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董偉)今天,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和澳佳寶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19年《中國職場女性心理健康綠皮書》(以下簡稱「綠皮書」)。綠皮書稱,中國職場女性心理問題呈現普遍化和年輕化趨勢,逾八成職場女性在過去一年中都面臨焦慮和抑鬱問題的困擾,80、90後尤甚;工作、經濟壓力和外貌成為職場女性心理問題最主要的三大來源,而包括熬夜、移動電子設備過度使用等現代生活方式也給職場女性心理健康問題造成了隱患。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和生活節奏的明顯加快,我國國民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也越來越成為引人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在身負多重壓力的職場女性群體中,心理健康狀況更是不容樂觀。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和澳佳寶研究院針對20-59歲中國職場女性的聯合研究為此增添了註腳。
職場女性心理問題呈普遍化和年輕化趨勢,90後尤其值得重視綠皮書稱,約85%的職場女性在過去一年中曾出現過焦慮或抑鬱的症狀,其中約三成女性「時不時感到焦慮和抑鬱」,7%的女性甚至表示自己「總是處於焦慮或抑鬱狀態」。就最近三個月而言,約九成的職場女性均出現過一些不同程度的「負面」情感、心理和軀體症狀。例如,近半數的職場女性表示自己在最近三個月中易怒、易著急,或者是感到煩亂或害怕;四成左右的職場女性則感覺自己有衰弱和疲乏感,或者悶悶不樂、情緒低沉;此外,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職場女性因頭痛、頸痛、背痛而苦惱。 不同年齡群體的中國職場女性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或抑鬱症狀。值得注意的是,調研數據顯示,隨著年齡層的下降,職場女性中出現焦慮或抑鬱狀態的比例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60後群體中,過去一年中出現過焦慮和抑鬱問題的受訪者佔比約為50%,這一比例在70後和80後群體中分別約為80%和85%。對於90後來說,比例進一步上升至約87.5%。其中,80後、90後中均有約四成的女性 「時不時」 或 「總是」感到焦慮或抑鬱。在80後、90後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的中流砥柱時,年輕一代的心理健康狀況需引起重視。
工作壓力、經濟狀況和外貌身材是職場女性心理問題的三大「元兇」綠皮書稱,對於中國職場女性來說,造成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多種多樣,其中工作壓力和職場危機、經濟狀況和外貌身材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而生理期變化、年齡增長、婚戀和家庭等問題也影響著職場女性的心理健康。 具體而言,工作壓力、經濟狀況橫跨不同年齡階段,成為影響中國職場女性心理健康的第一和第二大因素。越年輕的一代,在這兩方面的困擾越多。69%的80後和78%的90後受訪者均認為工作壓力是主要的影響因素,45%的80後和67%的90後受訪者也都提到了經濟狀況這一影響因素,這些比例均遠高於通常被認為處於人生「豐收階段」的60後、70後。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一代對自己的外貌身材尤為在意。在80後和90後受訪者中,超過四成的受訪者稱會因此感到壓力。
熬夜、過度使用電子設備等現代生活方式或造成職場女性心理健康隱患2018年,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和澳佳寶研究院的聯合研究發現,職場女性亞健康狀態普遍化,首當其衝的即為睡眠問題,近50%受訪者表示其經常受到失眠或睡眠問題困擾。本次調研結果進一步顯示,睡眠和心理問題呈現著明顯的相關性。 首先,就入睡時間來看,熬夜的職場女性相較於早睡一族伴隨著更多的心理問題。例如,10點之前入睡的職場女性中,表示在過去一年中「狀態一直不錯、未出現心理問題」的人數佔到25%。這一比例隨著入睡時間的延遲逐步降低,在凌晨12點之後入睡的受訪者中僅約11%。 此外,心理健康與睡眠質量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相關性。調研發現,心理健康狀態越好的職場女性,其睡眠質量也越好。在過去一年沒有出現過心理問題的女性中,約80%的受訪者表示其睡眠質量在「大部分時間」或者「總是」不錯。這一比例在出現過「一兩次明顯焦慮和抑鬱」、「時不時感到焦慮或抑鬱」和「總是感到焦慮和抑鬱」的受訪者中分別降至68%、52%和40%。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可攜式移動電子設備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調研發現,使用移動電子設備時間越長,出現「時不時感到焦慮或抑鬱」或「總是處於焦慮或抑鬱狀態中」的概率越大,這在6~8小時及8小時以上使用者中均達到了近50%,遠高於2小時以下使用者中的28%。 此外,近四成的職業女性認為移動電子設備的使用讓她們更加疲憊,並且對移動電子設備所承載的過量信息感到壓迫。另有26%的女性因朋友圈他人的光鮮而焦慮。兩成90後還因出門忘帶手機或者手機電量告急產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