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確診自閉症,多次被退學,26歲他終靠這點打開了與外界的溝通

2021-01-17 北大腦健康

本文轉載自壹心理主筆團 | 笛子

壹心理-人生的主要命題在這裡找到答案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溝通」。

我們都有過說話被誤解的時候。想像一下,如果不被理解的情況,貫穿我們的一生呢?

恐怕,這就是自閉症人士的一生了。

有一次坐地鐵的時候,我被一個一米七幾、穿著校服的大男孩撞了兩下。

當下很惱火,可是仔細觀察,我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每到一個站,他會很興奮地對他媽媽大叫,重複報站名。

他也會非常大聲地跟乘客說話,不管別人想不想聽。

他的媽媽很有耐心,安撫孩子,也向乘客說明了情況。

這時候我才知道,這位大男孩是自閉症人士。

渴望溝通,卻不被理解,跟普普通通的我們,一模一樣。

自閉症人士都是天才嗎?

一些用力過猛的行為,是攻擊嗎?

到底該怎樣溝通呢?

我們借著了解自閉症的機會,也能更多了解自己。

01 自閉症對一個家庭來說太沉重

目前,中國有超過1000萬的自閉症人群,200多萬的自閉症兒童,並且以每年將近20萬的速度增長。

但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了解,很多是停留在認為他們有一個浪漫的名字,是「星星的孩子」,都是電影《雨人》中那樣的「天才」、「神童」,天賦過人。

這樣的美化與誤解,對自閉症個體及其家庭來說,很殘忍。

捷麟今年26歲。

很小的時候,捷麟就跟同齡孩子不一樣。其他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他不說話,也不叫爸爸媽媽,對別人也不理不睬,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與此同時,他特別好動,整天攀高爬下。

捷麟媽媽有點擔心,於是帶著孩子四處求醫。但是在90年代,自閉症是一個新概念,捷麟多次被誤診,說他可能是舌頭太短,聾啞,弱智,精神病……

最後捷麟被確診為自閉症時,已經 7 歲多了。

「這對一個家庭來說完全是一個災難」,捷麟媽媽說。

孩子確診後,打破了這個家庭原來的生活狀態,也徹徹底底改變了捷麟媽媽的人生。

當時捷麟媽媽還是一名教師,為了照顧捷麟, 她只能辭職,離鄉背井,帶著孩子到處找訓練機構。

整個家庭的經濟負擔就落到捷麟爸爸一個人身上,高昂的訓練費、外出的交通費、生活費……經濟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 捷麟爸爸也在過程中,身患重病,好幾次差點失去生命。

其實,經濟問題也是大部分自閉兒家庭頭上的一座大山。而支撐捷麟一家堅持下去的,是對孩子的愛和責任感。

「這個孩子是我生的,作為一個母親如果我拋棄了他,你還指望這個世界上誰來愛他,誰來保護他?」

「我可以放棄這個世界,但不可能放棄我的孩子。既然他是我生的,我就有責任去保護他,陪伴他,這條路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他們就是靠著這樣的信念,一路這樣走到現在。

02 最大的困境是偏見與不理解

即便自閉症家庭為孩子付出了所有,還是會面臨著最大的困境——社會對自閉症的偏見和不理解。

主要矛盾在於,一方面家長非常努力地讓自閉症孩子融入「正常」的生活,比如正常地上學;

另一方面,是外界對自閉症人士還不夠包容,尤其是校園環境,自閉症孩子某些行為、情緒問題會被誤解為對外界有攻擊性,容易被排斥。而普通學校也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支持,缺少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捷麟初中畢業後考上了美術學校,但是沒多久被學校要求退學。

理由是, 學校不知道怎麼和捷麟溝通,還怕影響招生率。

為了孩子讀書,捷麟媽媽找了很多學校。學校都說過幾天給消息,最後都不了了之。

和普通的孩子一樣,自閉症孩子同樣會被成長環境所影響。

所以家長們一樣重視學校的教育氛圍。

陽陽是一個症狀相對較輕的自閉症人士,醫生建議讓他去上普通小學,環境好,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對孩子更好。

