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怯懦膽小不聽話?媽媽改變思路,做到這幾點,孩子乖巧又上進

2020-09-05 靈犀的呢喃細語

近日,一則「嬰兒趴睡窒息」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4月16日下午,一名新手媽媽在「某付費睡眠引導群」提問,稱讓小孩趴著睡覺一直哭,向群內的老師求助。群友答「不是大哭就沒事」,該媽媽就沒有進屋看孩子,約兩小時後,在群內表示孩子嘴唇發紫,最終孩子不幸身亡。

如果,當媽媽之前,需要考試合格才能上崗,多好啊。太多媽媽,不僅不了解怎麼照顧寶寶,更不懂怎麼教育寶寶,在育兒的路上,磕磕碰碰,不僅讓孩子學習越來越差,更加叛逆,也會讓媽媽日漸焦慮,困惑無助。

同樣作為新手媽媽的我,看到了《不急不吼做媽媽》這本書,瞬間豁然開朗了,本書為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的經典育兒著作,暢銷日本24年,深層剖析了媽媽焦慮易怒的原因,從而引導媽媽穩定情緒,有效實現正面管教,是育兒路上的燈塔,為新手媽媽們指明了方向。

一、媽媽喋喋不休,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有一個溫柔如水的媽媽,輕聲細語的關愛自己,但是現實中大多數成為了「平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情況。

媽媽的好脾氣在日積月累的操勞中積壓成了無限制的嘮叨,一方面是事事關心,反覆叮囑,一方面是不斷的責備孩子為什麼總出錯,總做不好事。而孩子,在媽媽的喋喋不休下,變得更加膽怯、無助、害怕、自卑。

媽媽的言語,可以鑄就孩子的好壞。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優點,卻對自己的缺點牢記在心,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媽媽經常這麼說他。不少媽媽習慣於尖銳的指出孩子的缺點,她們把孩子的缺點一個接一個地揪出來,擺在眼前痛斥譴責,所以孩子會對自己的缺點了如指掌。

如果媽媽經常喋喋不休的罵孩子「你太磨蹭了」「你是個懶人」「你是個窩囊廢」「你又蠢又笨」之類的話,慢慢的,這個孩子便會喪失自信。一個總是被罵成「笨蛋」的人很容易變成一個愚蠢的懶人。

二、正面鼓勵,孩子就會積極改變

《不急不吼做媽媽》一書中指出:孩子最初的好壞,都是由媽媽的一張嘴鑄就的,因為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來源於媽媽口中說出來的話語。我非常贊同,媽媽們要多正面的鼓勵,會促進孩子才會向好改變。

1、賦予自信,激發孩子自我成長

教育完全不需要威脅和恐嚇,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一旦被斥責被挖苦,就會懷疑愛的存在,心生恐懼,那樣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但是孩子被表揚,眼中就會熠熠發光,進步明顯,孩子需要在媽媽那裡尋找認同感,從媽媽的言語中感受到愛,從中吸取力量,變得更加自信,慢慢成長起來的。

媽媽要始終銘記:媽媽的職責是在孩子取得小小成就時給予表揚。

2、給予信任感,讓孩子感受愛的鼓勵

媽媽永遠都相信自己十分愛自己的孩子,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她們從未對此懷疑,但是孩子未必這樣想。當媽媽像法官一樣,審訊斥責自己的時候,孩子會變得站慄不安,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還會神經過敏。

特別是有的媽媽當眾討論孩子的缺點,在那一刻孩子有種被出賣的感覺,無地自容又羞愧,她會懷疑媽媽是否真的愛自己,她是否可以信任媽媽。

如果媽媽總是站在孩子這邊,總是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你」「媽媽支持你」,孩子就會在媽媽這座難以撼動的大山的庇護下,過著安心的生活,這種安心感就像巋然不動的大地,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踏踏實實的往前跑。


3、時常表揚孩子,提升孩子人格

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告知他,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就能產生連鎖反應,喚醒其他的優點。

無論多小的事,只要你發現了孩子的優點,就要用高度評價的語言去誇獎他,讓孩子覺得自己值得讚賞,令人滿意,就會朝氣蓬勃。如果總是被批評,就會無精打採,變得缺乏自信、膽怯、畏縮不前。

