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分享】半結構式訪談在探索性研究中的妙用

2021-02-19 網易雷火UX用戶體驗中心

探索性研究,一般指在研究者對研究題目的範圍和概念不甚清楚,對研究對象的內在聯繫不熟悉,不能確定假設和研究方向,並且缺乏前人的研究信息和理論,無法提出具體方法以進行精密研究的情況下所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此類研究一般要求研究者搜集與本題有關的整個範圍內的各種二手預備性資料,探索和形成關於研究課題的假設,或為現象的一個或數個層面做集中的分析研究做好準備。但在實際操作中,對二手資料的桌面研究可能會面對如下困難:

(1)研究所需的二手資料數量極為有限,或參考性不高。(2)研究內容是某個群體的「內部信息」,相關信息難以收集。這時,研究者就需要尋求其他的輔助方法來進行探索性研究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種用於針對特定群體探索性研究的巧妙方法——半結構式訪談

根據訪談結構化程度的差異,我們一般將訪談方法分為兩種:

(1)結構式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s):即按照定向的標準程序,採用形式和內容既定的問卷或調查量表進行的訪談。在遊戲用戶研究中,結構式訪談常被用於玩家電調、實驗室測後訪談等需要包含確定內容、且具有顯著提問邏輯順序的場合。

(2)非結構式訪談(Unstructured Interviews:又稱非標準化訪談、深度訪談和自由訪談,是一種無控制性的訪談,事先訪談者不會準備統一的問卷和訪談提綱,而是依靠和被訪談者的自然互動獲取相關信息。非結構式訪談最典型的應用場景是人類學的田野調查,訪談者一般和被訪談者談天說地,最終在大量的訪談資料中提取出有意義的研究素材。

而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則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結構式和非結構式訪談的一些特點。相比於結構式訪談,半結構式訪談不需要完全成型的訪談問卷或提綱,更具靈活性。由此,半結構式訪談可以充分調動被訪談者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在訪談中產生和討論新的腦洞和問題。而相較於非結構式訪談,半結構式訪談的訪談目標和內容相對具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這就要求訪談者對訪談時長和大體方向具有一定的把控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為半結構式訪談做出如下定義:半結構式訪談是按照一個粗線條式的訪談提綱而進行的非正式訪談形式。在這種訪談中,訪談者可以根據訪談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做出必要的調整,至於提問的方式和順序、訪談對象回答的方式、訪談記錄形式以及訪談時間、地點等都沒有具體的要求,均由訪談者根據情況靈活處理。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某種程度上,半結構式訪談和「戴著鐐銬跳舞」畫風相近。

二、半結構式訪談在探索性研究中的妙用實例:社群研究

社群研究,顧名思義指的是對一個具有一定邊界感的社會群體、組織的研究。一般來說,探索一個社群的組織結構、互動內容和成員特徵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如果不是這個社群的成員,我如何獲取信度較高的研究素材?在下面這個BTS(註:防彈少年團,一個人氣很高的韓國音樂組合)中國粉絲社群研究的案例中,通過使用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困難。下面來看看我們是怎麼做的吧。

第一步:背景資料查詢,這可以讓我們對可能開展訪談的社群成員有一個比較初步的了解。同時,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實現兩個目的:1)拆解研究需求,轉化為具體的訪談問題。比如在查詢資料後,我們知道BTS粉絲有線上和線下兩大聚集形式,這也讓我們在後面設計訪談框架時,增加了相對應的問題。2)掌握特定的訪談話術。因為我們要訪談的是來自具有特定身份標籤和行為模式社群的被訪談者,所以在訪談話術設計時,我們也需要考慮到社群自身可能存在的特點。在背景資料查詢階段,我們可以在暖場話術,以及組織、包裝問題策略方面有所作為:例如稱呼,BTS的中國粉絲之間會互稱「阿米」(註:粉絲名A.R.M.Y的中文諧音)或者「阿米姐姐」,如果用在訪談初期的搭話、暖場階段,會很好地拉近訪談者與被訪談者的距離,保證訪談在一個相對輕鬆愉悅的氛圍下進行。

