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吼做媽媽》:學會這6招!放棄喋喋不休,做溫柔好媽媽

2020-08-28 水姐貼心屋

現在全國各地已經陸陸續續復學了,家長們又逐漸進入到了「平常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生活狀態了。

「這道題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還不會?……」

「做作業能不能專心一點……」

「怎麼你一做作業又要上廁所……」

諸如此類的喋喋不休是大多數媽媽輔導孩子作業的常態,她們以為耳提面命的喋喋不休是她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關愛,須不知對子女來說這是心理負擔,更有可能會泯滅他們的天性。

那麼,作為媽媽為何喜歡喋喋不休呢?喋喋不休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要怎樣做才能停止喋喋不休呢?



日本著名的育兒專家山崎房一針對這一情況,著作了《不急不吼做媽媽》一書,他將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和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的授課心得,以及通過大量育兒真實案例的分析集結成書,深層解析媽媽焦慮易怒的原因,並引導媽媽們擺脫育兒焦慮,輕鬆改善了親子關係。

造成媽媽們喋喋不休背後的原因:「金無赤足,人無完人」,首先我們得承認孩子和媽媽都是不完美的。而如今,大多數家庭都只擁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勢必會把育兒的全部精力放在這一個或兩個孩子上面。不像以前孩子生一大堆,注意力和精力分散,孩子們可以遵循自身特點順其自然的成長。


當我們把育兒的全部注意力或精力放在同一個或兩個孩子上時,便會期望過高,要求過多。可現實卻很殘酷,無法達到我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這時作為家長就會產生心理落差,以至於開始焦慮不安,而焦慮不安的我們便會讓我們在孩子面前耳提面令地喋喋不休。就如同孩子是耕田的老牛,而我們則是後面拉著牽繩、揮動著鞭子使勁催促他們的耕田人一樣,而這一過程也會迫使他產生巨大的焦慮和不安。

比如:我們輔導孩子作業時候,如果時常在他們旁邊嘮叨,或時不時指出孩子的錯誤,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抗心理,會將他逼到惶惶不安之中,會變得焦慮不安以至於不能專心致志。

焦慮不安的表現是一種身處此地感到危險時所發出的求救信號(SOS),在這種情況下,人根本做不到專心致志。

如此以來,就會進入到「期望過高—家長焦慮—責備孩子—孩子焦慮—無法專心致志學習—成績無法提升」的惡性循環中,從而孩子成績便一直提高不了,也就無法滿足家長們的期望。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放棄喋喋不休呢?

1. 接納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

人有所長亦有所短,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家長和孩子都是不完美的,這點我們必須承認並且接納,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性和優缺點。

所謂的人類個性,就是保持優點和缺點的相互平衡。缺點本身有時並無過錯,而且,很多時候優缺點和諧共存,成了人格的一部分。

大多數的時候,人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所在,只能藉助別人的眼睛才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對於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孩子來說,如果大人的整天監視著自己,不斷地否定自己,責備自己。那麼對孩子而言,大人的斥責映射出來的是掌控人對被掌控人實施的猛烈的人格「攻擊」。讓一個孩子在高壓下去克服連成人都無法改變的缺點,這對他而言是非常痛苦的。這會讓他感覺自己的人格被全盤否定,最終喪失自己的性格,也很容易氣急敗壞地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2. 讚賞優點,賦予自信

一個孩子總有他的優點,發現他的優點,並且告知他。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就能產生連鎖反應,喚醒他精神內的其他優點。

無論多小的事,只要我們發現了孩子的優點,就用正確的語言是誇獎他吧!當然誇獎孩子一定要講究方法,一定要誇到點上去。

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鎮一說過:&34;

讚賞孩子,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朝氣蓬勃,面對未來能更加奮勇向前。如果總是被批評,那麼他會變得無精打採、膽怯、畏縮不前。



這裡我補充一下:很多家長都不懂得如果正確的讚賞自己的孩子,其實具體的稱讚應該是父母用欣賞的語氣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和所感受到的,而不是泛泛的、籠統的、無差別的一句:你真棒!你真好!

當我們真心地去欣賞孩子,就一定能發現閃光點,用我們的語言誠懇地去描述這些閃光點,並且讓他知道這些閃光點帶給我們的感受。而孩子也能體會到我們的真誠,與我們變得更加親密,我們的稱讚也就能真正激勵他們。

比如:家裡的一件東西你不知道放在哪裡?而你孩子卻知道,你不能籠統地誇獎他說:你真聰明!而應該是:原來,我家寶寶記憶力這麼好啊!能記得媽媽想不起來的東西,媽媽真高興哦!你真棒!