4、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果你不把孩子當成大人,孩子就成不了大人。孩子渴望認同,獲得成人席位的孩子常常會在數周之內迅速成長,開始發揮成人的作用。

把孩子當成大人來看待,平等的對話,去聆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當孩子在選擇面前做出自己的決定,要支持與肯定,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判斷去決定一件事,這樣慢慢的孩子會更有主見。

一味的打擊孩子,替孩子做決定,將會讓孩子慢慢的喪失判斷力和抉擇力,做任何事都猶豫不決、唯唯諾諾。


5、重視孩子的夢想,培養孩子的幹勁

孩子只有擁有自己獨特的社會視角,才會充滿幹勁,孩子理解了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形成穩定的自我意識,就能激發內在的躍動感,即做事的積極性。擁有夢想就是擁有自立精神和自己獨特社會視野的表現。

無論孩子懷揣著什麼夢想,都不要貶低或者瞧不起。懷揣夢想,本身就有其內在的意義。當那個夢想最終成為「目標」時,孩子就擁有了朝著目標毫不猶豫奮勇前進的頑強精神,也就有了做事的積極性,將來做任何事都會事半功倍。

三、停止喋喋不休,只需這幾步

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媽媽改變了,孩子也會高高興興地隨之改變。

1、媽媽要給予自己心靈自由

如果孩子的媽媽,對自己各種不滿,無法喜歡上自己,那麼就會把對欲望的不滿發洩到孩子身上。反之,喜歡自己的媽媽,不會因為自己的欲望無法滿足而心生不滿,不會將自己的怒火隨便發洩到孩子身上,她就沒必要死揪著孩子的缺點喋喋不休。

愛上自己是一切的先決條件。媽媽們要學會承認真實的自我,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對自己充滿信心,果斷的給自己打上一百分的滿分。

媽媽只要改變思路,不再過分的責怪自己,喋喋不休地責怪孩子的能量也會自然消亡。


2、給孩子足夠的安心感與注意力

一個溫柔的愛孩子的媽媽,一定要要學會寬恕孩子。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翻舊帳來責備,對孩子的過錯既往不咎。不寬恕孩子,孩子就無法改過自新,只會忙於掩過飾非,無法恢復到真實的自己。

同時媽媽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心感和注意力。人只有在心安的時候,才能百分百的發揮自己的求知慾、創造力、記憶力,安心是提高能力的基礎。孩子從媽媽身上獲得的安心感,是通過與媽媽在語言和行動上的互動產生的。所以媽媽要關注孩子、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寬恕孩子的過錯、給孩子足夠的安心感和注意力。


3、夫妻關係融洽,孩子就會成長

父母如同一家書店,書店裡擺放著大量的書,孩子是這些書的讀者,孩子會從父母豐富多彩的書籍中,隨心所欲的抽取自己心儀的那本,如饑似渴的閱讀。我們必須深刻的領悟到,孩子的髮膚受之於父母,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是源自父母,夫妻關係的融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關係融洽,相互尊重,相親相愛,不僅會讓孩子非常開心,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孩子的心情安定,更能讓孩子從父母身上汲取能量,從爸爸身上獲取責任感、強大的「雛形」,從媽媽那裡找到溫柔體貼、關懷備至的「雛形」,然後再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實施。

