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0到1設計一份訪談提綱?

2021-02-19 用戶研究社
寫在前面

前面兩篇《用戶是如何把天給聊死的?》和《這四步讓你輕鬆搞定定性數據分析》分別分享了訪談中的「如何提出一個好提問」訪談後「數據收集後如何分析定性數據」,本文將分享訪談前的那些事,即:

如何從0到1設計出一份訪談提綱?

註:本文所謂的訪談提綱是指用戶研究中最常見的半結構式訪談提綱。

本文的目錄:
一、why:為什麼要設計一份訪談提綱?
二、what:一份完整訪談提綱包含哪些部分?
三、how:如何從0到1設計一份訪談提綱?
四、小貼士

一、為什麼要寫一份訪談提綱?

很多研究人員在做調研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幾個問題,如聊high了跑題,聊忘了卡帶,數據收集上來發現某一塊問題沒有聊到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是因為訪談前的準備不到位。今天分享訪談前一個很重要的準備工作:

設計一份完整的訪談提綱

二、一份完整的訪談提綱包含哪些內容?

一份完整的訪談提綱一般包含兩個部分:一般性問題深入問題

一般性問題就是包含:人口學內容,用戶對產品相關的整體使用習慣,對產品一般的觀點、態度。

深入性問題就是我們每次調研需求解決的問題。如為什麼轉化率這麼低?為什麼響應率這麼低?

三、如何從0到1設計一份訪談提綱

我把從0到1設計出一份訪談提綱的過程分為5個步驟:收集、排序、分解、問題、編寫

這部分的講解會結合一個我最近做的真實項目——貨源響應項目,其中敏感問題隱去。

1. 收集

作為一名用戶研究人員,我們的需求方有很多:產品汪、設計獅、運營狐,當然別忘了還有各種大boss。他們都會根據他們自己的立場和工作,提出各種各樣的需求。

如何收集?

不停的溝通溝通再溝通。這個過程主要搞定需求的前因後果,主要是三個問題:想解決什麼問題?需求方有什麼假設?如果假設證實/證偽可能會從哪些方面解決問題?

舉例:本次調研的項目是由產品和運營的同事聯合發起。他們從每天的數據中發現,地區之間的貨源響應率有較大差異,希望通過調研找出原因。如果找出相關的原因,可能會從產品和運營兩個方面解決相關的問題。兩邊的同事也會有自己的一些假設,把這些假設記下來,部分假設可以作為本次調研的假設。

2. 排序

一次調研的需求經常出現是:多方提出需求,一方提出多個需求,一個人提出多個需求。對於一次調研來說,目標越明確,調研結果越好。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收集而來的需求進行一次優先級排序。

如何排序?

參考比較多排序的方式:重要程度*嚴重程度重要程度即此需求對於實現產品目標的重要性,嚴重程度即表示此問題對用戶使用軟體完成任務造成可能的嚴重性。

舉例:貨源響應低項目雖然有好多小夥伴一起發起,但是核心非常明確:地區貨源響應有差異,所以就不涉及到排序的問題。

3. 分解

需求方給的需求通常是比較窄的問題,一般表現為某種現象,比如流失率高,用戶使用某功能少,貨源響應率低,希望人們多使用某功能,人們為什麼放棄購買等等,這在某種程度上只能算是問題的引發,處於需求的初始階段。研究人員需要對這個比較窄的問題進行一個分解,通過轉化為一般性問題,一般是基於目標的行為模型和認知模型,以獲得問題的根本原因

如何分解?

將一些現象的初級需求轉化為一般性的問題。

舉例:貨源響應項目中,響應率有差異的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為:有差異的地區之間有什麼差異?有差異的司機之間有什麼差異?不響應的用戶特徵是什麼樣?司機為什麼不響應一條貨源?

4. 擴展

分解後的需求還是比較抽象的一些問題,如用戶為什麼要流失。該類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是沒辦法直接回答的,它裡面還需要回答很多相關的內容才可以構建起整個問題的答案。此時需要將該類抽象的問題進一步擴充,將它轉化為能夠直接回答的一些具體問題。

如何擴展?