但是陽陽也被普通學校強制退學了,為此,陽陽變得不愛說話,情緒也不好。

到了初中二年級,陽陽媽媽放下了醫生的建議,把他送進特殊學校讀書。

去到特校之後,很多煩惱都消失了,老師沒有因為陽陽「惹麻煩」找過她,「就覺得特校就是他應該去的地方」。

十四五歲的時候,陽陽加入了一個孤獨症協會的畫畫課程,身邊有固定的志願者陪伴,慢慢地,他話多了起來,變得很喜歡聊天。

陽陽媽媽認為,普通學校沒有那麼包容,要求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陽陽也很壓抑,很多時候理解不了為什麼必須那樣做,比如上課必須不能說話,必須要聽話等,所以他在普通學校會過得很艱難。

而如果在包容接納他的環境裡,允許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可以做得很好。

慶幸的是,現在隨著社會上對自閉症的了解越來越多,自閉症群體不被接納的情況好了很多。

陽陽媽媽也經常帶他出去,去旅遊、坐地鐵、坐公交、逛超市買東西,就算稍微有一些表現不一樣,周圍的人也能接受,沒有太多排斥的情況。

「我覺得所有的孩子,如果周圍人都能接納他,也很安全,我們家長就會生活得很輕鬆。」

03 自閉症不是自我封閉

自閉症不是自我封閉,相反,他們在努力表達。

我們常常把不想跟人說話,不想社交,說是「我要自閉了」。

而真正的自閉症,是一種因為腦部功能異常導致神經發育障礙的疾病,自閉症患者天生面臨著社交障礙、語言溝通障礙等。

普通人接受信息的方式有成千上百種,但自閉症患者可能只有一種,他們溝通的困難在於,自己與外界的溝通渠道「塞車」了。

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有時是自言自語,有時是重複性行為,有時是自己的實際行動。

有一次,捷麟媽媽發高燒,起不來床,她很擔心:這個整天吵吵嚷嚷,蹦蹦跳跳的孩子怎麼辦?

但她沒想到,捷麟端水過來給她喝,安靜地守在媽媽床邊,沒有哭,也沒有鬧。

她姐姐過來探望,想把捷麟帶回去照顧,但他怎麼都不肯去,說:「媽媽病了,我要照顧媽媽。」

那一刻,捷麟媽媽很感動:「我原來以為這輩子只會是我照顧他,我只有付出沒有回報。但沒想到,我是怎麼照顧他的,他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

比如從小到大吃飯的時候,捷麟媽媽會幫他把飯盛好,把最好的東西夾給他,慢慢地,他現在會幫媽媽盛飯,把好吃的往媽媽碗裡夾。

爸爸身體不好,需要照顧,他會和媽媽一起照顧爸爸,分擔很多家務事。

他們可能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愛,看起來也是對外界漠不關心,但他們會直接地用心去感知外界,去感悟別人對他的友善、關愛,然後用自己的行動去回饋,學習這個世界表達愛的方式,給身邊的人愛的回報。

就像 WABC,從2010年至今的10年時間裡,一直致力於通過藝術療愈實踐打開一種非語言的溝通渠道,幫助心智障礙群體通過藝術賦能舒緩情緒,調整心理精神狀態,從藝術中獲得更強大的力量。

對陽陽來說,畫畫是最純粹的愉悅,拿起筆就能畫。

畫畫也是捷麟與外界的重要溝通方式。

這次疫情,他 54 天沒有走出家門,每天在家裡畫畫,畫了很多和疫情有關的畫作來表達內心的想法。

▲捷麟作品2月9日《悼念吹哨人一李文亮》

▲捷麟作品 2月21日《三山聯手 戰"疫"必勝》

04 寫在最後

除了希望人們對自閉症群體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理解,尊重與接納,自閉家庭的家長們,都提到了一點擔憂:

如果我們父母不在了,自閉症孩子怎麼辦?他們有沒有地方平安健康地居住、生活、工作?能否有尊嚴地活下去?