3. 把孩子當大人,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承認孩子是獨立個體,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遵照自己的意志做出選擇和決定,而不是媽媽代辦、操控。

在做有關孩子的決定時,不能強制以我是大人,而必須聽我的來決定孩子的喜好、興趣,更不能以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為由擅自決定,對於孩子的決定我們應該引導並提建議,千萬不能專制獨裁。

我每次帶我兒子去逛超市,去買有關兒子的商品時,我總會諮詢孩子的意見,比如他喜歡的款式、顏色等等。我希望他能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一輩子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4. 寬恕能使孩子改過自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寬恕自己的孩子。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翻舊帳來責備,對孩子的過錯既往不咎。不寬恕孩子,孩子就無法改過自新,只會忙於掩過飾非,無法恢復到真實的自己。

孩子還在成長,性格還未完全形成,我們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給他們成長的空間。不要揪著孩子過往的錯誤緊緊不放,你要知道無論你用什麼手段,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挽回過去的一點一滴。

所以對於過去的錯誤,請放過它,無視它。必須戰勝錯誤的不是別人,正視自己的孩子,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犯錯不要緊,學會怎麼改正才最重要。

5. 安心感和注意力

所謂安心感,就是讓孩子處在放鬆的心理狀態。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下,起作用的只有自我防衛心理,也就是消極心理。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孩子是無法專心致志,也就無法提高注意力。

在心無雜念,放鬆的狀態下,即在感到心安注意力集中時,孩子才會百分百地發揮自己的求知慾、創造力和記憶力。才能懷著一顆無所畏懼積極向上的心態汲取新知識,提高能力。

孩子從媽媽身上獲得的安心感,是通過與媽媽在語言上和行動上的互動產生的。與孩子互動時,不僅僅是單方面的投球,還需要讓孩子把球扔回來。通過這樣的互動,孩子才能真真切切地把帶有自己體驗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比如:我們教孩子各種知識時,我們用自己的語言讀給孩子聽完之後,一定要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再表達一次,在這樣的一次次接受反饋中,孩子學習能力能突飛猛進。

6. 父母關係融洽,才能給孩子創建良好的成長環境

,我們都知道,最新的關係排位是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一定要經營好自己的父親關係。

只有父母關係融洽,相互尊重,相親相愛,不僅會讓孩子非常開心,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孩子的心情安定,更能讓孩子從父母身上汲取能量,從爸爸身上獲取責任感、強大的「雛形」,從媽媽那裡找到溫柔體貼、關懷備至的「雛形」,然後再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實施。

其實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成長的複印件,父母的精神世界如同一家書店,裡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精彩的書籍,而孩子是他們的唯一讀者,他可以隨心所欲的抽取自己心儀的那本,如饑似渴的閱讀。我們必須深刻的領悟到,孩子的髮膚受之於父母,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是源自父母,夫妻關係的融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現在的育兒知識更新迭代很快,育兒專家和育兒教授也層出不窮。但《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是24年前育兒專家山崎房一創作,它自上市以來,暢銷24年中就重印多達137次,足以可見多深受媽媽們的喜歡。

直到如今,很多家長們依然從中受益。雖然裡面有些育兒知識在如今看來有點過時,比如比較飽受爭議的讚賞教育,各路學者有著不同的說法。但我我覺得育兒「用愛」「用心」這一原則應該永不過時,而這些正是這本書倡導的。

在這本書中有句話,我很受觸動「受盡婆婆欺凌的媳婦可以回娘家,受惡上司折磨的職員可以辭職。可是,被媽媽連推帶搡的孩子卻無處可去。

你看,孩子做我們的孩子他是別無選擇的,儘管我們是第一次做媽媽,也無崗前培訓,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善待我們孩子,用心用愛去澆灌他,成長為獨立自強的生命體。

願我們一起共勉!