使用基本的幾個擴展思路:

1) 5W2H?

5W2H是最基本的擴展思路,內容分別是when、where、who、why、what、how、how much。when和where主要擴展的是使用場景。who擴展的是可能進行交互的利益相關者。why擴展的是的行為的目的。what擴展的是具體行為和具體的事項。how擴展的是認知模型和行為模型。how much 擴展的是頻率、重要性,這是為了解決優先級的問題。

舉例:用戶響應的使用場景是什麼?響應行為的利益相關者還有誰?影響者有誰?為什麼有些貨源進行響應有些貨源不進行響應,兩者有什麼差異?通常的看到一個好的貨源以後如何聯繫貨主?這幾種聯繫方式的頻率分別是怎樣的?對於司機來說哪種方式比較重要?

2) goal/do/think/feel

這個思路也是更加宏觀的思路,即基於目標的行為、觀點、態度。goal擴展的是使用的目標。do擴展的是用戶與產品進行交互的行為。think擴展的是用戶對產品的觀點。feel擴展的是用戶對產品的情感態度。

舉例:司機響應行為的目的是什麼?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平常的行為習慣是什麼?一般是如何聯繫的?能夠舉個最近的例子?或者現場演示一下?聯繫過程中認為什麼因素最重要的?什麼因素最不重要?有沒有遇到過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3) before/after

這個思路借鑑於一些產於生創意的方法,即研究用戶在做某個行為的時候前後的一些行為。before擴展的是某個行為前置條件,即之前會做什麼行為,達到什麼條件才能做該行為。after擴展的是某個行為的後續行為,即做完某個動作之後會做什麼事情,會做什麼行為,成功/失敗後會做什麼。

舉例:做出聯繫行為之前需要看到什麼信息?需要什麼樣條件合適才會?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最重要?最開始看什麼信息?看信息的順序是如何的?聯繫以後一般會做什麼事情?如果聯繫以後發現不合適會做什麼?如果合適的話會做什麼?能夠舉一個例子或者現場操作一下?

4) 認知-熟悉-試用-使用-忠誠

這個思路是用戶行為理論方面,即用戶對產品首先需要有一個認知、熟悉的過程,然後進行試用,試用以後決定繼續使用,最後決定是成為流失用戶還是忠誠用戶。

舉例:用戶從下載-使用-篩選-聯繫-成交的整個漏鬥的使用行為環節中,分別如何導致響應問題?是否有下載了卻沒有需求?使用了卻沒有找貨需求?篩選過程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的貨源?如何篩選的?哪些信息比較重要?篩選過程中看到哪些信息就可以進行聯繫了?聯繫的方式有哪些?各種方式分別是如何做的?聯繫的時候會問什麼問題?聯繫的結果有哪幾種?這幾種分別有什麼差異?確認了哪些問題就可以成交?成交一般會做什麼行為?

5) AARRR(Acquisition獲取用戶-Activation促進活躍-Retention提高留存-Retention獲取收入-Refer病毒傳播)

這個思路是借鑑運營的思路,著眼於一個用戶的生命周期,從更宏觀的角度觀看問題。獲取用戶,促進用戶使用的活躍度,提高用戶的粘性,較少流失率,讓用戶產生更多的付費行為,最後讓用戶產品更多自傳播行為以獲取新的用戶。

舉例:這個思路的擴展和第四個擴展思路很像,都是從用戶使用行為上進行擴展,可以借鑑第四個擴展思路。

6)特殊-一般

這個思路就是從更加一般的視角來看研究的問題。


舉例:比如研究打專車軟體,我們就可以擴展研究用戶打車的行為,擴展研究用戶的出行方式,擴展研究用戶的生活方式。

經過上面5種擴展的思路,我們就可以擴展出很多很具體的問題。認真觀看的小夥伴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部分問題是重複的。是的,因為這些模型分別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用戶,部分擴展的維度是類似的。

