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納植物園探索熱帶森林破碎化對蜣螂群落的影響

2020-12-15 和訊

  了解熱帶森林破碎化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以便準確預測其後果並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是當代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的重要課題之一。人為因素造成的森林喪失和破碎化在全球範圍內日益嚴重,在熱帶地區尤其普遍並呈加速上升趨勢。

  蜣螂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價值,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人員重點研究了熱帶森林破碎化對蜣螂群落的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Biogeography上。研究者特別就蜣螂種的豐富度和生境面積之間是否存在「小島效應」進行建模分析,並討論小面積森林(或生境)的生態保護價值。他們將樣地選擇在馬來西亞(Peninsular Malaysia)丁家奴州(Terengganu)的肯亞湖(Lake Kenyir, 5°00′ N, 102°48′ E; 海拔145 m)。該地區由於1986年在該流域建造大型水利發電站,而形成了面積369平方公裡的肯亞湖,以及340多個森林覆蓋的島嶼。

  他們在24個島嶼和3處恆續林進行了蜣螂採集,並對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森林碎塊面積,即島面積存在一個35.8公頃閾值,在這個閾值以上,蜣螂的種豐富度主要由島面積決定,並遵循經典的「種-面積」關係(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SAR)。然而在35.8公頃以下的島嶼中,種豐富度受「小島效應」(small island effect, SIE)影響,即面積對種豐富度的影響程度次於島嶼的環境和生境因素對種豐富度的影響程度,在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樹木的基部蓋度(basal area),其次為島嶼的隔離程度,以及島嶼的形狀不規則化。同時在小島效應閾值下,種豐富度的不確定性也大大增加。

  分析結果還表明,小島效應不僅影響蜣螂的種豐富度,也影響蜣螂群落的組成結構。受小島效應影響的島嶼中,群落組成不僅與較大島嶼及恆續林中的群落組成差異顯著,而且這些小島之間的群落組成也存在顯著差異。受小島效應影響,蜣螂群落之間不存在島嶼生物群落的典型嵌套(nestedness)分布。

