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患病,醫生告誡不能吃肉,孝子卻囑咐妻子:多給母親做點肉菜

2020-12-23 琅琊講武堂

何為孝道,千百年來每個中國人也許都有別樣的感受,每個人對於「孝」的詮釋也有著不同的態度。但古往今來,無論彩衣娛親或者臥冰求鯉,以孝聞名的人們總是能得到所有人的讚美。今天要講述的這個有關孝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傳為美談的孝子,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學者傅斯年。

傅斯年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可以說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才子。他於1896年出生在山東聊城,家裡是世代的書香門第,祖上曾出過順治年間的首位狀元,在這樣的家庭教養出來的傅斯年自然也是青出於藍。

1913年傅斯年考入了北京大學預科,三年後升入北大文科。1918年受到民主與科學新思潮的影響,創辦《新潮》月刊,成為了北大學生會領袖之一。一年後年大學畢業就去往歐洲研究學習,直到1926年才應中山大學之聘回國,任中山大學教授,培養出了無數優秀的學生。後來又出版了大量文化和歷史方面的著作,在教育、史語、考古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就是這樣一個才華和能力都如此優異的學者,在忙碌工作之餘仍然時刻不忘孝順自己的母親。由於幼時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將他細心撫養成人,所以孝順對他來說尤為重要,由此也引出了無數佳話。

因為肥胖,傅母身體不是很好,還患上了高血壓,傅斯年在1935年兒子出生後便把母親接到了北平與自己一起生活。傅斯年的母親是一位要強的女子,即使老了也說一不二,雖然知道自己患病,卻一定要順著心意來過日子,吃肥肉就是她最大的一個愛好。

然而作為高血壓患者,醫生叮囑是千萬不可以食用肥肉的,傅斯年的妻子俞大彩為照顧婆婆身體,從不敢給她食一點肥豬肉。傅母因此發了好大的脾氣,每次發怒時傅斯年總要在母親床前長跪安撫,並向母親說明肥肉對身體的害處。一個在學術界有著極高聲望和地位的男人,在母親面前卻一點兒脾氣也沒有,任由母親對自己發怒,直到老人家消氣了才站起身來。

後來母親因此發的脾氣多了,傅斯年又怕母親氣壞了身體,於是悄悄和妻子說平日裡做些肉給母親吃。俞大彩在回憶這一段時說傅斯年告訴她:「以後你給母親吃少許肥肉好了。你要知道,對待高血壓症的人,控制情緒比忌飲食更重要......念及母親茹苦舍辛,撫育我兄弟,我只是想讓老人家高興,盡孝道而已。」由此可見,傅斯年的孝並不是愚孝,也不是表面孝道,而是真真正正地把母親放在心上,為母親的健康考慮。

傅母吃上肉以後,就很少再對傅斯年發脾氣了,一家人的生活也更加和美。胡適曾評價傅斯年「一身兼有最難兼有的品行於才能」,對於母親的這份孝心細緻入微,體貼備至,傅斯年的確可謂是一位德才兼備的人物。

