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不開微信是不想浪費時間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16日,白巖松攜手新書《白說》在首都圖書館與讀者舉行見面會。這是繼《幸福了嗎》後,白巖松推出的又一本新書。在「後記」裡,白巖松說,它「很像自傳」,因為「它比紙上的履歷更真實地記錄了我自己在內心裡走過的路」。在發布會前的一個小時,白巖松擠出時間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菜訪的內容圍繞「新書」、「離職」、「東西聯大」等關鍵詞展開,儘管白巖松對「央視名人離職」這樣的話題沒什麼興趣,但他表示,「總是有種預感,我不會在央視退休」。他祝福所有走的人,也祝福所有留下的人。

  關於新書

  下一本書名兒定有「自由」二字

  白巖松曾打算以10年為一個節點,出一本新書。而這一次的《白說》相隔《幸福了嗎》只有5年時間。對此,他開玩笑地說,「因為現在頭髮白得像50歲了」。在白巖松看來,出書是對自己一段時間內心路歷程的總結,「出完一本就把它甩掉,繼續往前走,可能5年後還會出一本」。而下一本書的名字裡,他說一定會出現「自由」二字。

  從《痛並快樂著》到《幸福了嗎》,再到《白說》,這三本書讓讀者看到了一個男人在15年時間裡的變化。相比前兩部作品,白巖松認為,這次的《白說》有點不太一樣,他把這個時代的發展嵌在裡邊了,「這本書更多的是著急,期待一個更好的國家,期待一個更好的人生格局和一個更好的你」。

  《白說》的主體是近年白巖松在大學、劇場、機構等地講座的內容,他在整理的過程中又新加了「讀後感」,「儘管每篇只有幾百字,但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肯定會發現節奏感」。在該書的後記裡,白巖松自問自答,「這是一本演講集嗎?可能很多人問。我要回答:不是」。他更願意將其視為一本「自傳」,因為「它比紙上的履歷更真實地記錄了我自己在內心裡走過的路」。

  關於「離職」

  祝福所有走的人,也祝福所有留下的人

  近期郎永淳、張泉靈等人的離職,再一次引發了大家的討論。不過央視名人離職的事兒不是發生在最近,其實一直陸續有人走。在《白說》裡,曾有學生問白巖松:「你去哪兒不是白巖松,為什麼要留在央視?」他的回答是「守土有責,在央視可能會比去網際網路更好」。

  白巖松學新聞出身,對新聞存有情結。「一開始我就知道自己是做新聞的,我相信新聞有助於這個社會一天比一天好。」儘管會遭遇「老白,你們臺能幹的人全走了,你怎麼還沒走」,這時候白巖松經常會反問對方,「如果沒想改行,你說我離開央視還可以去哪兒,可能對方會回答『去網際網路』,可現在的網際網路幾乎全是編輯新聞,很少能夠採制,而且大部分也不願意做新聞,這裡風險太高,又不賺錢」。白巖松善於把問題具體化,這樣一來,很多答案就清晰了。

  對於「離職」的態度,白巖松「祝福所有走的人,也祝福所有留下的人」。不過他自己「總是有種預感,我不會在央視退休」。未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現在我信誓旦旦地說『堅守』,好像你也不會信。所以走一步再往下看,『守土有責』是做好一個新聞人該做的事情。」

  在白巖松看來,越是大家都在「動」的時候,「靜」越能顯現出價值,「只要你不願意被裹挾,就能靜下來。但也不要一邊被裹挾一邊還怨時代,起碼自己要承擔一半責任吧」。但是他也認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哪個時代都是如此,為了未來或是工資?一切都很正常。我祝福所有走的人,也祝福所有留下的人」。

  關於《清明上河圖》

  排隊看展很正常,沒人氣才是最嚇人的

  最近大家在持續曬《清明上河圖》的觀展「辛酸史」,從目前觀眾的熱情來看,想一睹《清明上河圖》真容還不是那麼容易,至少要做好排5小時長隊的準備。於是,開始出現了各種吐槽,聽得最多的一種說辭是「不看遺憾,看了添堵」。

