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並不知道你愛他,除非你這樣做!--《不急不吼做媽媽》書評

2020-08-30 嘻嘻的小呆媽咪

一、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竟是100分!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兩部目錄。你會有什麼感覺?

左邊的有點嚴肅,好像教科書;而右邊的目錄貌似輕鬆點,有點像本散文書。

到底哪一本好呢?

每個專家都有不同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到底哪個是最對的? 讀者挑來挑去,其實也就是選擇封面和目錄最順眼的那一本。

上面這張圖左面的目錄,來自中國育兒專家集體寫成的《不急不吼,輕鬆養出好孩子》。這些專家裡,有的是「倆娃以後,精彩依舊」的神氣辣媽;有的是實戰派親子教育講師;也有兒童時間管理專家等等。總之看看封面,就有好多厲害的角色。

右邊的目錄是來自一本日本育兒專家寫的《不急不吼,做媽媽》。看看目錄似乎也很牛逼,介紹說日本超人氣暢銷書,24年內重印多達137次。

但最終選擇了右邊這本書,可能是因為這本書的一行介紹:小開本,薄厚適中,方便隨身攜帶,適合隨時隨地閱讀。

另外,我不選《不急不吼,輕鬆養出好孩子》,只是因為我絕對不能相信,養育一個孩子而不生氣,會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

二、 《不急不吼做媽媽》教你的不是不焦慮,而是承認自己的焦慮

很多媽媽說,每天如果不吼一吼,孩子心裡都犯嘀咕。

「不要爬桌子」「好好吃飯」「不要欺負狗」「放下媽媽的耳環」「作業怎麼還沒有做好!」讓媽媽每天吼出的理由,簡直張口就來。

讓媽媽不急又不吼,談何容易?

我甚至覺得讓媽媽不焦慮,簡直就是一種泯滅人性的犯罪,實在是太難了!分分秒秒要失控的場合,而在旁邊只詐屍的蠢豬老公,這一切的一切,終於讓媽媽失去了溫柔的樣子,她們真的也只是一個弱女子而已!

有一次,帶女兒和朋友一起吃小火鍋,女兒不顧嘟嘟冒氣的火鍋,執意推了一把桌子,非要從座位上移到地上玩。這時看著火鍋裡晃蕩晃蕩的湯水,只聽到「嘭」的一聲,小朋友在下桌時,頭部狠狠的磕到了桌子邊。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晃蕩的湯水,和女兒推桌子的手,撞到的額頭,和老公不作為的臉,我不僅沒有安慰女兒,而是狠狠的把她按回到椅子上,力氣之大,連她之前含在嘴裡的一口水,都全部噴了出來。這時女兒放出了嘶聲力竭的哭聲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我相信這樣的場景,在我們媽媽的世界裡,簡直是太常見了。

我也想要對女兒溫柔規勸,淳淳教導。但是夢想豐滿,現實總是殘酷。有時我真的是害怕一個憂鬱就讓事態失控到出軌,所以最後總是要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收場。

有的時候我甚至在想,媽媽不焦慮是萬萬不可能的。不要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急不吼,做媽媽》則告訴我,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焦慮,承認它才能真正改變它!

三、 《不急不吼做媽媽》告訴我,媽媽最重要的任務是給予自信

「孩子如果無法從媽媽的言語中感受到愛,精神就會被恐怖和絕望摧毀。」--------來自《不急不吼做媽媽》

難以想像,有哪個正常的媽媽,會故意讓孩子被恐怖和絕望摧毀,但是毫無疑問,很多媽媽焦慮的媽媽的確就是在那麼做著。

「你為什麼動作那麼慢,你簡直一塌糊塗!」

「你看看隔壁的妹妹,比你小兩歲,卻樣樣比你好!「

「你討厭學習,你簡直就是個差生胚子!「

更可怕的是,這些罪惡的話,卻還披著媽媽是因為愛你的謊言,大行其道!《不急不吼做媽媽》嚴肅的說,只要媽媽說出過一次這樣的話,那她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所以《不急不吼做媽媽》不斷強調,什麼是媽媽焦慮的表現,不斷強調讓我們真正看到自己的焦慮的重要性,只有意識到才能去改變!不要再用愛作為焦慮的外衣,媽媽最重要的任務,除了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之外,還要不顧一切想盡辦法的給予孩子自信的能力。

