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解說不應被文字限死 觀眾喜歡有趣故事

2020-12-11 騰訊體育

白巖松至今不怎麼用微信,但一直密切關注新媒體、自媒體的動向。

很多詞被異化了,但是詞本身沒錯。

女排奪冠,有個外國小夥穿著中國隊服,跟女排姑娘擁抱,開心得不得了。他是女排的體能師。這裡有一種精神,它是嚴謹的流程、科學的管理。

勝利又有一種基因,它是精神的一部分。勝利過,才敢於勝利。

——白巖松談「女排精神」

從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到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白巖松都在進行「白說」嘗試。六年後,裡約奧運會上的「白說」,依然成為熱門話題。

因為迥異於央視1套與5套的解說,裡約奧運會剛剛開幕時,白巖松被網友捧為「國家級段子手」;到奧運結束,因為他激烈或諷刺的一些觀點,白巖松又遭遇到一波批評。

從巴西回來不到一周,白巖松接受南方周末專訪,他的嗓子有些沙啞:「你經受過很多誇張的表揚,憑什麼不能接受誇張的批評呢?」

最大的改變是絕不低頭看稿

南方周末:裡約奧運會的段子,來自你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隊?

白巖松:新聞頻道的開閉幕式直播,只有三個人:我,一個男孩兒,一個女孩兒。我來告訴他們怎麼幫我。

我看了不少於200萬字關於巴西的東西。甚至可以去糾正一些資深的了解巴西的人。

這次直播最大的一個改變,是我全程都不低頭看稿。你準備得越精心,越可能會被它限制。你低頭看,說完再抬頭,畫面就錯過了。

倫敦奧運會給了我這個警示。這次我就說,一定不被文字限死,重要信息都必須縮到二三百字之內。

我讓那個男孩兒在直播間上網,搜尋關於開閉幕式的即時信息。這哥們兒坐在我旁邊,看到英國代表團的閃光鞋,很快就在屏幕上打出來:已經有推特透露,這是專門為奧運準備的。我馬上把這個資訊說出來了。閉幕式上,吉賽爾·邦辰發了條推特,我馬上就會表達:她在刷閉幕式上的存在感。貝利發推特,我馬上去說。資訊變成了活的、即時的,流動起來了。這是方式的改變。

他們幫你把解說變得更年輕?

你可能說反了。這跟年紀無關,可能是我的想法更年輕。這些事情都是我安排他們做的。

「白說」從2010年廣州亞運會就有,到現在思路上有什麼變化?

2010年亞運會,給了新聞頻道一次機會。以前,大型運動會開幕式是統一動作,沒什麼選擇餘地。但那次一套、五套並機。新聞頻道弄不弄,可以自己選擇。當時分管新聞頻道的副臺長孫玉勝,就誕生了個想法:我們自己來試一個新路數吧。

2008年奧運會時,孫玉勝分管體育。我相信,那時他可能就萌生過這樣的想法。

從廣州亞運會到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是完成對新聞式解說的一種實踐。倫敦奧運閉幕式,我就更輕鬆,把信息蘊藏到鬆弛下來的語言中。倫敦奧運會閉幕式一完,就有了鋪天蓋地的報導,說這裡有各種吐槽。

我沒有想過吐槽。我只想著,當新聞類解說實踐後,下一步向哪走。中央電視臺大型賽事開閉幕式解說,既然要兩個版本,一定是要求不一樣。五套和一套開閉幕式的解說,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不再是詩化的語言,已經傾向於新聞背景式的解說。我想,這很好,是不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再向前邁一步。

所以裡約這次,不過是更集中、更主動、更有意識去這麼做而已。

這次在代表團入場時,我的改變是巨大的。作為觀眾,我覺得這是最冗長的部分。我想聽到更多有趣的資訊、好玩的語言,讓冗長的入場變得輕盈起來。

這二十年做奧運、三十多年看奧運,每到入場式,我總聽到身邊人說「太長了」。解說說什麼,其實他沒聽見。你聽不見,因為你不期待它。一聽不一樣了,他可能會坐下來看。

孫玉勝當時覺得亞運會需要什麼樣的改變?

