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邏輯?

2021-02-13 人機與認知實驗室

邏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

邏輯狹義上邏輯既指思維的規律,也指研究思維規律的學科即邏輯學。廣義上邏輯泛指規律,包括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邏輯包括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包括歸納邏輯與演繹邏輯,辯證邏輯包括矛盾邏輯與對稱邏輯。對稱邏輯是人的整體思維(包括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的邏輯。

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是對思維過程的抽象。

從狹義來講,邏輯就是指形式邏輯或抽象邏輯,是指人的抽象思維的邏輯;廣義來講,邏輯還包括具象邏輯,即人的整體思維的邏輯。

定義

邏輯狹義上邏輯既指思維的規律,也指研究思維規律的學科即邏輯學。廣義上邏輯泛指規律,包括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邏輯包括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包括歸納邏輯與演繹邏輯,辯證邏輯包括矛盾邏輯與對稱邏輯。對稱邏輯是人的整體思維(包括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的邏輯。

釋義

邏輯就是事情的因果規律,邏輯學就是關於思維規律的學說。有時邏輯和邏輯學兩個概念通用。

從狹義來講,邏輯就是指形式邏輯或抽象邏輯,是指人的抽象思維的邏輯;廣義來講,邏輯還包括具象邏輯,即人的整體思維的邏輯。邏輯和邏輯學的發展,經過了具象邏輯—抽象邏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對稱邏輯三大階段。

對稱邏輯是邏輯學發展的最新成果,是辯證邏輯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邏輯發展的最高階段。對稱邏輯學就是對稱邏輯的概念、範疇與範疇體系。對稱邏輯以對稱規律為基本的思維規律,是天與人、思維與存在、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對稱的邏輯。對稱邏輯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

含義

邏輯通常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1:規律,事物的完成的序列。

2:事物流動的順序規則

3:事物傳遞信息,並得到解釋的過程

邏輯就是思維的規律,規則。邏輯學就是關於思維規律的學說。有邏輯和邏輯學兩個概念通用。輯與邏搭配讀輕聲。

邏輯(理則學),源自古典希臘語 (logos),最初的意思是「詞語」或「言語」,(引申出意思「思維」或「推理」),1902年嚴復譯《穆勒名學》,將其意譯為「名學」,音譯為「邏輯」;因為該詞是由日制漢語「倫理」一詞分拆而來,所以日語還把它譯為「論理學」。 傳統上,邏輯被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來研究。自從十九世紀中期,邏輯經常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中研究。邏輯的範圍非常廣闊,從核心主題如對謬論和悖論的研究,到專門的推理分析如或然正確的推理和涉及因果關係的論證。

