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質疑國內博導制:為何講師就不能帶研究生

2020-12-15 搜狐網

  本報記者 王曉櫻 徐可

        兩位著名科學家不約而同地為年輕人呼籲,成為中國科協2004年學術年會上的佳話。

  2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楊福家在題為《從2004年諾貝爾獎看一流大學》的專題報告中指出:一流的大學要有優秀的年輕人日夜奮鬥,諾貝爾獎百年歷史其實就是年輕人的創業史。他說 2004年物理諾貝爾獎得主及其

  經歷的公布,再次證明了諾貝爾獎的歷史是年輕人的創業史,證明了許多科學家的重要發現和發明都是產生於風華正茂、思想最敏銳的青年時期這一條普遍性規律。

  他認為世界上的一流大學,之所以稱為一流,除了有大師外,最重要的是有一批從世界範圍內挑選來的、風華正茂、思想敏銳的優秀博士生。他們在充滿好奇與激情、充分發揮民主的歡樂集體中,沉醉於科學前沿的難題林海中,日夜奮鬥。2004年物理諾貝爾獎的三位獲獎者背後是上千位同齡人在拼搏,他們只是代表人物而已,是幸運者。

  楊福家院士的觀點引起了楊振寧教授的共鳴。他主動向大會主席要求發言。「年輕時代是發展科技最好的年代,現代國內博士生導師制度不好。」楊振寧直言不諱。「為什麼一個講師就不能帶研究生呢 講師活躍在科研的第一線,這樣在最前線衝鋒陷陣的年輕人是帶研究生最好的人,而像我這個年紀已不是最好的人,因為我所作的研究已不在最前線。」

  楊振寧還明確地指出,現行的博導制度使衝鋒陷陣的年輕人不能帶研究生,這是錯誤的。這種制度不利於年輕人脫穎而出。他希望通過大會,能有更多的大學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他讚揚了中國的大學幾十年來訓練出來的本科生人才非常成功,對社會貢獻很大,沒有各個大學訓練出來的本科生,就沒有今天的新中國。