從1993年他創辦《東方時空》起,我們合作多年。

1999年,澳門回歸,我們請了個外籍嘉賓,這是孫玉勝邁出的重要一步。他很緊張,在演播室門口跟我說:小白,這是咱們第一次這樣直播。我說:您放心,門開了,我不會讓它關上。

廣州亞運會他有了改變的想法,我就去做。倫敦奧運會做完,我跟他開玩笑,說咱倆合作不錯吧,你有什麼想法,我是能給你完成的。

裡約奧運會開幕式後,他給我發簡訊表示祝賀。我說這其實是您想法的延續,這是您的作品。他現在不直接管這件事,但我在把他六年前的想法進一步豐富、向前走。

我覺得有三點很重要:尊重規律,尊重時代,尊重期待。前兩點大家都在談,第三點很少談。每一次的成功變革,都是對期待的正確回應。1993年,《東方時空》創辦,迅速成功,原因就在於它正好對撞了人群中已經產生的對新語態的期待。

如何捕捉公眾的期待?

做新聞就是在跟社會心理打交道。一個搞新聞的人,如果不了解大家在關注什麼、期待什麼,很麻煩。在北京,我幾乎每天都會逛報攤。我不怎麼用微信,但手機上有很多app,我要查新聞。《新聞1+1》每天要跟這個社會的熱點發生碰撞。做出一期節目,要討論N個選題。你怎麼可能脫離這個時代?

更重要的,我從1996年做奧運會報導,到現在二十年了。我自己也喜歡運動,對奧運的關注也足夠多,當然應該知道公眾的期待。從個體來講,你願意看那些四平八穩的、形容詞堆積的奧運會開閉幕式解說嗎?你問問自己。自己也是期待中的一部分,你應該尊重這種期待。

勝利才是成功之母

這次奧運會有很多變化,比如寧澤濤,他沒有拿獎牌但很滿意自己的成績。這種表態以往很少見。你怎麼看待這種變化?

我們經過北京奧運後,對金牌的看重度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大家更願意在這找樂、享受。這次奧運會,我反而認為是另一個拐點。

任何事情矯枉不能過正。我們如果真是「唯金牌論」,到2008年可能達到了巔峰,之後人們就開始轉變,覺得好玩、開心,然後享受這過程。但是到裡約奧運會,你要知道,僅僅是玩,那還參加奧運會幹嘛?這次的獎牌、金牌數出現這麼大規模下滑,有相當多的成績我們不滿意。

女排引起如此大的轟動,因為它是人們關注的大型球類項目、集體項目。恰恰在這個領域,我們在奧運會上一直乏善可陳。其實女籃曾經拿過奧運會亞軍,女足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也拿過銀牌,所以才有我那句話:經過20年,我們幾代人艱苦的努力,我們終於不如以前了。

經過這次奧運會,在重視金牌、獎牌和快樂享受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偏向哪一邊,恐怕都是不對的。奧運會,哪個地方會拿他們村、拿他們企業的旗子?咱們個別人這麼做,大家都覺得太添堵了。這就是一個揮舞國旗的地方,我們要重新理解奧運。

2000年,大家更多地談論獎牌、金牌,我做直播時一直在強調的是人,是情感。等到這屆奧運會,我反而要去強調,奧運會就是奧運會,如果你不敢勝利,你不能勝利,淡化金牌,那是鴕鳥、阿Q,還是什麼?

你如何看「女排精神」?

科學管理難道不就是精神的一部分嗎?我在節目中說:我非常不喜歡一句話,在體育賽場上「失敗是成功之母」,錯,勝利才是成功之母。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中國足球有多少媽呀,它怎麼沒成功過?女排勝利過,就會有勝利的基因,關鍵時刻就拿得出來。

這背後,有一套系統的科學保障。女排奪冠,有個外國小夥子穿著中國隊服,也跟女排姑娘擁抱,開心得不得了。他是女排的體能師。郎平也走南闖北,是開放的。這裡是有一種精神,但不是大家理解的那個口號,它是嚴謹的流程、科學的管理。

但勝利又有一種基因,它是精神的一部分。勝利過,才敢於勝利,關鍵時刻才知道該做什麼。單純從牌面實力來說,中國女排在小組賽上是真正完敗塞爾維亞。為什麼決賽會贏?塞爾維亞從來沒進過奧運會決賽,中國女排進過四次,郎平自己拿過冠軍。這種遺傳性的東西,會在關鍵時刻起作用。塞爾維亞最後幾乎崩盤,最後一局主攻都被換下來,坐在替補席上。這就是沒成功過和成功過的區別,成功不一定會轉化成勝利,但起碼是勝利的助推器。

桌球沒有精神嗎?問劉國梁,奧運會你會睡不著嗎?他說不會,為什麼呢?他說:我遇到問題,可以去問蔡振華;蔡振華遇到問題,可以去問李富榮啊。長期的成功,使大家擁有這樣的系統,心裡是有底的。總失敗,你去問誰?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精神:桌球的精氣神就在這兒,我就是贏家。

所以劉國梁會說:「別人打一場是一場,我要輸一場會輸一輩子。」這個壓力的確夠大,但另一方面,就是一種傳承。很多詞在我們這兒被異化了,但是回到這個詞本身,它沒錯。

這屆奧運會,你最關心哪些項目?

