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聽話」性格發育可能有問題

2020-10-15 親貝網

爸媽們總有一種觀念,認為孩子聽話就是乖巧。可是你要知道,孩子太過嬌弱和乖巧的孩子,很可能會出現「性格偏向」。這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人際交往,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在孩子性格定型的階段,父母可能會掉以輕心,因為孩子在平時顯得乖巧、文靜,但往往這種單方面的性格一旦發展起來,會產生偏向行為。所以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發展,培養孩子性格的全面性。

性格偏向1:嬌弱惹人憐的敏感性格

真實案例

嬌嬌,名如其人,忸怩羞澀地躲在媽媽的身後,緊緊拽著媽媽的衣角,探著半個小腦袋看著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媽媽努力掙脫開她的牽拉,想促使她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但這立刻使她非常緊張,整個人躲在了媽媽的身後。無奈的媽媽只好一邊解釋「這個孩子就是這個樣,特別膽小」,一邊又轉身再次用力把嬌嬌拖到自己的面前來,「出來啊,怕什麼!」可是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嬌嬌低聲委屈地哭了起來——

「不要怕,膽子大點」是媽媽對嬌嬌的殷切希望,可這何嘗不是嬌嬌自己的希望呢!但是在很多場合下,嬌嬌會經常地、自然地表現出一種緊張不安、退縮, 這是她的一種性格傾向,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徵就是:

1、對外界環境表現出異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變化就使她緊張與不安;

2、人際交往的能力比較差,喜歡獨自安靜地玩一些自己比較熟悉的遊戲;

3、行為比較緩慢退縮,情緒比較平靜;

4、依賴性高,不願意表達自己的要求。

愛心提醒:

面對嬌嬌的膽小與敏感,脾氣急躁的媽媽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而發脾氣,但是媽媽的急躁越發使嬌嬌變得更膽小,而不能真正地幫助嬌嬌成長。克服性格偏差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可能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新的調整:

1、嬌嬌在接觸和適應新的環境的過程中,需要媽媽前期陪伴,在嬌嬌漸漸熟悉的基礎上,媽媽有意識地讓嬌嬌表現自己。例如嬌嬌要進幼兒園了,媽媽可以先提前帶嬌嬌去幼兒園中玩幾次;進入幼兒園之後,媽媽可以陪嬌嬌在班級中玩一會再離開,使嬌嬌對新的環境有一個逐漸熟悉的過程。

2、設置「最近發展區」的任務給予挑戰,激發嬌嬌內在的能力。所謂最近發展區,是指嬌嬌目前沒有達到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可以達到的一種發展水平。例如嬌嬌目前不願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媽媽可以引導嬌嬌拉著媽媽的手而轉到前面來。

性格偏向2:特別「乖」的冷漠性格

蒙蒙的媽媽一直感到很慶幸,自己家的蒙蒙特別的乖。吃飯穿衣蒙蒙也任大人的擺布;客人往來,媽媽出門,蒙蒙也不會在意……但是,當蒙蒙進入到託兒所之後,表現的與其他小朋友有些疏遠,他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受到小朋友的欺負也不會還手;對老師的表揚不去爭取,對老師的批評也似乎不在意……

蒙蒙的乖使媽媽放鬆了對蒙蒙的關注,從而使蒙蒙有更多的時間一個人自得其樂,而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很少給予關注,養成了一種對外界環境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傾向。這種性格傾向的典型特徵是:

1、對外界環境極少表現出普通孩子的興趣,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無論開心與否,他都沒有明顯的反應。

2、比較溫順,行為和生活卻很有規律。

3、很少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

4、沒有表現出有固定的親密依戀的人。

愛心提醒:

1、減少蒙蒙一個人獨處或者蒙蒙單獨和玩具在一起的時間,爸爸媽媽要多多陪伴蒙蒙,多與蒙蒙交流自己的感受,少批評蒙蒙,幫助蒙蒙打開自己的心扉,安全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2、爸爸媽媽可以多創造機會幫助蒙蒙交一些同伴朋友,使蒙蒙能在與他人玩耍的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學會主動表達自我,體驗遊戲的樂趣,理解他人的感受。爸爸媽媽可以多帶蒙蒙外出,通過環境的改變、新奇刺激的出現等方式,激發蒙蒙對外界環境的興趣。

