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宿遷文明20條》:吃飯吧唧嘴 文明遠離你

2021-01-10 宿遷網

宿遷網訊(記者 吳越)去吃飯時,你最怕碰到什麼樣的人?據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排名「飯桌十大惡習」之首的就是吃飯時吧唧嘴。在很多人看來,吃飯時發出很響的吧唧聲是非常沒素質的一件事。

「小時候我媽就教導我,吃飯時不要發出響聲,這本應是從小就養成的一個良好生活習慣。如果飯桌上遇到這類人,不大好當面制止,只能躲開,實在躲不開的話就忍著趕緊吃,有多快吃多快,吃完馬上撤退。」市民小顏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

去年《宿遷文明20條》發布伊始,爭議最多的一條就是「吃飯不吧唧嘴」。很多人認為,「連吃飯吧唧嘴都不行,是不是管得太寬,強人所難?」如今,《宿遷文明20條》踐行近一年,很多市民已摒棄了這樣的觀點。他們漸漸覺得,「連吃飯吧唧嘴都管」不是管得寬,而是管得實、管得細、管得小,這恰恰是城市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

「雖說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太一樣,但是中國自古就講究吃飯時不能發出太大的聲響。所以,無論你吃得多麼開心,請千萬不要製造出任何讓人覺得不太文明的聲響,影響到旁人就是不文明。」在市區某企業工作的朱先生覺得,吃飯不吧唧嘴,不僅中國人講究,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個人修養。「我從小被要求吃飯要坐端莊,忌聊天、忌吧唧嘴、忌挑菜、忌晚輩先動筷等好多禮節,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老祖宗一代代留下來的寶貴遺產。」

細節決定文明,小事成就文明。建設文明城市必須從建設生活文明習慣開始。其實,許多人之所以吐槽這些細節文明,就是因為長期養成的陋習導致,而這也恰恰是我們城市文明建設中需要改掉的陋習,越是難以矯正,就越要認真矯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越來越高,也就越來越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如今,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如吃飯吧唧嘴等旁人不喜歡、自己卻很少意識到的問題,更能反映一個人的文明教養,也是提升城市文明度的重要內容。正是這種日常生活中不太意識到的問題,通過《宿遷文明20條》來約束自己,從而使市民注意到這些「小節」。若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城市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

