉東北部是將軍以及幕府重臣、御家人的衙門所在地及居住場所,北部丘陵地帶是寺院集中地區,南部海濱地區是商人的居住所在地以及商業區,西北部主要是各色匠人居住區。

到幕府的中後期,在鎌倉開始設立獨立的管理官員,有專門管理市政的「保檢斷奉行」和「地奉行」,前者是奉幕府之命進行巡檢,後者則管理道路修築以及房屋買賣之事。幕府的官員―奉行,主要負責維護城市治安。鄒寸的鎌倉是實行宵禁的,各十字路口夜間都生有髯火,民眾報警時,都必須打火把來見。此外,奉行還要管理街頭流浪者,使他們歸農;並負責監督寺廟僧侶的風紀、管理街頭的衛生整潔等問題。

對於市場,幕府管理也比較嚴格,對鎌倉商人的數量,幕府有著嚴格的限制。幕府也制定了種種措施保證供給,防止糧價以及生活必需品價格的猛漲。總之,鎌倉是依靠莊園租稅而生活、武家佔主導地位的、因政治而生的城市。與此同時,京都儘管喪失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是經過四個世紀的經營,再加上天皇的存在以及位於京都盆地與近歌發達地區,所以它依舊承擔著文化、宗教以及經濟中心的角色。

由於天皇政權失去了管理京都的權力,京都走向自由發展,不再按照條坊制,而是沿著賀茂川兩岸由北向南發展。以往攝關與院政時期留下的法成寺與法膳寺以及律令時代的太極殿,都走向破敗。依附公家生活的匠人因為貧困,很多淪為盜賊。鎌倉幕府成立後,幕府在京都設置的六波羅探題也對某些重要建築進行了修繕,並在夜間於主要十字路口點亮簧火,派人巡夜,以維持治安。