而如何給予一個孩子自信呢?挖苦和責罵永遠不能帶來你預想的結果。

四、 《不急不吼做媽媽》告訴我,缺點也是人格的一部分

「讓一個孩子在高壓下,去克服連成人都無法改掉的缺點,這對他而言是及其痛苦的。這會讓他感覺自己的人格被全盤否定,痛苦不堪,最終會喪失自己的性格,即整個人格基礎!「---《不急不吼做媽媽》

因此,媽媽再次斥責孩子缺點時,務必要很小心。

的確,改掉缺點,說說容易,其實非常難。越是核心的缺點,越是難以改變。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一個孩子就算心無旁騖,也未必可以成功,除非他同時擁有很多很多的心理能量,才能改變一二。

而什麼是心理能量的源泉?那就是媽媽的愛。什麼愛最能讓孩子看到?《不急不吼做媽媽》告訴我們,那就是媽媽鼓勵孩子的話!對孩子的養育重要的是發現他的優點和長處,利用優點帶來的自信推動改變缺點的訓練。

因為缺點有時並無過錯。而且很多時候還與優點共存,成為了人格的一部分。但很遺憾,有時生存的課題,會讓有些特質變成缺點,因為它會影響考學,影響就業,影響謀職。

但是《不急不吼做媽媽》說,既然優點和缺點是相連的,那麼最大程度的發掘和開發優點,會讓缺點更容易得到理想的改善。

可以想像,如果一個朋友或者戀人常常對你的缺點發火,那你要馬上離開他,因為他根本沒有尊重你的人格。可作為父母,孩子卻無法離開或者拋棄父母!

一個一直被罵蠢貨的孩子,不可能長成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

因為孩子一旦被斥責被挖苦,就會懷疑愛的存在,而且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會深深的相信媽媽說出的話,一方面覺得自己是個差生,一方面又想討好媽媽做一個好學生。

但是沒有媽媽的鼓勵,哪個孩子還有抵禦困難的心理力量,每每努力的時候,或者前進的道路遇到困難時,媽媽的挖苦就源源不斷的轟擊著心靈,一個在挖苦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會養成不斷否定自己,責備自己的習慣,這簡直會像地獄一樣,吸走所有他該有的勇氣。

如果你養成了這樣一個孩子,那麼在他身上投入再豪華的教育物力,也已經收效甚微了。

五、 《不急不吼做媽媽》告訴我,愛不是光腦子裡想想而已

沒有行動的愛就不是真正的愛!------來自《不急不吼做媽媽》

往往我們年輕的時候很直率,會得罪很多人,經過生命的錘鍊後,往往我們變得內斂了起來,很多人都會說,他們終於也成為那些虛偽的大人。

但其實無論是人類或者是金魚,生存都是最大的課題。人本來就是群居生物,這是千百年以來老祖宗就定下的規矩,有的時候虛偽其實是一種人類的默契。人要真是把心裡想說的話全都和盤託出,那人類的社會絕無可能發展到今天的程度。因為心裡想是心理活動,說出來後就變成了切實的行為。

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其實並非是通過心理活動來判斷,而僅僅是通過行動來產生相互關係的。-----來自《不急不吼做媽媽》

所以會有一句話叫遠朋不如近鄰。因為鄰居更有機會和你產生行為的互動,增加社會的關係。心裡怎麼想,有的時候除了自己,可能誰也不能知道。「因為人的內心是一篇不可侵犯的禁地,誰都不能擅自闖入!兩個人的關係只能有他們之間的採取的行動來決定。

孩子判斷媽媽究竟愛不愛他,並不是依靠媽媽的想法,而是依靠媽媽愛的行為。媽媽的語言,媽媽的眼神,媽媽的體溫!翻譯過來就是媽媽的溫柔關心,鼓勵和擁抱!如果你沒有做到這些,而天天都說打罵孩子是為他好,是因為愛他,那我只能說,你可能已經大錯特錯了!

