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遊戲」:大學中庸論語中的「言」(部分)

2020-12-25 豐年穰穰

《大學》:「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中庸》:「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論語》:「巧言令色,鮮矣仁!」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夫子不言,言必有中。」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仁者,其言也訒。」

「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語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施,勿施於人。」

「巧言亂德。」

相關焦點

  • 淵回國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理學,心學核心思想是啥?
    淵回國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理學,心學核心思想是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包括理學心學,這些一般都屬於儒家思想文化的範疇。儒家思想在這次抗擊疫情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去看世界上各個民族國家地區,抗擊疫情處理的比較好的都是受儒家思想文化影響的地區。這個說的有點遠,我們收回來。
  • 《大學中庸》(前言)
    現在的學生如同古時之學子,以考上大學和中舉為實現人生夢想的途徑,只是大學之門大小不一
  • 【課程預告】大學中庸
    《中庸》為「性命天道」之學,綜合儒家思想,提出五達道與三達德,中庸即是「用中」,需要智慧、仁德與勇敢,其根源在於「誠」。「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這是由人性推展出人之道,再抵達人之成的系列探討。儒家思想的精妙在於《中庸》。
  • F004:聽大學中庸論語(B)3小時48分鐘522MB高質MP3+全文注音PDF
    聽大學中庸論語
  • 先《大學》後《論語》,讀完《孟子》讀《中庸》,四書這樣讀
    眾所周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佔據了大半,而儒家思想最具代表的就是四書五經。所謂四書,分別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所謂「五經」,對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 《大學》《中庸》中的女性元素:從「女」、「母」到「婦」
    朱子謂《大學》載「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謂《中庸》為「孔門傳授心法」。茲後,此兩篇與《論語》《孟子》合稱「四書」,成為「宋以後中國封建教育的基本教科書」(孫培青《中國教育史》,2008年,91頁)。但,在作為儒家經典的《大學》與《中庸》,仍可鮮見早期儒家哲人思想論證中對女性的觀照。如若承認《大學》《中庸》在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尤其是儒家教育思想體系拓建中的經典價值,則對其中的女性元素的探查則成為完成理解中國本土教育思想特色的必然選擇。A 《大學》:所謂治國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 大學與中庸
  • 小知識:《大學》《中庸》《論語》《春秋》哪個不屬於「四書」?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 讀《大學》善做事,讀《論語》善經商,讀《中庸》會做官,讀《老子》有智謀。讀完國學經典,已讀了上萬個字
    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國學經典有:《大學》《中庸》《老子》《論語》等。提高記憶能力:輕鬆背誦大量經典,並由此開發出兒童的強大記憶能力;提高識字能力:輕鬆認識數千漢字;增進理解能力:增加綜合理解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 《中庸》與中庸之道
    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所長景海峰,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新,以及文化學者兼主持人王紹培圍繞主題「《中庸》與中庸之道」展開了一場深刻生動的對話。《中庸》文本有何複雜的流傳疑案?又在儒家思想系統裡佔有怎樣的地位?何謂「中庸」精神?針對上述問題,在場學者發表了鞭辟入裡的剖析和看法。
  • 《論語》譯本談
    在《中國哲學家孔子》之前,羅明堅、利瑪竇等傳教士都對儒家經典著作《四書》的某些部分進行過簡略直譯。雖然該書的最終完成者是柏應理,但在他之前,殷鐸澤、恩理格、魯日滿等傳教士也對此書的翻譯編撰作出了重要貢獻。
  • 四書中《中庸》最難懂,把中庸理解成不偏不倚就太淺陋了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中庸》,這本書的內容跟論語相比,有些內容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但是能夠領悟到精髓可謂受益無窮。
  • 【好書推薦】大學中庸(簡體 橫版 注釋)
    內容簡介《大學》和《中庸》原是《禮記》中的兩篇,南宋朱熹首次將其從
  • 《大學中庸》直播精講課
    >2017年3月2日至6月15日(每周四)18:30 - 19:30 課程共計16期,每期1小時       為了幫助孩子們夯實國學基礎,提升個人修養,系統學習儒家修齊治平、孝悌忠信等核心思想,2017年春季,繼《論語
  • 玩味《中庸》:何謂中?何謂庸?
    《說文解字》中,最早是指一種禮器,天子用之以號四方,後來成為一種準則。《禮記仲尼燕居》:「禮乎禮!夫禮所以制中也」《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荀子。儒效》裡頭道:「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為中?
  • 《論語》中的十句智慧名言,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出自《論語·憲問》。君子中沒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沒有的。孔子認為,即便修養達到君子這樣標準的人,他們還有時會違反仁道;但是小人是絕不可能做到仁道的,他們根本就沒有仁慈之心。我們要做一個真正的君子,一定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絕不可有害人之心,同時更要謹言慎行,處處防備小人在背後加害自己。
  • 第二一篇 作中庸,子思筆《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註解】「中」者,無過不及之謂。「庸」,平常。「子思」,字孔,孔子之孫,孔鯉之子;學於曾子,作《中庸》一書,授於孟子。【釋義】聖門之學,以中庸為道,至公至平至真至正,無太過不及之差。此中庸之道,惟聖人能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是一十六字心傳。
  • 【荔之風成語故事】論語中的成語 ​「言而有信」
    論語中的成語 「言而有信」
  • 一起閱讀‖《論語》: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
  • 大學開「論語課」 50多學生都能全文背論語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新開了一門講讀《論語》的選修課,授課老師要求學生全文背誦《論語》,背不出來要罰抄500個繁體字。然而,全校各個專業的50多名學生都選修了這門課,其中一名大三學生至今已能背誦5萬多字的古文經典,拿到了3000多元的背誦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