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奕媽,原創文章,且看且珍惜。歡迎關注和轉載!
現在都追求科學育兒,很多媽媽知道,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最好是選擇米粉,因為它容易消化,也比較好吸收,也不容易過敏,重點是寶寶還比較容易接受(喜歡吃)。
但是啊,雖然都稱為米粉,但是米粉和米粉之間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大米米粉,小米米粉,小麥米粉,混合穀物米粉,國產米粉,進口米粉...
市面上的米粉種類如此多,自然也讓媽媽們選的眼花繚亂,所以,挑選米粉最關鍵的是什麼?要注意什麼?這些都是媽媽們比較關注的。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寶寶從4-6個月開始,可以逐漸添加輔食,且添加輔食初期,優選含高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富鐵的泥糊狀食物。
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從母乳中或者體內儲備的鐵已經不能維持寶寶的生長發育的需求,所以必須從輔食中獲取鐵。
加上這個月齡的寶寶,生長發育速度也飛快,也需要補充大量的鐵,否則鐵不足很容易造成寶寶貧血。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6-12個月的寶寶每天鐵的攝入量約為10mg,可耐受量最高為30mg。
而美國兒科學會AAP的推薦量是11mg/日,可耐受量最高為40mg。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10-12.5mg/日。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根據寶寶每天對鐵的需求量去選購適合的高鐵米粉呢?
①首選高鐵米粉,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
儘可能選擇一些含鐵量高的米粉,尤其是母乳餵養以及不太喜歡吃肉的寶寶。
②避免給寶寶吃自製米粉。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是高鐵米粉,家裡做的米湯和米粉,都滿足不了寶寶的鐵需求,建議媽媽們買合適的米粉。
③看清配料表(避免含糖)和營養成分(含鐵量)。
看配料表主要是避免選到添加糖的米粉。如果發現米粉的配料表中有添加白砂糖、麥芽糖、葡萄糖漿等,最好不要選,以免影響寶寶吃奶,讓寶寶養成愛吃甜食的毛病。(另外,注意低聚果糖FOS,屬於益生元,調節腸道功能的,和白砂糖不是同一種物質。)
④計算好寶寶每天鐵的攝入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的米粉含鐵量是不同的,媽媽們給孩子添加前要計算好每天鐵的攝入量,過多或過少對寶寶健康都是不利的。
⑤第一口輔食並不是非米粉不可。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並不是非要選米粉不可,只是考慮到寶寶的接受度和適應能力,所以一般推薦第一口輔食為米粉,如果寶寶能接受其他輔食,比如說肉泥、豬肝泥等富含鐵的食物,也可以給寶寶添加。
此外,因為母乳中鐵的含量與奶粉中鐵的含量不一樣,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和奶粉餵養的寶寶每天從米粉(輔食)中攝取的含量也不一樣哦,媽媽們要根據自家寶寶的實際情況來計算好。
母乳餵養。
根據《中國食物營養成分表2016》,每100克母乳中含鐵其實只有0.1mg,所以母乳中的鐵含量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假設母乳寶寶每天喝1000ml的母乳,那麼他從母乳中攝入的鐵的含量也就1mg,其餘的9mg必須從其他輔食中獲取。
奶粉餵養。
如果是奶粉餵養的寶寶,假設喝奶量在600-800ml之間,每天通過奶粉獲得的鐵差不多在5.2-7.4mg之間。
奶粉餵養的寶寶相較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在米粉的選擇上可選擇的範圍更廣一些,也不一定非要選擇高鐵米粉。
❤怎樣才算高鐵米粉?
我國國標標準關於米粉中鐵含量的要求是0.25-0.50mg/100kj,也就是說,每100g米粉含鐵量為4-6mg之間。一般鐵含量在5mg/100g以上的可以算是高鐵米粉。
各大權威機構都建議,從6個月開始,就要逐漸給寶寶添加輔食了。如果太晚給孩子吃輔食,可能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營養需求不足、咀嚼能力沒辦法得到發展。
所以,給寶寶添加輔食這件事,父母要一定要重視。除了輔食的添加年齡外,爸媽在給娃添加輔食過程中還要注意什麼呢?