作者:南極水,左手琴棋書畫,右手柴米油鹽,用心生活,用愛育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平臺。

相關焦點

  • 《不急不吼做媽媽》:好媽媽從來不喋喋不休
    既然孩子都不喜歡嘮叨,那麼,愛嘮叨媽媽絕對不是好媽媽。所以,你要想做個好媽媽,一定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如果你想管,但卻總是管不住的自己的嘴巴,不妨讀一下《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他曾經從事教育多年,且開設了「媽媽心理學講座」,多年的從業經歷,讓他既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著身經百戰的實踐經驗,而本書正好是他教育知識與實踐經驗,比如「媽媽心理學講座」案例匯集的成果。
  • 《不急不吼做媽媽》:如何停止嘮叨,媽媽要學會的幾招
    「這道題講了很多次,你怎麼還不會?」「你看看某某某,再看看你自己」「快點!別磨磨蹭蹭的!要遲到了!」「多穿件衣服!」孩子受得了嗎?那麼,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媽媽呢?如何控制焦慮急躁的情緒?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呢?最近我看了《不急不吼做媽媽》,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
  • 《不急不吼做媽媽》:如何停止嘮叨,媽媽要學會的幾招
    那麼,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媽媽呢?如何控制焦慮急躁的情緒?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呢?最近我看了《不急不吼做媽媽》,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不急不吼做媽媽》作者山崎房一,日本著名教育專家。他曾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爸爸心理學講座」,在日本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收到全國25000多名家長的積極反饋。
  • 不急不吼,教你如何做個溫柔的媽媽
    「如果我變成媽媽嘮叨的那樣我就不再是我自己只會變成無線操控的木偶……」————————摘自《不急不吼做媽媽》一書我最近看到一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看完不禁感嘆,要是能早十幾年看到這本書,對於女兒的教育我一定能做得更好一些。
  • 《不急不吼做媽媽》:有一種炫耀叫做,「我的媽媽很溫柔」
    在初為人母時,每一個媽媽都想成為一個好媽媽,大家都想成為好媽媽時,便有人開始焦慮了。在《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書中,這樣說道:「這世界就像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的觀眾也不得不這樣做。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 《不急不吼做媽媽》孩子的心聲:媽媽,你溫柔而堅定的樣子可真美
    如何有效的處理好情緒,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也是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存在。2在我看過的育兒書籍中,有一本叫做《不急不吼做媽媽》的育兒書籍,我反覆看過幾次,受益匪淺。選擇這本書的理由非常簡單:人的情緒是有兩面性的。
  • 《不急不吼做媽媽》: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媽媽
    《不急不吼做媽媽》是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超人氣暢銷書,洞悉育兒痛點,理解媽媽真正的難處,引導媽媽緩解焦慮、發現嘮叨易怒的深層動機、從根本上扭轉情緒失控的育兒局面。不急不吼做媽媽一、剖析媽媽焦慮易怒的深層原因
  • 喋喋不休的背後是母性本能,《不急不吼做媽媽》也能教出優秀孩子
    媽媽們為什麼會對孩子喋喋不休?她們總是喜歡提醒孩子,說一大堆的大道理,重複又重複,孩子一旦不聽或不配合就大發脾氣,繼而否定指責孩子?這些狀況相信會是新手媽媽們的常態呈現。而《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恰恰能夠幫助媽媽們解答這些方面的問題。作者為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將多年來的教育經驗以及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的授課心得結集成此書。
  • 《不急不吼做媽媽》:孩子的前途就在媽媽的嘴裡,你做對了嗎?
    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在多年來的教育經驗中發現媽媽焦慮易怒的深層原因,結合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的授課心得結集成一本書——《不急不吼做媽媽》。,並結合大量實例教你如何不急不吼做媽媽!不少媽媽都像這個媽媽一樣,不管孩子做的好不好,最後都是打擊,家長以為只有打擊孩子才能努力,殊不知,這樣卻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2、母性期沒有及時切換到女性期在《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中,作者山崎房一提到一個科學概念:伴隨著生育,女性會在女性和母性期進行切換。
  • 《不急不吼做媽媽》:媽媽的情緒管理,做個不嘮叨的媽媽
