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運營從0到1:如何獲取種子用戶(實操篇上)

2020-10-20 增長黑客一本黑

寫在前面:產品運營從01:如何獲取種子用戶的系列文章,分為實操篇和理論篇。實操篇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是針對產品、人群和渠三個方面來寫,下篇將會針對文案、活動、優化三個方面來寫。理論篇將【從01】的一些思維層面的東西進行總結,預計從產品、數據、渠道、文案4個層面來寫。

至於為什麼先寫實操篇:

1、實操篇難寫而且累,沒有真正主導、經歷過的人很難寫出來;

2、網上的文章大多講理論,脫離了實操的步驟,小白一般看的很明白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實踐。

3、從實操到理論更好理解理論層面,幫助新手快速成長。

步入正體:最近特別幸運,經歷了兩個工具產品從0冷啟動階段,這兩個產品已經開始增長,個人感覺有必要總結一下這方面的想法和趟過的坑。

接手產品冷啟動,看了很多網上的文章,很多從思想層面來分析或者大方向指點,真正落地是有問題的,也就是看著說的都對,做起來卻都錯。其實有一部分寫文章的人,把其他人的思維總結一下就拿出來分享,連運營基本的玩法都沒搞明白。看這類總結是真沒有價值。

本篇不同於市面上講理論和案例的文章,將會從落地方向分享,做過的先有產品後有運營的套路,與先有運營和後有產品的運營方式略微有所不同,另一個產品屬於先有運營後有產品的運營套路。(如果有時間,將會從01分享,ai產品的快速落地,從先有用戶後有產品的思路來寫)。

這篇文章更適合剛入運營的小白,大多操作都屬於落地層面,思想也有不過不作為重要總結,真正的思想層面的東西,將會在思想篇總結。這頓操作是如何把產品從0做到大幾萬用戶,而且行業內的人也已經知道,用戶奔著10萬的目標去了。

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或者意義,不然就屬於盲幹,對於產品運營,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北極星指標。

產品的北極星指標怎麼來,一般都是領導下達或者運營部門上報,領導審批。

一、目標

第一階段北極星指標:快速獲取1萬用戶並驗證產品是否達到了pmf老闆這句話有兩個重要的指示:

1、快速獲取1萬用戶,快速過於籠統,只能找領導在此之前溝通。

2、產品是否達到pmfpmf應該也有一個指標,何種狀態屬於達到了pmf

於是把老闆、產品和運營,最好也叫上技術,一塊討論一下,快速到底有多塊,何種狀態為pmf,對於籠統的指標一定要量化,講感覺的指標都不靠譜。

最終定義為:快速的時間為1個月,pmf狀態為次日留存大於20%

於是北極星指標改為:1個月內獲取1萬用戶,並驗證產品次日留存率是否大於20%

運營的目標很明確:1個月內獲取1萬用戶,產品目標也很明確:次日留存大於20%

所有的指標要可量化才能有接下來的運營方案。

二、產品定位

有了目標要對產品進行定位,我接觸產品的時候,產品已經製作出來,但是還沒有上線,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講,在產品沒有上線的時候優化產品細節是很致命的一件事情,

無論如何,產品已經有了,那就從產品角度進行分析,對產品進行定位,開幹吧!

2.1、產品屬性

產品是aixcoder智能編程插件,只有程式設計師才會用的產品。程式設計師絕大多數都在電腦上寫代碼,也就決定了產品的使用場景:程式設計師坐在電腦前編程。

雖然都是坐在電腦前,但是作業系統、編程工具、程式語言都不同,產品使用場景也將從這三個緯度方面來劃分。

2.1.1、作業系統

WindosMacLinux

2.1.2、編程工具

IntelliJ IDEAEclipsePyCharmAndroid StudioPhpStormVisual Studio Codesublime……

2.1.3、程式語言

Javapythonphpc++jsgo……

按照產品使用場景劃分,有這麼多的作業系統、編程工具和語言,那一個才是主攻路線?我們是從3個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判定。

2.2、產品數據

2.2.1、調查問卷

調查問捲髮哪裡?平時看到有人在朋友圈發送調查問卷的連結,這種方式獲取的數據可信性有待考察。畢竟朋友看到之後可能會給你填寫,但是他不是做這個行業的人,這種拿到的數據沒有可信性。

