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中庸》:「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論語》:「巧言令色,鮮矣仁!」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夫子不言,言必有中。」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仁者,其言也訒。」
「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語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施,勿施於人。」
「巧言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