    本來費心勞力,為家人操心,但是「嘮叨」的媽媽,不僅孩子抱怨,家裡的氣氛也時常因為嘮叨起爭執而變得緊張。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超人氣暢銷書《不急不吼做媽媽》,就是這樣一本教會媽媽擺脫嘮叨,做好情緒管理的手冊書。
  • 《不急不吼做媽媽》: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結果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驚訝的發現,百分之九十五的家長深受不和諧的親子關係困擾。有位家長說了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孩子教的好不好,我真的不知道。只能不斷的磨合,但其實,我也不知道怎樣做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 《不急不吼做媽媽》:把孩子當大人看待,是親子關係和諧的法寶
    前些日子,看到這樣一條新聞,一位媽媽因為看兒子寫作業,被氣到跳河,被民警救上來後,還大聲泣訴,「不要救我,讓我去死吧」。面對孩子的叛逆、頂撞、不服氣等言行,如何與孩子和睦相處,成了困擾許多家長最頭疼的問題,那麼怎樣改善這種關係呢?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的《不急不吼做媽媽》一書,在日本暢銷24年,重印多達137次,幾乎每位日本媽媽人手一冊。
  • 日本教育專家: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候,媽媽如何做到不急不吼?
    快點去做,磨蹭啥?「」寫個作業,咋那麼多事兒呢?「」怎麼那麼笨,這樣都出錯?「吼完之後,又內疚,第二天輔導作業繼續上演……這樣惡性循環不僅傷害親子關係,還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近日,一位西安9歲的女孩,因為寫不完作文而跳樓自殺。女孩在遺書留下兩句話:為什麼我做什麼都不行?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 孩子並不知道你愛他,除非你這樣做!--《不急不吼做媽媽》書評
    上面這張圖左面的目錄,來自中國育兒專家集體寫成的《不急不吼,輕鬆養出好孩子》。這些專家裡,有的是「倆娃以後,精彩依舊」的神氣辣媽;有的是實戰派親子教育講師;也有兒童時間管理專家等等。總之看看封面,就有好多厲害的角色。右邊的目錄是來自一本日本育兒專家寫的《不急不吼,做媽媽》。看看目錄似乎也很牛逼,介紹說日本超人氣暢銷書,24年內重印多達137次。
  • 好媽媽不吼不叫,溫柔媽媽孩子最喜歡
    1 媽媽的吼叫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在孩童時期,孩子的調皮搗蛋成為家常便飯,一些媽媽為了能夠成為好媽媽,第一步就是要管住孩子,然而媽媽一開始用溫柔的方式根本鎮不住孩子,反而孩子變的越來越囂張,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和耐心的消磨,發現用吼叫的方式能夠震懾住孩子。於是,吼叫就成為媽媽管教孩子的一種自以為正確的方式。
  • 媽媽都是可怕的怪獸?做到這3點,你也是孩子真心喜歡的溫柔媽媽
    一直想盡全力做一個溫柔以待的好媽媽,可是突然發現,如今卻陰晴不定,一會是溫柔的媽媽,一會是可怕的媽媽。想起剛才惱怒不已的自己,不僅對女兒大吼大叫,而且打了女兒。《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從內心深處觸動了我,突然明白,原來可怕的媽媽是情有可原的,要找到深層的原因;原來可怕的媽媽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要平靜的接受;原來可怕的媽媽是可以改變成溫柔的媽媽,是有方法的。一口氣花三個小時看完這本書,我明顯的感覺到自己有了笑容,因為我真的知道該怎麼做了。
  • 孩子怯懦膽小不聽話?媽媽改變思路,做到這幾點,孩子乖巧又上進
    同樣作為新手媽媽的我,看到了《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瞬間豁然開朗了,本書為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的經典育兒著作,暢銷日本24年,深層剖析了媽媽焦慮易怒的原因,從而引導媽媽穩定情緒,有效實現正面管教,是育兒路上的燈塔,為新手媽媽們指明了方向。
  • 多少媽媽愛子如命,卻讓自己的喋喋不休成了摧殘孩子的罪魁禍首
    睡意還未褪去,媽媽的喋喋不休卻不絕於耳,這樣糟糕的早晨,即使是成年人,也不願面對,何況一個四歲左右的孩子?說白了,這個孩子之所以起床難,根本原因就在於起床時媽媽的又急又吼,讓他失去了安心感,從而導致了他內心的煩躁和焦慮,所以他本能地逃避。
  • 吼孩子-反省-吼孩子,6點建議,不做一個焦慮媽媽
    家裡兩個孩子一個人帶,說不吼孩子那是騙人的,每次努力控制住情緒,可是還是忍不住吼孩子。每次知道吼孩子不好,但是情緒上來了,完全不受控制。每次吼完後,又特別後悔、自責,每次都在反省-吼孩子-反省-吼孩子……中進行,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神經質」。不知道各位寶媽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不正常了,神經紊亂了。
  • 還在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嗎?學會這三招,做回優雅媽媽
    對著一個似懂非懂的孩童大吼,在他們看來,絕對是一個不合格的媽媽。這正是為什麼很多人不會理解全職媽媽為何那麼暴躁易怒,不可理喻。其實真的不是我們脾氣不好,更不是我們不愛孩子,而是面對孩子的年幼懵懂好初為人母的無措,真是會讓很多人瀕臨崩潰。很多人都會問我,你也會對著你家的孩子大吼大叫嗎?我回答:從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