調查問捲髮放的最佳姿勢,加入幾個相關QQ群,之所以建議入QQ群入手,因為微信群不太好找,QQ有搜索功能可以找到相關QQ群。

發出一個調查問卷的連結,隨即發一個紅包,個人感覺有兩個好處:

(1)、避免被群主或者管理員踢出

(2)、調動群內用戶的積極性

從操作來看,卻是避免了被管理員踢出群,而且能收集到10%群用戶的反饋,不發紅包收集到大於3%左右的用戶反饋。

2.2.2、內部討論

選取那個作為主打的渠道,一般老闆和產品經理已經有思路了,但是他們的想法有的時候並不靠譜,一定要拿出數據來決定選取那個渠道;或者產品經理在做產品的時候,已經對產品數據進行過統計,根據產品經理的數據就可以選擇主要的方向。

2.2.3、第三方數據

每一年都會有數據統計機構,放出一些數據,通過網際網路可以獲取到這些數據,不過不建議通過百度搜索,很多搜索出來的數據都不靠譜,如果你不知道有沒有類似的數據,最好還是找專業人問一下。

針對程式語言:編程行業還是容易獲取到程式語言使用情況。

20193月份程式語言排行榜

針對使用場景windowsmacLinux都支持,不存在先投放那個作業系統的問題。

針對編程工具:這個需要對用戶進行調研,根據用戶調研數據,發現有一部分人使用的編輯器產品不支持,從其他方面數據來分析,沒辦法按照編輯器進行產品推廣,除非上官方市場。

於是我們根據產品使用場景的獲取用戶的投放就排列出來,從語言入手:按照語言排行榜從上往下,按照產品已經支持的語言投放。暫不考慮作業系統和編程工具的因素。

三、人群定位

其實這個產品已經決定了人群,程式設計師。針對程式設計師人群劃分,工具類產品的人群劃分沒辦法按照普適性產品,按照性別、年齡、偏好進行劃分,這裡只能劃分成初級程式設計師,高級程式設計師。

3.1、用戶屬性

也可以通過第三方的工具進行探索性劃分,比如按照Java從地域、年齡、興趣分布

從這裡,可以得出:我們的用戶群體為:30-39歲的的男性,因為興趣分布差不多。

這裡得出的是表面現象,是一種極度不負責任的推論。因為這個編程類工具,對任何程式設計師都適用,所以我們的用戶群體為全體的程式設計師。

3.2、用戶愛好

根據Java用戶搜索訪問java的數據進行訪問設備劃分,(ps這裡的訪問設備不同於產品使用設備)

按照用戶日常訪問數據,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周六周日這兩天數據偏低,主要是周六周日的程式設計師不上班,於是我們就放棄了周六周日推廣產品的想法。(到後面的產品使用數據也證明了我們的想法。)

3.3、用戶聚集地

用戶都在哪裡?所謂的魚塘到底有沒有?其實是有的,比如:qq群就算一個小魚塘。

國內最大的程式設計師聚集地:CSDN51CTO

既然有魚塘,有沒有辦法從裡面釣魚?

常規想到的是發帖子、不過這類方式來的太慢,不能滿足公司的目標。至於這些渠道如何玩,在渠道的裡面會做介紹。

從人群定位,我們可以得出,我們的產品投放人群:針對所有程式設計師的pc端,時間: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時間。

四、渠道

非常開心,渠道是我的強項,因為我是網絡營銷出身,從seosem、自媒體、電商、社會化媒體、edm都有過操作。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每個渠道都有流量,只是流量多少的問題,能不能支撐起來公司的業務目標。

4.1、渠道劃分

按照獲客渠道的三種類型,我們把渠道劃分成:口碑渠道、有機渠道和付費渠道。

其中口碑渠道有:社交媒體(比如:微信、微博)、朋友推薦、社區推薦等等

有機渠道:SEO、內容營銷、edm、投稿等等

付費渠道:SEM、廣點通、粉絲通、贊助等等

其實每個運營人員都會想到這些渠道,但是好多人(包括運營總監)不了解渠道的特性,做方案的時候,只能胡說一通,搞了一個根本不能測試或者實行的方案。

有的時候產品是一個好產品,被一些不懂運營和推廣的人給玩死了。

如果有幸在大廠,這種渠道劃分的問題幾乎不存在,隨便一個渠道導量過來就足以讓產品成為6位數的明星啟動產品,不過大多數的運營並沒有那麼幸運,只能按照這些渠道來吸引用戶。