  不過,進過不少博物館的白巖松認為,「這種情況在哪兒都一樣,走到全世界哪兒都一樣,去到羅浮宮,在《蒙娜麗莎》《自由引導人民》等作品前,看不了兩眼就被人流擠走了。在這樣的名作面前,不能抱著一種可以在那兒靜靜欣賞的心態,那得有什麼樣的條件?《清明上河圖》一生中有機會見一眼都不易」。

  白巖松說,排隊看展的這種現象非常好,這個時候說明「人們認為名畫還是有相逢的意義,這是一種很正向的東西」。在他看來,10年才能看一件公開展出的鎮館之寶不排隊,那才是怪事,「如果《清明上河圖》在武英殿展著,然後遊客愛答不理的,偶爾有人過來瞧一眼,天哪,那簡直就是太嚇人了!排隊的人這麼多,而且幾乎排不上還有人在那兒排,我認為是好事,不是壞事」。北京因一個展覽這麼熱鬧還真是頭一次,白巖松覺得一座城市「需要一些有趣的雜亂無章」。

  關於教育

  學校有沒有牆不重要,但思維的牆必須拆掉

  在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的一間老辦公室裡,白巖松經常和東西聯大的學生們圍桌而坐。他每個月會給學生上一天課,上課的時候不能遲到,也不準玩手機;課後則會請大家一起共進晚餐,「那會兒就沒那麼拘束了。」白巖松說,「把四座學校五個專業的孩子聚在一起,那就是他們人生的巨大的財富。」

  東西聯大是白巖松的「新聞私塾」,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研一的學生中找「苗子」,每月一課,學制兩年。東西聯大已經畢業了兩期,22個學生走向了社會,現在在讀的是第三期「一共11個學生,今後每一期都是11個,因為我是按照一直帶到70歲這樣的一個節奏去做的」。讓他欣慰的是,「大部分畢業生還在新聞的主戰場」。

  白巖松本身是這幾所學校碩士研究生導師,但他自稱「是志願者」,「其實他們在學校有各自的導師,也有教學大綱,我只是給他提供附加的教育」。但這種附加教育非常嚴格,他要求學生每月讀3本指定的書,每本寫350字的書評。白巖松認為,這種文字訓練,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非常重要。

  白巖松欽慕輝煌的西南聯大,便給它起名「東西聯大」,也是致敬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這所出人才的高等學府。在他看來,西南聯大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座高峰,「大師們就在茶館裡講課,和學生們一起喝茶,當時學校的那種多元、包容、開放是西南聯大成功的重要原因」。白巖松認為,「一個校園一定要有某種無形的開放,有沒有牆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思維的牆必須要拆掉」。

  白巖松訪談「語錄」

  我不開微信,我不想在這個上面浪費太多的時間。到了我這個歲數了,不需要那麼多心靈雞湯。我也不需要那麼多的負面的信息,因為我知道,微信上有價值的東西它一定會來到我面前,而我不用每天付出兩三個小時在上面流連。

  職業中,我沒有體會到真正的幸福。因為做新聞的時候,你需要的不是幸福,你面對的是一種責任和面對歷史的某種東西。真正給我幸福感的是踢球、喝茶、看書、發呆、喝酒、聽音樂。

  家庭是最重要的,事業有可能你開除他、他開除你。但在家裡,你會開除你媽嗎?你媽倒是有可能開除你。

  有的書當你很年輕的時候就把它讀了,以為是「讀過了」,其實是「錯過了」。不要因為一本書的主題或表達方式很陌生,就去厭惡它。需要厭惡的只是那些真正水準很低的書。我們讀所有的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

  我也缺錢,但我坦然,我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很多錢,所以我不著急;我確信自己一輩子有掙錢的能力,所以我不著急這兩年就把錢掙了。另外,對我來說最看重的是如何把錢花好,讓自己和家人和生命能夠有更好的一種提升。

 

