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國各地已經陸陸續續復學了,家長們又逐漸進入到了「平常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生活狀態了。
「這道題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還不會?……」
「做作業能不能專心一點……」
「怎麼你一做作業又要上廁所……」
諸如此類的喋喋不休是大多數媽媽輔導孩子作業的常態,她們以為耳提面命的喋喋不休是她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關愛,須不知對子女來說這是心理負擔,更有可能會泯滅他們的天性。
那麼,作為媽媽為何喜歡喋喋不休呢?喋喋不休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要怎樣做才能停止喋喋不休呢?
日本著名的育兒專家山崎房一針對這一情況,著作了《不急不吼做媽媽》一書,他將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和開辦「媽媽心理學講座」的授課心得,以及通過大量育兒真實案例的分析集結成書,深層解析媽媽焦慮易怒的原因,並引導媽媽們擺脫育兒焦慮,輕鬆改善了親子關係。
造成媽媽們喋喋不休背後的原因:「金無赤足,人無完人」,首先我們得承認孩子和媽媽都是不完美的。而如今,大多數家庭都只擁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勢必會把育兒的全部精力放在這一個或兩個孩子上面。不像以前孩子生一大堆,注意力和精力分散,孩子們可以遵循自身特點順其自然的成長。
當我們把育兒的全部注意力或精力放在同一個或兩個孩子上時,便會期望過高,要求過多。可現實卻很殘酷,無法達到我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這時作為家長就會產生心理落差,以至於開始焦慮不安,而焦慮不安的我們便會讓我們在孩子面前耳提面令地喋喋不休。就如同孩子是耕田的老牛,而我們則是後面拉著牽繩、揮動著鞭子使勁催促他們的耕田人一樣,而這一過程也會迫使他產生巨大的焦慮和不安。
比如:我們輔導孩子作業時候,如果時常在他們旁邊嘮叨,或時不時指出孩子的錯誤,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抗心理,會將他逼到惶惶不安之中,會變得焦慮不安以至於不能專心致志。
焦慮不安的表現是一種身處此地感到危險時所發出的求救信號(SOS),在這種情況下,人根本做不到專心致志。
如此以來,就會進入到「期望過高—家長焦慮—責備孩子—孩子焦慮—無法專心致志學習—成績無法提升」的惡性循環中,從而孩子成績便一直提高不了,也就無法滿足家長們的期望。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放棄喋喋不休呢?
人有所長亦有所短,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家長和孩子都是不完美的,這點我們必須承認並且接納,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性和優缺點。
所謂的人類個性,就是保持優點和缺點的相互平衡。缺點本身有時並無過錯,而且,很多時候優缺點和諧共存,成了人格的一部分。
大多數的時候,人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所在,只能藉助別人的眼睛才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對於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孩子來說,如果大人的整天監視著自己,不斷地否定自己,責備自己。那麼對孩子而言,大人的斥責映射出來的是掌控人對被掌控人實施的猛烈的人格「攻擊」。讓一個孩子在高壓下去克服連成人都無法改變的缺點,這對他而言是非常痛苦的。這會讓他感覺自己的人格被全盤否定,最終喪失自己的性格,也很容易氣急敗壞地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一個孩子總有他的優點,發現他的優點,並且告知他。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就能產生連鎖反應,喚醒他精神內的其他優點。
無論多小的事,只要我們發現了孩子的優點,就用正確的語言是誇獎他吧!當然誇獎孩子一定要講究方法,一定要誇到點上去。
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鎮一說過:&34;
讚賞孩子,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朝氣蓬勃,面對未來能更加奮勇向前。如果總是被批評,那麼他會變得無精打採、膽怯、畏縮不前。
這裡我補充一下:很多家長都不懂得如果正確的讚賞自己的孩子,其實具體的稱讚應該是父母用欣賞的語氣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和所感受到的,而不是泛泛的、籠統的、無差別的一句:你真棒!你真好!