據有效問卷為3581份的《中國孤獨症家庭需求藍皮書》的數據顯示:

55.5% 的家長對孩子未來一定程度就業缺乏信心;

69.3% 的家長認為大齡孩子的就業培訓沒有得到重視;

72.7% 的家長擔心自己離開人世後孩子的未來。

如陽陽媽媽所說:「希望看到他生活很幸福,我們再慢慢老去,別等我們走了,他才有人收留,根本就不知道他會過得怎樣。

作為父母,儘管他沒怎么正常,我也希望他離開父母去生活,這樣能更適應這個社會,等我們走了之後他能生活得更好一些。」

不求富貴,只求平安。可憐天下父母心。

多了解一下,多做一點,從我們自己做起,打造一個更平等、有愛、包容、接納的環境。

自己的平安與幸福,讓我們親自來創造。

相關焦點

  • 28歲自閉症男孩曾被聯名要求退學,今天他自己坐地鐵去上班
    「14歲是一個分水嶺,過了14歲,就意味著基本脫離了現有的保障體系。對於絕大多數自閉症家庭來說,這才是考驗的開始」。從外表上看,阿萌與旁人無異。即便在確診為自閉症後,她依然認為兒子的病情能夠自然恢復。但她低估了自閉症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 3歲確診,22歲籤下就業合同,這個自閉症男孩能養活自己了
    13歲收到自閉症診斷書今年22歲的他籤下就業合同「最好最新鮮的菜,不要論斤稱,要紮成把賣;賣相不好的菜放在專門的打折貨架;葉子菜不能讓顧客看到一點爛葉……」3歲確診自閉症,今年22歲的虎仔,7月1日正式從大學畢業,7月底成為了當地一所連鎖超市的生鮮區理貨員。
  • 3歲確診,22歲籤下就業合同,這個自閉症男孩能養活自己了
    3歲確診自閉症,今年22歲的虎仔,7月1日正式從大學畢業,7月底成為了當地一所連鎖超市的生鮮區理貨員。,對虎仔來說意義重大,這不僅標誌著虎仔正式從學校畢業,也意味著他也已經找到下一步的去處。 3歲確診自閉症的小虎症狀特別典型,自閉症家長面臨的難題,小虎媽其實都經歷過。 2這個孩子有點「怪」三顧醫院卻找不到原因虎仔從小就是個「怪」小孩。
  • 3歲時被確診為自閉症卻表現出驚人天賦
    &nbsp&nbsp&nbsp&nbsp3歲時被確診為自閉症卻表現出驚人天賦&nbsp&nbsp&nbsp&nbsp錯過「出彩中國人」舞臺 他四戰泳道頻頻出彩&
  • 自閉症孩子的「成年困境」
    今年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近日,三秦都市報記者走訪多個自閉症家庭,對話醫學專家,嘗試走進大齡自閉症患者群體,同時呼籲全社會,能給予他們尊重、體面和接納。A 世界性難題之一 幾乎無法根治用頭來撞牆,成為小斌每天下午5點到7點的習慣。沒人能明白,他想以此獲得怎麼樣的「快感」,或是在發洩何種情緒?
  • 兩成自閉症兒有超常智力 3到6歲為最佳恢復時機
    本報訊 (記者 劉妍) 昨天,廣州、成都兩地60多位患有自閉症的兒童和100多名家長,共同為分隔千山萬水的兩名小壽星舉行生日宴會。據有關專家介紹,20%的自閉症兒童有超常智力。轉自搜狐  記者昨天在生日宴會上了解到,一名姓溫的男孩,不知為什麼對英語特別感興趣,不斷地向奶奶請教英文單詞,至今他已經能夠識別、說出2000多個英文單詞和1000多個中文字。另一名孩子才5歲,已經將《鐵達尼號》完整地看了1000遍。平時孩子不停吵鬧,只要家長打開電視機播放《鐵達尼號》,孩子就奇蹟般地安靜下來。