  兩位科學家熱情洋溢的演講激起全場陣陣熱烈的掌聲。(本報博鰲11月22日電)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楊振寧給國科大的研究生潑冷水,這是什麼心態?
    前幾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禮堂裡,97歲的楊振寧和國科大的學生們侃侃而談。一位來自高能物理研究所並且未來要從事大型對撞機預研工作的研究生,問楊振寧關於中國要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看法有沒有改變時,楊振寧明確的表示了反對建造的態度,並且說「The party is over」,意思是大型對撞機的盛宴已過。
  • 楊振寧的隱形戰友:質疑丁肇中和張首晟,他揭開了物理界的「牛屎文化」
    數日前,一篇名為《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的文章,刷屏中文網絡。該文講述了一個有關的爭議故事:楊振寧與中國高能物理學界,在是否上馬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問題上,爭執不下。在楊振寧看來,缺乏可靠理論的情況下,一個雄心勃勃的實驗計劃即被鼓吹上馬,還要為此花費掉超400億的國帑,實不可取。
  • 楊振寧談中美科研教育差異:「我一輩子也就帶了十幾個博士生」
    據他介紹,一位伯克利的教授已經帶了六七十個博士生。美國的高等科研教育和國內比起來具有怎樣的優勢?在科研學習方面,學生該如何理解自己的優勢領域、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並保持學術志趣?來聽聽楊振寧教授的感悟。 美國教授更喜歡和學生交流?
  • 28歲翁帆嫁給82歲楊振寧,一輩子不生孩子,面對質疑,他這樣說……
    這就是日後獲諾貝爾物理獎的赫赫有名的科學家楊振寧。楊振寧科學領域的成就舉世矚目,除了這些外,他的感情生活同樣受到外界的關注。在楊振寧妻子杜致禮去世不到14個月時,楊振寧便開始了新的愛情,當年82歲的楊振寧毅然選擇和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這場「楊帆戀」在當時引發了轟動,質疑聲不絕於耳。
  • 28歲翁帆嫁給了82歲楊振寧,到底圖啥?楊振寧如何稱呼翁帆父母?
    2005年1月,正值青春年華、年僅28歲的翁帆攜手82歲的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這段老少戀震驚了世人,更是不被種人所理解,如今十六年過去了,在公眾場合,兩人依然手牽手,恩愛如初,也打消了不少質疑。
  • 99歲的楊振寧,為何要阻止中國建造高能對撞機?
    2019年4月2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新禮堂座內無虛席,端坐在臺上白色沙發上的是中科院院士、諾獎得主楊振寧,面對臺下一位預研工作的女生有關他對建造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的犀利提問時,他的回答無疑很堅定地給這位女生「潑了一瓢冷水」。
  • 翁帆當初為何嫁給82歲的楊振寧,原因是啥?原來我們都錯了!
    有不少人甚至嘲諷說,楊振寧晚年回國只不過是為了落葉歸根,在國內養老而已,除了不回國的問題之外,楊振寧還有一個事情容易引人爭議。那就是他娶了一個比自己小了許多歲的女人做妻子,夫妻二人差了幾十歲,完全是爺孫關係,但是他們跨越了年齡的差距,在眾人的反對下成為了夫妻,有很多人認為楊振寧的妻子翁帆是因為看中他的資金和名氣,所以委曲求全嫁給了已經步入老年的楊振寧。
  • 楊振寧:我死後你要再婚,翁帆怎樣回答的?終於明白楊為何娶她了
    楊振寧:我死後你要再婚,翁帆怎樣回答的?終於明白楊為何娶她了。文|周哥82歲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娶了28歲的翁帆,這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總之,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名人的生活幾乎也是透明的,而楊振寧先生和翁帆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形影不離,十指相扣,這也形成了他們的愛情logo。十多年穩定的婚姻,也是他們回應坊間各種猜忌流言的最好方式。楊振寧先生曾對翁帆說:我死後,你一定要再婚。而翁帆回答了一句話。人們才真的明白了楊振寧為何會娶翁帆。那麼,翁帆是怎樣回答的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細細講來。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為何寧願得罪中科院,也要反對建對撞機?
    去年4月,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中科院做了一次演講,演講過後的一次提問再次將「中國是否該建設自己的對撞機」這一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楊振寧的反對依據作為我國最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楊振寧無論是在國內抑或是在國際都是負有盛譽的,其中不乏國內外科學家將之推崇為當代相關領域第一人,若論歷史功績足以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等人,其中楊振寧的成就與學術權威可見一斑。
