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豆花!」叫賣聲從門前飄過,慌慌張張找媽媽要了5角錢去打豆花,是很多80後兒時的回憶。而現在,很多地方都聽不到的「豆花」叫賣聲,在曲靖的老街巷裡,依然還在,他們就是曲靖市民口中的「豆花爺爺和豆花奶奶」。從四川自貢到雲南曲靖,615公裡的遙遠;從1992年到2020年,28年的跨度。朱元聰與丈夫劉德林,用汗水和匠人之心傳承豆花手藝,相伴一生。
一碗軟糯香甜的豆花
清晨或傍晚,陽光灑滿麒麟城,「川味豆花」朱元聰和劉德林夫妻倆又一同上路。兩根扁擔,四隻大鐵桶,一頭擔著20餘公斤重的新鮮豆花,另一頭擔著各式調料和碗勺等。夫妻倆挑上大桶,一前一後,大桶隨著彎彎的扁擔上下閃動,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這是老兩口28年來在曲靖城一直堅守的營生。因為這份堅守,老兩口慢慢被市民熟識,大家親切地稱呼他們為「豆花爺爺」「豆花奶奶」。
「寶寶,你要吃幾塊錢的豆花,奶奶給你舀?」中午放學時分,在曲靖市文昌街市一小的圍牆邊,66歲的朱元聰被小學生們圍攏著,她笑呵呵地給大家舀著豆花。
潔白細膩的豆花,熱氣騰騰,倒上幾滴醬油,撒上鹽、花椒麵等,舀上兩勺炒制酥香的黃豆和脆生的蘿蔔丁,再撒上新鮮翠綠的蔥花,淋上幾滴辣椒水,一碗香甜可口的豆花出爐。捧著「豆花奶奶」舀制的新鮮豆花,兩個小女生等不及了,趕緊用勺子「你一勺我一勺」地分享起來。
另一邊,68歲的劉德林行走在麒麟區七中、附二小及二醫院等方向的路上,沿途熟人、陌生人都來買他的豆花,大家吃得滿嘴歡喜。
一份用心堅守的營生
「我們的一碗豆花從5毛錢開始,1元、1.5元、2元……到現在28年了,物價上漲,但是我們的豆花還是那個味道。」劉德林老人向記者回憶著過往的時光。豆花口感講究的是新鮮,必須當天做。劉德林夫婦每天做兩次豆花上街賣,早一次晚一次。在簡陋的平房內,泡豆、打漿、濾渣、煮滾、打滷成型,每個環節都嚴格按照步驟來。劉德林表示,做豆花都是用最好的豆子,顆顆飽滿,不計成本也要保證豆花的品質,手藝人的良心不能丟。就這樣,他們靠小本買賣掙錢養家,養大了3個孩子。
「他們的豆花味道好,我孫子和我都喜歡吃,吃了很多年了,如今孫子都長成大夥子了。」一位大爺告訴記者。在曲靖城,一些老人或孩子都戀上了劉德林夫妻倆的這口新鮮豆花;也有路人偶然在路邊吃上一碗,便念念不忘。
近段時間,曲靖的夜市經濟也繁榮起來。安廈十五城古城新巷營銷負責人張容得知劉德林夫妻倆的故事後,決定讓他們到古城新巷免費擺攤。老兩口終於有了一個落腳處,不用再肩挑腳走沿街叫賣豆花了。
一段相守一生的愛情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用腳步丈量城市的一點一滴,28年來,劉德林夫妻倆從年輕到年老,相濡以沫、風雨同行。他們有著實在的愛情「保鮮」秘訣,「少索取,多付出,遇到什麼事都為對方著想,做到這些就行啦。生意不好的時候就節省著點,生意好的時候我們也會『奢侈』一下。不管怎麼樣,結婚時我答應她要走一輩子呀!」劉德林羞澀地說。
劉德林與朱元聰很少吵架。走進他們狹窄的瓦房內,沒有奢華的家具,但滿眼都是濃濃的煙火味,這是過日子的氣息。磨豆腐、生火、切蔥花,敲敲打打的聲音伴著濃濃的川音,歡笑從「咕咚」沸騰的鍋邊傳來,像極了最美的愛情。
本報記者 蔣瓊波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