  • 五歲自閉症兒童計算能力超強 母親希望他能正常交往
    「這孩子對數字特別敏感、計算能力超強,我們是偶然發現了他的這個超常能力,家長也是百思不解!」郭紅瓊稱,讓孩子打開內心,融入親人和社會,是每個患兒家庭的夢想,有夢想就有希望。目前對孤獨症還沒有根治的手段,但早期幹預非常重要,6 歲之前經過早期康復訓練,一些孤獨症兒童能夠到普通學校上學。目前有百餘名貧困孤獨症兒童在該中心接受康復救助。
  • 兩歲確診,曾被17位家長聯名退學的自閉症孩子,考上大學了
    冬冬是一個典型的自閉症孩子,求學之路,走得分外艱辛,因為社交和溝通障礙,經常與同學發生矛盾,被叫到學校的經歷對我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從冬冬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希望他能夠融入社會,獨自生活,並為此不斷努力,當他17歲時,我們就曾嘗試讓他搬出去和陌生人合租,提前適應下集體生活。
  • 當14歲自閉症兒子在普校讀初二被勸退
    《被扇耳光,扒褲子,自閉症哥哥只會哭,妹妹卻教他學會表達和反抗!》一文中,我們介紹過大鴨梨的故事。小學時,他就差點勸退,後來在母親的積極幹預和溝通下,他爭取了老師們的關照和同學們的理解,度過了幸福的6年小學時光。
  • 第一批自閉症患者長大了:28歲我有了工作,還學會了坐地鐵
    據2016年《中國孤獨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的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人,而年齡14歲以上的患者,接近800萬人。「14歲是一個分水嶺,過了14歲,就意味著基本脫離了現有的保障體系。對於絕大多數自閉症家庭來說,這才是考驗的開始」。
  • 孕婦攜7歲自閉症兒子自殺:當生命隕落,我們誤會了什麼
    2018年12月24日晚,譚思琪用膠帶細心封好門窗,點燃提前買好的木炭,在約十平方米大的臥室裡,她帶著肚子裡三個月大的胎兒以及患有自閉症的7歲兒子陽陽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丈夫口中的「難」源於兒子陽陽的自閉症。自從確診陽陽患有自閉症,這個家庭就從來沒有容易過。而陽陽爺爺口中的「這次」,起因是幼兒園家長群對陽陽在幼兒園期間打人事件的群體攻擊。
  • 自閉症的「成年困境」:父母逐漸老去,餘生何去何從?
    "用頭來頂撞牆,成為小斌每天下午5點到7點雷打不動的習慣。沒人能明白,他想以此獲得怎麼樣的「快感」,或是在發洩何種情緒?他26歲,雙手插兜,文質彬彬,見到記者後,用高八度的聲音喊了一句:「你好!」說完後,眼光散亂地掃過四周,又迅速落到地面。小斌出生的時候,曾讓全家沉浸在興奮中。可是一直到兩歲多時,他都不怎麼說話。
  • 我們在國內這些醫院被確診成年自閉症
    今天我們邀請了3位成年後才確診的自閉症譜系人士,分享經驗。01我做了17項檢查終於在北大六院確診自閉症譜系被採訪人|DEW女生你如何發現自己的自閉症, 又是在哪所醫院確診?我24歲在美國讀研時,曾接受過一段時間心理諮詢,當時,諮詢師判斷我是ASD(自閉症譜系障礙)。