在我國古代,邏輯學又被稱為理學、理則學、名學、刑名之學等。

相關焦點

  • 幽默與邏輯:什麼是形式邏輯?
    如果你認為外表美觀的稿件難以書寫,那麼請你隨便寄來空稿紙來,我們將請隨便什麼人在上面書寫。」「作者首先應該注重的是內容」與「編輯首先注意的是外表」,都是S是P的句式,這是判斷。判斷用下定義的方式,描述一個事物是什麼樣子。這是無條件的判斷句式,還是這個示例,接下來再看一下什麼是有條件的判斷句式。有條件判斷的公式定義是:如果P,那麼Q。
  • 邏輯是什麼?
    這些邏輯聯結詞也叫真值函數、真值聯結詞,它們是邏輯這門科學中的概念,稱為「邏輯常項」。「邏輯常項」首先由伯特蘭·羅素在1903年的《數學原理》中提到:「所有數學常項都是邏輯常項且所有的數學前提都與這些常項有關,我相信,這個事實為哲學家在斷言數學乃先驗之科學時想表達的意思給出了精確表述。」
  • 【邏輯論壇】什麼是非形式邏輯?
    非形式邏輯所關心的領域是自然語言論證,它有兩個方面:⑴日常討論(公共事務討論,如報紙社論);⑵風格化的討論即一定學科的論證、推論和認識論的特定領域的風格,如不同的科學。這種關鍵的區分不是日常談論與風格談論的問題,而是人工語言與自然語言的問題。不管談論是什麼,後者是非形式邏輯的焦點(把非形式邏輯與關於人工語言和邏輯系統的形式演繹邏輯進行區分的焦點)。
  • 科與技,什麼是邏輯?(二)
    科學與技術,什麼是邏輯?(二)邏輯是什麼?
  • 什麼是非形式邏輯?
    非形式邏輯所關心的領域是自然語言論證,它有兩個方面:⑴日常討論(公共事務討論,如報紙社論);⑵風格化的討論即一定學科的論證、推論和認識論的特定領域的風格,如不同的科學。這種關鍵的區分不是日常談論與風格談論的問題,而是人工語言與自然語言的問題。不管談論是什麼,後者是非形式邏輯的焦點(把非形式邏輯與關於人工語言和邏輯系統的形式演繹邏輯進行區分的焦點)。
  • 財富自由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我有100%的信心對你說:能夠進入這個21天看見七大邏輯課堂,你是幸運的! 但是,你有100%的信心對我說:我會認真聽麼? 無論你是抱著什麼心態學習這個課程,你都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如果你是帶著好奇心加入的,21天結束之後,你會說:我知道了.
  • 清華大學教授:邏輯教學應該怎麼教?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有什麼關係?
    字面上就可以看出,無論是普通邏輯還是現代邏輯,總還是邏輯,但是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沒有任何關係,或者至少可以沒有任何關係。批判性思維是什麼,在高校教育中是不是可以設置為一門課程,也許不是不可以討論的,但是與它相關有一個問題:這就是常常要與邏輯聯繫起來,而且總是表現出對邏輯的不滿,提出要改革邏輯教學。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論者[1]所有與邏輯相關的負面談論都是錯誤的。
  • 什麼是邏輯回歸?
    邏輯回歸(Logistic Regression,也譯作「對數機率回歸」)是離散選擇法模型之一,屬於多重變量分析範疇,是社會學、生物統計學、臨床、數量心理學、計量經濟學、市場營銷等統計實證分析的常用方法。邏輯回歸一般用於二分類(Binary Classification)問題中,給定一些輸入,輸出結果是離散值。
  • 什麼是商業邏輯,怎麼學習
    要想搞清楚商業的邏輯,必須要知道商業是什麼。說白了,商業的本質其實就是物質交換,比如通過這樣兩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什麼是商業邏輯的。這兩個問題會引導著我們思考商業的本質是什麼?很多人覺得我們買蘋果是因為我們需要他在蘋果出來之前我們不是活得好好的嗎?我們真的是因為需要才會買一個產品呢,所以並不是需要是買產品的原動力,而是一種狀態,它並不是全部,所以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每一個產品其實是在購買的時候考慮到它對我們產生有用的價值。
  • 「邏輯」概念適用的範圍到底有多廣?談論什麼時可用到「邏輯」?
    在現實中,「邏輯」概念適用的範圍到底有多廣?換言之,你在談什麼內容時,可以用到「邏輯」?在所有的藝術、文學、科學、哲學、工程、技術、商業、政治、軍事的背後,都能找出各自內含的「邏輯」,甚至在現代抽象藝術中,依然存在著「邏輯」。
  • 股票賺錢的根本邏輯是什麼?
    股票賺錢的根本邏輯是什麼?這的確是一個好問題。其實我們做投資很少有從底層思維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而這顯然屬於底層認知的範疇。*一,做股票賺兩類錢*做股票賺錢的根本邏輯,有兩類,這兩類相信很多人也都清楚。第一類,享受企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就這點來說,和自己開公司沒啥區別。第二類,賺取差價。
  • 什麼是非形式邏輯
    什麼是非形式邏輯,相信以搜就會產生一大堆定義,複雜的描述,甚至有著不同的定義。但如果用形式邏輯對比的進行分析就能很好的理解,形式邏輯側重的是有效性,即研究重點是推論到結論的推理方式,而非形式邏輯就是規範日常中的論證,著重在論證方式上的合理性,所以定義和謬誤是構成非形式邏輯的重要內容。第一節主要講語言的三種主要用法,信息性,表達性,指令性,和不那麼普通的用法,即禮節性,述行性。其實講那麼多,歸根結底就一個,即傳遞信息。