養育孩子,就是要不斷做著和愛有關的事情

《不急不吼做媽媽》做到了用充滿愛的語言,告訴了媽媽什麼是最直接的愛孩子,這是我愛上這本書的最大的原因。

六、 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沒有的愛的能力

愛,尤其是母愛,其實在生物界並不稀奇。

屢屢聽到保護動物,比如黑熊,穿山甲等因為保護幼崽而拼死不讓的故事。但是有一點,我卻覺得是我們獨有的。那就是殘疾的人類照樣也可以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

也就是說,人類的父母,當看到孩子有明顯的缺陷,或者並不足以靠自己存活的時候,仍然有能力去救他,去愛他,去保護他,而不是按照叢林法則,優勝劣汰的原則,將其拋棄或者殺死,這說明人類擁有獨一無二的愛的能力。

而我真的認為,人類的文明之所以能夠在必然中,抓住了偶然的那一點火花,跨出了命運的安排,正是因為發展出了圖騰和信仰,緊接著得到藝術和人文,它們反過來滋潤了人們的認知和思想,之後才反哺了科學和技術。而圖騰和信仰,則正好是最強烈的感情,我覺得那就是愛!

既然人類天生就有這樣超越其他物種的能力,那我們就在今生今世好好的將這種愛的能力,完整的傳給我們的孩子吧!