使用建議:在真實的擴展的過程中,建議按照某一種擴展思路為主,其餘的擴展思路為輔助,增加更多能夠產生更多可以洞見的問題。

5. 編寫

終於到編寫提綱的時候了。我寫提綱的思路是:從邏輯從一般到深入,內容中性無偏倚,形式分板塊。

1)邏輯:從一般到深入

如上文所說,訪談提綱一般分為一般性問題和深入的問題。遵循從從淺入深,從難到易的過程。

一般性問題包含:人口學內容,用戶對產品相關的整體使用習慣,對產品一般的觀點、態度。一般性問題。

深入的問題就是通過收集、排序、分解、擴展四個步驟得到的內容,即為本次調研的最直接的問題。

2)內容:中性無偏倚

關注用戶個體的過去行為、直接體驗以及當代的觀點和態度,避免使用判斷性、誘導性、二元性的語言,保持問題的開放式。

3)形式:分板塊

一份訪談提綱可能會有很多內容,我們就可以根據相關的內容進行板塊化,這樣整個提綱就更加清晰,具有更好的提醒性和可讀性。

四、小貼士1. 平衡深度和廣度

前段時間有朋友在後臺問:如何權衡訪談的深度和廣度的問題。

我的理解是:根據研究目的和產品階段來判斷。如果調研目標是需求類的,產品階段是早期,更加關注廣度方面;如果調研目標是解決特定問題類的,產品階段是中後期,更加關注深度方面。

2. 經常問一個問題:什麼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三個問題是什麼?)

我曾經做過一個比較失敗的調研,因為研究的內容太多,在有限的時間內每個問題都沒有深入,導致研究結果就浮在表面,沒發深入去發現一些東西。

後來我學會一招,每次調研的時候都會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三個問題是什麼?強制給自己的研究內容排優先級。這樣的話就會更加聚焦到幾個最重要的問題。

3. 用戶分類

用戶分類主要是涉及研究結果的優先級。假設研究結果出來以後,如何進行優先級排序?一個典型的做法是根據定性研究中重出現的重要性*嚴重性評估,獲取優先級。

但是會有一些人質疑:定性研究的中的樣本是如此少,你如何根據這麼少的樣本推斷總體的用戶?

我的做法是:通過一般性問題獲取用戶的大概行為情況,如人口統計學情況、用戶與產品進行交互的整體情況,通過尋找對本次研究最本質的特徵因素對用戶進行分類。結合用戶分類,對每種用戶進行行為/觀點/態度匹配,然後結合用戶的重要性*問題重要性*嚴重性,就可以得出相關的優先級。

結束語

訪談提綱作為調研設計環節重要產出之一,是用戶研究人員永遠避不開的坑。本文思路遵循why-what-how的黃金圈,首先了解為什麼要寫訪談提綱,然後說明訪談提綱包含的內容,最後分享如何從0到1寫出一個完整的訪談提綱,即整個環節可以分為5步:收集、排序、分解、擴展、編寫。