  • 「邏輯推理」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邏輯推理」的方法?(一)
    就是把看到的某個事物,對應到某個漢字,再對應某一個讀音,我們就知道這個漢字怎麼讀,代表什麼意思:沒有這些圖片或者實物的連接,小孩子就學不會漢字,或者只能死記硬背...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論有無邏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類的神邏輯,乍一聽,好像是那麼回事,可是細細一想,這邏輯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那麼究竟是哪裡不對勁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讓自己的邏輯變得無懈可擊,你就需要學習演繹法中的核心思維方式:三段論。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大前提 → 小前提 → 結論」式的推理過程。
  • 《邏輯新引》:殷海光先生教你理清什麼是邏輯與思維能力(一)
    今天,我重看了一遍殷海光先生寫的《邏輯新引》這本書,這本小書主要是為了教學生講邏輯的,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講邏輯的書,我一直傾向於看外國人與當代國內名人寫的邏輯書。所以,我這裡所引用的書籍,主要來源於殷海光先生的《邏輯新引》。這是一篇書評,帶有一絲個人理解在裡面。
  • 你需要了解的邏輯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會被同事,朋友等吐槽,說出來的話不知道什麼意思?我心理就納悶了,為啥我能理解你說的意思,你卻理解不了呢?邏輯反映了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思維活躍的人邏輯力強,相反則會有點弱,但是邏輯也是可以習得的。提到金字塔,很多人肯定會想到三角形,也會想到語文老師課上提到的總分總的關係,也會聯想到人與人的聯絡關係,職位關係等。無論寫作,思考也好,還是解決問題,都注重一點,我們現在哪個位置上思考問題,是三角形的頂端?還是三角形的下面?
  • 四歲孩子的這個行為是什麼邏輯?
    這是什麼邏輯?但在他們自己內心世界,一定存在邏輯。不能用大人的標準或邏輯來評估,否則他們就不叫「孩子」了。3-4歲的孩子處在快速生長、發育階段,也是語言的爆發期,他們逐漸有了自我意識,慢慢理解周邊事物與自己的關係,開始認識自己,認識他人,逐步用短句,詞語表達自己的意願,以自我意識為中心。
  • 認知、邏輯、知識的真正內涵與關係是什麼?
    從而,最近引發了我一系列的思考——1、認知、知識的真正內涵是什麼?2、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3、建立認知體系的根本目的是什麼?4、如何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5、如何搭建自己的邏輯體系?如果連「認知體系」本身是什麼都搞不清,又何談「如何搭建「認知體系」」呢?這個問題的背後還有兩個問題:如何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邏輯體系」?如何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認知」、「邏輯」、「知識」如果三者孤立來看,就會陷入片面而無效的境地。
  • 你聽過最荒謬的邏輯是什麼?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3759,閱讀時間:約10分鐘歷史提問你聽過最荒謬的邏輯是什麼比起歷史上真實人物的「神邏輯」,一個寫在晚清小說裡看似虛構的「邏輯」,卻同樣有歷史意義:清末小說家李伯元《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回裡,馬老爺向瞿耐庵傳授「做官法門」時的「金句」——「我們做官人有七個字秘訣。哪七個字呢?叫做一緊、二慢、三罷休。」
  • 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比較_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有...
    打開APP 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比較_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有什麼區別 發表於 2018-01-30 17:26:04
  • 關於形式邏輯與辨證邏輯的探討
    女人是不是這樣我不清楚,下面來看看這兩個概念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弄清楚這些問題就可以幫助我們來認識女人是否真是「典範」或是「障礙」。 廣義上邏輯泛指規律,包括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邏輯一詞在日常話語中有三種含義:一是客觀事物的規律,尤其指事物變動發展的順序與規則。如「這些人的做法簡直不符合邏輯」,這裡的邏輯等同於規律。二是表示思維的規律性或規則,如「無論說話或寫文章都要符合邏輯」。這裡強調的是清晰、條理、順序與關聯性。常常有人告訴我,他講的話缺乏邏輯性,意思就是——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