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駿圖》:清朝宮廷「洋高官」的中西繪畫大融合範本

2020-12-16 文藏書畫
百駿圖局部

郎世寧 1688 出生於生於義大利米蘭,27 歲的隨著耶穌傳教士來中國傳教,在此之前,年僅 27 歲的郎世寧在歐洲繪畫界已經小有名氣,甚至還為教皇畫過畫。憑藉畫畫的才能,1715 年,他一到中國就被招進宮中,先後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後憑藉繪畫官居三品,堪稱奇蹟。

百駿圖局部

1722年康熙駕崩時,34歲的郎世寧就已經創作出來非常多著名的作品,隨後向繼位的雍正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受到了雍正的重視,郎世寧向宮廷畫家傳授歐洲的油畫技法,油畫的繪畫方法開始在宮廷中流行起來。

百駿圖局部

郎世寧的名氣也水漲船高,《百駿圖》就是在這個時間創作出來的,這幅畫用時 6 年,畫面中共計有 100 匹駿馬,是郎世寧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此圖描繪了姿態各異的駿馬百匹放牧遊息的場面。全卷色彩濃麗,構圖複雜,風格獨特,別具意趣。此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臥,可謂曲盡駿馬之態。該圖稿本為紙質,縱 102 釐米、橫 813 釐米,原作分別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紙質稿本)和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絹本)。

百駿圖局部

1735 年乾隆繼位,他十分喜歡書畫,郎世寧更被另眼相看。在乾隆登基之後,據記載,乾隆每日必去畫室看郎世寧作畫,而每次給這些畫家賞錢必有郎世寧的一份。郎世寧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繪畫技法,既講究西方繪畫中的立體效果,注意透視和明暗,重視寫實和結構準確的合理性。由於他能畫並精通建築學,曾參與增修圓明園建築工事。擅畫肖像、走獸、花果、翎毛尤善畫馬。去世後葬於北京阜成門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戰圖》等。從清史的記載中可以知道,繼郎世寧以後,還有不少的洋人被清朝皇帝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家。可是後來的人始終不及郎世寧的成就以及影響力。郎世寧的主要貢獻在於大膽探索西畫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法、新格體,堪稱郎世寧新體畫。

