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優美、感受詩情畫意,《走月亮》知識點概括!

2020-12-19 君心小學教育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阿媽牽著「我」的手在雲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場景。全文語言溫暖、畫面溫馨、情景交融,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本文以「走」為線索,寫出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聯想,帶給讀者詩情畫意般的感受。「啊,我和阿媽走月亮」串聯全文一詠三嘆讓畫面有了流動感。

一、詞語

柔和 鵝卵石 河床 新鮮 修補

坑坑窪窪 莊稼 風俗 葡萄 滿意

水稻 成熟 招待 傳說

二、多音字。

熟 [shú] 成熟 熟悉

[shóu] 肉熟了

載 [zǎi] 千載難逢 三年兩載

[zài] 載客 載歌載舞 裝載

三、近義詞

柔和——溫和 喜歡——喜愛 風俗——習俗

滿意——滿足 澆灌——灌溉

四、反義詞

柔和——強烈 滿意——不滿 成熟——幼稚

明亮——昏暗 坑坑窪窪——平平整整

五、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月亮升起,「我」和阿媽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寫「我」和阿媽在溪邊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寫「我」和阿媽在村道、田埂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8-9自然段)抒寫「我」和阿媽之間的親情。

六、段落分析

1、課文詳細第4、6自然段。

(1)第4自然段。

看到的: 細細的溪水,灰白色的鵝卵石,可愛的小水潭。

聞到的: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想到的:阿媽白天洗衣裳,我用樹葉做小船。

作者把這些內容巧妙地融匯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意的、靈動的令人神往的「月下溪景圖」

(2)、第6自然段.

