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孩子不止有打罵,一位媽媽講出了心得

2020-12-22 一些幸福的東西吧v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句老話,很多老人都認為教育孩子要用打罵的方式,這樣孩子才會長心!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認為打罵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而感到害怕。其實並不是這樣,每次孩子的躲避、逃離可能是心裡感到不服氣,還有與父母慪氣對峙,這種狀況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難解決。

家裡一定要有說話算數且威嚴,家庭內的所有成員還要在教育孩子這方面達成一致的共識。怎麼建立威嚴感,建立威嚴感是要家長不斷地在日常生活的小事情積累起來,喪失了威嚴感大多數時候是在生活中讓孩子感到失望。

一位媽媽說,孩子是她帶大的,他們在日常相處中也是非常親暱,但遇到什麼不能做的事的時候,孩子都會看她的顏色,怕媽媽但是不怕爸爸,每當孩子非常調皮惹毛了她的時候,她都會心理暗示自己:先將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生氣的時候不對孩子進行管教。她在生氣的時候不會迴避孩子,而孩子也會通過觀察媽媽的表情、說話聲音察覺出來,當要對孩子進行管教的時候,她會先排查孩子是否是身體不舒服或者是疲勞狀態,找好時機並做好準備,就算孩子哭鬧起來她也可以保持心平靜氣。

這位媽媽還說,我家孩子還小,講一些深奧的道理他聽不懂,但是只要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出必行,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是這樣,履行自己的承諾。所以在她嚴肅制止孩子做某件事情時,孩子自己也能察覺到,媽媽是認真的。

夫妻之間或者和家裡其他成員在教育孩子上有一些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最後在教育孩子時要達成的共識:溝通要平心靜氣,家人一起想辦法,不要彼此互相指責。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言出必行等許多細節在孩子面前建立威嚴感時有一種神奇的魔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還要學會親自示範,和孩子一起建立起來規則。在生活中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情不可以做,要把正確以及錯誤的做法、做了的後果告訴他。把很多的小細節合起來就形成了不打不罵的教育方法:在孩子面前多示範和引導,而不是生氣地阻止。當孩子在某些地方做得好時,可以發自肺腑地對他表揚,將良好的的行為強化。在和朋友聊天時可以當孩子面說:他非常友善,會結交新的小朋友,遇到矛盾會和他人協調。這種是積極的暗示方法。

孩子到了兩歲,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規則了,這種規則不是父母專門定的,而是要徵得孩子的同意。例如:你讓孩子準備準備,一起去做某件事情時,孩子說不去,要留在家裡玩玩具,然後你問他五分鐘夠嗎?孩子說夠了,設置個鬧鐘,鬧鐘一響你就說時間到了,自己開始收拾準備,全程態度平和,如果孩子耍賴繼續玩,你就要說這是我們約定好的,我們應該說話算數,如果孩子哭鬧,你就說,要是你哭出來感覺好一點的話,那媽媽就在這陪你,等你不想哭了再告訴我。

父母或許可以和他聊為什麼要打小朋友?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和事情發生的過程,不是為了評判孩子的對錯,還有下次遇到這種事情時,有哪種更好的解決方法;打小朋友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下次還這樣,我們怎麼辦?

規則是要堅持才能學會的,有關原則的問題,都沒有例外,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例如他打了別人,第一反應就應該是帶孩子道歉,孩子如果不願意,就給他一點時間,讓他獨自在某地方思考一下,一直到他願意正確的溝通。一是孩子不能慣,另外也不能不當的懲罰,可以懲罰他沒有甜品吃,而不是懲罰他不吃飯。

父母不能太急於求成,教育是長期的事情,要逐步引導,不是震懾壓制。有時候,孩子就是想看你失控時的樣子,不斷試探你的底線。任你所產生的一切反應都是給他的示範,父母就和孩子就是通過一樁樁小事互相了解互相認識的。

一些並不是原則性的的小事,家長可以放鬆些處理。要成為孩子喜歡和信任的人就要像孩子一樣思考問題,像他的朋友一樣陪他玩耍。總而言之,管教孩子要抓重點,不能你崩潰,孩子也跟著像驚弓之鳥。