相關焦點

  • 《不急不吼做媽媽》:孩子的前途就在媽媽的嘴裡,你做對了嗎?
    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在多年來的教育經驗中發現媽媽焦慮易怒的深層原因,結合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的授課心得結集成一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並結合大量實例教你如何不急不吼做媽媽!不少媽媽都像這個媽媽一樣,不管孩子做的好不好,最後都是打擊,家長以為只有打擊孩子才能努力,殊不知,這樣卻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2、母性期沒有及時切換到女性期在《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中,作者山崎房一提到一個科學概念:伴隨著生育,女性會在女性和母性期進行切換。
  • 《不急不吼做媽媽》: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媽媽
    當孩子玩了一身土回來,我們難免嘮叨;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們也會不自禁的多說幾句;當老大又推搡老二,我們又少不了訓斥幾句。父母愛孩子是肯定的,尤其是承擔主要育兒責任的媽媽,負責吃喝拉撒所有日常活動,卻因焦躁易怒愛嘮叨不被理解。 有了徹寶的時候,我看了很多育兒書,也是秉持親密育兒的理念,堅持讓寶貝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 不急不吼,教你如何做個溫柔的媽媽
    我最近看到一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看完不禁感嘆,要是能早十幾年看到這本書,對於女兒的教育我一定能做得更好一些。二:媽媽的言語影響孩子的成長媽媽是給孩子的天資定格的人,孩子最初的好壞是媽媽的一張嘴鑄就的。平日裡,媽媽們應該對孩子說些肯定鼓勵的話語,比方說:「寶寶真愛動腦筋」「這樣做真不錯」「你是個有出息的孩子」等等。那麼這個孩子就會充滿自信,他會想:我是個不錯的孩子。以後做事就會積極主動,幹勁十足。
  • 《不急不吼做媽媽》:如何停止嘮叨,媽媽要學會的幾招
    同樣喋喋不休的場景轉換,在家裡,媽媽也像唐僧般喋喋不休:「作業做完了嗎?」「這道題講了很多次,你怎麼還不會?」「你看看某某某,再看看你自己」「快點!別磨磨蹭蹭的!要遲到了!」「多穿件衣服!」孩子受得了嗎?那麼,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媽媽呢?如何控制焦慮急躁的情緒?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呢?最近我看了《不急不吼做媽媽》,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
  • 《不急不吼做媽媽》孩子的心聲:媽媽,你溫柔而堅定的樣子可真美
    2在我看過的育兒書籍中,有一本叫做《不急不吼做媽媽》的育兒書籍,我反覆看過幾次,受益匪淺。選擇這本書的理由非常簡單:人的情緒是有兩面性的。有好也有壞,而急和吼是很多媽媽經常性會下意識做出的行為。是屬於情緒中的負面情緒,一旦將這種負面情緒長久的傳達給我們的孩子,將會對我們的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甚至可能會毀了一個孩子的人生。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而如何做到不急不吼的做媽媽,就顯得尤其重要了,這也是我最初對這本書感興趣的原因。
  • 《不急不吼做媽媽》:好媽媽從來不喋喋不休
    等孩子過了6歲,媽媽再喋喋不休地嘮叨孩子,他往往會開始反感,再大一點,孩子就會反抗。既然孩子都不喜歡嘮叨,那麼,愛嘮叨媽媽絕對不是好媽媽。所以,你要想做個好媽媽,一定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如果你想管,但卻總是管不住的自己的嘴巴,不妨讀一下《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
  • 《不急不吼做媽媽》:有一種炫耀叫做,「我的媽媽很溫柔」
    在初為人母時,每一個媽媽都想成為一個好媽媽,大家都想成為好媽媽時,便有人開始焦慮了。在《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書中,這樣說道:「這世界就像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的觀眾也不得不這樣做。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 《不急不吼做媽媽》:如何停止嘮叨,媽媽要學會的幾招
    最近我看了《不急不吼做媽媽》,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不急不吼做媽媽》作者山崎房一,日本著名教育專家。他曾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爸爸心理學講座」,在日本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收到全國25000多名家長的積極反饋。
  • 《不急不吼做媽媽》:把孩子當大人看待,是親子關係和諧的法寶
    前些日子,看到這樣一條新聞,一位媽媽因為看兒子寫作業,被氣到跳河,被民警救上來後,還大聲泣訴,「不要救我,讓我去死吧」。面對孩子的叛逆、頂撞、不服氣等言行,如何與孩子和睦相處,成了困擾許多家長最頭疼的問題,那麼怎樣改善這種關係呢?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的《不急不吼做媽媽》一書,在日本暢銷24年,重印多達137次,幾乎每位日本媽媽人手一冊。
  • 喋喋不休的背後是母性本能,《不急不吼做媽媽》也能教出優秀孩子