除了球類項目,我當然很關注田徑。

今年我們某些優勢項目突然出現嚴重下滑,比如體操、射擊。過去我們談「五朵金花」,就是為中國拿金牌最多的幾個項目,但這次體操一枚沒有,球類項目黯淡,團隊項目黯淡。

反而田徑邁了很大的一個坎兒,拿到了兩金。2004年奧運會也是兩金,但今年多了兩銀兩銅。而且有些項目還會讓你期待,比如跳高。

回來的路上,我一直跟闞福林指導聊這件事。我說現在中國田徑有些項目達到了一定實力,但我們接下來要挑戰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比賽。你平常的跳高成績是2米37,怎麼會在奧運會只跳2米22。2米22跟平常成績差15公分,明顯不會比賽。我說,很多年之後,我們可能會懷念劉翔。劉翔是個很會比賽的人,在田徑世錦賽上,能第八道奪冠,在奧運會上也能創造出極好的成績。

中國選手在閉幕式視頻中出現很少,白巖鬆開玩笑說「看來女排戰勝巴西得罪了人」,這引來一波批評。

能經受誇張的表揚,憑什麼不能接受誇張的批評呢?

中國隊遇到很多麻煩,你批評霍頓和陳欣怡,措詞可能很直白。

當別人說你是騙子時,我不知道你該用什麼樣的詞去回應才禮貌,我也會注意。但我提醒大家,說霍頓「混蛋」,是我一篇文章裡的內容。它並沒有出現在我的節目裡。

說是「傻子」當然是對的。服用興奮劑,她是傻子還是瘋子?背後這群人是傻子還是瘋子?一個18歲的姑娘,她自己決定嗎?中國從2000年雪梨奧運會就實行了最嚴厲的血檢,為什麼又生出一些事?我相信,中國體育界接下來會用更嚴厲的方式去面對興奮劑。

我在奧運期間寫了首小詩:「成績誠可貴,金牌價更高,若為清白故,兩者皆可拋」。奧運剛閉幕,2008年首金陳燮霞,包括另外兩名女子舉重選手的興奮劑問題被披露。接下來面對東京,成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必須做到清白。

這個時代,不同意別人說的話,我也要維護別人說話的權利。別人有意見,說你應該用什麼樣的詞,他有權利去說。但他說完後,也會有別人批評他的觀點,很正常。都過去了,對於我來說,奧運會結束了。

即使批評措辭很猛烈?

合理的我會接受,不合理的一笑了之。我早就覺得,我是無法匿名的。現在大量文章,不管是表揚你、批評你,甚至流言,你都不知道他是誰,可別人永遠知道我是誰。前車筐裝表揚,後車筐就得裝批評。

閉幕式視頻裡基本沒有中國選手,你開玩笑中國女排「得罪」了人,「國際玩笑」現在不那麼敏感了?

在探索開閉幕式解說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我們從業人員的解放,可能也需要很多觀看者的解放吧。有時候,解放要從自己這兒開始。自由首先是自己的。怎麼把握尺度?

長達四小時的開幕式和接近三小時的閉幕式,主體內容還是大量新聞信息,背景介紹和資訊,只不過大家會把其中的段子擇出來。

很多人說:「白巖松,你怎麼在做節目的時候不笑?」做新聞節目,我說,面對礦難,面對毒奶粉,你笑著說?好多人說:「你怎麼在奧運會變成另一個人?」我說,是奧運會決定的。

我為什麼經常用「鏡像」這個詞?一個鏡子放在這兒,這是新聞事實,新聞人永遠要以這個新聞事實作為鏡像,然後反映出你的狀態。當新聞悲傷的時候,你就悲傷;新聞快樂的時候,你就快樂。它首先是由這個新聞事實決定的。

奧運會難道不是人類為自己創造出的最大的娛樂的一部分嗎?包括世界盃也是。這是開奧運會,不是開會。更何況,開會會風也應該改。

「彩色電視更花哨,辨黑白的人越少」

貝利預測塞爾維亞女排贏球,這件事其實不存在。但很多人信以為真,這算不算新媒體的副作用?