相關焦點

  • 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些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如今都怎麼樣了?
    前言: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意思是說,教育孩子,如果不打他,他就不可能長得好,也不會對家人孝順,更不可能有出息,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中就有從小在父母的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反觀她們的行為和性格,我覺得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有這幾個方面的缺陷。
  • 棍棒底下未必出孝子,無能的父母才打罵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已深深地根植在許多家長的潛意識中。因此,家長認為打孩子既簡單易行,又立竿見影地看到孩子的變化,同時宣洩了自己的情緒,顯示出長輩的威嚴。殊不知,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既顯示自己的無能,也是典型的拔苗助長,他的直接後果是摧毀孩子的自信。
  • 也談談「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方式全盤否定。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現代教育理論和人性理論下分析,是不對的,不可取的,可是既然有這麼一句話,並且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說明他在以往家庭教育中所佔的分量,任何一句流通量大的話,都是在生活中經久總結出來的,所以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被人們認可的,一直沿用的教育方式。在以前,人們對教育的認識具有局限性,孝順聽話是基礎,然後才是成就功名,立業揚萬。
  • 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手下出高徒!
    正人少兒藝術舞蹈系課堂那天有多少人不打小孩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被很多家長當做真理,很多家長都通過「打罵」來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在大多數人的童年時期都或多或少都被揍過
  • 棍棒底下出孝子?網友:擔心孩子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中國有句名言:棍棒底下出孝子。那麼這句名言真的適合現在的孩子嗎?越打孩子就越孝順?好像事實不是這樣的。行為醫學專家們通過調查發現,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長大後其婚姻和家庭生活不和諧者較多,他們也不能很好地養育自己的子女,甚至完全忽視了自己的下一代。如此惡性循環,將會造成不可忽視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 「棍棒底下出孝子」,卻是「孝子」童年陰影!舊語新解,何為教育
    文|橘媽育兒「棍棒底下出孝子」來源於法家學說創始人韓非子的「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之後就在民間開始流傳「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進而衍生出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只適於那個年代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人們深受儒道法等思想流派的洗禮,在那個時期所有的人都被灌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所以,即使父母對子女動手,那也是在教育子女,為子女好。在子女犯錯時,通過暴力來讓子女「長記性」,在以前看來確實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教育「手法」。
  • 如何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謂中國傳承數千年的教育方法,即使是在今天,這種方法仍為很多家庭所使用。即使當今社會,已經很少見到真正的打罵小孩這種不文明不人道的現象。但家長偶爾打打孩子屁股或罵一罵孩子也屬常見。那麼「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或者準確的說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 「棍棒底下出孝子」,出的是孝子還是「笑子」
    尤其是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更是全家人的心肝寶貝。可是哪怕對孩子寵愛之極,仍然有很多父母會採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原因何在?包麻麻想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我們那個小小的山村,出了一位「天之驕子」,三鄰五村無人不知,可謂家喻戶曉。
  •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這3個年齡段不要老打孩子,影響不止一點點
    教育孩子是很多家長面臨的難題,尤其到了某些年齡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經常做些調皮搗蛋的事情,惹得父母火冒三丈,甚至還會動手打孩子。老一輩的人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不少人覺得自己小時候也是被打大的,現在不也好好的嗎?但是大家回想一下,但凡小時候被家長狠狠揍過的經歷,即使已經長大成人了,是不是還記憶深刻?心裡是不是還會埋怨當時的父母呢?
  • 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會怎樣?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是你不會教孩子
