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紅黃藍教育機構培訓學校總監 孫硯冰
【成長案例】
一位媽媽曾經和我溝通,她的女兒2歲了,已經到了管不了的程度,非常擔心孩子這麼小就管不了,將來長大了可怎麼辦?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家長這樣的憂慮呢?起因就是因為一個手機。
一個大雨天,露露和爸爸媽媽一起從親子園回家,在路上女兒就非常希望能站在車外親手觸摸雨水,但是爸爸媽媽認為孩子如果淋雨會生病著涼的,於是下車後露露就被直接抱回了家,任憑她嘟嘟囔囔的央求。剛回到家,爸爸就想起自己的手機落在車裡了,他準備去拿的時候,露露非要跟著一起去,爸爸了解她的心思,於是就說:「我不拿了,明天再說。」於是露露只好和媽媽洗澡去準備睡覺了,趁著露露洗澡的工夫,爸爸偷偷的去車裡把手機拿了回來。
當露露洗完澡,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看著電視的時候, 突然爸爸的手機響了,一看是領導的電話,爸爸趕緊接聽起來,誰知道就在他剛剛說了兩句的時候,露露就像一隻發怒的小獅子一把奪過爸爸的手機向陽臺扔了出去,隨後歇斯底裡的大哭大叫。手機徹底散架了,爸爸媽媽也徹底崩潰了。
2歲的女兒這是怎麼了?而且她們也越來越發現露露開始和她們「頂嘴」了,最愛說的就是「我不」、「不要」、「不行」、「不願意」。
執拗,是孩子要改正的毛病麼?
孩子在1.5-3歲之間出現這樣的事情最多最普遍,寶寶仿佛總是和你對著幹。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不睡覺,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的情形幾乎每家都有。而且你往往會感覺到:絞盡腦汁鬥智鬥勇,結果是黔驢技窮。
其實這就是孩子進入第一執拗敏感期,也叫第一反叛期出現的反應,那執拗敏感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敏感期,敏感時期與兒童的生長現象密切相關,並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兒童發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之上;當孩子處於某個敏感期時,在內心就會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動力,這是一種大自然賦予孩子的神奇力量,這股力量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力量才會消逝。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稱這段時期為「敏感期」,同時她強調說:「正是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很容易地學會每樣事情,對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激情。」
如果能抓住兒童的敏感期,因勢利導,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孩子是一種自主的學習和自發的學習,如果錯過敏感期,不能給予孩子相應的教育刺激,孩子的身上就會出現很多的不良行為,其實這就是孩子給予成人的一種信號,而且一種敏感期在人生中只有一次,錯過就再也沒有了,再也不能彌補的。
比如語言的敏感期出現在0-6歲,所有的孩子都是在這個年齡段解決了說話及對話的問題,和成人溝通已經沒有什麼障礙,唯一的就是單詞量和複雜的語法還需要不斷的補充,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在0-6歲錯過語言敏感期,就像印度的一個狼孩在被發現後回歸類社會,當時她已經是7、8歲大小了,專門的語言老師用了10年的時間來教她說話,也沒有學會超過 3個以上的單詞,錯過了敏感期就很難彌補了,這就是敏感期的力量。
孩子在成長,父母要改變
上面的案例中露露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應,難道真的是孩子出現的問題,已經到了管不了的程度了嗎?
寶寶在1周歲後出現形成自我意識,其顯著性標誌就是寶寶在語言中學會使用「我」這個字,「我要」、「我想」成了經常掛在口頭的話。孩子心中壓倒一切的願望就是自己當下需要的滿足,他還沒有能力顧及到周圍的場景和氣氛,更別提根據環境的要求做出合適的行為了。
但是當寶寶能夠獨立行走後,他發現並開拓了更新更廣闊的活動領地。他開始真正意義上知道自己這個「我」和他人的一些不同,他發現只要自己想做的,幾乎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達到目的,他想走出門就可以出門,他想鑽到桌子底下就鑽下去,他想用手拿麵包就能吃到,他可以自由地選擇任何的操作對象,表述並執行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心理成熟凸現了一個飛躍。但是沒有任何變化的卻是家長,家長還在使用始終如一的對孩子細心呵護、包辦代替的控制照顧方法,而忽略了孩子自己主宰自己,自己接觸世界,自己當家作主的心理發展需要,於是這樣的一對矛盾體就產生了。活動經驗的日益增加讓孩子不再安於被家長控制,而是努力去反控制,甚至控制家長。從這「鬥智鬥勇」中,他敏銳地感覺到你對待他行為的態度和模式,促使他決定在下次的活動中堅持或者調整策略,最後實現「自我」領地的悄悄擴張,成為真正的「重量級家庭成員」。於是在這個孩子心理急速成長時期,家長會感到寶寶似乎不像往常那樣溫順、可愛了,以往規律的生活建立起來的默契感打破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會引發親子間的衝突,處理不好你往往感覺到沮喪、失敗,甚至對自己的教育能力表示懷疑。
其實寶寶的這個反叛期並沒有那麼可怕,可怕的是家長採用不良的極端錯誤方法,甚至採用「武力鎮壓」,讓孩子屈從於自己的嚴厲,可能暫時孩子被壓制下去了,一次兩次三次,孩子可能真的變得很「乖」了,高壓政策會讓寶寶失去良好的判斷力,形成一種「奴性」人格,因為他屈從於自己所處的劣勢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隨之產生垃圾情緒,離開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適的宣洩途徑,會對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
父母「愛與權威」之間的平衡點
現在很多的父母,往往認為傳統的養育方式過於老套,從各種媒體中獲得了很多的理論儲備,這些理論都強調首先要尊重寶寶、熱愛寶寶,但對於如何在權威與愛之間找到平衡點缺乏實戰經驗。如果恰巧你是一個自我管理能力弱、執行力不夠的人,在與寶寶的「博弈」中總是處於下風,那就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溺愛順從寶寶了。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其實當衝突發生的時候,家長不必急于堅持己見,可以給孩子更多做主的機會,給孩子更多選擇的機會。多項選擇的方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寶寶即使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但是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所以能接受,並且因為方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執行起來十分利落。家長不妨一試。
定規矩,守規則
合理運用兒童敏感期,0-4歲是寶寶秩序感敏感期,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規則,由外人制定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但是一旦他參與了規則的制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聖,會努力遵守。但是要記住規則不僅僅是約定寶寶的,更是約定家長的,所以上述的例子中當露露的爸爸違反了約定,孩子就感到了被戲弄,不被尊重,發脾氣扔手機。
角色互換的遊戲
輕鬆的角色扮演親子遊戲也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麼。家長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沓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寶寶會用家長常用的方式,家長也正好可以體驗一下自己是什麼樣的感覺,就知道孩子是什麼感覺了。也有的寶寶會用他心目中期望的家長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你。家長需要細心觀察,了解哪種方法最讓寶寶感到輕鬆和心情愉悅。
總之,2-3歲的孩子正是家長認為「最好玩」也「最難教育」的時期,但只要家長真正走進童心世界,探尋童年的秘密,不斷豐富更新自己的育兒觀念,既關注兒童生理成長,又要做兒童的「心理營養師」,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邁出多彩人生第一步!
紅黃藍,培養健康、快樂、有競爭力的兒童!
==============================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記住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紅黃藍教育機構
紅黃藍教育機構,中國首家且規模最大的0-6歲一體化、綜合性教育機構。旗下三大品牌:紅黃藍親子園、紅黃藍幼兒園、竹兜早教套裝,致力於讓每一個寶寶享受最適合的教育。百年紅黃藍,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