不僅用眼看,還用耳聽,用鼻聞,用心想。

作者寫到了「村道」,收莊稼前,要修一修,補一補,呈現出一幅淳樸的鄉村風俗圖景。

「秋蟲唱著,夜鳥拍翅,魚兒躍水」,勾勒出一幅安寧祥和的夜景圖。

「果子的甜香,果子掛滿枝頭」,描繪了一派豐收的景象

作者還寫到了自家的田地,「種油菜,栽水稻」,呈現了一幕幕辛勤的勞作圖景。

「學校放假阿爸回,採塘新谷待阿爸」表達了「我」對阿爸的思念。

七、幾幅圖畫。

月亮升起圖,月下溪邊圖,月夏田園圖,月下牽星圖。

#暑假預習#

相關焦點

  • 走月亮 教學設計
    第1課時課時目標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月光下再海邊的美麗景象。教學過程一、吟通古詩,走進月夜1.導入課題。出示與「月亮」相關的古詩,如《古朗月行》(節選)、《鳥鳴潤》等。全班齊讀,想像古詩描寫的月夜畫面。2.揭示課題,學生自主質疑。預設學生的疑問:「走月亮」是什麼意思?過渡:讓我們帶著心中的疑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吧!
  •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走月亮》中的語文考點
    這一小節,我們談一談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走月亮》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考點。走月亮題解看到這樣一個標題,我們可能都會有一些疑問: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走月亮」呢?其實所謂的「走月亮」是雲南地區的一種生活習慣,即每逢農曆十五的夜晚,月亮又圓又大之際,大夥就三五成群地在月下行走,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這就是「走月亮」。文章整體結構這篇文章一共有九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大部分。第一、二、三自然段為文章的第一部分,交代了「我」和阿媽在小路上走月亮。
  • 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課《走月亮》預習指導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阿媽牽著「我」的手在雲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場景。全文語言溫暖、畫面溫馨、情景交融,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走月亮」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習俗:人們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遊玩、散步、嬉戲,稱為「走月亮」。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走月亮》課件及同步練習
    以「走」為線索,寫出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聯想,帶給讀者詩情般的感受。「啊,我和阿媽走月亮」串聯全文,一詠三嘆讓畫面有了流動感。作者介紹:吳然:雲南人,現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致力於兒童散文和散文詩創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 《走月亮》、《小鳥在歌唱》等。
  • 第2課《走月亮》,四年級課文這樣預習效果更佳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四年級上冊第二篇課文——《走月亮》。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先要弄清什麼是「走月亮」——這是一項傳統民俗,中秋夜婦女盛裝出遊,踏月徹曉,謂為「走月亮」。小學四年級《走月亮》課文註解段落分層第一部分(1~3自然段):「我」和阿媽在「小路上」走月亮。
  • 四年級上冊第2課《走月亮》,圖文展示,解決四個基本問題
    四年級上冊第二課《走月亮》,全文畫面溫馨,情景交融,詩情畫意躍然紙上。隨著年級的升高,所學課文漸難,我們該怎樣體會課文中的美好,感受課文中這濃濃的親情呢?我認為理解課文最簡單的做法,是先解決以下四個基本問題。
  • 部編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課《走月亮》知識點+圖文講解+課堂練習
    知識點教材分析: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阿媽牽著我的手在雲南洱海畔散步的場景。全文語言溫暖,畫面溫馨,情景交融,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以「走」為線索,寫出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聯想,帶給讀者詩情般的感受。「啊,我和阿媽走月亮」串聯全文,一詠三嘆讓畫面有了流動感。
  • 頗具遺世而獨立的桃源意味,優美的江南園林,走進畫中園林小瀛洲
    來杭州,若不曾去西子湖畔走一走,那將是你此生最大的遺憾;去西湖,若未翻開它的詩書讀一讀,那將是你一生最美的錯過。靈秀西子,人間天堂,美的不單是小橋流水,風花雪月,還有人文歷史,故事傳說。今天我們要繼續杭州西湖之旅,走進的是三潭印月。相傳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
  •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 四年級上冊 第2課 走月亮
    積累優美生動的句子。教學建議:教學時,教師可相機介紹雲南地區走月亮的風俗,然後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交流課文描寫的哪些圖景讓自己印象深刻,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勾畫優美生動的詞句,聯繫生活,調動多種感官,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文中的月夜美景、濃濃親情。最後,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把第4自然段背誦下來。
  • 四年級上《走月亮》:中國「月」文化,邊讀邊融情於景想像畫面
    《走月亮》:了解中國「月」文化,邊讀邊融情於景想像畫面一、明確學習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讀優美生動的句子,邊讀邊融情於景想像畫面,感受月光下的美麗景象。了解中國「月」文化,引導學生對「月下美景」優美以及人賦予月的情感。
  • 怎樣寫出優美的句子?如何寫出富有韻律感,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文?
    許多的詩歌和散文語句優美,讀起來郎朗上口,意境深遠,富有韻律感,讓我們仿佛置身於作者所描繪的那種詩情畫意的場景之中。這期的節目,唐歌就來談一談: 怎樣寫出優美的句子?如何寫出一篇富有韻律感,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文?
  • 《走月亮》優美中見樸實,活潑中有簡約
    (重點)3.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難點)寫作特點:本文從兒童的感覺出發,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角度描繪。結構嚴謹整齊,且充滿韻律,朗朗上口。此處運用設問的手法,能讓人更好地感受到豐收的景象,同時也表現了「我」和阿媽走月亮時的愉快心情。一、檢查自學,學習字詞四年級的學生應該學會提前預習,並且能深刻體會到提前預習新課的意義。1.學生自讀課文,讀通句子。
  • 走進原汁原味的千燈古鎮,感受充滿古樸氣息的建築
    在一個城市待太久會產生膩煩的感覺,而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的人們對於古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入到原汁原味的古鎮中,感受來自於千百年前的建築特色,靜靜的在其中品味曾經發生的故事,只為自己在旅行證增加內心的厚度,走進千燈古鎮,感受古鎮的古樸氣息。
  • 觀賞無錫蠡園的園林桃花,感受「桃紅柳綠醉春風」的詩情畫意
    蠡園裡種植有幾百棵桃樹,陽春三月,桃花爛漫,桃花與蠡湖堤岸的柳樹相映襯,充滿了「桃紅柳綠醉春風」的詩情畫意,蠡園便迎來了最美的時刻……4月9日,筆者暮名去蠡園賞花。蠡園正在舉辦以「江南桃花 醉美蠡園——愛蠡絲夢遊仙境」為主題的2019年蠡園桃花節,桃花節將持續到5月1日。
  • 走進月亮小鎮 走進阿爾山
    走進月亮小鎮 走進阿爾山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2015年07月29日16:33 柴河鎮位於內蒙古扎蘭屯市,又稱「月亮小鎮」,這裡曾經是柴河林業局的所在地,距市區190公裡,是大興安嶺的主脈,和阿爾山相連,距阿爾山市170公裡。
  • 四年級上冊2《走月亮》教學設計,情景交融學好課文
    一、文本分析《走月亮》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吳然對童年時代美好的回憶,充滿童真童趣。「走月亮」不是在月光下趕路,而是我國南方的一種風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走月亮》這篇文章大都採用了情境交融的方式來表達作者想念家鄉,想念親人的感情,寓情於景的寫作方式讓讀者感受到親情的美好和家鄉的美麗。"啊,我和阿媽走月亮」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句,貫穿全文,使文章成為一個整體。同時,也直接表達出作者渴望再次與阿媽一起去走月亮。
  • 《走月亮》課後練筆過程實錄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昨天是農曆七月十六,又趕上要學習的第二課是《走月亮》,於是臨時決定讓學生先做這個小練筆。中午在群裡請各位家長朋友配合,晚上帶孩子到附近的街道、公園轉一轉,看看月亮,感受感受月光下的家鄉,體驗一下「走月亮」。
  • 優美的句子,色彩交替的畫面,組成了完美的睡前讀物《晚安月亮》
    優美的句子,平和的畫面,彩色和黑白交替組合的插頁,組成了一本完美的睡前讀物。書裡的各種情節和寶寶們密切相關,孩子對熟悉的事物會有親切感。值得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既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又能增進親子感情。更易讓寶寶感受其中的溫馨!還可以培養孩子一種關愛感,因為每天道晚安時的感情交流是一種愛的流露,讓孩子對他們身邊的東西說Good night時,他們會將這種關愛傳遞下去。書中講述小兔子入睡前,對房間內所有熟悉的東西一一道晚安。
  • 柘榮:石山洋裡的詩情畫意
    石山洋,光聽名字仿佛就已經感受到海浪般綿延的詩情畫意。冰封覺醒 遊書金 攝坐落於縣城東部的石山洋隸屬乍洋鄉,交通便捷,地勢平坦,素有「柘榮糧倉」之稱。涵蓋了前樓、石山、溪口、長岐、鳳裡等五個行政村,名勝古蹟薈萃,生態環境優美,集山、水、林、田園、歷史文化於一體,包含九龍井旅遊區、石山洋生態觀光區、鳳岐古民居、溪口永安橋等多處景點,是山水觀光、親水體驗、休閒度假相結合的綜合性旅遊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