相關焦點

  • 女兒乖巧聽話惹人羨慕?心理學家:太聽話的孩子,未必有出息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甚至會將聽話與有出息劃上等號,覺得只有聽話的孩子,未來才會成為人生贏家。很多家長,只教育孩子順從,聽話,以達到自己的控制欲,卻最終讓孩子變成了「提線木偶」,沒有了主見,失去了自我。父母的管教和壓制,讓孩子越來越聽話,可是聽話的孩子,並沒有如父母所願,成龍成鳳,卻往往在性格和能力上,表現得差強人意。
  • 孩子不聽話,也許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聽力障礙
    從孩子出生的那刻起,父母就在一直擔憂孩子的健康狀況,奶粉要喝最好的,作為母乳的來源——母親的飲食水平也隨之提高了。等到孩子長大一點開始會說話了,家長又開始擔心起寶貝的語言發育了,早點說話、能多說一點是每位父母的夙願。隨著身體的發育趨於平穩,能說會道、活蹦亂跳的寶貝又要進入幼兒園開始系統性學習了。可這個時候,有一件事著實讓父母頭痛——孩子不聽話。
  • 孩子性格太過倔強並非一無是處,理性看待,不要盲目改造孩子性格
    孩子非常倔強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孩子正處於發育階段,有的則是因為孩子生長環境的緣故,所以家長也要有針對性的尋找原因。 1、孩子的自我意識緣故 兒童心理研究專家皮亞傑認為,孩子出現倔強的表現,其實是他們自我意識開始萌發,所以會有非常倔強的行為。 這也意味著孩子出現倔強,並不一定就是孩子性格的原因,而是孩子生長發育的緣故。
  • 不聽話的孩子靠打罵就能解決問題?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
    俗話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在老一輩的育兒觀念中,打罵是教育孩子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棍棒底下出孝子」由此而來。有科學研究表明,肌肉記憶要比大腦更有用,一次疼痛比說多少道理都有效得多。小編倒是覺得,雖然現在不提倡對孩子進行體罰,可針對太過頑皮的寶貝卻也不失為一種教育手段,只是別越過紅線就好。然而,當父母認為孩子是調皮搗蛋而動手或動口批評時,有沒有察覺到某些寶貝異於常人的地方?
  •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孩子聽話或許在許多父母看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們過於聽從父母的話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為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十分的缺乏主見,他們對於任何事物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只知道去聽從別人的意見,雖然在小時候這樣的孩子我們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這種沒有主見的性格就會導致很多問題的發生。
  • 孩子不聽話是不乖的表現?未必,或許和語言發育遲緩有關
    孩子「不聽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家長們口中說的孩子「不聽話」並不是什麼不乖的表現,而是一種影響深遠的語言問題:語言發育遲緩。其實孩子並不是不聽話,而是語言發育遲緩在影響著他們和父母的正常交流。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孩子原本還能和父母互動,但現在卻沉默寡言的原因。
  • 孩子太聽話不是好事,總是要求孩子太乖,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中國的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足夠聽話足夠乖巧的孩子,並且對於父母們來說,只有把孩子培養的既聽話又乖巧,才能使他越來越優秀,也有利於他未來的人生發展,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特別嚴厲,總要求孩子事事聽話,不允許孩子做出一點違背家長的舉動,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孩子太聽話並不是一件好事。
  • ​很多人的心理問題,可能源自小時候「太聽話」
    當成年人在抱怨孩子沒有成長為一個健康活潑,快樂有價值的人的時候,是否成年人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是不是過早的用成年人的世界去給孩子套上了一個精神世界的枷鎖呢?人在童年的時候,如果太聽話了,但是好奇心實際上被壓抑了,覺得只要聽話就好,可以得到周圍人的讚賞等等各種各樣的好處。至於原因,就不敢再問了,反正按照大人的去做就行了。
  • 寶寶的這3種表現,很可能是發育遲緩,別以為是孩子「乖」
    中國的教育總覺得孩子越乖越招人喜歡,但並不是「乖」就一定好。有次幫媽帶寶寶去打針,聽到旁邊兩位寶媽在聊天,其中一個說這是他們的第一胎,全家人都很期待。孩子生下來後超級聽話,不愛哭鬧,大家都說有福氣,生了這麼乖的寶寶。
  •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娃太聽話才是父母的失敗,3點壞處不得不考慮
    網友紛紛甜甜說:「太聽話的孩子性格很容易壓抑,他們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缺乏主見,很難有一番大作為。」網友酸酸甜甜說:「太聽話的孩子很有可能缺乏社交能力,這導致他們很難交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那麼孩子太聽話可能會有哪些不好的影響和後果呢?
