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聞網訊 懷孕、生產、育兒,這個過程會給女性的身體和心理都帶來一系列的變化。有的新媽媽看著身邊嗷嗷待哺的孩子,眼淚莫名其妙地往下掉;有的會特別敏感,動不動就跟家人吵架慪氣;有的則是出現一些軀體症狀,白天莫名其妙發低燒,晚上老公一回來燒就退,總是懷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還有的則會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關於生死的命題,對小寶寶的未來充滿憂慮……石家莊市婦產醫院婦科內分泌科副主任王淑敏表示,這些其實都是產後抑鬱反應或輕或重的表現。
分娩後兩周內警惕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一般出現於分娩後兩周內,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分娩後母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導致多數新媽媽出現不同程度抑鬱反應的生理原因。同時,一些社會、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包括家人支持陪伴的質量差、新寶寶的健康狀況不佳、家庭經濟水平不穩定、產前的心理健康情況不良,甚至自己原生家庭中存在的問題,都可能是加重產後抑鬱反應的原因。
新生兒媽媽的產後心理一定不能輕易忽略,因為她的心情和心態會影響一家人乃至寶寶的心情和健康,如果媽媽患上抑鬱症,她對嬰兒的餵乳情況就會很不理想,進而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有些新媽媽產後抑鬱症狀嚴重,自己調節或朋友的幫助仍不能緩解,甚至會有殺嬰或自殺的想法,所以一定要重視起來。
生活自己「做主」,陪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實際上,產後抑鬱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積極面對,就能很快趕走這種不良情緒:
1. 不迴避不牴觸,平和對待。產後抑鬱反應的存在,一方面讓新媽媽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關心和支持,另一方面會讓新媽媽對嬰兒的各種狀況更加敏感,儘快進入照顧嬰兒的狀態當中。當產後抑鬱真的來到我們面前時,請讓我們用平和的心態與之相處,體驗當下這段經歷帶給自己哪些不同以往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去抵禦迴避它。
2.我的生活我做主。月子期間,很多新媽媽會得到禁止用手機、電腦的「特殊關照」,這對於年輕媽媽來說,無異於切斷了自己與外界的連接「通道」。在充分休息之餘,建議適度地使用手機、電腦,通過網絡社區、同齡媽媽群、正規科普網站等進行交流,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與人際支持,有助於新媽媽們消解產後的各種擔心、焦慮和煩悶。除此之外,正確的運動,同其他媽媽們一起「遛娃」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3.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長。有穩定工作的媽媽,建議產假結束後儘快回到工作當中;計劃做全職媽媽的,也要在育兒過程中尋求到自己的意義和成長,諸如廚藝、兒童心理、教育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說不定還能從中發掘出自己的興趣特長。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李瑤 通訊員徐莉
河青新聞網編輯夏惠芳|頻道主編陳雪|頻道監製賈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