相關焦點

  • 江蘇宿遷發布《文明20條》:吃飯不能「吧唧嘴」
    昨日(4號)上午,宿遷市召開《宿遷文明20條》新聞發布會,共提出了20條文明建議,其中多數都是諸如不說髒話、不過分勸酒、吃飯不「吧唧嘴」等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問題。  現代快報記者走訪後發現,大部分宿遷市民都表示《宿遷文明20條》十分深入人心,希望能成為常態,部分市民則認為這樣太過小題大做。
  • 吃飯不能"吧唧嘴" 《宿遷文明20條》融入點滴行為
    「不剩飯、不剩菜」「公共場所不吸菸」是《宿遷文明20條》中的部分內容,其他還涉及不說髒話、不過分勸酒、吃飯不「吧唧嘴」等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細節。  這些形成於民間大眾的20條文明公約,通過近三年的宣傳推廣和深入推行,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認同和習慣遵守,潛移默化地涵養了宿遷文明城市的新特質。
  • 「吃飯不得吧唧嘴」管得是否太寬
    有句俏皮話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你吃肉、別人吃鹹菜,如果不想讓,那麼你不吧唧嘴也是一種善良。現如今,這句俏皮話有了現實版,並且吧唧嘴還不僅是善良與否的問題,甚至還上綱上線、跟「文明」掛起鉤來。    據6月5日《現代快報》報導,江蘇宿遷發布「文明20條」:吃飯不得吧唧嘴。
  • 吃飯吧唧嘴這事兒 到底該怎麼管?
    6月4日上午,宿遷市召開《宿遷文明20條》新聞發布會,共提出了20條文明建議,其中多數都是諸如不亂扔垃圾、不說髒話、不過分勸酒、吃飯不「吧唧嘴」
  • 倡議「吃飯不吧唧嘴」的宿遷推新版文明守則:別刷屏、不抬槓
    項羽故裡、「中國酒都」江蘇宿遷,當地官方倡議的「文明守則」,已從「吃飯不能吧唧嘴」變成了「好好說話不抬槓、朋友圈不拉票刷屏」。「不過分勸酒」則仍然被倡導、繼續堅持。3年前,宿遷市文明辦率先發布《文明20條》,以淺顯易懂的大白話,倡導宿遷市民講文明,從身邊細節與小事做起。
  • 《宿遷文明20條》2.0版解讀? 鄰裡遇事搭把手
    與張文心的感受相同,在《宿遷文明20條》2.0版意見建議徵集時,不少市民針對現在鄰裡之間多形同路人、不及過去親密的現象,提出了鄰裡之間應多走動多幫助、注重相處文明的倡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宿遷文明20條》2.0版將「鄰裡遇事搭把手」納入其中,作為新增的9條文明公約之一,倡導廣大市民與鄰裡和睦相處、守望相助,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溫情、城市更有溫度。「千金買屋,萬金擇鄰。鄰裡互助、關愛他人是咱們中華民族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傳統美德。比如住同一個樓道,見面主動打聲招呼,看見別人上樓拿東西比較多,可以順手幫個忙。這就是近在咫尺的鄰裡情,更是文明的體現。」
  • 《宿遷文明20條》2.0版解讀⑥ 公共場所不吸菸
    中國江蘇網訊 公共場所不吸菸,不僅是市民個人素質的體現,更能反映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相較於「煙霧繚繞」的公共場所,一個無煙的清新環境,才更能呵護人們的健康,樹起城市的文明「口碑」。  走訪我市商場、超市、影院等公共場所,記者發現,禁菸區內,吸菸者越來越少了,「公共場所不吸菸」已成為許多宿遷人的自覺行為。
  • 《宿遷文明20條》2.0版解讀約定時間不遲到,答應的事要做到
    宿遷網訊(記者 高媛媛)「晚上的婚宴你幾點過去?」「說是6點開始,到時大家肯定都會晚點去,我們7點過去吧。」只要是參加過親朋好友的婚宴喜宴,相信你對上面的對話肯定不陌生。古人云:不信不立,不誠不行。為此,《宿遷文明20條》2.0版新增「約定時間不遲到,答應的事要做到」,倡導誠信守約、增進人際互信。通知了幾點開會,卻總有人遲到;集合時間已到,但有人就是不見蹤影……在各種場合,總有一些人不能準時到達,總是在眾人的「翹首企盼」中「千呼萬喚始出來」,浪費了別人的時間。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時間觀念也越來越強。
  • 培養日常文明細節勿容忽視
    昨日(4號)上午,宿遷市召開《宿遷文明20條》新聞發布會,共提出了20條文明建議,其中多數都是諸如不說髒話、不過分勸酒、吃飯不「吧唧嘴」等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問題。(6月5日中國江蘇網)   我國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素來就是禮儀之邦。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層出不窮,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不但貶低了個人文化素質,還對國家的文明形象帶來一定的影響。
  • 宿遷推行「宿九條」為文明加分 給「人情」減負