  • 孩子快上學了,被確診自閉症,原因是發燒引起的,全家都懵了
    首先,我是第一次聽說發燒能引起自閉症。況且無論是什麼病或症狀,都諮詢幾次其它醫院看看,聽聽其他醫生看法。現在自閉症不能算是一種疾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障礙,現說只能體現的地方是因人而異,這些不能與外界交流的兒童就體現在社交上,僅此而已。
  • 自閉症兒子4歲確診,被3家幼兒園勸退終入普校
    上篇推文《與自閉症抗戰8年,孩子順利融入普校,媽媽寫下反思與收穫》中,11的自閉症少年沐沐潛伏在普校,有家長說,沐沐入學順利到不像ASD。2入園後,老師當眾告訴我孩子是自閉症上這個夢想幼兒園親子班的同時,為了保險,我們同時報了另一個周末親子班,這是一所半民辦半公辦的平價幼兒園B,據說還不錯。
  • 15歲自閉症男孩廣州舉辦鋼琴獨奏會 家人:兒子感謝大家的聆聽
    15歲自閉症男孩的鋼琴獨奏會(圖)  「看到《華商報》報導高位截癱女孩的古箏演奏報導,我很是感動,也很受觸動,所以想和你們聊聊我自閉症兒子鐵蛋兒的事兒。7月7日,他剛舉辦了專場獨奏會。」順風順水的夫妻倆,直到兒子8歲被確診為「高功能自閉症」後,陷入「低谷」。  「兒子長得清秀,2、3歲時,認字、背古詩、學英語和其他小朋友沒差。直到一年級,我發現他不懂老師上課內容、也不知完成作業。老師也告知,兒子上課時,常在教室亂走,甚至把水彩筆掛在桌子腿兒,中午吃飯時,也從不等同學們一起來吃飯。老師建議檢查,直到8歲多次檢查後才確診。」曹玉翠回憶說。
  • 女孩考上名牌大學研究生,卻在25歲確診自閉症,她想對父母說
    為得到問題答案,「大米和小米」聯繫了這位讀者,在溝通交流了解了情況後,鼓勵她執筆寫下自己的成長經歷與感悟。另外,為了幫助更多疑似成年譜系患者能夠早日確診,「大米和小米」接下來也將為大家帶來成人自閉症該如何尋求診斷的稿件。
  • 女孩考上名牌大學研究生,卻在25歲確診自閉症,她想對父母說
    為得到問題答案,「大米和小米」聯繫了這位讀者,在溝通交流了解了情況後,鼓勵她執筆寫下自己的成長經歷與感悟。另外,為了幫助更多疑似成年譜系患者能夠早日確診,「大米和小米」接下來也將為大家帶來成人自閉症該如何尋求診斷的稿件。
  • 孩子4歲確診自閉症,原因竟是父母都有譜系特質?
    文/目呆5歲自閉症孩子小Y的媽媽,多年陷於社交障礙困境。曾為體制內公務員,孩子確診後,辭職幹預孩子一年。目前,為了孩子定居廣東,並重新開始進入職場,成為一名高級工程師。 那時的小Y剛滿4歲,我們帶他來醫院的原因很簡單——不說話。來了之後,才發現孩子有這麼多落後:說話只能說兩個字,其他全是火星語,不分親疏,沒有安全概念,行為刻板等,不會和任何小夥伴玩耍,在幼兒園一直神遊,每天推人打人,或者被推被打……總之,自閉症孩子的特徵都有了。
  • 孩子4歲確診自閉症,原因竟是父母都有譜系特質?
    文/目呆5歲自閉症孩子小Y的媽媽,多年陷於社交障礙困境。曾為體制內公務員,孩子確診後,辭職幹預孩子一年。目前,為了孩子定居廣東,並重新開始進入職場,成為一名高級工程師。除去基因突變的部分,大多數自閉症孩子的家庭裡,都能在其父母一方找到譜系特質,父母雙方都有譜系特質的現象也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