  這些分析利用現代統計手段驗證了M. V. Lomolino和M. D. Weiser在2001年發表在Journal of Biogeography上關於「小島效應」的重要論點。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版納DAY5|關於版納中科院熱帶植物園看這一篇就夠了
    西雙版納唯一的5A景區中科院熱帶植物園每到一個地方旅行,我會順手查一下當地的5A景點,留意一些感興趣的以便安排到行程中,來到西雙版納,發現唯一的5A就是中科院植物園,再加上之前聽過一檔音頻旅行,推薦過這個地方,所以這裡自然成為版納之行必去的一站。
  •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學者訪問版納植物園
    8月13日,韓國首爾國立大學Jonathan Adams博士和美國紐約市立學院David Lohman博士兩位學者攜四個學術報告做客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XTBG SEMINAR系列學術講座,讓版納植物園的師生們充分享受了學術饕餮盛宴。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暑期開展科普旅遊優惠活動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和春城晚報推出了「暑期看晚報遊版納植物園」活動,參加活動的小朋友,不但能獲得30元門票的優惠,還能去版納熱帶植物園觀賞多姿多彩的熱帶植物,陶醉在熱帶植物園所奏響的森林樂章裡,更有機會親自坐上王蓮,領略熱帶植物王國的神奇。
  • 中科院核心植物園黨建聯盟2020年年會在版納植物園召開
    中科院核心植物園黨建聯盟2020年年會在版納植物園召開 2020-12-14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科院版納植物園、華南植物園、武漢植物園黨委相關負責人、黨辦主任、黨務主管、黨支部書記等參加會議。  會上,版納植物園黨委書記楊永平全面回顧了三園聯合開展黨建的背景和過程。
  • 德國明斯特大學Otto Klemm教授訪問版納植物園
    8月26日至29日,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ünster, Germany)氣象系主任Otto Klemm教授夫婦到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訪問。   Otto Klemm教授以Eddy Covariance as a Method to Study Turbulent Fluxes of H2O, CO2, CH4, Fog, and Aerosol Particles為題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與版納植物園的科技人員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 熱帶森林樹種性狀和生長關係研究獲進展
    功能性狀科研人員通常認為,物種的功能性狀決定群落中物種的存活率、生長率和死亡率。但全球諸多研究表明,最常用的植物形態性狀與群落物種動態的關聯並不緊密,在生活史周期較長的樹種群落更是如此。基於此,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森林生態結構、功能與動態研究組研究員楊潔從三方面(忽略功能性狀與群落樹種動態變化的關聯背景、忽視個體性狀變化以及缺乏更能反映樹種資源獲取和分配等的硬性狀)闡述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從綜合性狀、個體水平性狀及結合轉錄組學三方面,指出未來的研究發展方向。
  • 武漢植物園揭示亞熱帶山地森林群落幼苗階段物種共存機制
    武漢植物園揭示亞熱帶山地森林群落幼苗階段物種共存機制 2015-12-11 武漢植物園 【字體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兩種機制同時調控著群落的物種共存。幼苗作為植物發育過程中最為脆弱的階段,存活容易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譜系發育距離(phylogenetic relatedness)的影響,探索影響幼苗動態的關鍵因子有助於了解上述兩種機制在物種共存中的相對貢獻。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探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12月5日,「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帶著各樣疑團探訪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了解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生命多樣性。蘭花螳螂 劉昶希 攝白旗兜蘭 和曉 攝絞殺榕 譚江華 攝版納植物園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佔地面積約1125公頃。
  • 版納植物園舉辦「鳥的繁殖」主題觀鳥活動
    版納植物園舉辦「鳥的繁殖」主題觀鳥活動 2019-03-19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3月16日,第二屆勐侖中學觀鳥俱樂部在版納植物園科普人員的帶領下,舉辦了以「鳥的繁殖」為主題的系列觀鳥活動。活動由室內講座和室外觀察兩部分組成。  在室內講座中,版納植物園博士研究生周麗萍向觀鳥俱樂部成員介紹了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和育雛等鳥類繁殖的基本情況。幾段鳥類求偶行為紀錄片片段直觀表現了鳥類有趣的求偶行為。
  • 澤·版納中科院熱帶植物園
    小澤將介紹「嚮往的生活」-中科院熱帶植物園的第一站。中科院熱帶植物園,全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他屬於中國科學院,5A經典,是中國最大、最豐富的植物園,是中國唯一的陸和雨林體驗基地~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北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熱量充沛,極熱夏無,冬季無嚴寒,雨量充沛,旱澇兩分季,年平均氣體為21.4℃。
  • 版納植物園開展「了解身邊的環境」科學探索活動
    4月24日至26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為中科院幼兒園植物園分園的小朋友開展了以「了解身邊的環境」為主題的科學探索活動。毛毛蟲微觀之旅,體驗小動物眼中的大世界24日,科普老師帶領小班幼兒在百花園多條小路上體驗了毛毛蟲的旅行。
  • 走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探訪生物多樣性保護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園內收集有13000多種活植物,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
  • 版納植物園利用熱帶柚木年輪揭示緬甸南部過去215年來的乾濕變化歷史
    版納植物園利用熱帶柚木年輪揭示緬甸南部過去215年來的乾濕變化歷史 2020-04-28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空間相關分析表明緬甸南部的乾濕變化主要受到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影響。氣候變暖和極端乾旱事件頻發可能影響到東南亞熱帶地區柚木的生長速率,若氣候持續變暖,緬甸南部柚木林的生產力可能出現下降趨勢。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美麗的致命吸引蘭花螳螂、將螞蟻屍體背在背上獵蝽、雌雄雙態的絡新婦、和蜘蛛長得一樣的蟻蛛、喜歡埋藏種子的姬鼠……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熱帶雨林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秘和獨特。
  • 版納植物園迎來第一屆螢火蟲節
    潑水節過後,一場場大雨裹挾著夏日的氣息,帶來了西雙版納最多姿多彩的季節,也迎來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第一屆螢火蟲節。從4月22日到6月5日,伴隨著螢火蟲在版納植物園的集中出現,科普旅遊部推出了一系列活動,讓大家在螢火蟲節期間觀賞、了解進而保護螢火蟲。
  • 版納植物園2018年「自然之蘭——大自然的饋贈」蘭花展預告
    在2018年4月,傣歷1380年潑水節期間,100餘種,1萬餘株(叢)熱帶蘭花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綻放。  版納植物園「自然之蘭——大自然的饋贈」蘭花展,將從美學和科學的角度,展示蘭花卓絕的風姿、精巧的生殖策略、以及蘭科植物研究和保護方面的成果,為大家帶來一場與傳統蘭花文化截然不同的知識和文化盛宴。
  • ...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
    雲南信息報訊 雲上融媒記者鄧尹婷文/圖美麗的致命吸引蘭花螳螂、將螞蟻屍體背在背上獵蝽、雌雄雙態的絡新婦、和蜘蛛長得一樣的蟻蛛、喜歡埋藏種子的姬鼠……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邊陲美麗的「桃源」世界
    文|楊瑩在來西雙版納之前,特意攻略了一下這裡的熱帶植物園。官網上說,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地處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當地人稱勐侖植物園。自1959年創建,植物園歷經近60年發展,有著佔地16000多畝的面積,38 個專類園,系我國保存熱帶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國家科普教育基地、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
  • 版納植物園舉辦「植物園的白蟻」主題活動---中國科學院
    版納植物園舉辦「植物園的白蟻」主題活動 2017-03-17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3月12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博物興趣小組舉行了以「植物園的白蟻」為主題的博物觀察活動,土壤生態研究組的研究生林小兵應邀作為本次活動的領隊,帶領大家了解讓人又愛又恨的昆蟲。
  • 版納植物園組織勐侖鎮社區居民開展蘭花栽培技術培訓
    在「傣蘭之香」美麗鄉村計劃的支持下,4月27日至28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組織勐侖鎮周邊14個村寨(組)的20個村民骨幹代表開展了蘭花栽培和養護技術培訓。勐侖鎮政府黨委副書記羅曉佳、紀委書記鄧紅梅和版納植物園代表景兆鵬等參加培訓開班儀式。  本次培訓分為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兩個環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