①每次只添加一種米粉,避免過敏。
給寶寶第一口米粉,要遵循單一到多種的原則,避免過敏。最好從最純粹的原味米粉開始添加。每次添加,要少量嘗試並觀察3天左右。
這其實就是遵循了輔食的添加的重要原則: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
每次只添加一種,也是為了預防寶寶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出現過敏的情況,這樣就很容易判斷寶寶對什麼食物容易過敏。
②蛋黃雖營養豐富,並非首選補鐵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餵輔食蛋黃並不是首選,儘管蛋黃營養很豐富,但卻不是補鐵的首選。
因為蛋黃不易消化,且蛋黃中鐵的吸收率並不高。更多的是提供核黃素、卵磷脂、維生素A等。所以,輔食第一口首選的補鐵輔食並不是蛋黃。
③儘量避開容易過敏的食物。
輔食應該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逐步添加,以嘗試該食物2-3天後觀察沒有過敏等不適現象為判斷依據,如果是過敏體質的寶寶,更應該避開容易過敏的食物。
容易引起過敏的水果:芒果、菠蘿、柑橘,獼猴桃、橙、柿子、柚子、金橘等。
容易引起過敏的蔬菜肉類:韭菜、蔥、姜、大蒜、深海魚、螃蟹、蝦、貝類等。
此外,給寶寶豐富的輔食種類時,建議新的食材只添加一種,這樣能明確判斷寶寶對這種食物能不能接受、會不會過敏。
如果寶寶對同一種食材連續嘗試了幾天,也沒有任何不適應,那就可以繼續添加新的一種食材。
④寶寶嘗試新食物過敏後立即停止食用該食物。
寶寶吃了新添的食材後,父母要密切觀察寶寶的消化情況,如果出現腹瀉,或便裡有較多黏液的情況,就要立即暫停添加該食品,等寶寶恢復正常後再重新少量添加。
但寶寶在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大便可能會有些改變,如便色變深,呈暗褐色,或便裡有尚未消化的殘菜。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爸媽不用過於擔心。
⑤根據寶寶的咀嚼能力,食物性狀應從稀到稠。
根據寶寶牙齒萌出的具體情況,一般順序從流質輔食,逐步變到半流質、軟固體輔食,最後發展到固體食物。如米粉-稀粥-爛飯-和大人吃的軟硬差不多的米飯。
這樣可以慢慢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促進胃腸道功能發育,為寶寶從乳類食物過渡到幼兒飲食打下基礎。
⑥別把輔食當主食,不要添加調味料。
有的父母為了讓寶寶吃上豐富的食品,在寶寶6個月以內便減少母乳或其他乳類的攝入,這種做法很不可取。
因為寶寶在一歲以內,主食還是應該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其他食品只能作為一種補充食品。
另外,給娃做輔食,不需要額外添加佐料,比如食鹽,醬油等,應該保持食物的天然味道,這對寶寶清淡口味的形成非常重要。
⑦不要抹殺寶寶自主進食的欲望。
一般寶寶七個月左右,或者剛開始吃吃輔食的階段,會對食物充滿興趣,對大人的食物也直勾勾地看著,甚至會用手去抓,這時候爸媽最好不要因為怕弄髒而去阻止寶寶,這可是寶寶能獨立自主進食的開始啊。
爸媽可以在平時餵輔食的時候,多給寶寶備一個勺子,讓他抓著玩,培養和鍛鍊他的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慢慢引進手指食物,鍛鍊寶寶的抓握能力,這都是可以為他以後自主進食打下良好基礎的。
奕媽小貼士:
有的媽媽會問,寶寶吃米粉要吃到什麼時候呢?
其實,這個並沒有明確規定。前面也說了,選擇米粉作為輔食也主要是為了給娃補鐵,但並不是非要吃米粉的,如果寶寶喜歡吃肉,肉泥也是很好的補鐵途徑。
而且,根據寶寶的口腔發育能力,也不能一直給娃餵泥糊狀的米糊了。為了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當寶寶七八個月左右的時候,就不能單純地吃米粉了。
【奕媽說】
其實在寶寶添加輔食初期,米粉的選擇很簡單,只要遵循富含強化鐵、不含糖、不易過敏,易消化,單一,這些基本的原則就好了。
輔食沒必要弄得太複雜,因為寶寶的味蕾是很純粹的,保持食物原本的味道,越是簡單常見的食材,寶寶越喜歡,自然也會越來越愛吃,變成一枚不斷嘗試不斷探索世界美食的小吃貨~
作者:奕媽,新媒體撰稿人,家有一枚可愛小暖男,專注寶寶護理、教育、成長知識分享,育兒路上,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