4.2、渠道測試

羅列出來這麼多的渠道,至於先投放那個,從掌握情況、成本、時間投入、產出時間、規模幾個方面進行評測。

確認掌握情況:對於渠道的了解程度,團隊中誰對渠道比較了解,讓對渠道比較了解的人,確認渠道是否能用,按照5分計算,看看我們對渠道掌握分數是否及格,以及其他投入的計算,並且內部討論渠道是否可以測試。

這裡只是一些簡單的羅列,其實在這正考慮以及計算的時候要比這個表格詳細,至於為什麼一天觸達這麼多人,為什麼花費這麼多錢,以及最後的轉化多少人,一定要有理有據的羅列出來,不然領導會質疑或者不給通過測試。

對於別人的疑問,渠道人員一定要能解釋詳細,而且要堅持自己的觀點,當時出現的爭執,很多人認為EDM在國內沒有效果,大家一致認為要放棄EDM渠道。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知道如何做有效果,堅持要做EDM,最後一天發送1萬封郵件,轉化大概500下載使用用戶,轉化率在5%左右,一封郵件的成本在3分錢左右,也就是一個用戶的成本在0.6元,非常划算的ROI

第一輪篩選出來的渠道有:EDMSEM、贊助、付費投稿

測試順序為:EDMSEM、贊助、付費投稿(這裡有人會問,為什麼付費投稿又搞出來了,因為渠道太少,沒有可以拓展的空間)

4.3、渠道細分:

4.3.1、EDM渠道,按照語言和ide進行劃分,語言有javapythonphpjscc++,按照ide劃分,用戶量太少,暫時放棄。

SEM渠道暫時只投放百度,考慮程式設計師只用電腦,放棄移動端,渠道只有百度&pc

4.3.2、贊助:按照綜合領域和垂直領域進行贊助,綜合領域又csdn51cto等等,垂直領域又javapython

當然,這裡細分完之後,又應該有一個表格,這個表格我以EDM為例進行展示,因為有些數據確實不方便透露。

渠道細分完,準備需要的東西,上線進行測試,最終拿到測試結果,我們預估獲取用戶的單價在15元左右。

測試結果:測試結果按照細分渠道統計,根據總目標的kpi,考核指標為註冊用戶單價。

百度&pc150元,贊助:csdn:15051cto60;垂直領域java16元;EDMjava0.6python1.5spring0.9

4.4、渠道壽命:

每一個固定用戶渠道都有一定壽命,隨著在單一渠道的加大力度投入,渠道的流量來源就會枯竭。這裡不包含dspsemseo這些流動渠道。

4.4.1、固定用戶渠道:

因為固定用戶渠道,一般用戶群體變動很小,你從這裡獲取用戶,這裡的用戶只有流出,沒有流入,最後池子裡的用戶日漸枯竭,最終就要換渠道。

4.4.2、流動渠道:

而流動用戶的渠道,一般有客戶的流入和流出,池子裡的用戶永遠不會枯竭,而且流入的用戶遠大於流出的用戶,這樣的池子可以一直利用下去。

渠道測試完畢,可以篩選出來合適的渠道加大投放,不合適的渠道暫停投放。讓我們始料未及的問題還是來了,EDM渠道,因為規則的改變,再我們進行了兩個月之後,渠道徹底的廢掉,需要用其他渠道來代替。

