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經觀察|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

2020-12-23 全球技術地圖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報告《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安全和價值觀挑戰,並應為此制定協調、有效的跨大西洋對華戰略。報告提出跨大西洋國家應把戰略重點放在六大關鍵優先事項;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成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促進討論和協同行動,實現國家間的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六大優先事項

2019年華為logo位于波蘭華沙的一棟公寓樓上

1. 保護經濟體免受由中國政府驅動的扭曲行為的影響

中國利用補貼及其他扭曲性經濟行為的做法,在大西洋兩岸都有充分的記錄。例如,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就曾強調,中國對其國有和私營企業都進行了巨額補貼。中國公司華為在荷蘭市場的出價比瑞典公司愛立信低了50%。對北美和歐洲來說,當務之急是採取措施保護本國市場免受中國「掠奪」,不僅包括補貼本國企業,還應該限制中國對當地敏感行業的投資。協調關稅以及對中國進口和投資的選擇性限制,將是採取適當保護措施的重要條件。

2. 打擊網絡間諜

中國一直在利用網絡間諜活動打擊跨大西洋國家,以獲得經濟和國家安全優勢。美國國土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最近聯合發布一項警告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應對新冠肺炎的醫療、製藥和研究部門正參與網絡間諜工作。對於跨大西洋國家來說,協調一致地建立可被企業利用、但由專業網絡安全供應商代表企業運行的具有韌性的網絡安全架構是維護網絡安全的關鍵方法。

3. 建立富有韌性的供應鏈

新冠病毒的襲來凸顯了建立富有韌性的供應鏈的重要性。目前,大西洋兩岸已經採取初步措施來增強韌性。歐盟對關鍵原材料進行了重大審查,並將「韌性」作為其貿易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美國已發布行政命令,禁止在電力、信息和通信領域與構成重大風險的外國對手進行交易。

但是,只有在跨大西洋國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供應鏈的有效抵禦。首先,應該達成共識:北美和歐洲將被認為是彼此供應鏈上的可靠元素。其次,需要投資以取代對中國部分領域的依賴,例如稀土行業和5G。跨大西洋協調一致的做法可以支持創新並提高投資效率。第三,要求關鍵基礎設施公司至少將非中國公司加入其供應鏈中,以「中國加一」的方式來增強韌性,這樣中國就不會在影響關鍵基礎設施方面佔據唯一或主導地位。最後,大西洋兩岸應將中國排除在防務和情報的供應鏈之外。

美國「印太戰略」

4. 支持印太地區國家獨立發展

大西洋兩岸都採取行動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國家。美國有「印太戰略」,歐盟有「連接歐亞戰略」,法德等國家也制定了自己的「太平洋戰略」。以上這些戰略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如果加強外交協調將可以增強其實現效果,並形成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適當回應。

5. 阻止發生在中國東海、南海以及臺海地區的衝突

對於美國而言,遏制在中國東海、南海及臺海地區的衝突是其戰略的重要組成。在相互聯繫的世界中,歐盟也需要增強其在當中的作用。

6. 「一個世界」

若美國新政府上臺,跨大西洋國家將在氣候變化和衛生健康等世界性問題上加強合作。中國也是這些問題的重要參與者。

建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

建立理事會的需求主要出自四個關鍵方面的考慮:

1. 需要一個讓利益相關者聚在一起進行討論的平臺。美歐關於中國的對話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對話卻排除了加拿大、冰島、挪威和英國。實際上這些國家都應坐在一起,共同參與對話與討論。此外,出於對安全問題的考慮,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接觸也將帶來益處。

2. 對於中國問題,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對一個領域的決策將可能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因此,單一主題的論壇很難對問題進行全面的探討。

3. 與第二點相關,其中涉及的具體問題也具有多面性。例如,電信領域的決策往往會影響到安全;供應鏈韌性同樣是經濟和安全問題。

4. 許多問題都需要私營部門的參與才能得以解決,讓私營部門更多地參與戰略分析與實施同樣十分必要。

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德國總理府參加非正式歐洲理事會和歐盟-中國視頻會議

對於跨大西洋國家來說,最終的目標是建立共同的「跨大西洋印度-太平洋戰略」概念框架。各國之間基於兼容性與協調性建立的聯盟將發揮更大效用。這裡所說的「兼容」與「協調」並非要求各國都必須做出統一的行動。

