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豆花的溫柔

2021-01-07 騰訊網

本文由作者原創,授權食味藝文志發布。

作為一個生在重慶,青少年時求學於武漢的無原則吃貨少女來說,豆花甜的鹹的都好吃,此番話絕不是為了不被看到副標題的甜黨拽頭髮抽嘴巴子,因為我是特立獨行的辣黨。

對於重慶這座恨不得喝水都加辣子的山城,與吃的有關的總是少不了辣,一年四季都吃火鍋也就不說了,那都是小兒科,街頭賣小吃的,也大多是大勺大勺給你加辣子,而豆花這個生來素淡的美食,也免不了鋪上一層紅豔豔的辣椒。

先說我從小吃的豆花兒,記得那時賣豆花的並不是在店裡賣,往往是中老年的男子,挑著扁擔,走街串巷的叫賣。扁擔下面,一個桶裡放著裝豆花的鐵鍋,一個桶裡放調料盒塑料碗。你上街遇見了,喊一聲賣豆花兒的,他便停下腳步放下扁擔,拿出塑料碗,用薄鐵皮片把豆腐腦舀到碗裡,然後給你在碗裡調好他獨家的調料,再澆上一勺辣椒油,撒把酥黃豆和酸蘿蔔丁,喜歡蔥花的也可以讓他多放一些,不喜歡的,跟他說了,也會給你略去了,你只需付五毛錢,便可以享受到一碗熱乎滾燙的豆花兒。運氣好,遇到手藝高超的,一碗豆花香得讓你顧不上吹涼,用勺子直接舀進嘴裡,把你燙得哆嗦,但當柔滑的豆腐滾進你口腔,嘴裡瀰漫著麻辣鮮香的味兒的時候,又忘了剛才的教訓。如果這時賣豆花的沒走,吃完大可再買一碗,繼續享受那可口的滋味,如果走了也只能自認倒黴,等著下次那挑著扁擔的人過來。

我小時候對這碗小東西是獨有情鍾,每天都準備好五毛錢,就為了能吃上一碗。然而賣豆花的並不是天天出現在固定地點,有時三天見到一個,有時五天才能聽到那吆喝聲。院裡的小夥伴們好像安了雷達,當賣豆花的出現,跑得比兔子還快,平時不管玩得多好的此刻彷佛都是競爭對手,爭分奪秒地到了賣豆花的身前,你推我擠的,眼巴巴地盯著那筐,拿出五毛錢一個個認領屬於自己的那碗豆花,呼嚕嚕地吃完。那時看電視裡面演受刑的被逼供,寧死不屈的,心想,應該給上一碗豆花才對,肯定不到幾分鐘就招供了,誰能抵抗得住豆花的誘惑呢?

關於豆花的由來,眾說紛紜,但傳說常與漢淮南王劉安有關,至於真的有沒有關係無從考據,對於一個吃貨來說,好吃就行了,往深了研究出來了,也就在吃的時候放在心裡拜一拜,順帶念叨一句:謝謝您老人家賜我如此美味。

重慶人對於豆花的吃法不至於此,當發現豆花蘸辣子特別下飯時,有了豆花飯,做豆花飯的豆花一定要大塊的,要綿扎,要足夠嫩而又還剛剛能用筷子夾起來,拿大碗一裝,配一個小料碟一碗飯上桌就可以開吃。豆花飯好不好吃不只在於豆腐更取決於料碟,一碗好的料碟是豆花飯的精華。豆花飯的料碟多是由水豆豉、油辣椒、醬油、鹽、味精、薑末、蔥花,香菜一起調配而成,夾一塊白嫩的豆花,蘸下料碟,入口香滑,有的人喜歡往飯上蘸油辣子,一口氣能就著吃幾大碗飯,如果能加上一碟鹹燒白,更是巴適得不能再巴適。

當然重慶人最愛的火鍋也少不了豆花的白嫩的身影,配上魔芋,魚,筍乾也不可少,辣油裡煮一煮,就是豆花魚;沒有魚,在鍋裡放肉,放蔬菜,放小麻花,就是葷豆花。有的火鍋還有放雞肉的,兔肉的,可謂只有你吃不過來的,沒有豆花配不了的。當年從鍋裡把那豆花撈起來蘸料碟一吃,哎喲,一聲硬是要得脫口而出。