百駿圖局部

相關焦點

  • 凹凸法以及明暗法等繪畫手法是如何應用到繪畫作品的?
    凹凸法以及明暗法等繪畫手法是如何應用到繪畫作品的?小編發現,凹凸法是中國畫家在學習印度藝術的基礎上所創造的一種暈染法,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從西域引進。傳統工筆肖像畫以白粉染凸出,與加染的凹處形成對比,突出人物神情。梁代張僧 繇、唐代尉遲乙僧 都 擅長此法。
  • 退休美術老師60天繪33米百駿圖 網上免費教畫畫
    吳作成用60多天創作了一幅33米長、0.68米寬的百駿圖長卷,畫中有120匹不同姿態的駿馬,按春夏秋冬、從靜到動的形式排列。不僅如此,他還錄下了繪畫的過程,將視頻發到網上與大家分享,收穫上萬點擊量。記者看到,吳作成筆下的馬威風俊美。吳作成坦言,他下筆前就構思了馬的各種形態,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希望能把馬的忠誠、勇敢、堅韌的品性表現出來。
  • 清朝宮廷最高標準的「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樣的宴席?
    滿漢全席是正宗的宮廷菜,然而它的來歷卻並不那麼簡單,即使是宮廷中,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日日都能享用的。 而一直到清朝中後期,他們都在祭祀等一些特殊時期,刻意保持了簡單烹調的習俗,在我們今天看來,這種行為藝術叫做憶苦思甜,在他們看來,這叫不忘祖先創業之艱難。 雍正和乾隆一直以來在年終都有賞賜臣下胙肉的習慣,這就是一大塊煮熟的肥豬肉,不加任何調料,更可怕的是這塊肉不但大,而且根本是冰冷的,腸胃稍差吃了就要鬧肚子。
  • 宮廷畫家陳枚,立志開創個人繪畫風格,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作為清朝時期的一位宮廷畫家,陳枚在自己的一生當中,創作了非常多的主流繪畫作品,不過流傳下來的卻並不是很多,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因為像陳枚這樣的宮廷畫師非常多,因而他的生平資料並不是非常詳細,不過在《國朝畫徵錄》以及《國朝畫識》當中,大家隱約也能找到有關陳枚的記載,大致能夠推測出他的生卒年。
  • 清朝的宮廷宴席是什麼樣子?別被徐克電影《滿漢全席》騙了
    這部電影的名字,便是源自劇中提到的關於清朝滿漢全席的典故,話說清朝皇帝為了彌合滿漢矛盾,於是便下令在宮廷中舉辦兼有滿漢兩個民族飲食特點的宴會,因菜品豐富,規格較高,所以俗稱滿漢全席。乍一看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民族文化大融合,一派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色,只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個典故其實是導演和編劇杜撰的。
  • 藝術欣賞:中、西方繪畫融合理念與徐悲鴻的繪畫
    中國文人寫意畫白元代起開始佔主導地位,但隨著文人們熱中於仕途,思想上守舊,不求創新,繪畫作品上缺乏藝術土體意識。明代時期,這種藝術的復古,保守思想尤為嚴重。到了清初「四王」,更加因為其學習古人成就大而得到推崇,中國傳統繪畫面臨著嚴峻的危機。而此時,有創新的畫家出現,諸如任伯年,吳呂碩,「四僧」等,既注重傳統又尋求新意,給中國的傳統繪畫注入了一絲新意。
  • 這是我國現存的三大宮廷遺址之一,是愛新覺羅·溥儀的宮殿!
    偽滿皇宮博物院是由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居住的偽滿洲國傀儡皇宮改建而成的博物館。它是中國現存的三大宮廷遺址之一,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光復路北側。它佔地面積25.05萬平方米,開放的景點達到了30多處,其中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推出各類原狀陳列、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50餘個。
  • 華爾道夫酒店及度假村發布全新創意宮廷法餐菜單
    此次的季節限定菜單由北京華爾道夫酒店鳶尾宮1893法餐廳主廚 Addison Liew 和厲家菜掌門人兼行政主廚厲曉麟聯袂定製,極富創造性地將中國傳統宮廷菜餚與精緻時尚的法餐相融合,演繹舌尖上東西交融的全新風味。
  • 「突破禮制、融合書法、吸納宗教」,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大放異彩
    繪畫主題更加注重彰顯人物細節描寫,突出人的價值在秦漢時期,特別是漢朝,雖然繪畫藝術並不是當時流行的主要形式,但是也有一定數量的繪畫代表作。不過相比較漢賦這種文學形式來說,繪畫的藝術地位實際上並不突出,而且還有著非常濃厚的漢朝時代特色。
  • 劉燁與洋妻子亮相,顛覆了中西「陰盛陽衰」的觀念
    劉燁與洋妻子亮相,顛覆了中西「陰盛陽衰」的觀念在婚姻配對中,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白種女人瞧不上黃種男人的說法,除了種族歧視外,還有一點就是認為黃種男人衰老的快,駕馭不了白種女人,果真如此嗎?然而,妻子安娜就大不一樣了,她沒能逃脫歲月的殺豬刀,甚至蒼天加倍地殘虐這位白種女人,使她紅顏過早地凋落,變成一個老態畢現的婦女。當初那個我見猶憐,美驚凡塵的法國女郎已蕩然無存。劉燁與安娜站在一起,或者說,他們是一對夫婦,無論如何是不般配的,即使是「姐弟戀」也是辣眼睛。那麼,按目前的男女婚配組合,誰能相信種族互補的合理性?更確切地說,婚姻關係中誰是優勢的一方?
  • 完美融合中西園林建造精華 在大山大水之中收藏法蘭西風情
    (原標題:完美融合中西園林建造精華 在大山大水之中收藏法蘭西風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中西融合的「中間地帶」
    ■ 本報記者 尤夢瑜  中西融合打造「中間地帶」  從澳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畢業已有3年的劉同學告訴我們,他將去港澳讀書稱為「求學」而非「留學」,因為,去港澳畢竟不是出國讀書。  其實,這種想法也體現了港澳最大的特點:中西融合的「中間地帶」。在採訪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中西融合」都是他們最常提及的。
  • 乾隆朝宮廷珍品,景泰藍的藝術特色和紋樣特點
    無論是在明朝還是在清朝,都曾經在宮廷之中設置專門製作景泰藍的琺瑯作,統治者刻意阻止琺瑯彩的工藝外傳,從而使得景泰藍工藝品成為皇家專享,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才有匠師為生計走出皇宮,將景泰藍的製作技藝帶入民間。所以我們如今看到的絕大部分清朝景泰藍文物都曾是宮廷之中的珍寶。對於景泰藍的痴迷,清朝皇帝無人能比乾隆皇帝更熱烈。
  • 為什麼明朝太監宮女可以搞結對食,清朝宮廷卻堅決禁止?
    為什麼明朝太監宮女可以搞結對食,清朝宮廷卻堅決禁止?首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結對食。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宮女太監做夫妻,搭夥過日子。當然這個夫妻關係被理解是,一種假夫妻關係。深宮生活寂寞,太監宮女以此作為一種調節解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