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四年時間裡,陳宏偉是如何在生活的重擔下,又是在何種力量的支撐下,完成了從高校老師到律所合伙人的轉變?其中的艱辛與感悟又是如何?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陳宏偉
2016年的暑假,懷揣著對「平等、自由、公平、正義」的追求和夢想,陳宏偉鄭重地向所在學院領導提交了《辭職信》,10月,他正式告別了工作十三年的大學校園,放棄了在家人和朋友眼中那穩定的事業編制,開啟了嶄新的人生律途。下面,是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陳宏偉的自述……
雖然我已有十三年高校教育行業工作經驗,但對於律師行業而言,我和那些剛走出校門的法學畢業生並無區別。快速積累訴訟實務經驗,成了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給自己施壓,使自己快速在律師行業成長,我決定「伏地抽薪」,從無底薪的提成律師做起。無底薪提成律師,意味著沒有案源就沒有收入,還要自己承擔社保費用。這和原本在學校每月都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年底還有一筆績效津貼相比,完全就是天壤之別。執業初期的我,可謂壓力山大!而擺在我面前的,唯有化壓力為動力,伏地抽薪,堅實起步。
我走出體制後的執業第一年即晉升為所在律師事務所的聯席合伙人,在執業初期,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我在2018年8月,加盟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開啟了我人生律途中新的徵程。在「以律師為中心」的正策所,我得以加速發展,優質蛻變,在2020年初晉升為正策合伙人。
原本在校園的十多年,年復一年做著那些相對重複的工作,在校園內各處奔波的小陳老師,拿著律師執業證,開始了走南闖北的旅程。從機場到高鐵車站,再到長途車站,從公安機關、檢察院,到法院、看守所會見室,我奔走於案件相關的單位,開始面對一位又一位陌生人的法律諮詢,承辦一件又一件各不相同,但都事關委託人切身利益的案件。從那一刻起,人們稱我小陳律師。
執業四年來,我先後辦理了70餘件訴訟案件,涉及的業務領域主要有婚姻家庭、徵收拆遷與房地產糾紛、教育培訓,以及刑事辯護。
在北京法院為當事人要回因一時衝動而加盟幼教經營的幾十萬元定金;赴安徽青陽為涉嫌詐騙犯罪羈押在看守所而痛不欲生的犯罪嫌疑人成功辦理取保候審重獲自由;在山東安丘法院通過調解幫委託人討回了多年的欠款數十萬元;因景區安全措施缺失,導致小女孩腿部骨裂留下疤痕,在浙江桐廬法院得以維權。
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小夥子,因持刀搶劫便利店所,被控犯搶劫罪,在與檢方和法院充分溝通,依法提出辯護意見後,得以從輕判處有期徒刑2.5年;
一位身患癌症的八旬老人需繼承兒子房產,公證處無法辦理繼承公證,但除了老人自己,已無其他法定繼承人,向法院起訴又不知道該起訴誰,在與法院積極溝通後,最終使得老人順利繼承房產;
耗時20多個月,從立案保全到一審判決,從撲朔迷離到峰迴路轉,從二審維持到執行結案,為回滬知青爭取到理想的房屋徵收補償款,使得他們的生活得以改善;
老人去世,兄妹兩人因補償款分配不歡而散,孫輩持有遺囑主張全部繼承,雖訴至法院,但在首次開庭前即促成當事各方達成和解,把矛盾在法庭之外得以化解;
各方奔走,終為被害人將涉嫌房屋以過戶形式作借款擔保的「套路貸」在歷經五年後得以刑事立案;
90後領證未辦婚禮一言不合訴至法院要求離婚,多次調解,達成協議離婚……
我所承辦的每一個案件的背後,都讓我深切的感受到「律師辦的其實不是案子,而是他人的人生。一個案件的背後,就是一樁婚姻、一戶家庭、一個人的自由、一家企業的未來。」
回顧四年來走過的律途,從起訴狀、答辯狀,到代理詞、辯護詞的斟詞酌句;從全面調查取證,到證據鏈的形成;從案件的深入分析,到庭審的充分準備,從法庭辯論的唇槍舌戰,到收到判決書時激動的心情。四年的律途經歷,讓我深深的感到,律師這個職業的神聖之處在於,能夠為沉冤者昭雪,為受害者伸張,為當事人維權。選擇成為一名律師,我無怨無悔!
離開校園已有四年,雖失去的是安逸穩定的生活,但成為執業律師,換來的是充滿挑戰,未來可期的人生律途。前方路漫漫,唯有堅持夢想、不忘初心、匠心永致,方能不負重託!
作者 | 陳宏偉(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