相關焦點

  • 醫生叮囑不能給母親母吃肉,兒子卻讓妻子無視,為何後世:大孝子
    不過,怎樣做才是孝?對此,一千人有一千種做法,但大多都是全心侍奉父母,希望父母能過得更好。而如傅斯年先生這般,醫生不讓他母親吃肉,他卻不遵醫囑硬給母親吃肉的行為,明顯算不上孝。為何當人們知道後,卻還是紛紛盛讚他為大孝子呢?我們還得接著往下看。傅斯年其實說起傅斯年先生來,相信不少人都並不陌生。
  • 明知母親高血壓不可食肉,堂堂史學家傅斯年,卻讓妻子多做肉菜?
    像古代有個歷史學家,本身母親就有高血壓不能吃肉,他卻讓自己的妻子多做些肉菜給母親吃,這到底是愛還是害呢?▲傅斯年工作舊照他就是傅斯年,他優秀到被胡適稱為「人間稀有的天才」,他是中山和北京大學裡的教授,也擔任過北大研究所的代理校長。
  • 孝子轉讓飯館伺候母親 繪百餘幅速寫記錄母親生活
    信息 孝子轉讓飯館伺候母親 繪百餘幅速寫記錄母親生活 在母親眼裡,兒子畫得最好。 記者 黃亞平 攝   李福昌把飯館轉讓了,回到家裡專心伺候患病的85歲老母親,閒暇之餘他用手中的畫筆為母親畫速寫,一幅幅速寫記錄著母親生活點滴,詮釋著人間孝道。  今年58歲的李福昌在西安開了一家岐山臊子麵館,生意紅紅火火。
  • 【紀檢人·家國情】母親的囑咐
    那年正是全國反腐敗的膠著狀態時期,縣裡被紀委立案審查的幹部較多,而反腐也成為了鄉村百姓茶餘飯後談論最多的話題,母親雖不識字,也不關心時事,但是聽到大家講到某某某,貪汙受賄多少多少的時候,也無不恨得咬牙切齒。我記得正式去鄉鎮報導的那天,母親特意囑咐我:「兒呀,你可千萬莫要做個貪官呀。」
  • 感恩母親節表達拳拳孝子之心 真摯感人的祝福語,媽媽最愛聽
    感恩母親節表達拳拳孝子之心 真摯感人的祝福語,媽媽最愛聽時間:2020-05-10 14: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感恩母親節表達拳拳孝子之心 真摯感人的祝福語,媽媽最愛聽 眨眼之間又到了5月10日,正值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今天你是否有給母親送上一束康乃馨,說過一段祝福語呢
  • 不敢給孩子吃肉,怕不能消化,醫生「該吃還是要吃」
    導讀:不敢給孩子吃肉,怕不能消化,醫生「該吃還是要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敢給孩子吃肉,怕不能消化,醫生「該吃還是要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孩子每天都在變化。
  • 清明追思|母親的囑咐
    清明追思|母親的囑咐曾文英那是12年前的事。但是,母親沒有絲毫恐懼,臉上帶著微笑,還示意我靠近她,以其微弱而又嘶啞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告訴我:「做人嘛?要記人的好!」「阿姨,您現在自己……」我不敢也沒有勇氣說「您不行了,還……」母親看到我一臉悲傷的樣子,沒有讓我離開。我站在她的床頭邊,臉靠近母親,仿佛小時偎依在母親的懷裡,又似在聆聽母親的教誨:「記——人——的——好……」母親再次說出這四個字時,是那樣的沉重。
  • 濟寧「農民歌手」悉心照顧癱瘓母親十餘年
    然而,在聚光燈的背後,劉忠德十年如一日,和妻子共同照顧著患病的母親。如今,在高新區柳行街道廣安家園,劉忠德早已成為了「孝」的代名詞。家中老相冊翻開濃濃母子情日前,記者來到了「孝子」劉忠德的家裡,他正翻看著家中的老相冊,兩本厚厚的相冊擺在客廳顯眼的位置。
  • 母親生病住院 兒子不堪重負選擇自殺
    今年6月份的時候,妻子出現了咳嗽的症狀,開始只是以為普通的咽喉炎,可是吃了一段時間後還不見好轉,兩個人就去大醫院裡面做了一下檢查,結果妻子被檢查出來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當天回到家,王超就拿出存摺和身上的全部現金,找親戚朋友又借了不少,讓妻子住進了病房。
  • 萊蕪孝子馬約:割己肉餵病母 康熙賜匾「至性可風」
    20日,大眾網記者來到萊蕪市萊城區口鎮山口村村民馬緒平家中,66歲的馬緒平正在和愛人擦拭康熙帝御賜先人馬約的「至性可風」牌匾,之後將其懸掛於堂屋北牆的正中上方,馬緒平告訴記者,之前聽老人說祖先馬約因為割小腿肉為病母煮羹感動鄉裡,最終驚動康熙帝,為表彰孝子馬約的孝行特題「至性可風」御筆贈與馬約。
  • 母親走了,我再也不能給她修腳了
    母親說腳疼得又不能走路了,該修剪了,老繭子硌得疼,腳趾甲都長進肉裡去了,大姐和二姐說越剪越往肉裡長,不能修剪,我說上次修剪時,修剪了大半天才修剪完的,累得我有點站不起來,麗娟的爸爸扶我起來的,母親聽後只抹眼角。我就說「姐,咱娘的腳光等著我來修剪是不行的,你們離得近,給咱娘修剪腳也就是需要一天的時間而已,想想咱娘年輕時去你們家幫忙看孩子和套棉衣的時候吧!」
