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雲」已經刻不容緩。
一場疫情讓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見識到了網際網路的重要性,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加上已經非常成熟的電商和娛樂等平臺,越來越多的產業開始了數位化轉型的大潮。
無論是國家層面、政府還是企業都是如此。近些年,智慧城市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城市接受,許多城市都開啟了「上雲」進程。但是在這其中,如何評判「上雲」的安全性、如何保障政府行政服務能力的有效化實施,如何讓「上雲」不踩雷,就成為了關鍵性的問題。
而在當今的情況下,政企客戶選擇合適的雲平臺,這其中甚至包括了以下四個要都「是」的問題——
首先就是安全問題,一旦發生安全事件,輕則影響政府形象,重則影響社會民生。安全,永遠是政企「上雲」的先決條件。也正是基於這種考量,許多解決方案提供商都提出了「安全可信雲」的概念,並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解讀。但由於缺乏權威的、明確的「安全可信」標準,所以在實際業務中造成了「安全可信」概念並不具備可操作性。正如你有許多手錶卻不知道明確的時間一樣,「安全可信雲」概念越多,越不利於真正安全可信雲的推廣和應用。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安全可信的雲呢?我認為至少需要滿足從硬體到軟體再到應用的全棧化概念——即無論是在IaaS層的計算、存儲、網絡,還是在中間層的系統架構、平臺搭建,還是在最上層SaaS的應用與軟體接入層面,都需要「安全可信」,從而打造出軟硬體一體化的「安全可信雲」解決方案。由此看來,全國產化或者說全國產雲已經是行業的大勢所趨。
第二能否提供自上而下、從硬到軟的全棧式解決方案。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雲服務廠商能否提供從底層到中間件到上層一站式上雲服務也是重要思考問題。全棧服務,可最大化降低上雲過程中各種兼容、適配問題,也避免了遇到麻煩時推諉和不作為。可以說,全棧化是政企「上雲」的捷徑。
第三,解決「上雲」的難點——數據遷移。正如許多人在從安卓系統遷移到蘋果IOS的時候都會覺得一頭霧水,因為不同系統的標準都是獨立的,在數據遷移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多麻煩。相比之下,政企數據遷移的麻煩就會放大成千上萬倍,因為這些數據更多會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而數據遷移失敗則意味著所有的積累前功盡棄。
所以,採用通用成熟架構就成為了政企上雲的最佳選擇,這樣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充分的開放性與兼容性。數據平滑遷移、應用無縫銜接,業務順利展開,甚至連操作體驗都是一樣的。但如果你採用非主流成熟架構的雲平臺,僅僅是二次開發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人力和時間,沒準還有第三次、第四次在等著你。更重要的是,在主流架構上,無論是底層的IT基礎設施、還是中間層的作業系統、中間件,亦或是上層的應用程式都已經相當成熟,部署也更為方便。
也只有將「開放架構」和「全國產化」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夠通過軟硬體一體化,實現從底層架構到上層應用的安全可信,解決政企「上雲」的首要難題,成為真正的「安全可信雲」。
最後,上雲時還要充分考慮雲的生態是否健全。但是對於政企來說,最希望的就是能夠在「上雲」的第一時間獲取等於甚至超過於以往的應用程式,在「上雲」獲得眾多軟體供應商的支持。
所以說,政企用戶上國產雲、信創雲、安全可信雲容易,但想上好卻很難。以上四點,既是政企「上雲」面臨的挑戰,但在克服挑戰之後,它們也是政企數位化的終極目標。這其中,作為核心的就是如何實現政企「上雲」的數位化平臺搭建和數據遷移與管理。所謂「上雲」的本質就是數據上雲,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數據互聯互動,只有這樣才有未來的彈性擴展和豐富的生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