  • 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
    導讀: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的這3種表現,很可能是發育遲緩,別以為是孩子「乖」
    中國的教育總覺得孩子越乖越招人喜歡,但並不是「乖」就一定好。有次幫媽帶寶寶去打針,聽到旁邊兩位寶媽在聊天,其中一個說這是他們的第一胎,全家人都很期待。孩子生下來後超級聽話,不愛哭鬧,大家都說有福氣,生了這麼乖的寶寶。
  • 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這是怎麼了?
    沒想到小時候那麼乖的她,長大後然出現了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在醫生的治病下,她的父母才發現這是因為她小時候太乖巧聽話,長大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後遺症"。經過這件事,我們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那些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
  • 溫順、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嗎
    一直以來, 父母親都覺得,這孩子子特別好帶,很聽話,很省心。童童對許多事情也沒有過多要求,經常一個人玩,並且可以玩很長的時間;家長感覺也落清靜,便不去多管孩子了。平時就覺得孩子很「乖」「聽話」,挺老實說在幼兒園裡童童也是「很乖的」,不太喜歡和小朋友玩,也不惹事情,只是到了孩子大班快結束,就要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就是不願意去讀書了!家長一說上學,童童就會發火,哭著不要上學。
  •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家長的說話方式出現問題,請試試溫柔說話
    所以孩子不聽話不是因為他們聽不進去,而是家長說的他們&34;。誰知道小朋友嘴巴上答應的好好的,等到自己不注意的時候,還是悄悄的跑了進去,這下朋友徹底生氣了,把孩子拉出衛生間狠狠的打了一頓。本以為這樣他就能乖乖聽話,誰知道完全沒有效果。最後還是自己在衛生間摔了一跤才不敢進去。
  • 馬伊琍:女兒,你別太聽話!「你要聽話」是孩子人生的緊箍咒
    自從有了娃,爸媽總會把「乖!」「你要聽話!」「真懂事!」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在爸媽眼裡,聽話、乖巧的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的標準。但在馬伊琍看來,太聽話的孩子,往往不會體會到太多幸福感。馬伊琍:女兒,你別太聽話!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很多人會發現,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說話更大聲,而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更冷靜。這樣的父母說話有條理,不慌不躁,即使孩子犯了大錯誤。父母知道憤怒不能解決問題,但當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時,他們總是顯得焦慮。對一些孩子來說,父母越挑剔,他們就越不聽話。
  •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聽不懂大人在說啥
    另外,現在孩子的發育速度都要比我們那時候快得多,這裡邊有膳食結構的影響,也有外界壓力的逼迫。和快速發育的孩子不同,有一部分寶貝因為各種原因而發育相對緩慢,站立時間晚、說話時間晚、學習速度慢……習慣比較的家長就下意識地認為是孩子天生腦子比別人笨的原因。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監護人的錯誤。
  • 「七個半雞蛋」引發的思考:孩子不能太聽話!
    同時我也在思考,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哪裡出了問題。小寶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生活中也是乾淨利落,她更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從來不惹家長生氣。如果沒有今天的事情,我會認為自己把孩子教育得很好,仔細想想,確實發現孩子身上上存在的問題:太聽話。人人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因為省心。但孩子太聽話,會造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
  •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家長說話態度有問題,「低聲教育」來幫你
    家長們都知道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總是會顯得很焦慮,而有些孩子,家長越批評,他們越是不聽話。孩子不聽話,和家長說話方式有沒有關係?即使孩子可以將事情做得很好,也會有退縮的心理,感覺自己完不成任何事情。這樣的孩子不僅性格容易自卑,而且也會相對內向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