  • 母親唯有自省:才能讓「逆子」,成為「孝子」
    母親唯有自省:才能讓「逆子」,成為「孝子」!今天晚上,一個母親說,她被孩子修理啦。我問,什麼原因?她說,孩子的布置作業不做,就是一個勁的玩手機,手機沒收,他就又哭又鬧,我打著兩下,沒有想到他開始打我啦,這是以前我打沒有出現的事情。
  • 李昌喜:懷念母親
    母親告誡我們,插秧時不能偷懶「打打杵子」(左胳膊肘放左膝蓋上,影響速度);螞蝗爬腿上吸血時不能硬拽,使勁拍打就可以拍掉;每天上學前(那時不上早自習),我和四哥必須往返近十裡的山路打柴,一直到我上初三(鎮上)才沒有打柴。許是練就了長途跋涉的童子功,年過半百之後,我已參加了兩次半程馬拉松,第二次半馬還跑出了2:05:32的成績。
  • 三高人群不能吃肉?醫生表示:這兩種肉不但要吃,還要多吃
    三高人群不能吃肉?醫生表示:這兩種肉不但要吃,還要多吃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被三高折磨著,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聽著就讓人害怕,出現了三高的人那是各種慘,忌嘴忌得難受,各種東西都不能吃,能吃的東西真是少之又少,特別是肉類。
  • 為懷孕的妻子把母親送到養老院,妻子扔我母親的衣服掉出一件東西...
    我父親在我五歲多的時候去世了,我母親獨自撫養我長大。在20世紀70年代,我是第一個在同齡人中穿毛衣的人。是我母親把她心愛的嫁妝毛衣拆掉,在煤油燈下織成了一件漂亮而溫暖的毛衣。我母親利用她的業餘時間把一條舊褲子改成書包。繡有星星、向日葵等,改成了一個漂亮而實用的書包。
  • 母親肺癌晚期,益陽女孩做家教補貼家用,清晨6點做完早餐出門,下午2...
    母親肺癌晚期,益陽女孩做家教補貼家用,清晨6點做完早餐出門,下午2點又趕回家做午飯在豬圈餵豬的戴英秀。圖/受訪者提供母親肺癌晚期,父親種地賣菜維持一家人生計,姐姐已經工作,兩個弟弟分別讀高中初中,這就是戴英秀的家庭情況。
  • 板車拉母親逛景點 山東孝子獲遊樂場員工愛心募捐
    張金寶與躺在床上的老母親  齊魯網濟南10月14日訊 (蘇文亮 姜山)上午8點,泉城歐樂堡夢幻世界和海洋極地世界的700餘名員工自發組織為山東「板車孝子」張金寶母子進行了愛心募捐  「十一」假期期間,山東孝子張金寶用板車推著86歲的老母親逛遊樂場的場景感動了無數國人,更為景區工作人員樹立了孝親敬老的學習楷模。景區在走訪慰問中了解到,張金寶家庭生活困難,他妻子2007年因病過世,平時靠打零工贍養已經86歲的老母親時,景區全體幹部、職工無不為張金寶這種敬老、愛老的孝心所感動,紛紛表示要以張金寶為榜樣,把「用腳步丈量孝心」的感人事跡傳遞下去。
  • 母親節的中國傳統女性視角:孝敬母親與殘殺妻子
    母親節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式節日,但與聖誕節受到一些人的牴觸不一樣,母親節在中國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極少聽到有人說要抵制母親節。之所以如此,母親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母文化十分契合。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女性觀念,就會發現一個十分獨特的現象:孝敬母親與殘殺妻子並存。
  • 【因果故事】眾生肉,母親肉
    陝西興安某縣,住著一位姓周的村民,和母親一起生活,家境貧寒,母子倆靠兒子打工維持生計。母親去世後,兒子心灰意冷,大白天還蒙著頭在睡覺,忽然夢見母親來找他,哭喊著:「兒啊,我死後變成了豬,現在在某處,有人要殺我,你快來救我呀!」兒子嚇醒,立刻趕到母親夢中說的那戶人家,一眼看見有人在殺豬,正是母親夢中所指的那人。兒子大驚,急忙找那口豬,卻見豬倒在血泊之中,已被殺死。
  • 丈夫七年守護患病妻子
    今天記者帶您了解一個好丈夫7年間照顧患病妻子的故事,他們夫妻間的忠貞情義,無怨無悔,不離不棄贏得鄰裡稱讚。汶上縣南站鎮的姬廣志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可7年前一場突發的疾病,讓妻子李秀蘭不僅失去了勞動能力,智力也退化成兩三歲孩童的狀態。面對困境,姬廣志不離不棄,對妻子百般呵護。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不僅妻子逐漸康復,兒子更是考入大學,一家人的生活守得雲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