建議閱讀

《設計調研(第一版)》作者:戴力農

《洞察用戶體驗:方法與實踐(第二版)》作者:Elizabeth Goodman 等

《誰說菜鳥不會數據分析》作者:張文霖等

《遊戲數據分析的藝術》作者:于洋等

作者:裘才寶,用戶研究員,曾在ISAR、網易遊戲、創維擔任用戶研究工作,目前從事移動物流行業。

想要探討相關問題,可以加微信公眾號用戶研究社一起學習探討。


相關焦點

  • 護理研究——質性研究<3>知情同意書、訪談提綱的編寫
    (1);護理研究——質性研究<2>啥是訪談法?(2);護理研究——質性研究<2>啥是訪談法?(3)),那麼知情同意書、被調查者的一般情況資料表和訪談提綱怎麼設計呢?舉例[1]:劉延迪. 14例糖尿病患者病恥感現狀的質性研究[D]. 吉林大學, 2018.
  • 想讓用戶訪談更深入?試試這個焦點式呈現法!
    在了解了ORID的基本概念之後,接下來將對ORID模型在實際訪談提綱的應用設計過程及注意事項進行簡述。實際應用訪談提綱的設計就類似撰寫一部主持人和受訪者之間的故事小說,也遵循著一般小說的「開場-故事(研究)主體-結尾」三個部分內容:·開場一般包括了歡迎語、主持人的自我介紹、本次訪談的背景,以及保密性說明等;·研究主體是訪談提綱的重點,不同主題類型的項目提綱的撰寫思路不同,本文主要介紹的是以ORID為模型的提綱設計思路
  • 青島新陽光心理研究所訪談提綱
    青島新陽光心理研究所訪談提綱訪談時間:2018年7月22日訪談地點:青島新陽光心理研究所訪談方式:面對面訪談訪談介紹:您好!我們是山東大學的學生,我們目前有一個暑假社會實踐的課題是關於新媒體的發展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方面的,請問可以打擾您一點時間,採訪您幾個專業的問題嗎,謝謝您的支持!
  • 用戶訪談的套路、技巧與話術
    2選取訪談對象3設計訪談提綱在做訪談前,要準備訪談提綱。好的訪談提綱是訪談成功的一半。根據你的訪談目標,把你想問的問題整理出來,特別是要明確:你最想問的3個問題是什麼?特別提醒:針對訪談目標設計訪談提綱,以終為始。
  • 新手社工如何做家庭訪談?
    家庭訪談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了其必要性,因此對新手社會工作者而言,做好家庭訪談是必要且必須的。 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及身邊同仁的實踐,就「新手社工如何做家庭訪談」略談一些見解。 具體而言,社會工作者在正式開展家庭訪談前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準備。 其一,精神方面的準備即樹立信心、擺正心態,這一點相對簡單卻不可或缺。 其二,物質方面的準備主要包括家庭訪談涉及到的訪談提綱、錄音筆、筆記本等,這其中又以訪談提綱為重中之重,故將其單列進行詳細闡釋。
  • 《深度訪談》思維導圖讀書筆記
    今天分享圖書是《深度訪談》,副標題: 如何結交陌生人。實際上本書是完全在講 定性調查 的教材,適合採訪記者、調查人員。有很多實際操作的方法。 設計訪談提綱、在訪談中溝通、整理資料是精髓。深訪可以獲得訪談對象在隱私方面的問題。b) 適用區域。深訪:競爭對手、個性化產品研究;FCG:大眾產品、新產品開發、夥伴群體消費適用。第二章 深訪提綱設計設計深訪提高需考慮的要素:1、    研究議題中核心部分所在。2、    需要搜集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 結構化訪談提綱及記錄表
    結構化訪談提綱及記錄表 一、關於崗位基本信息
  • 在定義和解決產品問題之前,如何做一場有效的用戶訪談?
    我們在《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確的問題》裡也分享過如何通過「用戶體驗地圖」準備高質量的用戶故事,避免 garbage in garbage out 的情況。 那麼如何做一場有效的用戶訪談,保證得出高質量的用戶故事呢?
  • B端項目調研提綱的設計與思考
    在本文,筆者將從自己參與到B端項目的實踐過程中,分享每個節點所參與到的工作內容。一起來看看。相信很多做過調研的同行,特別是新手,調研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準備不足、內容分散、偏離主題、被客戶牽著走等情況,導致調研效率低下,調研結果不滿意,需要反覆調研,客戶會質疑調研人員的專業性,項目的後續進展困難,出現這種情況,調研人員才意識到一份好的調研提綱有多麼的重要。
  • 培訓需求訪談大綱設計
    培訓需求訪談的意義就在於還原事實,找到隱藏在主觀判斷背後的,關於「人的能力層面」的關鍵變量。比方我們在培訓需求訪談時,業務部門負責人可能會這樣說:「大部分團隊成員執行力差。」隨著問題被不斷深挖,我們就越來越逼近事情的真相。既然訪談的意義在於還原事實,那麼,什麼樣的問題有助於還原的達成呢?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下篇)