從今天開始,學會肯定自己,喜歡自己,努力經營好夫妻關係,在語言上鼓勵孩子,讚美孩子,在行動上支持孩子,認可孩子,在思想上原諒自己,寬恕孩子,你會發現放棄喋喋不休,孩子會有驚人的成長,而你也成為孩子眼中的好媽媽。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膽小怯懦?家長做好三件事,或能助孩子變堅強
    對於孩子的膽小和怯懦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找到導致孩子性格膽小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的「醫不對症」,當然最後的糾正效果也是不盡如意的。所以說家長最先要做的不是想方設法去找糾正的方法,而是先費盡心思找到膽小的原因才是重點。導致孩子性格怯懦的原因有哪些?
  • 性格內向的孩子多數都敗在這幾點,父母早明白,孩子少吃虧
    要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對孩子進行大吼大叫其實並不是他們的本意,有時候還會是「被逼迫的」,因為孩子很有可能會出現「不聽話、任性」等現象,很多父母就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吼罵孩子。一種可能是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以後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可憐巴巴的望著你去解決,這種孩子以後會很沒有主見。還有一種後果就是出現耳邊風,就是父母說什麼都不管用了,再這樣下去可能對孩子的只能是打是罵了,因為好好說話是沒有辦法讓孩子聽話了。其實這兩種情況發展的後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會讓孩子性格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膽小。
  • 「每次媽媽一回來就不聽話了」為什麼乖巧懂事的孩子變得不乖了?
    在我們的身邊,時常會聽到長輩們這麼抱怨道:「在家裡,孩子乖巧懂事,簡直就像個天使。可是,媽媽一回來就立馬變了個樣,愛撒潑,愛哭鬧!」類似這樣的話語,我也聽到過。為人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健康成長,誰成想當媽的一出現卻讓孩子變了個人,確實是件挺鬱悶的事兒。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 孩子膽小又怯懦?培養孩子「自信心」,家長需要這幾招
    導讀:孩子膽小又怯懦?培養孩子「自信心」,家長需要這幾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膽小又怯懦?培養孩子「自信心」,家長需要這幾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種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在別人面前是乖小孩,自己在家卻卑微膽怯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乖巧聽話一點,不要一天咋咋呼呼的,到處犯錯惹事,但也有不少寶媽覺得自家孩子乖巧之餘,有些過於內向膽怯了。其實這和家長的教育分不開關係,尤其是寶媽的教育。"小溫不止一次這麼跟孩子說過,可孩子卻總是紅著臉低著頭。一次家長會後,小溫跟這名女孩的媽媽說起這件事,希望她多鼓勵鼓勵孩子,畢竟家長在孩子心裡的作用是難以替代的。
  • 想讓孩子把你當成心目中的偶像,這幾點你做到嗎?快看看
    如果真的需要從文字上來說的話,那種具有高情商和智商的,可以對孩子做到精神的陪伴的父母,能夠做到正面教育和賦予孩子正能量的父母,就是我們很多孩子心目的是最好的。下面就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需要做哪幾點,才能算得上最好的父母?
  • 「乖巧聽話」的孩子真的不用操心嗎?
    生活中,常常聽到大人誇獎孩子「乖巧聽話:這樣的孩子的確讓家長省心,但是,這樣的「乖巧聽話」真的是我們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麼?很多人羨慕地說,「馬伊琍教育的孩子真好,既聽話懂事又聰明優秀」,而馬伊琍也一直在自我反思:「自己對女兒愛馬是否管教太嚴格,使得女兒過分「懂事」,雖然成為了人人稱讚的乖孩子,卻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 幫助孩子做好這幾點,讓你的孩子不再是「膽小鬼」
    如果你的孩子怕見生人,不敢與人打招呼,上課也不敢舉手發言,遇到難題也不敢主動去問老師,去商店也不敢問價格,只要遇到問題就會緊張,猶豫,打退堂鼓,這其實是一種自卑和怯懦的表現。幫助孩子做好這幾點,讓你的孩子不再是「膽小鬼」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讓孩子克服掉膽怯的心理,
  • 孩子膽小、不自信,幕後「元兇」很有可能是爸爸
    在養育和教育孩子方面,大部分中國家庭都是媽媽付出得多。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0-3歲時,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接納和足夠的安全感,這些媽媽就可以給予。爸爸在家庭中往往承擔著嚴厲的角色,凡事都要求孩子做到完美,還總喜歡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內心渴望孩子優秀,但表現出來的卻是言語的打擊。對孩子挑毛病,哪怕是孩子考了高分,完成了自己布置的任務,也不輕易給予肯定。
  • 孩子乖巧但做事沒主見,不能忽視這細節,6步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
    美美是個從小就很乖巧的孩子,她總是聽從爸爸媽媽的安排。孩子到了上小學的階段,美美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雖然乖巧,但沒有什麼主見。為了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美美媽媽幫她報了一個繪畫班,但沒上幾次課,老師便向家長反映,孩子總是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別的小朋友開始自由創作時,美美坐在一旁一臉迷茫,她總是經常諮詢老師,現在我該做什麼?