    現在,還有很多父母秉承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名言警句」來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可是,這種教育理念是錯誤的、不可取的。古人的道理自然有古人的精髓所在。在我們新世紀這個時代,已經不適合用「棍棒教育」了。因為這麼嚴厲有傷害孩子的行為,雖然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對做錯的事有一定的畏懼,但是這樣不僅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陰影,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很不利的影響,還會對孩子的肉體上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面對頑皮的孩子,我們應該用適當的教育方式來撫養他們,而不是一味的打罵,這樣只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流傳千年的謊言
    這兩天的新聞讓人很心痛,先是12歲的孩子在自己家裡,死在了自己父母的棍棒之下。 然後,今天又有父親把自己打孩子到「吐血」,還在班級群裡說自己揍孩子揍到胳膊酸巴掌疼……21世紀了,怎麼還有人頂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論大行其道呢?
  • 棍棒底下真的出孝子嗎?打罵教育的影響,比你想像的遠得多
    記得小時候他還是一個靦腆愛笑的小男孩,只是經常聽到他父親打他,那時候年紀小的我,並不懂為什麼,明明他學習好,平時性格也好,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他不會經常出來玩,他爸爸經常把「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掛在嘴邊,說話的時候表情還微帶著得意,這件事一直是我童年的未解之謎。再次聽到他的消息就是最近了。
  • 棍棒底下難出孝子,想讓孩子成才,牢記這幾點
    中國老話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名言,似乎當孩子犯錯時,「打」是唯一的解決途徑。借用魯迅說過的一句話:「事實真就如此嗎?」首先我們一直奉為圭臬的至理名言,或許在一開始就是誤傳。
  • 「棍棒底下出孝子」,經常挨揍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什麼樣子了
    說話間陳先生朝著孩子踢了兩腳。東東沒有哭,臉上表現著不服氣與冷漠。5年級的東東在小區很出名,從小不是打了鄰居家孩子,就是打了班上同學。每一次不是被爸爸打就是被媽媽揍,有時候甚至被「混合雙打」。陳先生一直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剛開始挨揍時,東東會安分幾天。雖虛心受教但就是不改,三天兩頭就能看到陳先生耳提面命地訓斥東東。
  • 棍棒底下出孝子簡直是胡說八道
    老話說,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看似有道理,其實沒什麼大道理,只能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必須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適當體罰,主要是為了讓子女長記性,但是過度了,危害就大了,不但不起作用,反而讓子女心裡背負極大的陰影而影響其一生。
  • 爸媽要知道,棍棒底下不一定出孝子,耐心教育才是正確之道
    體罰孩子的意義,究竟在哪裡?有孩子的家庭,永遠逃脫不了的兩個問題:健康和教育。再大一點的孩子呢?恨不得跟父母對著幹呢,所以,對比一下,教育孩子還是從小開始。正如上面所說,講道理對孩子來說,首先一點,她的成長經歷或者對事情的理解力,還遠遠不能理解你說的話,那麼遇到這樣情況,是否可以使用其他的手段去教育呢?比如體罰。中國有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說孩子挨打出來的,都比較聽話,最後都很孝順。可是,現如今的社會,這種教育方式還可麼?
  •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
    昨天,優長君和朋友討論孩子的教育方式時,聊到了現在的棍棒式教育問題。朋友說,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家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孩子的棍棒程度,也在逐漸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嗎?換句話說,我們幾乎都是棍棒下長大的,我們太知道被打後的痛,還有對父母深深地畏懼感了。因為很大程度上,我們父母那代人覺得只有打了孩子,才能讓孩子長記性,孩子才會聽話懂事。但其實,現在還是會有不少家長用打孩子代替教育孩子。優長君有個朋友,是個很漂亮很水靈的女孩,因為父親從小的棍棒教育一直都非常的懼怕父親,甚至當時我生日時邀請她一起出來玩都是瞞著爸爸出來的,那時候她已經20歲了。
  •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關於今天的教育「1」
    剛接小學一年級近一個月,讓我見識到了許多家長的教子之法,大部分都是很簡單,孩子作業寫的慢——打,孩子沒完成作業——打,孩子上課不注意——打,孩子考試不及格——打……我發現家長們比較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那麼關於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
  •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父母有分寸,必須要遵循3點,孩子更聰明
    有句俗話,名師出高徒,嚴父出孝子。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發現一些現象,父母對孩子越寵愛,長大後越不孝敬父母。父母對孩子管教比較嚴格,孩子卻能對父母感恩戴德。怎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就心理學而言,孩子受到父母的寵愛,會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性,父母百般討好孩子,言聽計從。
  • 傳統觀念大反思:還該不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中國素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一說,這段時間,關於「狼爸」教育孩子上北大的新聞成了人們議論的熱點。「中國狼爸」蕭百佑崇尚體罰,「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而他的4個孩子中,確有3個進了北大。雖有專家學者質疑,但卻有大批家長力挺。您怎麼看「狼爸」的體罰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