相關焦點

  • 微信聊天,經常對你說這些話的女孩子,多半是不想被你「打擾」了
    微信聊天,經常對你說這些話的女孩子,多半是不想被你「打擾」了:你有什麼事嗎如果你發微信給一個女孩子,女孩子問你,你是有什麼事情嗎?那麼她的意思也是特別明確了。大概就是憑著咱們兩個的關係,還沒有到閒聊的地步。你有什麼事情直接說好了,就別廢話了,大家都還挺忙的,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跟你聊天。
  • 李健不用智慧型手機,白巖松沒微信,人生三萬天,不必迎合任何人
    李健不用智慧型手機李健在參加一檔節目的時候,面對其他人問自己要微信時,他卻直言沒有微信。當他掏出自己在用的手機時,還不忘開玩笑說:別拍我的手機,感覺很不體面。被問得多了,李健會直接幽默回懟:我這麼智能,要手機何用?
  • 白巖松:用腳投票是公民自由 對富人移民包容點
    報導原文:說到「兩會」會風,白巖松從椅子上站起身,走到寫字檯旁,拿來一張紙和一支鉛筆。「這是我們的會議用紙,和你的(A4紙)比較一下,不比較就沒有發言權,一比較你就清楚了。你那張多白,我這張多黑,一看就是環保紙。」他又指著鉛筆上一排小字念起來:「百分之百廢舊報紙製造。」
  • 白巖松主持的《新聞周刊》報導鄭州火車站4扶梯閒置8年...
    每天是省了電費,但安裝花費就要數百萬元的電梯,居然發揮不了作用。省小錢,卻是更大的浪費。白巖松希望這些電梯從下周開始,能夠正常運行。如果哪天持續運行了,麻煩給個信兒。這幾部電梯究竟為什麼長期不開通?商報記者當時探訪發現:因為地下通道電梯7年不運行,拎著行李的乘客和要去鄭大五附院等醫院的病人寧願冒險穿馬路翻欄杆。很多行人覺得不方便橫穿馬路,在記者觀察的十分鐘內,共有12位行人橫穿馬路而棄走地下通道。附近商戶說,7年長期閒置後,以前有媒體來採訪過後,電梯開了一天。
  • 白巖松最新演講:光陰的故事,白說你聽
    雖然是一名傳統媒體人,但白巖松對於新媒體的發展有著個人獨特的理解,玩起來花樣百出,說起來金句頻頻…… 堅持不開微博微信,是我的生活方式 今年50歲的白巖松回首過去也很感慨,很多書中提到的同伴,現在已經不在了。
  • 白巖松上海演講回應「巖松體」:我這個年齡已經不需要心靈雞湯
    白巖松又出書了。4月12日下午,白巖松在上海交通大學做了題為「二十年,我們的時代」的演講,並帶來了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推出的新書《一個人與這個時代》。白巖松認為,當下中國最需要「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前行)。現場,他也回應了「巖松體」心靈雞湯,稱「我沒有開微信,我也沒有上微博。足夠有價值的內容一定會繞著彎來到我面前。
  • 白巖松又出新段子了 但看完後我實在是笑不出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封面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因為奧運會開幕式的解說,白巖松變身段子手。但是沒火幾天,就被傅園慧搶了頭條。  不過,沉寂了數日的白巖松又回來了。
  • 白巖松和他的東西聯大
    2012年冬天的第一節課,10個學生在這裡冷得哆嗦,看著白巖松嚴肅地板著電視上那張撲克臉,立下各條規則,批評大家的自我介紹各種不好,感覺遠算不上愉快。陳之琰記得,當時只覺得這就是一門課,沒有特殊感覺,但可以感受到,白巖松對這件事情相當用心。還得相處一段時間,學生們才會發現這張撲克臉其實很容易大笑。他們漸漸喊他「老白」。
  • 白巖松為什麼不允許兒子考第一?4個「縱容」揭露育兒觀念
    、不多些考試,唯恐孩子落後於人。白巖松和其他家長不一樣的地方是,他會「縱容」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與孩子應該良性互動,有些令孩子成長的課堂是學校給不了的。這時候白巖松告訴兒子:「孩子,將來遇到任何事先別哭,太浪費時間了
  • 白巖松為什麼不允許兒子考第一?4個「縱容」透露育兒觀念!
    白巖松和其他家長不一樣的地方是,他會「縱容」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與孩子應該良性互動,有些令孩子成長的課堂是學校給不了的。縱容之一「不考第一也沒關係」白巖松的兒子成績很好,想要進入重點高中沒問題,但是在中考之前,白巖松卻跟兒子開玩笑說:「要是考進最好的高中,我就跟你急,要是考第一,我就跟你斷絕關係。」在這番話的作用下,孩子果真沒考第一,但是也沒跌出過前十名。
  • 這份班級微信群公約火了,還上了白巖松的節目!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看看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裡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家長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央視主持人推薦書目:白巖松推薦《楊牧詩集》康輝推薦《紅樓夢》