我們現在看到公眾號有近兩千萬個。它每天會發布大量的文章、資訊,真正有價值的不多。

過去我們學新聞,講傳媒之所以會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與它把關人的角色緊密相關。傳媒人要有自己的責任感和職業感,它跟審查是兩回事。現在,當把關人這種角色全面消失時,你怎麼辦?

說是郎平寫的信,郎平馬上證實不是自己寫的。為什麼沒有追責:誰炮製了這樣的文章?每天有多少這樣的文章在炮製?能一直這樣向前走下去嗎?還是找到一種平衡?

現在有一個很讓新聞人擔心的東西,就是新聞事實和情感事實。有的人不關心這事是不是真的,但情感上認為它是真的,就更加縱容很多糟糕的東西出現。

奧運會期間,你參加了網絡直播,有新感觸嗎?

不管它怎樣發展,最後一定會內容為王。直播常態化,可最後真正能讓你看的,一定是有內容的直播。如果沒內容,剛開始新鮮,能看多久?就像羅大佑三十多年前唱的:「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哨,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

以前你擔心,在央視「超越我們這批人的年輕人」還沒有出現,現在情況怎麼樣?

經常有身邊的人跟我說,你們央視誰又走了。我說你別樂,他們走了之後,是去哪兒了?不是去媒體了,而是去資本或者其他的領域。這是在告別媒體,不是在告別央視,你怎麼還樂呢?

我真正擔心的,不是央視怎麼著,而是媒體。現在一流人才願意進入媒體嗎?如果媒體不是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一種力量,而是變得更糟的一種力量,那才真正死路一條。

在這點上,我又謹慎樂觀。現在很多邊界被突破,大家快速向前走,很多東西沒有價值,但有價值的東西,最終一定會來到你眼前。我平時不用微信,但也會關注「正午故事」「單讀」,包括我朋友做的「讀庫」這些,好東西跑不了。

不管新舊,如果媒體不能走到更好的內容,今天做的一切又有什麼價值呢?

你辦了個「新聞私塾」,每個月上一天課。第一屆有11個人選擇去新聞單位,你很欣慰。

我早就告訴他們:你選什麼職業,在「聯大」學到的東西都會幫助你。的確,「聯大」畢業的孩子從事媒體工作的比例極高。其實我一直在「踹」他們去新媒體,但到現在為止,都沒人去新媒體。

可能是兩個原因,一是新媒體不解決戶口,二是新媒體沒有採訪權。這對學新聞的人來說很難。好多人問我:「白巖松,你怎麼還在央視啊?」我說:你告訴我,我能去哪家網際網路?比如奧運會,央視是唯一版權持有者。作為新聞人,你就是想靠近新聞。奧運期間,奧運就是新聞,我在央視才有機會跟它直接靠近。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現在的媒體狀況,你覺得是什麼?

