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阿媽牽著「我」的手在雲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場景。全文語言溫暖、畫面溫馨、情景交融,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本文以「走」為線索,寫出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聯想,帶給讀者詩情畫意般的感受。「啊,我和阿媽走月亮」串聯全文一詠三嘆讓畫面有了流動感。
一、詞語
柔和 鵝卵石 河床 新鮮 修補
坑坑窪窪 莊稼 風俗 葡萄 滿意
水稻 成熟 招待 傳說
二、多音字。
熟 [shú] 成熟 熟悉
[shóu] 肉熟了
載 [zǎi] 千載難逢 三年兩載
[zài] 載客 載歌載舞 裝載
三、近義詞
柔和——溫和 喜歡——喜愛 風俗——習俗
滿意——滿足 澆灌——灌溉
四、反義詞
柔和——強烈 滿意——不滿 成熟——幼稚
明亮——昏暗 坑坑窪窪——平平整整
五、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月亮升起,「我」和阿媽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寫「我」和阿媽在溪邊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寫「我」和阿媽在村道、田埂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8-9自然段)抒寫「我」和阿媽之間的親情。
六、段落分析
1、課文詳細第4、6自然段。
(1)第4自然段。
看到的: 細細的溪水,灰白色的鵝卵石,可愛的小水潭。
聞到的: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想到的:阿媽白天洗衣裳,我用樹葉做小船。
作者把這些內容巧妙地融匯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意的、靈動的令人神往的「月下溪景圖」
(2)、第6自然段.
不僅用眼看,還用耳聽,用鼻聞,用心想。
作者寫到了「村道」,收莊稼前,要修一修,補一補,呈現出一幅淳樸的鄉村風俗圖景。
「秋蟲唱著,夜鳥拍翅,魚兒躍水」,勾勒出一幅安寧祥和的夜景圖。
「果子的甜香,果子掛滿枝頭」,描繪了一派豐收的景象
作者還寫到了自家的田地,「種油菜,栽水稻」,呈現了一幕幕辛勤的勞作圖景。
「學校放假阿爸回,採塘新谷待阿爸」表達了「我」對阿爸的思念。
七、幾幅圖畫。
月亮升起圖,月下溪邊圖,月夏田園圖,月下牽星圖。
#暑假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