  • 孩子在家乖巧聽話,出門卻很淘氣,家長要引導,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公眾場合經常看到一些孩子非常的沒有規矩,最終還可能引起公憤,但其實有些孩子在家裡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小寶貝,一到了公眾場合就變成了小搗蛋,甚至很多時候,孩子的種種行為讓人不堪入目,父母也會連帶受人的數落。
  •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五六歲的孩子非常不聽話,把家長說的當成耳旁風,打他一頓又怕給他留下陰影,不打他仍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家長普遍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求孩子聽我們的話呢?「犯錯誤權」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道:童年需要「拭誤」,需要「不聽話」。
  • 父母越吼,孩子越犟,睿智媽媽巧用4招孩子乖巧聽話
    那到底怎樣才能更好的達到教育孩子,又讓孩子很受用,乖乖聽話的目的呢?作為父母,都想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凡事孩子想要的,就儘量滿足,但這樣容易導致對寶貝的過份寵愛,溺愛,必然會使得寶寶任性。當孩子任性時,父母們應該怎麼辦?捨不得管捨不得罵的心態只會讓孩子任性達到頂峰,從而使寶寶出現人際交往上的困難。但,孩子的逆反心理總是越罵越不聽,該怎麼辦呢?
  • 孩子膽小、怕生?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家長該學會
    文|淘媽我們大人經常會用內向或外向去形容一個孩子,這是兩種不同的性格。雖說這兩種性格本來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但是相對來講,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人歡迎一些。而那些內向一點的孩子,總會被人貼上膽小、怕生的標籤。那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家長先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應該學會。
  • 孩子不聽話,越吼越叛逆?家長學會這幾點,你會發現孩子聽話多了
    這時候孩子甚至會忘記自己做錯的事情,反而感覺是家長的不對,至少他們不應該這麼吼自己,於是孩子就會被各種不滿和牴觸情緒包圍,此時他們會和家長對著幹也就不奇怪。而家長越吼,孩子越叛逆,多半就是這幾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說家長想要讓孩子糾正錯誤,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單單靠「吼」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 孩子太「聽話」性格發育可能有問題
    爸媽們總有一種觀念,認為孩子聽話就是乖巧。可是你要知道,孩子太過嬌弱和乖巧的孩子,很可能會出現「性格偏向」。這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人際交往,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孩子性格定型的階段,父母可能會掉以輕心,因為孩子在平時顯得乖巧、文靜,但往往這種單方面的性格一旦發展起來,會產生偏向行為。所以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發展,培養孩子性格的全面性。
  • 孩子不聽話,家長如何應對?這4個教育方法,建議父母收藏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乖巧聽話,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難免會有不聽話的現象,不是和父母頂嘴,就是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對父母大呼小叫摔門而去,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孩子呢?
  • 當孩子「膽小、怕事」時,爸爸媽媽的反應很重要
    父母常常感到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膽子大,而我們家孩子這麼膽小呢?這是性格使然嗎?、專抓不聽話孩子的警察叔叔。「不聽話被大灰狼吃掉。」我有個學生,小時候覺得打針很疼,一說要打針就哭,他爸媽發現了這點,就好像抓著了孩子的把柄,只要他不聽話就對他說:
  • 值得每個父母看的教育真相,做到這幾點孩子陽光又自信
    父母吵架,看似只是語言的爭辯,其實是雙方情緒的對抗,這些情緒承載了太多負能量,影響了家庭系統的穩定,同時還會改變孩子的天真性格,變得孤僻、高冷、不容易與人談心。賀子秋,無疑是最讓人心疼的孩子。爸爸想要打掉他,媽媽賭氣生下他後又拋棄,外婆和二姨也養不起他。被李海潮收養後,他半夜起來在廁所洗衣服,到廚房幫廚掃地,明明最愛吃糖醋排骨,卻說「爸,我不愛吃肉,就愛吃青菜。」「超乎年齡」的懂事,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可能是為了討大人喜歡故意「偽裝」出來的懂事,也代表了內心極度缺愛。
  • 《隱秘的角落》:孩子表現乖巧,最後都怎樣了呢
    一項普林斯頓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不聽話的孩子要比聽話的孩子更勇敢,更獨立,更有責任感,也擁有高逆商等各種優點。而我們所認為的乖孩子,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乖才會被喜歡,乖一點才會得到更多東西,因此在很小的時候他們的天性就被壓抑了,他們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表現出很乖的樣子,因為這樣才符合他們最初的人設。去年最讓人震驚的新聞大概就是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的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