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楊貞管與妻子和四個孩子。 楊佩佩 攝
中新網太原2月15日電 (楊佩佩)2019年的春節,是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退休老人楊貞管過的第七十六個春節。76年間,楊貞管感受到春節的不斷變化,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談起這種變化,老人也感慨萬千。
小時候的春節,就盼著能吃到肉
「小時候,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有一天該吃飯了,但食材還沒有著落,我和父親到地裡挖了一些野菜拿回家用水煮了,沒油、沒那麼多調料,也就加點鹽,就著紅薯面饃饃,就是一頓飯。」楊貞管回憶著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當時最期盼的就是過年,可以吃到蘿蔔、白菜這些鮮菜,還有一點點肉。母親總會在飯菜中加很多水,這樣大家都可以嘗到肉味。一家十幾口人圍在一起,吃著年夜飯說說笑笑,也很開心。」
圖為楊貞管老人。 楊佩佩 攝
楊貞管介紹,當時春節貼對聯,都是買點紅紙,回家按門的高度裁好,找家族中有文化的長輩,寫上幾幅對聯。雖然不是什麼書法家,但一筆一划也毫不含糊。長輩們用自製的漿糊把寫好的對聯貼在門上,嘴裡還不停地說著祝福語。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合家歡樂。
「那時候,家裡沒有電燈,用的還是煤油燈。」楊貞管說,除夕守歲,家裡徹夜點著煤油燈,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到了大年初一,穿上母親做的新衣服,隨著家中長輩跪拜祖先,然後再去各家各戶拜年。路上遇到村中長輩,就雙手作揖道句吉祥話。到了長輩家中,一一磕頭拜年,長輩會給點稀罕零嘴代替壓歲錢。然後,同家中其他小孩出去放鞭炮。
過年期間,鄉裡會組織舉辦春節聯歡會,每個村都要表演節目。楊貞管就會同小夥伴到各家各戶收些饃饃、柿餅還有花生,為聯歡會做準備。所有的村民不論老少都聚在一起,年齡稍長的坐在臺下,看著節目吃著美食,小孩子則是趴在臺邊一邊玩耍一邊看節目。踩高蹺、扭秧歌、跑竹馬、蕩鞦韆、丟手絹等活動好不熱鬧。
成為家長後的春節,就是給孩子過年
結婚生子後,楊貞管覺得過年就是給孩子們過,孩子開心,做長輩的也就開心。那時候生活條件都好了起來,一進臘月,家中就開始置辦年貨,豬肉、雞肉、魚肉等肉類還有蔬菜都會備足過年期間的量。還有瓜子、糖果等零食。到了臘月二十四,家中就會炸一些油餅、麻花、丸子等。拿出一部分家人吃,其餘的就會收拾起來,備著招待客人。當然,除夕的年夜飯也變得豐盛起來,餃子也必不可少。
過年穿新衣不再像小時候只要是新的就可以,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開始講究款式、布料。楊貞管說,家中共四個孩子,都會按照當下流行的款式給剪裁新衣,衣服的顏色也不再單一。一家人還會去照相館照全家福,留住美好的時刻。
那時,電早已進入千家萬戶。在提高物質生活的基礎上,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開始豐富,楊貞管還給家裡購置了電視機。「當時,我們家還是村子裡第一戶買電視機的呢。」老人告訴記者,那一年的除夕,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都來到他家,圍著電視機,一邊吃著瓜子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還時不時聊聊晚會上的節目。
老人說,今年春節收到的最特殊的禮物是小女兒送的平板電腦。 楊佩佩 攝
大年初一,楊貞管會貼上買來的春聯,然後放鞭炮。這時候,家家戶戶的鞭炮聲絡繹不絕地響起,過年濃濃的年味兒就有了。兒女們也會早起給他和妻子拜年送祝福,他們會給每個孩子發紅包。初一到初六,就是在不斷的拜年中度過,老人除了帶著孩子們陸續去給長輩們拜年。還會在家中做好飯菜,招待前來拜年的親戚。
有兒女的地方,就能過春節
「沒想到,我這麼大年齡還能趕上潮流,今年過了個『反向春運』。主要是如今交通便利,走哪兒都方便。」楊貞管說。如今,楊貞管已是四世同堂,春節期間,兒女就會帶著孫子們回家過年。但是今年,他是在孫子的陪伴下。從運城市坐高鐵歷經兩個多小時,來到居住在太原的小女兒家過年。
楊貞管說,現在的年夜飯和平時吃的飯菜基本一樣,生活越來越好,想吃的食物平日裡都可以吃到。過年也不用存年貨,超市、商場在春節期間都會開門。以前總覺得吃了肉才算過年,而現在,家人更注重養生,怕他上了年紀大魚大肉,對身體不好,都講究飲食要綠色、健康。
「今年的春晚節目更多的是年輕藝人,一個個青春有活力。但在我的記憶中,依舊是趙忠祥和倪萍主持的春晚最讓人懷念。我喜歡看小品,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吃麵》,到現在想起,都還能笑出來。」楊貞管說著自己對春晚的感受。以前,家人都是一邊吃年夜飯一邊看節目,如今,春節抽獎活動越來越多,大家都是守著手機看春晚,生怕錯過抽獎的機會,過除夕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
老人說,今年春節收到的最特殊的禮物是小女兒送的平板電腦。春節這幾天,小女兒教他使用平板電腦登陸微信和家人視頻,用播放器看電視劇,他還學會了刷抖音。楊貞管有一個愛好,喜歡摘抄文章。有了這個平板電腦,他就可以上網看到很多有意思的文章,然後摘抄下來。楊貞管表示,通過網絡,他能時刻了解到社會的發展、生活的變化。雖然年齡越來越大,但他也要緊跟時代,不做一個落伍的老頭。
明年的春節,楊貞管決定和家人出去旅遊。他說,兒女們都很孝順,平日工作繁忙,春節基本上都有時間。現在自己身體還算硬朗,就和兒女們多出去玩玩,「最重要的是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聚聚,體驗不一樣的春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