如今在外地求學,豆花便成了日夜的執念,就等著放假回家,像小時候那樣,拿起錢跑去痛快地吃上幾大碗。我想好吃的大概不只是豆花兒,而是從小到大,惦記的那個味兒吧。

「老闆,來碗豆花,多加辣子蔥花,快點噻!」

相關焦點

  • 旅途上,一碗豆花
    豆腐花,我們這裡稱為豆花,那是從小跟隨大人們一齊享用的食品。豆花是庶民小吃,營養高,價格廉宜,小販中心必有攤子售賣。南洋口味的豆花加入糖水,成了家喻戶曉的甜品,溫的凍的皆宜。有時吃了正餐仍嘴饞,一碗豆花下肚之後立即飽滿,甚為滿足。  近幾年遊走亞洲各處,在一些景點邂逅沿街兜售豆花的攤販,含小驚喜。
  • 一碗豆花 一生相伴
    朱元聰與丈夫劉德林,用汗水和匠人之心傳承豆花手藝,相伴一生。 一碗軟糯香甜的豆花 清晨或傍晚,陽光灑滿麒麟城,「川味豆花」朱元聰和劉德林夫妻倆又一同上路。兩根扁擔,四隻大鐵桶,一頭擔著20餘公斤重的新鮮豆花,另一頭擔著各式調料和碗勺等。
  • 一碗「61歲」的豆花 老重慶的味道
    「老文,和以前一樣,兩碗豆花,一碗紅燒牛肉。」 彭國華和文華是熟人。豆花館只經營3樣菜:豆花、紅燒肥腸、紅燒牛肉,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變,純粹得連佐餐的泡鹹菜都沒得,除了3樣菜以外就是甑子飯,食客吃完後可自行添加。7元一碗的豆花上桌後,蘸碟是由「油辣子」、「菜油」、「蔥」、「蒜」、「鹽」、「花椒麵」六種調料組成,猶如音符看似簡單其爐火純青組合成碟,靠的全是老闆幾十年的「手感」。
  • 一碗豆花,一碗糙米飯!老重慶的地道滋味!超級火爆的蒼蠅館子!
    豆花色澤白嫩,口感綿密,清香四溢,康熙皇帝不禁暗自驚喜,離去時親筆題詞:天下豆花獨一家!傳統的手工河水豆花,地道的重慶風味!要說這木洞的豆花真是神奇,一大鍋豆花就在老闆嫻熟麻利的手法之下,瞬間凝固成了一鍋白嫩的豆花!老闆的點豆花的手法真是讓人心生佩服!
  • 【今日廣東·鄉音】一碗豆花,無限鄉思
    【今日廣東·鄉音】一碗豆花,無限鄉思 2020-12-22 1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芒種行記丨一碗豆花吸溜落肚,合江的愜意生活!
    底蘊深厚,物產豐饒,氣質親切——這座低調的西南縣城,就是這樣以溫柔慧質的形象走進來訪者的心中。合江隸屬四川省瀘州市,與重慶市接壤,與貴州省毗鄰五月下旬,芒種團隊有幸就合江縣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調研一事造訪合江,感受到了合江的千年文脈傳承和甜美城市氣質。
  • 夏天熱得噴汗的季節,品嘗一碗冰冰涼涼的臺灣豆花,絕對是一大享受
    熱得噴汗的季節緩緩降臨,在大熱天裡來一碗冰冰涼涼的爽口豆花,絕對是一大享受,伴著碎冰大口吃下暑氣全消,昏昏欲睡的午後也清醒不少啊!今天帶大家尋覓網友最推的豆花,無論是豆香款還是炭香味,伴著糖水或香醇豆漿,在炎炎夏日都很值得嗑上一碗哪!
  • 水嫩豆花消暑甜品 晉江老店探訪豆花製作過程
    本報訊(記者 王麗虹 林勁峰 文/圖)在沒有冰淇淋、冷飲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到炎熱的夏季,當街頭傳來「賣豆花呦……」的叫賣聲,許多人都會買上一碗水嫩的豆花,吃完後頓覺暑氣消散一空。最後一步凝固尤為重要,將適量的食用石膏倒入煮好的豆漿中攪拌均勻,靜放十來分鐘,豆漿就凝固成了豆花。「20年前沒有攪拌機時,做豆花都要用石磨手工磨,每次都要花一個小時,現在用機器十分鐘就好了。」莊先生介紹,將散發著熱氣的豆花盛在碗中,加入糖水,一碗香噴噴的豆花就做好了。
  • 這種陝西寶雞特色美食豆花泡饃,陝西人每天必須來一碗,你吃過麼
    那就是下面這種陝西寶雞特色美食豆花泡饃,陝西人每天必須來一碗,來看看你吃過麼?這種獨特的泡饃就是豆花泡饃了,豆花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一種小吃,可以加紅糖水也可以加臊子等。不過這種豆花泡饃小妖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是陝西寶雞的一種特色美食,很多的陝西人早上都會去喝一碗熱乎乎的豆花泡饃的。
  • 早餐吃一碗陝西美食豆花泡饃,平凡實惠而有韻味食之實為享受!
    豆花泡饃是流傳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地方傳統風味的名小吃,豆花泡饃在寶雞一帶非常流行 。近年來豆花泡饃發展迅速,已經遍及陝西乃至陝西以外的許多大街小巷。豆花用品質上乘的黃豆土法做成,鮮嫩爽滑,煮而不散。