我覺得叫雜草叢生,深不見底,中國很多事情是這樣。這裡可能蘊藏著一個更好的未來,但表象雜草叢生。可歷史就是這樣,問題從沒停歇過。王子、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都是一瞬間,問題第二天就會到來。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白巖松解說裡約奧運開幕式 妙語連珠被贊"段子手"
    從央視名嘴到段子手   「我都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我會格外關注這個開幕式上各國代表團入場式好看的服裝,看見別人家好看的進場服裝還是很羨慕的。」在央視新聞頻道轉播的裡約奧運會開幕式中,名嘴白巖松的解說讓觀眾眼前一亮。原來,重要的活動還可以這樣玩兒?隨後,「段子手白巖松」也成為微博的熱門標籤。
  • 白巖松版奧運閉幕式解說來了
    白巖松版奧運閉幕式解說來了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22日 10:15 A-A+ 「開掛」,妙語連珠,他高能又接地氣的白氏風格,再續開幕式「神解說」傳奇!  ■真正打劫的是羅切特本人 白巖松:假報案被報出之後,裡約安全多了  每一個來到裡約的中國記者和運動員,可能都會接到家裡的簡訊,最後又相同的四個字「注意安全」,但是這樣的裡約只「不安全」了一次,白巖松:那就是美國遊泳運動員羅切特報警被劫了之後,那一瞬間讓大家覺得不安全原來是存在的,後來真正打劫的是羅切特本人,因為他是虛假報案,他打擊了裡約的形象
  • 文字的故事 |「限」:我們要反思,是誰限制了孩子成長的自由?
    如果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能夠以寬廣的心胸、樂觀的心態,而不是以逼仄的心理、有限的目光去面對人生中的諸多不如意,那麼結局應該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天便來看這個漢字「限」。《戰國策•秦策一》中記載了張儀以橫強遊說秦王的故事:張儀認為秦國號令鮮明,賞罰分明。在這種治國方針下,秦人都有著為國家死效的決心,有著奮戰至死精神。因此,秦國作戰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所向無敵的。
  • 大司馬解說S10勸退觀眾,瘋狂搶話還胡言亂語!微博遭爆破被狂噴
    而近日他接受了S10官方的邀請,出席解說臺嘉賓,與觀眾一起體驗TES與SN之間的四強大戰。不過有趣的是,大司馬在比賽中突然沒有了往日的幽默,不僅經常搶官方解說的話,還說了一些比較奇怪的遊戲理解。
  • 白巖松回應吐槽霍頓被質疑:風度是沒有溫度嗎
    從央視名嘴到段子手「我都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我會格外關注 這個開幕式上各國代表團入場式好看的服裝,看見別人家好看的進場服裝還是很羨慕的。」在央視新聞頻道轉播的裡約奧運會開幕式中,名嘴白巖松的解說讓觀眾眼 前一亮。原來,重要的活動還可以這樣玩兒?隨後,「段子手白巖松」也成為微博的熱門標籤。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新聞也是講故事
    白巖松明白「說話可不是件好玩的事」。作為用嘴說話的新聞人,他知道自己是用嘴活著,同時,也活在了別人的嘴裡。在網際網路時代就更強化了這種概念,今天為你點讚,明天為你點殺,落差大到可以發電,無處可躲。話說錯了,自然在劫難逃;話沒說錯,也有相關的群體帶著不滿衝你過來。面對困擾,不如保持沉默。所以,他堅持不開微博,不用微信。
  • LPL解說娃娃遭觀眾怒噴,不專業還自我感覺良好,逼我去看德雲色
    LPL解說娃娃遭觀眾怒噴,不專業還自我感覺良好,逼我去看德雲色在昨天小組賽第二輪的比賽中,首場比賽是FPX對戰越南的一號種子GAM,比賽還沒開始的時候,解說娃娃就對FPX戰隊一頓亂吹,語氣中帶著看不起GAM戰隊的感覺
  • 白巖松看日本:中日關係面臨拐點
    白巖松在在日本的東京灣白巖松採訪慄原小卷白巖松採訪濱崎步白巖松: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新聞周刊》。我現在是在日本的東京灣,背後就是東京的彩虹橋,今天這兒的天氣不錯,但是略有一點涼意,後面東京灣的水面上也非常的平靜。
  • LCK解說四字評價劉青松,德雲色解說更是要求觀眾打出感動兩字
    LCK解說四字評價劉青松,德雲色解說更是要求觀眾打出感動兩字IG與FPX的半決賽已經過去將近一周的時間了,直到現在回想起來依舊感覺無比震撼,這場比賽,讓全球的英雄聯盟粉絲感受到了LPL團戰的獨特魅力,堪稱精彩絕倫的巔峰對局。
  • 英文解說:LPL最強下路是JKL和寶藍,UZI最受西方觀眾喜歡!
    前言:LPL英文解說:西方觀眾認為最強ADC是Perkz,而不是UZI!LPL最強下路是JKL和寶藍,UZI最受西方觀眾喜歡!對於G2拿下了MSI冠軍,英文解說認為:G2是很強,但是他們沒有打敗巔峰的IG,所以很難說,而IG現在狀態又不是很好,兩隊現在交手勝負真不一定。另外對於Knight和GRF中單choivy誰更強,英文解說明確表示:knight對線會更有優勢。之後有網友提問:UZI現在是不是世界第一ADC?