    根據這份書單,白巖松推薦《楊牧詩集》,號召「活得有點詩意」,水均益推薦託馬斯·弗裡德曼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康輝推薦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郎永淳推薦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張越推薦史鐵生的《病隙碎筆》 ,趙普推薦《百歲憶往》,董倩推薦的是《梵谷傳》,而另一位女主播歐陽夏丹推薦張小嫻的散文集《謝謝你離開我》。
  • 白巖松育兒秘籍:不讓孩子考第一
    你考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白巖松育兒秘籍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出自白清揚中考前後:你要是考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這句話讓大部分家長感到迷惑,學習就是"百舸爭流",怎麼到他這兒反而不讓孩子考第一?最最氣人的是,明明不讓兒子考第一,結果白清揚還是光榮地當上了學霸。這個是個什麼心理?
  • 「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點出的3個弊端,家長有必要知道
    白巖松獲眾多家長支持,主要有3點原因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談到是否讓孩子住校這個問題上,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對於這一問題,白巖松明確的回答道:「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由此可見,白巖松不讓孩子住校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隨後白巖松點出了讓孩子住校的3個弊端,獲得了眾多家長的支持。在孩子住校這個問題上,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選擇和打算。有的家長覺得讓孩子住校有許多好處。
  • 白巖松,值得信賴的主持人
    而在這所有的節目、所有的主持人當中,我最喜歡看的就是白巖松主持的《新聞1+1》。白巖松這個名字就像是一個品牌一樣,他主持的節目也是值得信賴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白巖松的幾個特質:首先,白巖松問的問題都很專業、很踏實、很落地,沒有那些虛的,都是大家切切實實所關心的。
  • 非主流試驗田"東西聯大" 白巖松和他的77個學生
    作為和白巖松共事過16年的央視評論部老同事,他也常會和白巖松「失聯」。   「白巖松不用微信,簡訊有時也不及時看,節目溝通緊急時,我就發微信給他愛人轉達。有一次錄節目結束,手機關機都5個小時了,他才想起找手機。」王立明笑著感慨。   2019年,人工智慧洶湧,5G蓄勢待發。
  • 跟著白巖松重讀《道德經》,開始相信時間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藥
    做家務的時候,放著小視頻,剛好是白巖松「白說」《道德經》,聽著聽著才發現道德經我算是白看了,於是無比慚愧地,鄭重其事地把《道德經》從書架上請下來,這一次順著白巖松的題點去讀,只找相應的幾句,反覆思考,受益良多。
  • 白巖松主題演講調侃"拍照族" 建議年輕人多讀經典
    原標題:在寧聊得嗨,白巖松都不想籤書了  前天傍晚,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現身南京先鋒書店五臺山店,圍繞「書裡有個更好的自己」的主題,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演講。  在籤售環節,他不忍心打斷滿場不停舉手提問的讀者,「我們聊得很嗨,這次也不籤書了吧!」
  • 白巖松:解說不應被文字限死 觀眾喜歡有趣故事
    白巖松至今不怎麼用微信,但一直密切關注新媒體、自媒體的動向。很多詞被異化了,但是詞本身沒錯。女排奪冠,有個外國小夥穿著中國隊服,跟女排姑娘擁抱,開心得不得了。他是女排的體能師。——白巖松談「女排精神」從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到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白巖松都在進行「白說」嘗試。六年後,裡約奧運會上的「白說」,依然成為熱門話題。因為迥異於央視1套與5套的解說,裡約奧運會剛剛開幕時,白巖松被網友捧為「國家級段子手」;到奧運結束,因為他激烈或諷刺的一些觀點,白巖松又遭遇到一波批評。
  • 這4類大學生不適合考研,浪費時間和金錢,不如直接就業
    其實究其根本原因,大部分失敗的學生都是考研的方法不對,或是他們根本就不適合考研,浪費時間和金錢,還不如畢業直接工作呢。學生們想要考研,就要先分辨好自身的實際情況,看看自己是否適合考研。這4類大學生不適合考研,浪費時間和金錢,建議畢業之後直接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