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他從小讀四書五經,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極深。
蔣同樣要求他的兒孫也要學習傳統文化,日常生活中講著寧波家鄉話。
到了蔣家的第4代,移民到加拿大的蔣經國兒子蔣孝勇,擔心孩子丟了中國文化,為培養興趣,讓他們從讀金庸小說開始。
每逢過春節,蔣介石讓管家張燈結彩,布置的跟大陸過年氣氛一樣。

除夕夜吃年夜飯的習俗,仍保留在大陸時的傳統,他最愛吃的奉化名菜雞汁芋艿頭,餐桌上一定少不了。
說了蔣總統,再說說隨著老蔣來臺灣的普通國軍們如何過春節的。
臺灣的除夕當天,祭祖必不可少。到了晚上,吃年夜飯守歲和大陸一樣。
閩南家族還有圍爐傳統,餐桌下面的大火爐周邊,放著票子。

孩子們跪拜長輩,講一些祝福的話,長輩們開始發紅包。大人們通曉打牌,孩子們放煙花。
大陸北方族裔在臺灣,年夜飯的桌子上,少不了餃子。並且在餃子裡放硬幣的傳統仍保留著,吃到有錢的餃子,代表來年一定發大財咯。
他們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搶頭香,進廟裡誰搶了頭香,誰就意味著一年好運來。
在臺灣,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吃飯,只許吃一餐,為啥呢?

有這麼一個說法:過年時,嫁出去的女兒在娘家吃上第二餐,娘家要被吃垮的。
再後來,70年代的臺灣人,春節除夕夜會幹什麼呢?
在大陸,這個團圓的日子,看春晚是年年繞不開的事。
臺灣同胞也有一檔電視節目,不叫春節聯歡晚會,叫春節特別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