    媽媽們為什麼會對孩子喋喋不休?她們總是喜歡提醒孩子,說一大堆的大道理,重複又重複,孩子一旦不聽或不配合就大發脾氣,繼而否定指責孩子?這些狀況相信會是新手媽媽們的常態呈現。而《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恰恰能夠幫助媽媽們解答這些方面的問題。作者為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將多年來的教育經驗以及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的授課心得結集成此書。
  • 《不急不吼做媽媽》:學會這6招!放棄喋喋不休,做溫柔好媽媽
    日本著名的育兒專家山崎房一針對這一情況,著作了《不急不吼做媽媽》一書,你真好!當我們真心地去欣賞孩子,就一定能發現閃光點,用我們的語言誠懇地去描述這些閃光點,並且讓他知道這些閃光點帶給我們的感受。而孩子也能體會到我們的真誠,與我們變得更加親密,我們的稱讚也就能真正激勵他們。比如:家裡的一件東西你不知道放在哪裡?而你孩子卻知道,你不能籠統地誇獎他說:你真聰明!而應該是:原來,我家寶寶記憶力這麼好啊!
  • 《不急不吼做媽媽》: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結果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驚訝的發現,百分之九十五的家長深受不和諧的親子關係困擾。有位家長說了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孩子教的好不好,我真的不知道。只能不斷的磨合,但其實,我也不知道怎樣做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 日本教育專家: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候,媽媽如何做到不急不吼?
    快點去做,磨蹭啥?「」寫個作業,咋那麼多事兒呢?「」怎麼那麼笨,這樣都出錯?「吼完之後,又內疚,第二天輔導作業繼續上演……這樣惡性循環不僅傷害親子關係,還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近日,一位西安9歲的女孩,因為寫不完作文而跳樓自殺。女孩在遺書留下兩句話:為什麼我做什麼都不行?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 不吼孩子當不好母親?聰明媽媽們都這樣做
    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孩子越大越難管!之前看到孫儷在微博裡「告誡」自己:「當孩子處於「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中時,要支持、鼓勵孩子,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要這麼做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自己做不到。」她還直言,當了7年的媽之後「嗓門變大了,有穿透力了」,哈哈,這就是她7年來「孜孜不倦」吼孩子練就的一身好武藝啊!
  • 青春期孩子被吼後為什麼不說話?知道真相後你還敢這樣做嗎?
    天我坐地鐵的時分,遇到一位媽媽,後邊還跟著一個13歲左右的女孩。 沒過幾站小女子就開始哭鬧,原來是手裡的玩具掉在地上被別人踩了一腳。媽媽哄了一小會孩子,可還是在哭。這個時分媽媽一臉不耐煩地企圖嚇唬自己的孩子,讓她停止哭鬧。媽媽大吼:「哭什麼哭,你看大街上別人都看著,丟不丟人,回家洗洗好了」孩子驚恐地看著媽媽。臉上掛著兩行淚,譁譁地往下流,卻不再說話。遽然,國際都變得靜止了。
  • 與孩子和平共處,不急不吼有妙招
    山崎房一在《不急不吼做媽媽》中分享了母性的三大特徵:①控制欲強,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把孩子完全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②情緒主導,只依據情緒來對待孩子,不讓「尊重人格」的理性部分發揮作用。③偏一性,客觀看待孩子的社會性視角嚴重倒退。
  • 《不急不吼做媽媽》:媽媽的情緒管理,做個不嘮叨的媽媽
    本來費心勞力,為家人操心,但是「嘮叨」的媽媽,不僅孩子抱怨,家裡的氣氛也時常因為嘮叨起爭執而變得緊張。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超人氣暢銷書《不急不吼做媽媽》,就是這樣一本教會媽媽擺脫嘮叨,做好情緒管理的手冊書。
  • 做一個90分情緒的媽媽,這樣做比吼孩子更管用100倍
    如果出現摩擦裂痕並不可怕,及時修復就好,事後及時調整情緒跟孩子道歉,告訴孩子你依然愛他,並不會影響我們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比如:媽媽吼你是不對的但是,因為你怎樣怎樣······所以他可能不再像之前那樣可愛了,也可能不像之前那個乖巧了,但最根本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想要和你在一起,想要媽媽多陪他一會,如果這時你能夠理解大寶真實的需求,則不會貿然生氣和發火。
  • 做「不吼不叫」的媽媽怎麼那麼難!做到這4點,你就不再糾結了
    很多媽媽很苦惱:孩子一不聽話,我就忍不住要吼了,吼完了就後悔。下次同樣情況又繼續發生,重倒覆轍,有時候迷失了自己,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做媽媽了。記得樊登老師說過一句話:要讓一個媽媽變得焦慮很簡單,給她兩樣東西就好「一段婚姻,一個孩子」。
  • 孩子不愛學習,越吼他成績越差!這麼做,比你吼一萬遍都管用
    現實生活中,孩子不愛學習,父母不管不行,管嚴了容易產生逆反情緒,也不行。真的讓父母們頭痛。「我之前喜歡給兒子報輔導班,每個月花掉我們一半的工資不說,關鍵是他不願意去啊,去了就在那裡玩手機,補習一直就是給我們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