  • 拿起「槍」的白巖松與陳虻之死:電視黃金十年休止符
    03 「這才是乾電視的」 回到故事的開始,白巖松第一次見到時間,心中並沒湧起任何理想主義的念頭。 開著雪鐵龍,手裡拎個包,拿著大哥大,像個江湖中人。 而時間對白巖松的印象是:「一個瘦猴兒」。
  • 英文解說:LPL現在是世界第一賽區嗎?1/2 網友熱議:解說問題的確太...
    虎撲5月17日訊 C9出品的賽評聊天欄目,這期的討論點是LPL,邀請了LPL的前英文解說和知名電競人Thorin。新聞發出後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詳細內容如下:C9出品的賽評聊天欄目,這期的討論點是LPL,邀請了LPL的前英文解說和知名電競人Thorin。
  • 白巖松:不開微信是不想浪費時間
    儘管會遭遇「老白,你們臺能幹的人全走了,你怎麼還沒走」,這時候白巖松經常會反問對方,「如果沒想改行,你說我離開央視還可以去哪兒,可能對方會回答『去網際網路』,可現在的網際網路幾乎全是編輯新聞,很少能夠採制,而且大部分也不願意做新聞,這裡風險太高,又不賺錢」。白巖松善於把問題具體化,這樣一來,很多答案就清晰了。  對於「離職」的態度,白巖松「祝福所有走的人,也祝福所有留下的人」。
  • 白巖松:「考第一,就和你斷絕父子關係」,獨特育兒觀成就白清揚
    白巖松覺得,爭第一的人也許會用上許多 不善良的手段,贏得了戰役,卻要在夜深人靜時自己舔舐傷口。他對兒子的要求是,和自己賽跑,「不爭第一」,處於首位的人不一定是勝利者,一時風光賭不來這一生的順暢。2013年北京中考分數發布,白巖松知道兒子考了高分很開心,更高興的是他不是第一名。
  • 白巖松和他的東西聯大
    我第一次去聽課時,應我們的拍照要求,白巖松穿上了西服皮鞋,卻依然扣著鴨舌帽,挎著印有「東西聯大」的環保布袋,毫不介意這身行頭的對衝感。我第二次去聽課,他果然穿上了學生們形容的標準打扮。辦學三年,白巖松只接受了兩次採訪,不少都推掉了,怕打擾學生。他說自己喜歡《道德經》的結束語:「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天之道是,讓人有利,而不讓人受害。人之道是,去做,不用去爭結果。
  • LCK最漫長比賽,觀眾苦等2小時,解說卻在臺上「相親」
    LCK最漫長比賽,觀眾苦等2小時,解說卻在臺上「相親」賽後,有網友統計了一下這場長達三個小時的比賽,真正的比賽只有三十分鐘,其餘時間裡都是工作人員在修復故障。當然,之所以需要這麼長時間進行修復也跟比賽是線上賽有關,雙方是在各自的基地進行比賽的,出現了故障兩邊協調起來也比較麻煩。
  • 「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看看白巖松獨特育兒觀
    今天就帶大伙兒看一看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相信你會深有感受!你敢考第一名,我就和你斷絕關係?白巖松大伙兒都不陌生吧,是大家十分熟知的「央視名嘴」,他的節目主持不呆板,並且言語犀利,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主持人。而白巖松不但在節目主持這一方面十分厲害,在「育兒」這一方面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 白巖松最新演講:光陰的故事,白說你聽
    日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自創圖書系列品牌「FromBai」,將其暢銷多年的三本書全新再版。「我把下本書的很多內容都說到這套書的音頻視頻當中了,有點砸自己的飯碗。」 白巖松以本次「新」書發行為契機,在京舉行了一場主題為「光陰的故事:歲月既慢且長,白說你聽」的演講,與大眾分享了他打造「From Bai」的初衷與這些年的所思所得。
  • 孩子不愛閱讀成績差?白巖松培養兒子閱讀興趣的方法,值得你借鑑
    孩子無意中在家裡看到一本書,剛安靜地坐下來翻閱了幾頁,被父母看到了,父母走過去看了下,覺得這書不適合孩子,於是趕緊拿來「自己覺得孩子該看的書」遞給孩子說:「寶貝,這本書對你來說太難(簡單)了,這本書才適合你,想看書的話就看這本吧,這本更有趣!」
  • 在解說中給運動員打分徵服全國觀眾!這位拿到國際裁判證的解說員...
    昨天,老徐在文章中寫到了中國體育解說史毫無爭議的第一人,宋世雄老師的故事。眾多讀者紛紛留言,年長者回憶當年時光,年少者膜拜昔日大神。今天,老徐繼續給大家聊聊中國體育解說員的故事。但由於體操是一個專業性太強的項目,雖然運動員們精彩的動作讓體操成為了綜合性運動會上觀賞性最強的比賽,但同時也被認為是最難解說的比賽。因為評分細節、動作要領和比賽時間短暫等問題,體操解說員必須在極短時間內準確描述運動員的動作要領,深入淺出地使觀眾了解整套動作和完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