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概說》出版

2020-12-16 梅州日報數字報

日前,由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羅鑫老師撰寫的《客家話概說》由暨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客家話概說》站在漢字文化圈的視角,綜合了語言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知識,採取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方式,從概況、發音、詞彙、語法以及書寫等五大方面對客家語言與文化做了一個綜合的介紹,還對常見的客家話俗語、成語進行了專業而有趣的的解讀。與傳統的客家方言著作不同的是,本書特別重視客家話的語法和書寫。專門開闢兩章分別討論客家話的語法和書寫問題,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大家的客家話「有音無字」的問題。該書的最後,附錄了作者羅鑫在前人基礎上改良、創新的《客家話拼音方案》,為客家話語音的記錄和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一套便利的方法。該書對於廣大學生朋友和語言文化愛好者而言,不失為一部好的客家話入門教材。據悉,《客家話概說》還有專門配套的抖音號「客家說」。

作為土生土長的梅州客家人,羅鑫對客家文化及客家話一直頗有研究,經常開展公益課堂傳遞相關知識,積極弘揚與傳播客家方言與文化。

(李少鳳)

相關焦點

  • 《客家山歌歌詞大全》出版
    本報訊 (記者林麗妙)近日,由市文化館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編印、客家文化研究學者胡希張編寫的《客家山歌歌詞大全》正式出版。同時,這意味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州客家山歌系列叢書(以下簡稱「系列叢書」)的第十四本讀物與山歌愛好者見面了。
  • 客家話真的是中原古音嗎?
    作為一個普通的方言愛好者,讀後頗有疑惑,客家話真的是中原古音麼?這需要從客家人的歷史說起。自稱古代北方移民後代的傳說並非客家獨有客家話,顧名思義,是客家人的話。客家的本意是指外來的人,相對本地人而言;現在說的客家專指客家民系,是客家人的簡稱。
  • 「客家警官」謝明松:善用客家話服務客家人
    西河鎮歷來是客家人聚居集中的鄉鎮,客家人語言主要以客家話(土廣東話)為主。因為轄區客家人眾多,派出所在日常警務活動中會經常遇到當事人講客家話,教導員謝明松便發揮語言優勢,用客家話增進警民關係,被當地客家人親切地稱為「客家警官」。當下正處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做好排查,講好防範成了派出所的重要工作。
  • 客家話六級考試
  • 說客家話 唱客家歌
    ●餘劍    「忘不了孩提時你如何辛苦把我養大,忘不了年少時你額角那染霜的銀髮……」3月20日,在儀隴縣樂興小學校,三年級二班語文老師梁恆正用客家話教學生們唱客家民歌《奶奶我愛你》。由於地處客家人集中聚居的「儀隴客家第一鄉」樂興鄉,該校以傳承客家文化為核心,形成了「以傳承點亮生命」的辦學理念,開設客家課堂,教學生們知客家史、說客家話、唱客家歌,並專門編制了與客家文化息息相關的校本課程《我們的根》。   據儀隴縣客家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良平介紹,儀隴客家人的祖上大多來自廣東韶關。
  • 廣府話、客家話、潮汕話,哪個是廣東話?粵語為什麼被稱為白話?
    來到廣東的同學,經常會聽見廣東籍的同學稱粵語為「白話」,另外還會發現廣東竟然有三大民系,廣府系、客家系、潮汕系。看這篇文章之前,廣東的同學可以先做個投票。不了解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就不能完整的了解廣東文化。廣東話與粵語,其實不能劃等號,廣東文化也不僅僅是粵文化。
  • 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美國費城崇正會董事長、美東深圳總商會副會長賴玉光在論壇上表示,近年,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客家文化的發掘與保護工作,極大地豐富了客家文化的內涵,客家之源紀念館將為海內外客家兒女的尋根之旅提供高端歷史文化平臺。 「深入發掘客家文化的精神內核,是弘揚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基礎。」
  • 世界客屬開封懇親 客家話成「官方語言」
    中新社開封10月18日電 題:世界客屬開封懇親 客家話成「官方語言」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來自廣西的何忠隆已經84歲了,但這毫不妨礙他跟印尼泗水的華裔三代朱玉萍交流。他們共同使用的是客家話。  在古都開封市舉行的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上,來自廣西玉林客家海外聯誼會的何忠隆,說到動情處還唱起了客家山歌。
  • 客家圍屋話鄉音 歡聲笑語敘鄉情