    談到這樣的變化,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說,今年宿遷在全市開展「人情消費減負年」活動,全面推行人情新風「宿9條」,就是要引導群眾崇尚文明節儉,減少不必要的人情開支,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為決戰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 討厭Ta吃飯「吧唧嘴」是咋回事?
    吃飯聚餐的時候時不時會碰到「吧唧嘴」的食客出於禮貌人們不會特別指出但有些人特別不能忍受「吧唧」的聲音內心倍受煎熬如果你也有這種症狀你真的不是一個人研究者發現這其實是一種病——恐音症01受不了吧唧嘴可能就是病近日,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頒獎儀式舉行。
  • 也說吃飯吧唧嘴
    我吃飯吧唧嘴,她總拿眼睛剜我,要不就憤憤地嚷我: 小點聲。電視劇《父母愛情》中的江司令,吃飯也吧唧嘴,後來讓妻子安傑管著,改了,可我咋就改不過來?有段時間,大約是兒媳婦剛進我家門的那段日子,我也學著淑女那樣,小口吃飯,不張嘴,可食物在嘴裡艱難地打著滾,憋的我實在難受,斯文和優雅,裝起來也真難受,像阿Q畫圓,終究畫不圓。沒過幾天,我又恢復了原形。
  • 奇怪的知識:「吃飯吧唧嘴」英語怎麼說?
    別吧唧嘴,這個表達看上去似乎很難,其實很簡單。首先我們知道吧唧嘴就是你咀嚼的時候嘴巴張開,導致吃飯的時候會發出聲音。不僅是中國人討厭別人吃飯的時候吧唧嘴,美國人也一樣,看一個美國人的吐槽。我真討厭那些吃飯吧唧的人。
  • 由吃飯吧唧嘴所想到的……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社交禮儀:比如,筷子不能豎著插在飯中;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能吸溜;給客人添飯,一定不能說」還要飯嗎?」;餃子皮破了不能說」破」;鏡子碎了,要念叨「碎碎平安」;年輕人不要蹺二郎腿,抖腿等等。
  • 《宿豫鄉村文明20條》上線啦!快來看看哪些與你有關
    7月30日上午,在宿遷市宿豫區文化公園小劇場內,宿豫區委書記、宿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海紅,宿豫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袁昌華,宿豫區政協主席仲林,宿豫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海濤,宿豫區政協副主席、新莊鎮黨委書記臧其勇一起啟動了電子屏,正式發布《宿豫鄉村文明20條》。據了解,發布儀式上主辦方用動漫短片的形式生動展示了《宿豫鄉村文明20條》內容。
  • 宿遷:村規民約卸下人情「包袱」 「約」出文明新風
    現如今,隨著《宿遷文明20條》《人情新風「宿9條」》(以下簡稱「宿9條」)等文明公約的深入實施,宿遷鄉村有了文明公約、文化牆、文明新風堂,口袋富了、生活環境好了,老百姓的文明素質也提高了。宿遷出了不少文明村,有些老百姓開玩笑說:「我們這裡的文明風有『八級』。」
  • 受不了別人吧唧嘴?有問題的不是TA,是你!
    格格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吃飯吧唧嘴坐著還抖腿吃到興起再打個嗝兒跟他吃飯簡直就是5D電影般的體驗屬於噪音的一種吃飯吧唧嘴是不注意飲食禮節的行為簡單地講就是吃飯沒把嘴閉上剛才那個比例大夥也看見了如果你吧唧嘴飯桌上每五個人就可能有一個人煩你四捨五入就是一個億啊!那是不是說吃飯吧唧嘴就是沒素質呢?格格覺得不是吧唧嘴就跟打呼嚕一樣有的人自己壓根不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
  • 「吧唧嘴」是吃飯的一種極端行為嗎?醫生並不這樣認為!
    比如:吧唧嘴、打呼嚕、咳嗽聲、擤鼻涕、清嗓子、磨牙聲、打呵欠……這幾種聲音都很常見,但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吃飯「吧唧嘴」這種聲音。在民間傳統的習俗裡,吃飯不能吧唧嘴,相術中說吧唧嘴被稱為豬食,那樣很不禮貌。想想也是,只有豬吃食時才會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說這樣的人好吃懶做、沒有志向、能力一般、難以成才,不可委以重任。
  • 漫畫:當旁邊的人吃飯吧唧嘴,漫畫家畫出火柴人內心想法
    今天給大家帶來漫畫,講述的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吧唧嘴」問題,當你身邊有人不停地吧唧嘴,你的內心活動會是什麼呢?漫畫家給我們帶來了答案。漫畫主人公正在安心地享受美食,心滿意足的主人公,小臉紅撲撲的。就在安心享受美食的同時,主人公聽見耳邊傳來連續不斷的「吧唧」聲。
  • 讓文明新風吹走「升學厭」
    不知何時起,這句原本形容放榜時考生家庭心情的話卻有了更深一層的解讀。一些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的「升學宴」變味為了「升學厭」,令很多人苦不堪言。7月25日,宿遷市文明辦、宿遷市教育局聯合發出「踐行人情新風『宿9條』 不擺『升學、謝師宴』」的倡議,可謂恰逢其時。十年苦讀一朝成,升學之喜確實是人生大事、家之幸事,想要慶祝一下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