第二步:設計粗線條的訪談提綱。既然選擇使用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我們就要明確以下兩點:1)不設計非常具體的訪談問題,為被訪談者暢所欲言提供空間;2)訪談的大方向還是圍繞研究需求進行,訪談者需要預留控制訪談方向的相關話術,防止被訪談者出現「聊High了」的情況,最終影響整個訪談執行進度和後續資料整理。在這次的BTS中國粉絲社群研究中,我們確認的研究主題主要有:粉絲聚集地、粉絲遊戲經歷和付費情況、粉絲群內部的溝通機制等,那麼訪談方向就要與這些研究主題一致。

第三步:尋找訪談對象,這是半結構式訪談運用於社群研究時最重要的一個步驟。面對偌大的「BTS中國粉絲社群」,我們該如何尋找配合訪談的對象呢?這時,一個大家熟悉的方法出現了——求助偉大的微信朋友圈。像這次的調研中,我們在朋友圈發布了如下信息:

「詢問萬能的票圈,請問大家周圍有沒有認識的BTS的粉絲呀?我們目前想做一個BTS中國粉絲社群的研究,需要幾個訪談對象……」

大家可別小看求助票圈的這個方法,其實這裡隱藏著一個重要的社會學抽樣方法:滾雪球抽樣。滾雪球抽樣是指先隨機選擇一些被訪者並對其實施訪問,再請他們提供另外一些屬於所研究目標總體的調查對象,根據所形成的線索選擇此後的調查對象。通過找到幾個「引路人」、使用他們/她們的社會關係尋找更多可能的對象,滾雪球抽樣被認為是社群研究最好用的研究對象接觸方法喲。

通過在朋友圈「滾雪球」的方式,我們最終選定了訪談對象——朋友的朋友們。

第四步:執行訪談。在實際的訪談執行階段,我們總是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訪談策略,我們在這裡總結出了以下三條:

(1)相對間接、溫馨的開場:通過聊一些和研究主題關係不大,但是能調動被訪談者興趣的話題,拉近訪談者和被訪談者的距離。比如在一次訪談中,我們是這樣開場的:

訪談者:「小姐姐在喜歡BTS之前,還喜歡過其他的韓流組合嘛?」

被訪談者:「喜歡過東方神起和Super Junior哈。」

訪談者:「哇,其實我也是的。」

被訪談者:「啊啊啊都是韓粉小姐妹呀。」(被訪談者好感值UP,計劃通!)

(2)留白式提問:訪談者要給被訪談者主動提及信息的空間,並根據被訪談者的回答靈活變通提問形式和內容,比如:

訪談者:「BTS粉絲如果要支持偶像的話,一般採用什麼方式呢?」(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我們其實是知道「支持偶像」包括應援、打榜等諸多方式,但在提問時,我們不會使用具體的術語,而是採用比較模糊的提問方法,來讓玩家提及更多信息)

被訪談者:「支持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應援啊,打榜啊等等,哎我和你說,阿米家的應援有很多種形式呢。」

訪談者:「這樣啊,那麼具體的應援形式是?」(根據玩家提及的信息,靈活設置新的問題)

(3)控場:這也是半結構式訪談中最需要研究者盡力做到的一點。當被訪談者聊High了之後,訪談者一定要明確訪談方向,及時將整個訪談拉回到原有的調研軌道。比如在粉絲社群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粉絲聊著聊著就開始安利偶像的情況,這時就需要使用一些比較柔和的轉場話術來控制訪談方向和內容:

被訪談者:「BTS裡我最喜歡XX了,他真的好帥氣啊,給你分享一點圖片。」

訪談者:「看上去不錯呢。(轉換話題)哎對了,像你們這麼喜歡XX成員的話,一般會怎麼支持他呢?(開始詢問應援相關問題)」

第五步:結果處理,半結構式訪談的結果處理步驟和其他訪談一樣,都是將訪談結構整理成能夠回答研究問題的關鍵點(Bullet Points),並在正式的研究報告中以論據的形式呈現出來,這裡就不仔細講解了。

三、經驗和反思: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發揮半結構式訪談在探索性研究中的優勢?