比如,歐洲一直將「自治」和「主權」作為其處理國際關係的重要方針。「自治」並不意味著歐洲不願意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而是想要保有其自由權,自主決策。

同時,各國的政府結構和法律體系也存在差異。因此各國選擇的策略也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以支持共同的目標。

此外,印太地區的地理範圍本身非常大,其中的國家多樣,問題紛雜。該戰略涉及的主題範圍很廣,從外交到經濟、安全、健康再到環境等。

綜上,這些因素的複雜性再次強調了「兼容」與「協調」的戰略的價值,而並非需要結構化的集體行動機制。重點關注6大優先事項,建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並運用兼容協調的政策,將為跨大西洋國家提供更加有效的戰略框架。

免責聲明:本文根據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報告《Priorities For A Transatlantic China Strategy》編譯,原作者Franklin D. Kramer。文章內容系原作者個人觀點,本公眾號編譯僅為分享、傳達不同觀點,如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我們!

作者簡介

翟麗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數據部,研究助理

聯繫方式:zhaily@drciite.org

劉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數據部,研究助理

聯繫方式:liujin@drciite.org

作者丨 翟麗影 劉瑾

選自丨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報告

編輯丨 劉瑾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相關焦點

  • 技經觀察|拜登與川普壓制中國科技發展的變與未變
    前瞻性研判拜登政府對華科技壓制策略的變與不變之處至關重要。對我保持技術遏制的戰略方向不會改變拜登政府仍將科技領域視為未來中美競爭主戰場,仍視中國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其對於「美國當前科技地位正遭到中國嚴峻挑戰」的認識也與川普相同。
  • 廉航難「跨」大西洋?
    跨大西洋航線一直是全球最繁忙、利潤最高的航線,低成本航企也紛紛「試水」。然而,越來越多有關跨大西洋市場的壞消息傳來。有人還未來得及體驗低成本航企提供的跨大西洋航班服務,一些航線就已停運。過去一年,來自財務方面的挑戰使同為低成本航企的冰島Wow航空和丹麥Primera航空先後倒閉,而該領域的「領頭羊」挪威航空財務情況也急需改善。
  •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克里斯多福·希爾 2019-04-03 13:22
  • 技經觀察|拜登政府未來科研創新資助重點領域
    本文為「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專題連載的第二篇。綜合美國政府發布的2021、2022年度《研發預算優先事項備忘錄》、美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各年度資助計劃等多份頂級科技政策文件可以看出,美國自身戰略高科技支持方向主要聚焦於以下幾個方面
  • 關稅施壓再加碼 互信基礎遭蠶食 歐美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結構性倒退...
    儘管歐盟曾借疫情復甦向美拋出緩和雙方關係的橄欖枝,但美方仍繼續秉持「美國優先」的單邊思維,不斷加大對昔日盟友的施壓力度,甚至威脅將採取「旋轉木馬」策略,意圖將美關稅打擊覆蓋到更多歐洲部門和區域,使得歐美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結構性倒退凸顯,雙方關係裂痕已「慾壑難填」。
  • 世界上地跨兩大洲的國家之美國和巴拿馬
    國家是國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截止2011年世界上有197個國家被國際普遍承認,其中193個為聯合國會員國。上期我們介紹了世界上地跨兩大洲的兩個國家:印度尼西亞和埃及,印度尼西亞地跨亞洲和大洋洲,埃及地跨亞洲和非洲。今天我們來介紹另外兩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美國和巴拿馬。
  • 李明:持續加強技經工作管理 合理控制電網建設成本
    記者:落實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以及國家和行業監管要求,國網新疆電力將如何進一步提升技經管理水平?李明:實現公司新時代發展戰略目標,要著力推進電網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結構合理、設備優良、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的本質安全電網。電網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建設資金是有限的。
  • 世界上地跨兩大洲的國家之印度尼西亞和埃及
    國家是國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截止2011年世界上有197個國家被國際普遍承認,其中193個為聯合國會員國。上期我們介紹了世界上地跨兩大洲的三個國家:俄羅斯、土耳其和哈薩克斯坦,他們都是地跨亞洲和歐洲的國家。今天我們來介紹另外兩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和埃及。
  • 刁大明 蔡泓宇:競爭性對華戰略調整的美方爭論