    ●本報記者 賴運香 17日晚,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在梅州市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首映禮。該片由韓榮聲、郭仕鵬主創,李佳倪、侯瑜暢等人主演,是一部表達了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方言喜劇作品,故事講述了馬伯一家堅守客家老屋與不良地產商鬥智鬥勇的經過。影片將於12月19日登陸全國電影院線。
  • 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龍巖)觀後感
    ●張佑周  2019年12月7日,由福建省龍巖市文化和旅遊局、龍巖市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龍巖電視臺等單位承辦的「說客家話,道桑梓情——首屆海峽兩岸客家話演講比賽」在龍巖市舉行,龍巖市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等五個客家縣和臺灣派出代表隊參加
  • 挖掘早期文獻 研究客家方言
    其種類又可按地域劃分為三派:第一派是巴色會來華傳教士,涉及地域為原新安縣,即今深圳、香港及東莞的部分客家區域。巴色會工事記錄的客家話文獻最具代表性的是1860年在德國柏林開始出版的第一部新安客家話羅馬字《客家俗話馬太傳福音書》,通篇不見漢字。此後的新安客家話羅馬字聖經有《路加福音》(1866)、《馬可福音》(1874)、《使徒行傳》(1874)。
  • 臺灣研究機構將出版《六堆俗諺語》 傳承客家文化
    濟南「陷阱群」一路段1公裡設10組紅綠燈《泰囧》票房破10億 曝徐崢陶虹已離婚四川省長辭職 稱工作有欠缺不足深感不安林志穎郭德綱合照出爐:不比年齡要比酷 中國臺灣網1月2日消息根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六堆文化研究學會耗時2年編撰的《六堆俗諺語》一書將於近期出版。該學會稱,希望通過這本書提高學習六堆客家文化的興趣。
  • 客家人卻以講客家話為恥,算不算一種悲哀?
    「我們家鄉的很多人以說客家話為恥,他們到了珠三角打工竟然不願意和家鄉人說客家話,而是說白話,好像說客家話低人一等。」我們都知道,客家話(簡稱客語),是漢族客家民系的母語,分布區域非常廣泛,遍及中國東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區、臺灣、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區(如新馬泰、印尼及歐美等國)。客家話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 廣東梅州的客家話十裡不同音。你哪的客家?你說的我聽不懂喲
    枉我也算是盲目自大,號稱「通曉三國語言(中文、日文、英語)+N種方言(普通話、白話<粵語>、客家話以及半桶水的潮汕話<與閩南語同類>」,自詡語言天賦不錯,竟然一下子也沒有聽懂。毫無疑問,河源客人的客家話是正宗客家話。我的客家話雖然有些偏門,但是也算是比較正宗的客家話。
  • 「地攤經濟」火了……來看看客家話擺地攤指南
    當然是擺地攤攤在客家話說是「檔」「檔」是臨時支起的經營時間和場地並不恆常>所以,在北方話叫「地攤兒」在客家話裡叫「攤檔」以擺地攤為生客家話叫做「走江湖」老實巴交的農民對「走江湖」的人似乎沒什麼好印象總覺得他們很會「
  • 廣西方言之爭:白話、桂柳話、客家話、壯話誰是第一?你會講幾種
    而在廣西眾多的方言中,白話、桂柳話、客家話和壯話應該是最多的四種語言。那麼這四種方言中,最多人講的是哪一種呢?白話白話也人叫粵語,在廣西南寧、東部的梧州、賀州、貴港、玉林以及北部灣的北海、欽州、防城港都有很多人講白話,但是不同的地區說的白話有些不一樣,比如北海市講的白話跟合浦縣將的白話(廉州話)就有很大的不同。
  • 客家人源自北方?客家人為何自稱為客家,原來如此!
    客家是一個在福建和廣東遷徙數千年的沉默的群體,在兩百年前在廣東被喚醒並開始影響中國。從那時起,據說在有太陽的地方有中國人,在有中國人的地方有客家人。那麼,客家到底是什麼?此片介紹客家的文獻的誕生,意味著客家人群體意識的誕生。大約在1860年,廣東西路發生了更為激烈的戰鬥,傷亡人數高達上百萬。事件平息後,光復人與客家人之間的戰爭從武鬥,演變成了文鬥。同治《新會縣誌》、光緒《新寧縣誌》謾罵客家人為「匪」、「賊」。1905年出版的《廣東鄉土歷史》教科書稱:「廣東種族有曰客家、福佬族,非粵種,亦非漢種。」
  • 客家‖陸河客家話 曾有文字可寫
    彭怡海供圖「挑擔行走」「收谷曬稈,割糯踏粄」「炭仔烳茶,綠豆暗芽」「腳鋤糞箕,摹欄米篩」「官蜱狗蝨」「打蛇釣蟶,䱻(魚+哥)老(魚+解)」「姐婆親家,奶娘亞媽」「壺瓶(盎+瓦)桶,眠床箱籠」「犁耙碾鉤,綿爛臭餕」……從這本小冊子的內容來看,裡面的用語全都是陸河客家話寫就,包括很多生活用語。「可以這麼說,從這本小冊子的內容來看,陸河客家話以前也是有文字可寫的。」
  • 聽 霜降|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
    廣東話 聽霜降 潮汕話 聽霜降 客家話 聽霜降
  • 客家話電影《圍屋喜事》觀影推介會在廣州舉行
    電影《圍屋喜事》是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方言喜劇作品,由韓榮聲執導。影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客家話,主要取景地為客家古鎮梅縣松口鎮,故事講述馬伯一家堅守客家老屋與不良地產商鬥智鬥勇的經過。影片將於12月19日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