在這次BTS中國粉絲社群研究中,我們發現了半結構式訪談在探索性研究中運用的優勢,主要是兩點:1)通過觸達社群成員,我們可以快速且高效地了解到社群內部的信息。2)通過在訪談中和被訪談者一起頭腦風暴,我們收集的信息面較為廣泛,可以有效填補資料查詢和研究問題設計時可能存在遺漏的地方。

但是,需要承認的是,半結構式訪談仍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主要體現在信息渠道相對有限上——在針對特定社群的探索性研究中,我們的資料來源其實是比較局限的(尤其是一些二手信息渠道),這可能會導致我們在相當程度上依賴被訪談者主動提及的信息,在這個情況下,信息的準確性以及深度其實是有待商榷的。比如在BTS粉絲社群研究中,我們向被訪談者詢問BTS在中國的人氣情況:

訪談者:「BTS在中國的整體人氣情況如何?」

被訪談者:「還可以的,韓團中數一數二。」

但這個「還可以」是怎樣的「可以」法呢?這就不能完全依靠訪談結果來分析了,而需要求助更為專業且量化的資料,比如網際網路大數據。

通過查詢百度指數、微信指數等信息,我們可以看出,BTS的人氣和粉絲感知的情況可能有所差異

所以,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發揮半結構式訪談在探索性研究中的優勢呢?在我們看來,半結構式訪談也只是探索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相關結果仍需要其他研究方法輔助驗證和完善,如桌面研究、問卷調研等等。