  • 楊振寧在清華時月薪有多高?看完具體數字,你或許才明白他的偉大
    楊振寧,大家對他應該是特別熟悉了,他和28歲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研究生翁帆結為夫妻的事情,是家喻戶曉。楊振宇不管是在感情還是工作,都是一個對大家來說很有爭議性的人物。那麼楊振寧的月薪到底有多高?你知道具體情況嗎?看完數據後,你會知道楊老有多麼的偉大。
  • 96歲楊振寧喜得兒?網友怒罵滾出中國,英雄被辱背後是時代悲哀
    楊振寧,我們都錯怪他了!第一:楊振寧被過譽了?但事實上,因為楊振寧和等人學術理論研究的方向不一樣,他回國根本毫無用武之地。為了能更加深入的學習,還不把他留在美國,曾經這個問題曾經問過錢學森,他回答:「是國家要他留在國外,他在國外的作用遠比國內大。」
  • 41歲翁帆含淚說出,當初為何嫁給82歲的楊振寧,原因是啥?
    這時候的中國已經基本強大了起來,楊振寧的回國只能算是錦上添花,沒有資格被稱為是雪中送炭。有不少人甚至嘲諷說,楊振寧晚年回國只不過是為了落葉歸根,在國內養老而已,除了不回國的問題之外,楊振寧還有一個事情容易引人爭議。
  • 楊振寧先生,請收起你的「喜鵲音」
    10月30日,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來到東南大學,為大學生們作一場名為《我的生平》的演講。在對於把「中國本土沒人問鼎諾貝爾獎」歸咎於「中國教育體制不對頭」的觀點表示「我完全不同意」之後,楊振寧再發驚人之語:「我一直堅信,中國高校對中國發展作出的貢獻遠遠要比美國最好的高校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
  • 98歲的楊振寧,如何稱呼翁帆父母?6個字盡顯高情商
    眾所周知,楊振寧乃是世界級物理學家,幾十年來,他一直在大洋彼岸默默關注祖國發展,當祖國研究出核武的那一刻,他熱淚盈眶,恨不能馬上投入祖國懷抱。然而,他還有更大的任務要完成,再怎麼說,他也是和愛因斯坦同一級別的學者,一旦完成研究,世界也將會發生巨大變革。但遺憾的是,許多人卻選擇性忽略了楊振寧的貢獻,甚至對他的婚姻指指點點,這些外界的流言,著實有些「來者不善」。
  • 翁雲光:小女婿楊振寧21歲,理解女兒選擇,嫁給楊振寧是她的福氣
    養育孩子這麼過年,突然遠嫁成為別人的喜娘,估計不能常回來看望了,同樣,姐妹們也捨不得彼此分離,一家人在大喜的人日子裡面,哭做一團。 而翁帆和楊振寧的婚姻卻引發了不少人的議論,兩人在2004年結婚,那時候的翁帆28歲,但是楊振寧卻82歲了。雖說,愛情不應該受年齡、金錢限制,可是,在世俗眼中,這就是人們口誅筆伐的點。 翁帆可以不顧及世人的眼光,可是在自己的父親比丈夫年紀還小21歲,父親面對她的婚姻又會是怎樣的態度呢?如果一段婚姻得不到父親的祝福,那麼終究會是一場遺憾,那麼翁雲光先生,會怎麼看呢?
  • 楊振寧在物理學的地位那麼高,為何沒有出現在教科書中?
    楊振寧老先生是上世紀後期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理論物理學領域有開創性的成果,但是因其理論比較高深,所以九年義務教科書上沒有任何提及,即便是大學物理系的教科書也少有提及,如果你繼續在物理學領域耕耘,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階段才算正式接觸楊振寧的理論。
  •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The party is over
    端坐在臺上白色沙發裡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他很堅定地給臺下一位研究生「潑了一瓢冷水」。這位研一的男生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來即將從事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預研工作。
  • 錢學森回國時,楊振寧明知會讓人罵,為何選擇留在美國?他是對的
    和錢學森同時代的另一個人,他叫楊振寧,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在美國,錢學森與楊振寧一起深造,二人學習能力極強,在美國時已取得了許多成就,錢學森更是被美國人稱為:「一個錢學森就等於五個師」。這樣說絕非誇大其詞,如果不是錢學森回國,我國的原子彈、飛彈就不會有現在的發展。
  • 楊振寧:美國社會太放縱,最好國內讀本科出國讀研。聊聊不同看法
    在北京大學、同濟大學的講座以及媒體訪談中,楊振寧談了許多有關留學的觀點:他以自己在西南聯大讀本科後留美為例,斷言在國內念完本科再去國外讀研究生,這樣更有利於取得成功。中國的北大清華比世界上最好的大學還好,特別是在硬體條件方面。把中學生放到美國留學,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美國社會的好處是容許個性發展。但是美國是放縱的社會,不論在哪個中學都有吸毒的同學。
  • 《三體》曾列入教育部推薦書單,為何楊振寧卻說:買過但看不下去
    《三體》被列入教育部推薦書單,為何楊振寧卻說:買過但看不下去他是享譽全球的物理學家,被《自然》雜誌評定為「在世物理第一人」,一生成就斐然,為國家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國內卻鮮有人知那麼,在楊振寧這種級別的物理大師看來,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三體》,是怎樣的一部什麼水平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