也就是在做渠道測試的時候,至少要有1個主要渠道,2個輔助渠道,一旦主要除了問題,及時加大輔助渠道投入,不至於主要渠道除了問題之後手忙腳亂。

寫到這裡已經4000多字了,其他的內容將在實操篇下給大家分享。碼字不易,如果對你有幫助,麻煩幫忙點個讚。

增長黑客

相關焦點

  • ​產品運營從0到1:如何獲取種子用戶(思想篇)
    如果看思想篇感覺有說的都對,幹起來不知如何下手,可以能去翻過去看實操篇上、下;幫助你快速理解理論篇中的思想。MVP產品出來之後,就開始獲取種子用戶,或者說在開發的階段就獲取種子用戶。1.4、拿到產品第二件事跟運營或者商務同事(只要了解產品和用戶的人即可)聊一聊,看看誰是決定產品走向的人,以及外部真正使用或者購買產品決策的是什麼人。
  • 如何從0到1做項目:項目規劃篇
    從0到1的項目怎麼做,從哪裡開始下手,如何設計規劃一款產品,是一名產品經理的管理、籌備及協調等綜合能力的體現。下面筆者將從自身經驗出發,做一個系統性的梳理,從項目規劃、項目管理、運營等方面,分享在從0到1的項目中的一些方法論、經驗及建議給大家,與大家一起共同探討學習。
  • 教育行業實操分享:從零開始做教育行業的項目運營(上)
    由於項目不是我本人操作,所以大多以理論歸納為主,也有少部分的實操內容。這兩天和一個教育行業的大佬和一個創業大佬約了個飯,順便聊了一下教育行業是怎麼做的,剛好從零到一做了一個項目,而我個人很感興趣,正好有機會一塊聊一下。
  • 面對畢業季,無經驗應屆生如何順利找到運營工作(上)
    ,今天四哥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統一來給應屆生/轉行運營人解決相關問題解決方法都在文章中(包括各個平臺如何運營)全文預計19000字,上文共8654字,閱讀時間8分鐘,看不完請收藏(註:因為本篇文章篇幅太長,涉及乾貨太密集,只能分為上下文來發布,今天給大家更新上文,明天準時更新下方,資料再上下文都有
  • 產品經理相關書籍推薦1--產品、推薦、增長、運營、設計、技術等
    前言產品經理的學習很重要,成本最低、最容易獲取的學習方式,就是看好書,這裡推薦一些很合適產品經理看的書。篇幅有限,產品涉及的各學科的一些基礎相關書籍介紹較少,推薦標準為:1、我看過;2、對實戰有直接指導作用;3、適應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環境的(所以像啟示錄這種很經典但略上古的,這裡沒介紹);4、能快速一覽全貌的。
  • APP運營:產品的四大生命周期分別要如何運營
     成長期產品已經驗證完自己的模式,正式推出到市場上,供用戶選擇,模仿者也就是競品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如果產品沒辦法快速獲取用戶,則會被競品趕超。所以在這個時期,產品會根據用戶的需求快速迭代。二.如何針對產品的生命周期做好運營1.
  • 種子用戶冷啟動及私域化經營打法
    今天從我自己之前操盤的一個新品牌種子用戶以及相關私域化運營的案例,引導品牌冷啟動的幾個底層經營方法。本文涉及的全域增長經營內容:作為冷啟動流量,種子用戶如何獲取?種子用戶的精準人群定位在沒有大筆廣告預算的前提下,我當初想的是先靠一群基礎用戶的口碑(Word of Mouth)來進行產品賣點的測試以及流量的冷啟動。在直接衝到酸奶消費人群招募種子用戶前,我深度分析和思考了戰略人群選擇的分層級思路。
  • 耕墨:(乾貨必讀)社群裂變落地實操,一站式解決你的困惑!
    (2)KOL權威性:用戶對行業的權威人士(網絡名詞—KOL)我做社群營銷這麼久,到今天不知道背書什麼意思的大有人在,這裡不過多解釋,自己去百度搜索。(3)描述場景:既要站在用戶角度來思考,表達出他們的需求,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描述場景與用戶的需求,引導用戶購買,讓他們覺得真的需要這個產品。
  • Shopee實操運營課程
    課程思路/目的:此次課程只傳授Shopee實操運營幹貨,讓你爆單不走彎路。針對群體:1.Shopee賣家:已有Shopee店鋪但是運營遇到問題,出單不理想,想要突破千單的賣家;2.想要入門跨境電商的創業者:Shopee操作非常簡單,是對跨境電商感興趣的無經驗賣家入門級平臺,做好Shopee再慢慢進階做其他平臺,發展更穩;
  • 數據運營實操 | 如何用聚類分析進行企業公眾號的內容優化