相關焦點

  • 實地研究中的訪談法
    (一)什麼是訪談法:指根據研究者擬定大致的研究計劃或訪談題綱,對觀察對象所做的訪問無主題談話,通過面對面的交流獲取資料。無結構訪談:隨意訪談,不擬定提綱半結構訪談:一般有訪談提綱,可隨時調整(二)訪談與面談的區別1、問卷調查中的面談,訪員根據所列問題逐一提問,扮演尋問者、記錄者的角色;訪談法採用最多只是訪談提綱交流式,扮演引導者、聆聽者角色。
  • 昆汀學術英語之半結構式採訪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一下另一種研究方法-- 半結構式採訪。在定性分析中(Qualitative Research), 採訪(Interview)是最常用的一個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包括開放式採訪(Unstructured Interview),結構式採訪(Structured Interview)和 半結構式採訪(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 量化研究&質性研究 | 一文辨析重點中的難點
    根據研究目的分為探索性研究和假設檢驗研究。前者致力於尋求事物或事件的本質是什麼,探索變量的存在、發現其中的關係;後者致力於預測和檢驗已發現的變量間的關係。03  深度訪談這是一種無結構的、直接的、一對一的訪問形式。
  • 「深度訪談」的實質
  • 護理研究——質性研究<3>知情同意書、訪談提綱的編寫
    責編 | 皮卡魚作者 | 大冉我們熟悉了質性研究的內容、訪談基本概念和過程(見護理研究——質性研究<2>啥是訪談法?(1);護理研究——質性研究<2>啥是訪談法?(2);護理研究——質性研究<2>啥是訪談法?(3)),那麼知情同意書、被調查者的一般情況資料表和訪談提綱怎麼設計呢?
  • 科研選題前,不可忽視的探索性研究
    根據研究過程中數據的採集,分析,解讀等試用的方法不同,通常也可以分為兩類,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3. 其實根據研究階段和具體目標的不同,研究還可以分為四類:探索性研究(非實驗研究)描述性研究相關性研究因果性研究(解釋性研究設計)
  • 還在為研究方法頭疼嗎?5分鐘get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的差別
    根據研究目的分為探索性研究和假設檢驗研究。前者致力於尋求事物或事件的本質是什麼,探索變量的存在、發現其中的關係;後者致力於預測和檢驗已發現的變量間的關係。(3)深度訪談這是一種無結構的、直接的、一對一的訪問形式。
  • 研究方法:深度訪談 | 深度訪談研究方法的實證論析
    在定量研究中,除了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之外,標準訪問也是常見的形式,很多大型電話訪問中心通過標準化的電話訪問來收集定量調查數據。與定量研究的標準化訪問不同,質性研究通常採用半結構式訪問方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又稱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
  • 深度訪談研究方法的實證論析
    與定量研究的標準化訪問不同,質性研究通常採用半結構式訪問方式,又稱深度訪談。深度訪談要求研究者在訪談進行之前,根據研究的問題和目的,設計訪談大綱作為訪談的提綱和基本框架。訪問者在進行訪談之前,應該告知受訪人,她( 他) 有權拒絕訪談,並且在採訪過程中,有權拒絕回答任何不願回答的問題。同時,在不影響資料收集的情況下,研究人員應盡最大可能將研究的內容和目的告訴被調查者,使受訪人在了解研究項目的基礎上,不受挾迫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經驗,協助研究人員對社會現象和問題進行深入調查。
  • 作為意義探究的深度訪談
    【關 鍵 詞】深度訪談 意義探究 日常生活 生活史 【作者簡介】楊善華,北京大學社會學;孫飛宇,加拿大約克大學社會與政治思想【文章來源】《社會學研究》2005第9期一、問題的提出:「深度訪談」的實質 「深度訪談」作為定性研究中的方法,在目前的社會學領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 民族志方法在管理學研究中的應用
    民族志方法的首要特點是在田野調查中通過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獲取事實。參與式觀察是研究者生活於其所研究的人群中,參加他們的日常社會活動,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不懂就問。nowski認為,「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現象無法通過提問或對文獻進行推算的方式記錄下來,而只能在完整的現實中被觀察到。
  • 訪談資料的轉錄與檢視
    教育科學研究領域,雖然有紮根理論、敘事研究、個案分析、民族志等很多質性研究方法,但是多數研究方法在具體方法的運用上都會使用到訪談法,即訪談法是研究常用的基礎性研究方法。訪談法具體可以劃分為結構式訪談、半結構式訪談以及完全結構式訪談,當然還有一些焦點團體訪談法等其他類型。訪談的形式是多樣的,但是訪談後都會涉及到資料的轉錄與檢視的過程。
  • 新冠肺炎疫情下護理遠程教育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2)質性訪談。訪談提綱在查閱相關文獻基礎上經研究組反覆討論和預訪談形成,具體如下: 實施護理遠程教育的關鍵要素是什麼,目前面臨哪些困難?疫情之下反思護理教育,對今後改革的建議。每次訪談時間10~30 min。訪談結束後24 h內對訪談資料進行轉錄,並返給受訪者核實轉錄信息準確性。
  • 訪談技巧:為什麼我的訪談會陷入沉默?
    在經過一番了解以後,我們認識到,半結構訪談的難度是相當巨大的,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迂迴的方式,沒有經受過一定訓練或者有經驗的人,是很難讓用戶感到信任的。當然,用戶也沒有義務對陌生人進行自我暴露,尊重用戶選擇和隱私無論何時都應被擺在首位。什麼是半結構性訪談?為什麼要進行半結構性訪談?
  • 驗證性因子分析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區別 | 附:量表編制步驟
    最近有老師問驗證性因子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區別,是不是在做量表的時候需要做驗證性因子分析?那麼是在什麼時候做?很明顯,編制量表的時候一定是需要做驗證性因子分析的。1.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時候,量表條目最終能形成幾個條目是未知的。
  • 用戶訪談全流程:深入挖掘用戶需求
    而這個時候,用戶訪談這樣的定性研究,就可以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3. 用戶訪談的基本類型用戶訪談從內容上來劃分可以分為非結構式訪談、半結構式訪談、以及全結構式訪談三種。非結構式是指非正式的、隨意的,沒有特定的問題也沒有既定的答案,只需要讓用戶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即可。
  • 學術觀點 | 徐錦芬、張珊珊:同伴互動研究方法綜述
    結果表明,同伴互動研究方法日趨多樣,其中(準)實驗研究和質性研究呈顯著上升趨勢;描述性研究穩中有升,混合研究略微呈下降趨勢。數據收集方法以錄音錄像為主,其次為問卷調查和訪談。文章最後指出同伴互動未來研究和發展趨勢。
  • 「經濟學基礎」紮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
    而在質性研究的書籍中,對深度訪談和紮根理論的介紹則會更加詳細和具體,通常會用單獨的一章來分別闡述深度訪談和紮根理論。如範明林,吳軍的《質性研究》,文軍,蔣逸民的《質性研究概論》。在這兩本書中,他們用獨立的篇章對深度訪談研究和紮根理論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在闡釋紮根理論產生的理論背景和意義的同時,講述了紮根理論的三種編碼和抽樣方法。這兩本書的不足之處在於只有綜合介紹,卻沒有具體運用的研究實例。
  • 比較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與驗證性因子分析(CFA)的--理論篇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驗證性因子分析(CFA):驗證量表的維度或面向性,決定最有效因子結構;驗證因子的階層關係;評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我們舉例說明:假設現在要設計一份量表型的調查問卷,根據調研文獻和前期訪談,總共設計3個潛在變量,然後為每個潛在變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