  • 一碗好豆花飯的三大秘訣,缺一樣這碗豆花就不好吃了!
    豆花本身是第一位的。不過,豆花要做好,並不是高科技,在下就多次在家裡自己點豆花。一定用土黃豆,泡夠時間,豆漿機磨出豆漿。過濾這個環節很重要,過濾得越細,豆花會越細嫩。然後慢慢加膽巴水(農貿市場有膽巴賣),邊加邊輕輕用勺子把膽巴水在豆漿裡面刨開,待肉眼可見豆腐花出現後即可。
  • 一碗「豆花」背後隱藏的川菜哲學
    雞豆花一種豆花不用豆,吃雞不見雞的頂級國宴菜,豆花不是豆子做的,你能吃到雞的香味,但卻看不見雞的影子,它的存在是改變了很多人對川菜的誤解。其弟黃保臨曾在成都的打金街開設一家「古女菜」餐館,古女乃拆開姑字而成,藉以分享姑姑筵盛名,店中的名菜中,以雞豆花、炸鴨脯、雞腎湯、鳳尾拌雞等,最膾炙人口。不久,「古女菜」遷至總府街,更名為「哥哥傳」,更表明自家的廚藝學有淵源.來自哥哥黃敬臨所傳。一碗雞豆花背後,深藏著川菜的飲食文化——齋居蔬食,與世無爭又含哺鼓腹,在菜系分林中亦保持自己的風格。
  • 鳳翔小吃,特色美味:《豆花泡饃》
    >鳳翔人的早餐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豆花泡饃是鳳翔秦人一種思鄉的味道,每一個鳳翔人都是從豆花泡饃的熱氣騰騰的味道中長大的。家鄉的豆花泡饃是一種情結,不論身在何處,要是能吃到一碗豆花泡饃,會瞬間化解思鄉之苦。鳳翔是豆花泡饃的發源地,是鳳翔人的原創。
  • 南北豆花誰正宗?原來豆花在臺灣也有南北爭議
    小編發現,原來在小小的臺灣島,豆花也是存有南北爭議的。然而臺灣的豆花南北差異,並非是大陸的鹹甜之爭,而是名稱上的差別!同樣都叫布丁豆花,在北部是單色雞蛋布丁豆花,或是整顆布丁加進純豆花,場景換到南部,點布丁豆花,老闆端上桌的卻是「三色豆花」,不同地區「豆花名稱」怎麼點也有差別,呵呵,是不是很有意思?
  • 關於豆花泡饃的記憶
    豆花泡饃本地人吃不厭,外地人吃不慣,我前些年在我村上賣了八年豆花泡饃!今天晚上我在寶雞鳳翔街道一家麵皮店吃擀麵皮,聽到一位中年大叔對他朋友這樣說道。本地人吃不厭確實不假,外地人咱也不知道人家吃不吃得慣了?
  • 百源路有位豆花魔術師,將豆花玩出混搭風,她的名字叫「陸小鳳」
    圖片來源陸小鳳豆花上桌盛以素白的碗中感覺這一碗的淳樸吃下去又感覺出它並非簡單圖片來源陸小鳳1個多小時無添加劑的豆花保存時間不超過7、8個小時盛好的豆花澆上上等的黃砂糖製作的糖水外加手工燒仙草芋圓小紅豆成就這樣一碗百吃不膩的經典豆花
  • 自製四川豆花的做法 自製四川豆花的做法竅門
    一碗成功的擔擔麵,麵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鍾水餃:鍾水餃是四川省成都市著名的地方傳統小吃之一。在用材上,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製的紅油,微甜帶鹹,兼有辛辣,風味獨特;在口味上,鍾水餃帶有甜味。龍抄手:龍抄手又叫餛飩、雲吞,是「成都名小吃」。製作龍抄手,主要是皮要薄餡要嫩→_→劃重點!
  • 豆花和粉絲這個吃法你見過嗎?沒想到大開眼界,還要再來一碗!
    豆花和粉絲這個吃法你見過嗎?沒想到大開眼界,還要再來一碗!舌尖上的藝術~「色、香、味」俱全是對於美食的最高評價!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豆花粉絲。這款小吃雖是豆花和粉絲的組合,但這兩種材料的製作本身並無特別之處。
  • 這家豆花專賣店,請深圳人吃了25年豆花……
    25年豆花專賣店靠一道豆花魚圈粉無數劃重點,這裡的豆花豆漿不要錢!深圳川味老字號開了25年的老牌川菜館,主打豆製品川菜,看店名還以為是賣豆花的,其實是把豆花玩出新花樣,光是豆花菜系都有十幾道,徵服了無數深圳人的胃。店裡手工自製的豆花、豆漿暢吃暢喝,豆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搭配各種醬料,鹹甜豆花黨,在這都能實現豆花自由!
  • 風味雲南,一筷豆花一口米線
    豆花米線(6月21日攝) 新華網 徐華陵 攝豆花、甜醬油、鹹醬油、冬菜、韭菜、油辣子、花椒、胡椒、花生碎……將佐料拌勻,一碗地道的老昆明豆花米線便可大口開吃了,小小的一碗豆花米線,那豐富的味道通過味蕾直接沁入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