當我們真心地去欣賞孩子,就一定能發現閃光點,用我們的語言誠懇地去描述這些閃光點,並且讓他知道這些閃光點帶給我們的感受。而孩子也能體會到我們的真誠,與我們變得更加親密,我們的稱讚也就能真正激勵他們。
比如:家裡的一件東西你不知道放在哪裡?而你孩子卻知道,你不能籠統地誇獎他說:你真聰明!而應該是:原來,我家寶寶記憶力這麼好啊!能記得媽媽想不起來的東西,媽媽真高興哦!你真棒!
承認孩子是獨立個體,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遵照自己的意志做出選擇和決定,而不是媽媽代辦、操控。
在做有關孩子的決定時,不能強制以我是大人,而必須聽我的來決定孩子的喜好、興趣,更不能以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為由擅自決定,對於孩子的決定我們應該引導並提建議,千萬不能專制獨裁。
我每次帶我兒子去逛超市,去買有關兒子的商品時,我總會諮詢孩子的意見,比如他喜歡的款式、顏色等等。我希望他能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一輩子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寬恕自己的孩子。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翻舊帳來責備,對孩子的過錯既往不咎。不寬恕孩子,孩子就無法改過自新,只會忙於掩過飾非,無法恢復到真實的自己。
孩子還在成長,性格還未完全形成,我們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給他們成長的空間。不要揪著孩子過往的錯誤緊緊不放,你要知道無論你用什麼手段,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挽回過去的一點一滴。
所以對於過去的錯誤,請放過它,無視它。必須戰勝錯誤的不是別人,正視自己的孩子,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犯錯不要緊,學會怎麼改正才最重要。
所謂安心感,就是讓孩子處在放鬆的心理狀態。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下,起作用的只有自我防衛心理,也就是消極心理。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孩子是無法專心致志,也就無法提高注意力。
在心無雜念,放鬆的狀態下,即在感到心安注意力集中時,孩子才會百分百地發揮自己的求知慾、創造力和記憶力。才能懷著一顆無所畏懼積極向上的心態汲取新知識,提高能力。
孩子從媽媽身上獲得的安心感,是通過與媽媽在語言上和行動上的互動產生的。與孩子互動時,不僅僅是單方面的投球,還需要讓孩子把球扔回來。通過這樣的互動,孩子才能真真切切地把帶有自己體驗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比如:我們教孩子各種知識時,我們用自己的語言讀給孩子聽完之後,一定要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再表達一次,在這樣的一次次接受反饋中,孩子學習能力能突飛猛進。
,我們都知道,最新的關係排位是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一定要經營好自己的父親關係。
只有父母關係融洽,相互尊重,相親相愛,不僅會讓孩子非常開心,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孩子的心情安定,更能讓孩子從父母身上汲取能量,從爸爸身上獲取責任感、強大的「雛形」,從媽媽那裡找到溫柔體貼、關懷備至的「雛形」,然後再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實施。
其實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成長的複印件,父母的精神世界如同一家書店,裡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精彩的書籍,而孩子是他們的唯一讀者,他可以隨心所欲的抽取自己心儀的那本,如饑似渴的閱讀。我們必須深刻的領悟到,孩子的髮膚受之於父母,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是源自父母,夫妻關係的融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現在的育兒知識更新迭代很快,育兒專家和育兒教授也層出不窮。但《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是24年前育兒專家山崎房一創作,它自上市以來,暢銷24年中就重印多達137次,足以可見多深受媽媽們的喜歡。
直到如今,很多家長們依然從中受益。雖然裡面有些育兒知識在如今看來有點過時,比如比較飽受爭議的讚賞教育,各路學者有著不同的說法。但我我覺得育兒「用愛」「用心」這一原則應該永不過時,而這些正是這本書倡導的。
在這本書中有句話,我很受觸動「受盡婆婆欺凌的媳婦可以回娘家,受惡上司折磨的職員可以辭職。可是,被媽媽連推帶搡的孩子卻無處可去。」
你看,孩子做我們的孩子他是別無選擇的,儘管我們是第一次做媽媽,也無崗前培訓,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善待我們孩子,用心用愛去澆灌他,成長為獨立自強的生命體。
願我們一起共勉!
作者:南極水,左手琴棋書畫,右手柴米油鹽,用心生活,用愛育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