    最近有很多看了《運營實操|如何利用微信後臺數據優化微信運營》的小夥伴,加我微信後都不約而同的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嗨,運營小喵,你寫的「根據後臺數據優化微信文章內容」,似乎只適合在運營時間不長、擁有少量數據的情況下才有用
  • 三節課產品經理P1-P3(從0到1)的培訓教程|芝識分享
    三節課的課程是很有系統的一部從0到1的全過程的產品經理P1-P3的培訓教程。資源中有P1,P2,P3三階段視頻,課程價值5000+。產品&用戶&商業三大視角揭破,告別產品問題不會答2.學習產品思維方法,從專業的角度分析產品3.如何系統觀察分析一款產品4.【訓練】用產品經理思維,快速分析產品模塊二 「需求訓練」如何在海量用戶反饋中發現真正的用戶需求點?
  • 我是如何用30篇微信軟文換來30000個種子用戶的
    第一次,我們用1篇文章換來了3000種子APP用戶2014年7月30日,我們團隊在某交通臺微信公眾號投了第一期軟文投放,該帳號擁有車主粉絲60w,我們軟文標題直接是給車主送優惠,當時投放成本是5k一篇,在閱讀原文裡面直接帶app下載連結。數據反饋為閱讀量2w左右,直接用戶帶來是3k左右,成本大家自己算。
  • 如何從0到1設計一份訪談提綱?
    和《這四步讓你輕鬆搞定定性數據分析》分別分享了訪談中的「如何提出一個好提問」訪談後「數據收集後如何分析定性數據」,本文將分享訪談前的那些事,即:如何從0到1設計出一份訪談提綱?註:本文所謂的訪談提綱是指用戶研究中最常見的半結構式訪談提綱。
  • 用戶運營=客服?真正的運營工作應該是什麼樣的?
    粉絲提問剛轉行做運營,目前在一家線上教育公司,做用戶運營,公司的客戶群體主要以微信社群為主,但是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在社群內答疑,安排每天的時間點在群內發一些課程的介紹和素材,素材發到最後,就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唱獨角戲了,感覺用戶也是把我們當做客服看待的,用戶運營的工作到底是什麼吶?該如何改變把運營幹成了客服?
  • 如何通過SEO、SEM和微信公眾號運營獲取精準用戶,達到最大轉化
    如何利用SEO技術做到零預算讓網站的精準流量成倍增長?如何使用SEO技巧為其他媒體平臺(如公眾號、知乎等)有效引流? (1)找對正確的關鍵詞 A、與公司的業務相關 分析所在行業實際情況,通過公司的相關領導、市場部、銷售部了解公司具體業務。
  • 如何搜索種子用戶?看小米、知乎、小紅書、KEEP是怎麼做的
    為什麼要找尋種子用戶呢?第一,新產品直接花錢做推廣的成本可能是比較的高的,這樣的產品它如果能有了種子,用戶有了一些口碑的這種積累和一些勢能的積累之後,我們再去做推廣的話,效果可能是更好的。第二,早期的產品,體驗和功能都不完善,種子用戶可以幫助你找到產品的BUG,了解用戶對產品的真正需求。第三,幫助企業精細化運營。
  • 「天使用戶」引爆產品:從0到1
    首先,「天使用戶」這個詞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我覺得不準確,它特指產品最早期的用戶,這些人免費地花費大量時間,可以不顧產品的粗糙和不完美,陪著產品從第一個0.0.1版本一起成長,像天使一樣。其實換算到中文,應該叫「發燒友用戶」,大家理解起來更清晰和準確,但是為了術語的統一,我還是努力用天使用戶來解釋我下面的內容。
  • 得到App | 用戶運營策略分析報告
    一、產品介紹1. 產品背景(1)所處領域2016年,知識付費行業爆發。(3)核心功能訂閱精品課程、免費專欄,聽書二、產品體驗1. 產品結構圖四、分析運營策略1. 初創期(2016年05月~2017年04月)初創期產品的需求尚待驗證,運營的重點不在於獲取大量用戶,而在於尋找早期種子用戶、幫助用戶完成對產品的認知以及為將來有一天能服務好大量用戶做準備。
  • 產品規劃/初期/爆發階段,用戶運營分別需要做些什麼?
    我一般會分先分為下面3個大階段,每個階段再細分成不同的目標:產品0到1階段,定位用戶:即產品規劃階段,從產品的一無所有所有開始制定規劃目標,這時我們要配合產品制定出我們要定位那些用戶群,說白了就是,我們這個產品做完了給誰用?這是用戶運營需要做的。
  • 運營:一個 「幫助用戶更好的理解產品」 的人
    相信從事網絡銷售和在網賺這個行業裡的人對於運營這兩個字不陌生 不管你是做什麼副業項目的都需要從運營這個體系框架入手,副業的本質就是資源互換 你如何把自己的資源通過運營之後幫助別人理解產品,獲取資源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