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來自鎮江的胡玉蓮到江蘇宿遷走親訪友,在宿遷市區幾家飯店用餐時發現,不論飯店大小,每家都在醒目位置貼著倡導文明用餐、勤儉節約、禁止吸菸之類宣傳畫或標語,顧客也都能主動遵守。文明的用餐環境讓她深感溫馨:「細微之處見真章,宿遷不愧為全國文明城市。」
「不剩飯、不剩菜」「公共場所不吸菸」是《宿遷文明20條》中的部分內容,其他還涉及不說髒話、不過分勸酒、吃飯不「吧唧嘴」等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細節。
這些形成於民間大眾的20條文明公約,通過近三年的宣傳推廣和深入推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認同和習慣遵守,潛移默化地涵養了宿遷文明城市的新特質。
文明新特質的涵養過程是《宿遷文明20條》深入人心、踐之於行的過程。三年來,宿遷持續在實踐引導《宿遷文明20條》上下功夫,組織開展了文明倡導、文明勸導、文明規範和文明實踐「四大行動」,引導市民爭當文明使者,共享文明創建成果。
在宿遷,無論逛超市、坐公交車或在景點遊玩,總能聽到或看見《宿遷文明20條》的宣傳內容。
為提升知曉度,宿遷開展文明倡導行動,運用全媒體手段進行宣傳,並廣泛開展社會宣傳,形成了密集的宣傳聲勢和顯著的普及效果,更融入了市民的點滴行為。
交通文明志願者手執旗幟,有序引導車輛、行人出行;社區志願者在開展文明勸導的同時,為居民提供多元志願服務……邊宣傳、邊勸導、邊服務,諸如此類的場景在宿遷隨處可見,文明志願者成為一道迷人風景。
喚起市民文明創建的高度自覺,蘇宿市常態化開展文明勸導提升認同度。圍繞「出入電梯間先下後上」「公交車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有序排隊不插隊」等10餘項內容開展文明勸導,同時,堅持示範引領,重點選取居民小區、大型商超等11類公共場所115個示範點開展文明勸導。
開展「十大文明使者」評選、「文明我先行」演講比賽等活動,群眾自發組織「20條手繪漫畫」評比展覽、廣場舞大賽、快板書傳唱等接地氣的活動……
始終以深度實踐提升文明參與度。宿遷堅持常態組織開展文明引領進機關、文明引導進社區、文明禮儀進校園、文明服務進窗口、文明踐行進企業「五進」活動,分類開展「有序排隊方便你我」「文明乘梯上下有序」全民踐行活動,引發了市民的強烈共鳴和廣泛參與。
立規矩、重整治,開展文明規範行動,保證常態長效。宿遷將「建章立制,立規執矩」作為落實文明細節關鍵,相繼制定出臺《市區文明交通嚴管辦法》《市區養犬管理辦法》等七項「宿遷規矩」,並分類分步開展「文明餐飲提升」「農貿市場秩序規範」「斑馬線禮讓行人」等集中規範行動,推動「宿遷規矩」內化為「宿遷習慣」,以規則建設形成公序良俗。
從起初政府主導「四大行動」推動落地到後期群眾模範遵守和自覺踐行,《宿遷文明20條》潛移默化地滲入了城市「肌理」,融入了百姓生活。三年來,宿遷市民素質、行為習慣發生了喜人變化,城市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極大提升。不斷匯聚的點滴文明,激起了更多文明之舉,在全社會形成文明的接力循環、連鎖反應。
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更加和洽,社會溫情蕩漾於整座城市。暖心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宿遷一位姑娘做好事不留名,將自己雨傘送給一對揚州夫婦後,騎著電動車匆匆離開;蘇宿市區公交車駕駛員李剛在晚上收班後,開著私家車將坐過站10餘公裡的9歲女孩送回家中……
人與城市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文明之風勁吹整座城市。公交車上設有「愛心專座」,即使在出行尖峰時段,市民也會爭先恐後地給有需要的人讓座;市民不用再擔心寵物狗四處亂竄,遛狗要牽繩、及時清理寵物糞便成為寵物主人的文明習慣……
人因文明而變,城市因文明而變,社會因文明而變。如今,在《宿遷文明20條》的引領下,一件件文明小事和一個個文明細節釋放的文明力量在生長,潛移默化地涵養城市文明特質,實現了從宿遷規矩、宿遷習慣到宿遷文明的跨越式轉變。(宿遷日報 記者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