    曾在歐巴馬政府出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湯姆·多尼倫(Tom Donilon)認為,"貿易戰"是與中國競爭的錯誤方式,防禦性的貿易保護無法應對中國挑戰,只有專注於國內復興才有效。所謂"邪惡軸心"概念提出者、曾在小布希政府白宮團隊中任職的大西洋理事會學者大衛·弗魯姆(David Frum)更是直言,美國從自毀性"貿易戰"中得不到任何好處。
  • 傅瑩談西方對華複雜態度,應改變中國聲音較弱情況|中國綠髮會:社會...
    冷戰後視野擴大,開始關注更廣泛的國際安全熱點問題,參會者也從單純的跨大西洋國家成員擴大到中東和亞洲等地區。近年來慕安會敏銳地觀察到國際格局變化,開始思考西方應如何調整自身以應對新挑戰。2017年慕安會報告提出了「後真相、後西方、後秩序」的全球變局挑戰,2018年探討了「超越西方」的時代特點,去年則提出「全球拼圖:誰來拼起碎片」 的緊迫問題。今年以「西方的缺失」為主題,進一步拓展了歐洲戰略界的反思。
  • 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是其對華政策的縮影
    觀察指出,拜登的說法似乎暗合中國成語「求仁得仁」的要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曾多次指出,美國把中國打造成對手是嚴重的戰略誤判。由於川普四處開打「關稅戰」,嚴重破壞了全球化,是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外界最關注的是拜登在對華經貿政策上的走向。
  • 拜登還未正式上臺,歐盟就在對華醞釀壞招,向美國獻「大禮」
    歐洲各國正積極努力爭取和美國的合作川普在國際上的表現也不是很好,不斷退出各種組織,因此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逐漸削弱,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國家的信任。歐洲一些國家的政客一直都盼望著明年1月20日的到來,這樣就能與美國再次合作,打造一個沒有中國的全球聯盟。
  • 技經觀察|全球金融科技月度評論(7月刊)
    本期金融科技月度評論重點包括:(1)各國央行數字貨幣計劃提速,其中,法國、泰國進一步推進相關試點項目,七國集團(G7)研究決定將就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展開合作;(2)數字貨幣與數字資產監管進展突出,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研究出臺新政策規範這一市場;(3)近期有多項利用智能合約等技術的新型支付網絡落地,多家企業紛紛推出新的改進工具與框架用於提升和拓展以太坊性能;(4)全球權威
  • 王帆:美國對華戰略的策略調整
    (一)中美關係的兩面性:兩國間競爭與合作相交織、持續性與調整性相結合從美國對華戰略的政策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另一個國家做何種性質的定位是美國制定對外政策和對外戰略的重要依據。例如,美國之所以對蘇聯實施冷戰戰略,是因為克拉克克利福德(C larkM.C lifford)等人的報告認為,蘇聯是一個追求世界霸權且掠奪成性的國家。
  • 【火腿快新聞】跨大西洋小功率短波無線電通聯走過99周年
    跨大西洋小功率短波無線電通聯走過99周年 1921年12月11日,當在蘇格蘭的Ardrossan聽到來自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的業餘電臺1BCG
  • 濱州市中心醫院「門診醫技病房綜合樓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文彬 通訊員 王丙強 吳迪 王迅近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公布了「2020-2021年度第一批國家優質工程獎」評審結果,山東濱州城建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濱州市中心醫院門診醫技病房綜合樓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
  • 人大國發院閉門研討會:美國對華戰略、輿論態勢與中美關係演變
    2020年11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成功舉辦「美國對華戰略、輿論態勢與中美關係演變」閉門研討會。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的十幾位資深專家學者參會,就「美國對華戰略態勢」、「對華輿論態勢」、「大選後的中美關係演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
  • 中技所與中技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9月6日下午,中國技術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中技所)與中國技術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技集團)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2020中國總部經濟國際高峰論壇上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主編點評 | 黃靖:拜登政府會改變美國對華政策嗎?——與其坐而待變...
    那麼,拜登政府會調整對華政策嗎?視中國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是美國兩黨的戰略共識,不會因白宮易主而改變。因此,中美「戰略競爭」仍將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準點。根據拜登的競選綱領及其團隊成員的涉華言論,可以判斷拜登政府將在四個方面繼續對華施壓。首先,在對華政策上積極協調與盟國甚至其他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關係,對華實施「整體壓力」。