相關焦點

  • 日本平安時代怨靈大全
    在經歷了只能通過考古來判斷一切的年代、日本歷史的青春時代後,時間終於、終於來到了我聽說過的日本。(!)從八世紀末至十二世紀末,平安時代跨越了約四百年的時間。以平安京(即京都)為中心,日本迅速發展,其所吸收的文明真正紮根於國家與社會之中,歷史學家、「巖波日本史」第三卷《平安時代》的作者保立道久認為,「平安時代是日本第一次真正完成都市化的時代」。這個時代出現了武士、有了以假名寫作的詩歌,還有了那部代表日本古典文學高峰的《源氏物語》以及常拿來與它進行比較的《枕草子》。
  • 出國教育-日本
    古墳裡通常有許多銅鏡、珠寶等物品,到了後期,古墳裡還有兵器和盔甲。古墳時代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從8世紀初開始,火葬流行,古墳逐漸式微,並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也於此時相繼編成,從而進入日本的歷史時代。飛鳥時代飛鳥時代(藤原鐮足)合謀刺殺蘇我入鹿,結束了蘇我氏的專權。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頒布大化改新詔,推行大化革新。
  • 當傀儡風險也大:長文梳理日本天皇們的「被廢史」
    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現任5個廢帝:大友皇子、淡路廢帝、九條廢帝、陽成天皇、還有後醍醐天皇,其中後醍醐天皇還被廢了兩回;10個被廢的太上皇:平城上皇、崇德上皇、後白河法皇、後鳥羽上皇、土御門上皇、順德上皇、崇光上皇、光明上皇和光嚴上皇。
  • 日本貨幣史:古中國銅錢在日本的「文化移植」
    古中國的移民遷入後,帶去了水稻和金屬冶鑄技術,幫助日本列島(西部和中部)快速進入農耕社會和鐵器時代。農耕文明的出現、生產工具的變革,使得日本列島的人口快速增長,社會文明進程加快,階級開始分化,初步形成了有等級性的國家政權。公元前1世紀時,日本列島上有一百多個小型分散的部落政權。
  • 揭秘日本從中世紀到近代的三類城池
    江戶時代的軍事學家將日本的城池按照地形分布分為平城、平山城、山城這三類,但實際上,這三類間的區別並不很明確。A:平城▲平城松本城平城即坐落於平原地區的城池。戰國時代以前,日本的城池多為山城。但由於平原地形從各方麵條件來說幾乎都優於山地,因而也有修築在平原上的城池。這些平城通常利用河流作為天然屏障,再加築土質工事和壕溝加強防禦。
  • 日本名城巡禮之基礎篇:解密「城郭」種類及常見構造完全解析
    日本史深受許多歷史迷的喜愛,然而說到可以代表日本歷史的建築物,許多人一定會想到日本的城郭。日本的城郭大約出現在什麼時候?天守又有什麼作用呢?現在就讓「樂吃購!日本」來一一為大家解惑吧!日本中世以來戰爭頻繁,武士們為了防禦而大興土木,日本各地開始出現了許多城郭,一般稱為「大築城時代」。在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當權的安土桃山時代(西元1568年~1603年)之前,日本城郭多以山城為主,並且鮮少設置天守。現在常見的具備有石垣、天守的近世城郭樣式,則要到了西元1572年織田信長的居城「安土城」出現後才確立。
  • 新課改 | 建築通史之中建史·下(中央-邊疆-地方)
    、提供全景性的知識,近年真題也有此命題趨勢(如19年考到日本禪宗樣,18年考到日本平安京)。在這一大背景下,有兩個重要的藩國在這裡說一下(都是往年真題已經出現過的重點)①高句麗——於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正式建國,後逐步擴張,在六世紀達到鼎盛,大業八年(612年)至大業十年(614年)大破隋朝大軍,取得隋軍攜帶的巨額物資。貞觀十九年至總章元年,唐朝多次大破高句麗,唐朝在總章元年(668年)攻滅高句麗。
  • 日本為什麼把首都從京都遷到東京?
    日本首都在哪?當然是東京了。但在東京之前,日本還有過幾個首都(國都)。日本第一個真正具有首都意義的國都,是藤原京,藤原京位於日本中部奈良縣橿原市附近。日本為何遷都藤原京,其實和唐朝大有關係。唐高宗時,日本水軍聯合百濟,與唐朝與新羅的聯軍,爆發了著名的白江口之戰(也稱白村江之戰)。
  • 日本為何把首都從京都遷到東京?
    但在東京之前,日本還有過幾個首都(國都)。日本第一個真正具有首都意義的國都,是藤原京,藤原京位於日本中部奈良縣橿原市附近。日本為何遷都藤原京,其實和唐朝大有關係。唐高宗時,日本水軍聯合百濟,與唐朝與新羅的聯軍,爆發了著名的白江口之戰(也稱白村江之戰)。唐軍主帥劉仁願指揮有方,大破日本水軍,死傷慘重。消息傳回日本,舉國震驚。
  • 日本貨幣史:「皇朝十二錢」的大貶值與停鑄
    794年,桓武天皇從舊都長岡京遷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平安京開始大規模的城市建造工程(模仿唐朝都城長安而建造)。在平安京營建期間(794年到9世紀末),皇室朝廷為了解決建城的資金問題,頻繁地鑄行新銅錢,以用新銅錢來支付勞動工人薪水、購買建材物資等費用。勞動工人們再用這些銅錢到集貿市場上購買生活所需商品。
  • 千年歷史的日本古都,是微縮版的唐代長安,卻被遊客當作動物園
    從日本形成統一國家起,關西地區先後出現了難波京、藤原京、平城京和平安京等首都城市,而崛起於公元8世紀初的平城京(奈良),則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大都市。歷史奈良(なら)位於本州島近畿平原東部,西側是如今的日本第二城市大阪,北面則是千年古都——京都,三座城市現已發展融合成了一個大的都市圈。
  • 一枚存世僅見的奈良時代日本銀錢
    《續日本紀》記載,和銅元年(708年)二月元明天皇詔告天下,設置鑄錢司,令三宅麻呂為鑄錢司長官,負責鑄錢,同時五月開始行用銀錢。這裡所說的銀錢即和同開珎銀錢。同月,元明天皇設置造平城京司,籌劃遷都平城京事宜[2]。
  • 早稻田大學日本史(十卷):推薦者個個都是大牛
    027 日本和朝鮮及閩地的聯合031 高志人和蝦夷人 033 三地聯合時期的統治036第4 章 宗教和政治的起源039 宗教和國縣形成的順序 039 神裔及其氏神043 南方種族與北方種族的優劣 045 日本各地的祖神崇拜048第5 章 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循服八洲051 日本的傳說時期和有史時期051 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循行八洲056 出雲的黃泉軍
  • 日本古都慢遊之旅 從奈良東大寺和飛鳥火鍋開始
    日本關西是一個可以每個地方都慢慢遊的地區,這裡,有著古樸的鄉村和平和的建築,以及到處在小巷子的烏鴉,以及高高低低的民居。一派寧靜,慢慢遊。京都之前,日本的首都在奈良,奈良是日本歷史的起源地,710年建立了日本首都平城京,是日本三大古都之一。被稱為縮小版的「長安城」。一路沒有高樓大廈,沒有京都的人潮如流,有著古老和質樸。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考古視角中的日本歷史時期簡介
    通常來說,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只指打制石器,而磨製石器是新石器時代才開始出現,但日本列島舊石器時代的部分有刃石器已經是磨製的了。自北海道至九州島遍布火山,黑曜石多見,所以這片區域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多見黑曜石工具。在火山分布較少的東北地區多用矽質頁巖,而近畿和瀨戶內部地區則多用贊岐狀巖(日本特產的一種黑色玻璃質火山巖)。
  • 我讀|《絲路的最東端》:一本獨具匠心的日本小史
    稻作的傳入不僅給日本列島帶來技術上的革新,社會結構也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階級分化的加速,帶有防禦功能的環壕聚落在西日本各地出現,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了史書中記載的「百餘國」。第二章《彌生眾國》中,作者首先介紹了漢帝國進軍朝鮮半島帶給日本列島的衝擊,以及三國時代曹魏政權與邪馬臺國的友好往來。
  • 日本為什麼沒有首都?
    一、首都之爭不休關於日本首都的歷史,可以貼切地總結為是一部跌宕的變遷史。據史料記載,從公元690年開始建設的藤原京(位於今奈良市橿原市),被普遍認為是日本最早且規模較大的都城。這段時期的日本都城,也被稱為是平城京。在之後的70多年間,平城京一直作為日本都城存在。「奈良時代」的稱謂,由此而來。全城共計人口十萬,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
  • 封建日本王朝的土地制度,如何瓦解天皇權力?
    律令制度下的日本封建王朝相繼完成了日本島大部分地區的統一,封建中央王朝的勢力範圍得到了空前的擴大,封建經濟始終在不斷迅速發展。奈良時代是日本封建時期發展最穩定、最迅速的一個時期,這一且繁榮景象的出現都得益於律令制度確定下的以天皇為中心的封建統治集團。
  • 日本文學的起源與神話——肥宅的日本文學史學習筆記01
    第一章 古代前期時代劃分從歷史朝代來說的古代前期,指的是BC1000——AC794。這時期,日本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大和地區(今奈良縣)的藤原京,平城京。從文學史來說,是指平安京遷都以前的文學。注釋:藤原京,694——710年遷都平城京,今奈良縣韁原市平城京,710——784遷都長岡京(784——794,今長岡市),今京都府向日市平安京,794——1868,今京都市中心部了解時代的劃分,對於構建起清晰的知識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