    編輯導語:上一篇文章《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分別從用戶、需求、業務、運營、產品、設計、思維和數據八大維度,較為全面地分析了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全面深度地解析了B端產品及其發展機會點;本篇文章將結合個人實際案例,繼續講解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設計方法
  • 網文初學者,如何寫小說提綱?場景篇解析
    1.何為小說提綱?小說提綱,就如同你旅遊時做的攻略圖,一共多少天,去哪些景點,哪個重點玩,哪個走馬觀花,景點之間乘坐什麼交通工具。這本關於小說提綱寫作的書籍,在凱蒂的筆下,用小說般生動、形象的描述,懸疑小說般的邏輯性,把一本寫作類工具書寫出了小說的節奏感和「懸疑感」。從破除對提綱的誤解,寫提綱的好處,提綱的形式,到具體的人物、衝突、場景、主題、背景、視角、結構等方面細緻講解,同時以大量的小說或提綱片段為例證,讓讀者找到「秒懂「的舒適感。
  • 訪談技巧:為什麼我的訪談會陷入沉默?
    線上訪談工作註定是有難度的,不管是用戶,還是我們,都沒有辦法通過外表、舉止、氣質等外在特質對對方做出猜測和評價。那麼,我麼要如何讓訪談順利進行下去呢?這個主題源於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抱怨,我們曾因為人手不足邀請過一些產品來幫助我們進行用戶訪談(當然,我其實也是產品),在敲定目標、編寫半結構性訪談提綱和簡短的說明後,大家分頭開展了不同群體的線上訪談工作,卻得到了一些哭笑不得的結果。
  • 【UE分享】半結構式訪談在探索性研究中的妙用
    同時,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實現兩個目的:1)拆解研究需求,轉化為具體的訪談問題。比如在查詢資料後,我們知道BTS粉絲有線上和線下兩大聚集形式,這也讓我們在後面設計訪談框架時,增加了相對應的問題。2)掌握特定的訪談話術。
  • 從0到1設計一款產品,我的反思與總結
    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了產品從0到1設計過程中的一些反思,與大家分享,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剛到公司時,我在一個已經比較成熟的部門項目下做著用戶研究的工作,直到有一天,領導讓我做一個關於XX的競品分析報告。當我找遍資料寫完報告交給老闆時,雖被領導找出了一千個不足之處,但一番「痛罵」教導後,對我說「1.0的需求原型、周五前給我個初稿」。我好像一個毛頭小兵,突然被委以重任,便開啟了從0到1的產品設計之路。
  • 論文提綱寫作要求和參考模板
    論文提綱是論文寫作前的必要準備,是論文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是寫作思路到成文之間的一個過渡,在論文寫作中至關重要。本文介紹下論文提綱寫作要求和參考模板。首先,論文提綱寫作要點提綱包括:論題觀點來源,論文基本觀點,論文結構。
  • 科學論文寫作的提綱如何起草
    簡單來說,提綱是一篇論文的行文計劃,應該包括論文所依靠的數據。事實上,提綱不僅僅是列出各段的內容,而是按照目的、假說、結論來精心組織數據。對於「如何起草提綱」這個問題,醫刊彙編輯認為,最經典的方法就是找一頁空白的紙,以任何順序,寫下與這篇文章有關的所有重要觀點。
  • 手把手教研究設計 01 | 半結構化深度訪談怎麼寫?(內含高質量模板)
    一般而言,半結構化訪談在研究中較為常見。半結構化訪談:研究者對訪談結構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同時允許受訪者積極參與。研究者事先有訪談提綱, 可根據研究設計提出相應的問題。並且訪談者可以根據訪談程序和內容對訪談進行靈活調整。如果你到現在還只是知道半結構化訪談是一種研究方法,只了解基本定義而不會在論文中實操運用的話,我想你該好好反省一下了!
  • 如何起草作文提綱
    一、作文提綱的作用作文開始前開始前的寫作提綱就是作文的初稿。作文提綱就是作文的寫作計劃,對作文的構思。有不少同學,寫作文不願意寫提綱,有的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寫提綱。老舍先生曾說:「有了提綱心裡就有了底,寫起來就順理成章;先麻煩點,後來可省事。
  • 訪談法在教育課題中的應用
    (1)結構化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s)結構化訪談就是研究者手持問卷與受訪者面對面地進行訪談,所有的問題都是預先設計好的,研究者按照順序對受訪者進行提問,而不進行絲毫改動。結構化訪談往往是在大型的社會調查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